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锦集

2020-08-29 20:34: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锦集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是一本由[美]劳伦斯·布洛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精选点评:

  ●语言的控制力可以让一个用过的梗重新活起来。

  ●伯尼自己给自己状况外和添乱的技能点真是与日俱增

  ●和像蒙德里安一样作画的贼架构差不多

  ●好喜欢伯尼的旧书店,这本比较有文化气息,都是关于偷书的。

  ●图书馆

  ●深夜读物。打算看完劳伦斯布洛克的系列

  ●这个味道的布洛克也很带感。而且优雅生动文艺范。

  ●妙趣横生

  ●纪念价值在于这是我所读的第一本劳伦斯布洛克。

  ●你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一日为贼终生为贼,人的本性是不能改变的,遗憾的是,你们是对的。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一):炫炫学推推理的随笔作

  雅贼系列的第三部,本书多了主人公多了一个女同助手,是的,女同,之前的斯卡德系列又恋父又恋童又男童啥的看来布洛克的包容性还是挺强的,也许联邦众合国就是这样一个过度。本书炫了一部分关于吉卜林生平及诗篇的学,权当娱乐就好,因为翻译过来的诗至今我只认同郑振铎译的泰戈尔。这次主人公伯尼开了间旧书店糊弄了一把洗手不干的假象,然而还是被凶手栽了赃,还是要逃命,似乎永远如此,沿袭了第二部的风格到了尾段会来了一段全员大集合然后一番推理演讲,对于布洛克的作品来说实在太难得的。总之推理性是有的,凶手设定也是巧妙的,但总体感觉比不上第二部,只能说第二部的结尾使作品从本格再一次升华到了硬派的高度实在太精彩了。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二):雅贼系列,不错

  雅贼来破案有着侦探无法弥补的优点,就是他可以深入到案情深处,把自己当成案中的一份子来破案。所以说,劳伦斯·布洛克的雅贼刚出现,就拥有了一个立意新颖的切入点。

  第一集差强人意,最后不过证明了年轻警察见钱眼开而已,不过塑造确立了雅贼的性格。

  第二集表达的意思多一些,不仅讽刺了警察的道貌岸然,而且对女人犹豫不决的现实心里也有刻画,还有对牙科医生自私心里的推演。

  第三集,也就是这一集。一方面说了一个背叛和谋杀的故事,但更有深意的是对收藏拍卖业的讽刺,人们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其中对卡洛琳这个同性恋女性的描述非常好,她对朋友的情谊,对恋人的忠贞,让人对欣喜。除了对人们收藏癖的讽刺,对造假者得批判外。还有布林夫妇,这对可爱的老人,为了保险金而造假。你可以从中看到好多讽刺。

  另外,本书的翻译很棒。这系列书写的很精巧,没有废话。

  准备继续读下去。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三):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看的第一本雅贼,是2011年的事情,是《衣柜里的贼》。直到去年,才在kindle上看了第二本雅贼系列《数汤匙的贼》,今年看了《别无选择的贼》,和这本《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接下来应该会断断续续看完整个系列吧,虽然马修系列也还没全看完。

雅贼系列,依然是布洛克一贯的风格,无论伯尼深陷多大的险境,仍然会对日常生活片段进行喋喋不休的描述,而正是这些“劝退人”的描述,会逐渐完善系列出场人物的形象,仿佛他们就生活在外面身边,在某个悠闲的午餐后,娓娓道来他们故事。而这,正是布洛克小说让人着迷之处。

但初次接触布洛克小说的读者,却恐怕会对这些描述烦不胜烦。甚至将这些描述全部去掉,可能雅贼系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无论的推理还是情节,都是属于相对简单的小说结构。所以只有那些喋喋不休的内容,才是这故事的精髓,将一个简单的故事,填充地如此丰满迷人。

不过,这部《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情节上虽然不复杂,但是似乎布洛克有一定的野心想要写一个宏大的主题:关于反犹太主义。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让其为情节合理做了粘合剂作用,仅此而已。也或许不只如此,毕竟介于我对吉卜林这作家不甚了解,不便作深入的讨论以免贻笑大方。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四):天生的雅贼

  在系列的第三部,我们的伯尼先生的身份终于成为了二手书店老板。从此这家伙才算是真正的雅贼了。同时,在这一部里,伯尼干的事情也算是颇为雅致——偷书!当然,来自我国的名人孔乙己先生曾严肃的指出:“窃书不能算偷”的……

  雅贼系列读到第三本,其大致的套路也基本掌握了——伯尼接受委托干活,好死不死的碰到凶杀案,这倒霉的哥们儿被当做凶手通缉,为了洗脱嫌疑客串侦探。本书的故事也大同小异,无非是这次伯尼的任务完成的很好,既没有被警察堵个正着,也没有被关在衣柜里。可是在交货的时候出了问题。伯尼被一个女人下药迷倒了,而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却发现女人死在自己眼前,而自己手中正握着凶器……于是,可怜的伯尼·罗登巴尔先生只好再一次玩侦探游戏了!整个故事依旧延续雅贼系列轻松幽默的风格,在故事的进行中不断跳出的一些“小把戏”使本书读起来几乎没有“睡点”。

  在人物设定方面,伯尼延续了幽默、爱吐槽、务实、爱享受等性格特征。与此同时,本书还出现了伯尼的女同性恋助手卡洛琳,她是笔者十分喜欢的角色。她性格率真,有点儿小聪明,总是能给伯尼一些帮助。但平常又像个小女孩儿一样反应总是比伯尼慢半拍,书中卡洛琳与伯尼的对话总是十分有趣。

  本书的侦破公平性上比前两部要差一些。主要是伯尼打听的很多情报都没有写出来。只是写他到了哪些地方侦查,然后到最后伯尼推理时才说。因此有时会让读者看得比较晕。不过仔细想想,那些线索大概在哪里找到的也都能说通,不过本格控可能会有些不爽。

  不过从以上情况来看,小偷出身的伯尼在探案时要比一般侦探们方便的多。想去哪里搜查,不用搜查令,也不用征得对方同意,直接开锁就好……因而效率也要高很多!所以如果伯尼真的要转行,干侦探绝对是不二的选择。可惜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天生就是贼……这句话虽然读的时候觉得很洒脱,但细想一下也挺悲哀的。

  《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读后感(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换了马甲也一样

  连续读下几本雅贼的后遗症之一就是,错以为天下的锁都很好开。于是前一晚出门倒垃圾回来发现自己被反锁在屋外后没有第一时间联系房东或者锁匠而是笔直跑到对面商店买来所有尖状物体开始撬锁。。。想来真是蠢得可以。

  言归正传。伯尼所到之处皆有一个待开的门锁和躺着的尸体,前者是为证明他的职业:一位杰出的贼,后者则是为了表明作品的类别:这是部侦探小说。这位大名成天登上报纸头版头条悬案缠身的贼慕名而来的委托人络绎不绝,甚至连资深警官都要屡次登门拜访寻求帮助,所以我常想也许他真应该收起自己的二手书店铺换个牌子写上“伯尼侦探事务所”,估计其声誉和社会地位都会大大提高吧。

  但显然这个前途光明且完全可行的企业计划绝不可能实现,因为他本人已经说了:我天生就是个贼。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日为贼,终身为盗”。就以他但凡进一个屋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都要卷点儿什么走,哪怕是几张散落的10块钱票子也不放过的死德性,侦探这种高贵冷艳的职业还是算了吧。

  所以杰出而优雅的贼也许是为了表现自己充满文学和艺术素养的内心,开辟第二职业当起了书店老板。侦探和书店老板之间的区别,正不正义的先不说,如要做前者那叫改行,后者嘛顶多算是个兼职。所以白天可以是道貌岸然不嫌钱少的二手书店的老板,晚上穿上彪马鞋(这真不是植入广告么?)拎起工具箱摇身一变成为I came, I saw, I robbed的神偷怪盗。珠宝,名画,钱币,棒球卡,还有这一部里提到的那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书。

  故事本身很简单,依旧是老套路:伯尼受一个形迹可疑的人委托去偷一本珍贵的书,结果中途出了岔子被栽赃,关系人陆续出现,疑团一层接着一层,甚至手上的赃物都真伪难辨。但是我们的雅贼伯尼凭借着自己矫健的身手和敏锐的判断力屡屡逃过解难,并通过巧妙地方式逮住凶手并真相大白。最后依然是大家一起排排坐,伯尼在叙述证件事情之后俗烂但依旧帅气的指出“凶手就是你!”。如果要说到这一部的不同之处,应该就是在分析涉案人员的身份上。整个事件中,似乎每个人都披着三四层马甲。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眼花缭乱的烟幕弹中抽丝剥茧,屡清每个人的真实来路和目的,是这一部比之另外几部雅贼系列更加趣味横生的部分。

  这部作品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令我对卡洛琳原有的印象大为改变。从前我列举过伯尼和詹姆斯邦德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果再加一点,就是他们都有一位红颜知己-M夫人和这里的卡洛琳,她们不仅是事业上的可靠战友,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坚实支柱,最重要的是,绝对不会一起滚床单。我对卡洛琳虽无反感,但是从蒙德里安中的丢猫事件和斯宾诺莎中的丢手套事件看来,这为女士绝对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她是一盏漏着油的灯。本身就患有召唤厄运体质的伯尼再配上这样一个漏洞,那简直可以就是提着篓子去偷油,证据一路滴到家里等着警察叔叔来抓。所以当狗急跳墙的犯人用枪指着伯尼的时,卡洛琳非常镇定的用铜质胸像将穷凶极恶的凶手拍晕的的场景,着实出乎我预料之外,终于明白伯尼对这个似乎慢半拍但是看来很安全的女人的信赖来自何处。当然,见着此状依然能够平心静气地琢磨出这个胸像原本是放在哲学和宗教那一区的伯尼也依然不负我所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