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大年》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黄大年》经典影评集

2022-03-28 03:3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大年》经典影评集

  《黄大年》是一部由成科执导,张秋歌 / 史可 / 哈斯高娃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大年》精选点评:

  ●从电影角度讲,还是我们电影一直的梗,讲述一个人硬生生地必须地把一个活生生的鲜活的人物讲成一个塑料人,哪哪都好,好得你觉得在看一个设定程序的机器人,问题是,即使是机器人也有bug好么。讲述一个人就不能有血有肉一点点!

  ●呵呵

  ●全校老师组团观看黄大年的故事与人生。2018年看了这么多部电影,唯一不敢评分的一部。这种片子不需要叙事手法,也不需要镜头调度,更无须夸张声势的剪辑手法,单是故事本身就足够感人。逝者带着最崇高的理想溘然而去,而存者更应继承着他的精神,舍生忘死,砥砺前行,不断奋斗!

  ●六十年代的剧本,借古讽今?

  ●虽然影片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但是从情节来看,确实感人至深!

  ●说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那位真的好搞笑

  ●五星是给黄大年这个真实人物,非电影本身,电影本身一星都嫌多

  ●情节渲染全靠背景音乐,看着看着突然插进来一段,又尴尬又吓人

  ●钱学森。真实故事写不了

  ●要不是地球物理系我想我永远不可能看这种电影...垃圾分镜,屎一样的叙事...两星只给黄大年精神.

  《黄大年》影评(一):主旋律的电影更应该认真拍!!

  好好的一个人物传记式的电影,拍的稀烂,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抱歉,不是我没有政治觉悟,实在是拍的太难看了!好多年没看过这么烂的电影了!演技全员不在线,在每个段落上,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演员演的让人看不懂,导演导的也让人看不懂。记得上次看这么烂的片子应该是上海堡垒!

  难道就因为是主旋律?有单位包场之类的保底?所以就这么应付?说真的,有点对不起这名伟大的党员同志!

  希望以后主旋律的片子都能高标准高质量制作,要像《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离开雷锋的日子》,《人民的名义》等那样的高质量影视作品看齐。而不是像这样应付感十足!

  抱歉,正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才更希望国家能够拍出更多的,更棒的,更好的主旋律作品,所以我要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在我这最多两分,而且这两分是冲着黄大年同志给的,可能是我的欣赏水平问题,抱歉,欣赏不来!

  《黄大年》影评(二):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

  看完黄大年,深深的为自己是一个吉大人自责。同样的教学环境,同样的教师资源,而教出的我跟黄大年老师却是天壤之别。周总理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黄老师说 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我深深的羞愧,自己心中很久没有这样一腔热血,徒有的是那四年虚度的时光,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再继续深造的逃离。我开始后悔 为什么没有加入到科研队伍中去,为社会 为祖国做一丁点贡献,可细想现在的研究生生活 又有几个是真正的在搞科研,在做文章。很多人 不是拿着前辈的文章、作品东拼西凑写成自己的名字;老师也是一样,真正投身科研的有多少,很多都像电影里演的 要给孩子过生日,要为自己检查身体。学生为了求职方便,老师为了科研经费。核心技术还是要靠国外先进的成果,以我浅薄的认识,我觉得这就是现状。可是为什么 我们的使命感会消失?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学子,身上的使命感都在消失,那整个社会大氛围又会是怎样?我想 也许是中国的大环境在变,我们安逸的生活,我们先进的科技,让国人在提起中国时无不为之自豪,但是 如果我们为国报效的这种初心和使命在安逸中被遗忘,那也许又会是我们新一轮落后的开始。

  《黄大年》影评(三):黄大年:人物传记的国家态度、制度态度、个人态度

  《黄大年》之前,上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家人物传记,是1979年的《李四光》。

  2018--1979,两部电影的跨度是,39年。

  1979--2009,一部电影,和黄大年回国的跨度是,30年。

  黄大年30岁入党,50岁回国,逝世时58岁。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煽情的剧情,代表国家的态度:肯定、尊敬、弘扬。

  反派的设定,代表制度的态度:索要巨额违约金不许带走一张纸的英国公司、照章办事的中国城管、恕不奉陪的项目同行。

  人物的台词,代表个人的态度:我就是大师,如果我不是大师,我不着急,我最讨厌的三个字是“慢慢来”

  国家态度,是大势。

  借势而为,事半功倍。

  2008年的千人计划是大势,2018年的中美关系是大势。

  制度态度,在利益。

  不管国家态度如何,科学研究的目标落实靠多方协作,名利的分配,是必须讲情商的,当你手中没有惩罚的权力时,就妥协。否则刁难你的可不是小人,都是高人和官人。

  个人态度,凭远见。

  认识到,科学是有国界的。

  在科学领域,自己的个人水平一流,国家的整体水平三流,是对国家发展最不利的局面。

  才可能,回国来砥砺。

  【花絮】

  天气和司机,代表旁观者的态度。

  雪,雪,雪,电影里雪一直在下,让人心糟。

  大年病倒,雪中等他的司机,哭着说,造完了。又哭着说,乌鸦嘴!让人黯然。

  【备注】

  龙标:2018年895号

  电影中黄大年的英语台词配音,实在是不能认同,太刻板了,辜负了演员的情绪表达。

  现实中的主人公,在英国生活工作了18年。

  1992公派出国留学,2009年底回国。

  《黄大年》影评(四):令以往的国产剧瑟瑟发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