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出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日出读后感锦集

2020-09-05 16: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出读后感锦集

  《日出》是一本由[中]曹禺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出》精选点评:

  ●我心里想着的,是曹禺的深刻和对未来有一种非常单纯与光明的向往。曹禺的这种向往,是他话剧深刻之余的一块喘息空间,深刻没什么不好,但深刻的基调永远都是沉重,人们不爱永远深刻。《雷雨》人物关系密集,气氛让人窒息,密不透风的命运之井,八个人永远都逃不出;《日出》讲堕落与社会不公,全文没一个坏人,只能感叹他们的命运:可怜;《原野》讲个人与革命的发展方向,革命之路在前方,可是活了一辈子的农民,糊里糊涂走到了这条路上,路有,也在脚下呢,可他们的未来是在这条路上吗?曹禺不是一位高产作家,但是作品没有低于三流水平的;他剧本的可读性非常强,诗意与优美并存,是诗,散文,也是小说。

  ●可怜的人各有各的可怜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 可那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陈白露还是走向了自我毁灭。 日出写社会不公和奢侈腐化,是灰色的,是立体的,是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带有宗教感的救赎意味。 很多人说方达生,但是他的行为我都能预设到,反而我觉得潘月亭给了我惊喜,做出来了我意料之外的举动。 这才是人性吧,纠缠在一起的情绪。

  ●「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曹禺特別會寫,《日出》這故事,現在拍成電影就是《Joker》那種級別的劇情衝突,富人與窮人的生死拉扯,生活碰撞。對於陳白露來說,「生活是鐵一般的真實,有它自來的殘忍與習慣,自己所習慣的種種生活的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使你即使怎樣羨慕自由,怎樣憧憬著在情愛裡偉大的犧牲,也難以飛出自己的生活的狹之籠。」

  ●似乎是曹禺四部有名悲剧中最弱的。

  ●损不足以奉有余,深刻体会到了。也有幸理解到剧作的批评,剧本更需要观众,藏诸后世是很困难的,又何不乐得接受大众心态呢。

  ●和读《刀锋》的感受有一些相似,一边赞叹作者的文笔构思,一边不断质疑女性角色的塑造。 《日出》的风格十分阴郁锋利,曹禺似乎要将人性恶的那面剖开来,让观众直面那些恶的角色的黑暗。剧本中的光明与希望都由女性角色承担,陈白露,小东西和翠喜。受历史学术专著的影响,觉得这些角色有些失真,承载着作者身为男性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联系历史学者对民国时期的女性生活的研究来看,应该会更有意思。这里先做一个任务标记,看完剧作之后,来做这个任务。 最喜欢的部分是曹禺附在最后的《跋》,曹禺在后面讲述了他写作的构思与心路历程,回应了当时对这本剧作的批评,特别特别有意思。哈。

  ●1.戏剧冲突不如《雷雨》,但这是有意为之。作者不再把故事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而且用片段的方法描写“社会横断面”。(许子东说《北京人》是曹禺戏剧的高峰,大概指其平铺直叙,写的是活生生的人。)2.最大势力的金八不露面很好,后来《大红灯笼高高挂》有相似的处理。3.翠喜有一颗金子似的心。亦正亦邪的女人自古受欢迎。4.以上内容都在书后的跋中。重点介绍了写作缘由、关于剧本(方达生、光明)、《雷雨》和《日出》、第三幕不可删、回应文学批评。5.至此,曹禺四大戏剧读完。

  ●2018.9.8 正好是白露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ps,我就喜欢这种浅显的,贴近生活的,接地气的话剧。这种才是长盛不衰,永远流传的。

  《日出》读后感(一):一点点的女性主义苗头

  

很抱歉看的晚了,这么好的一部剧本,到今天才去阅读,真是可惜了。

这本书里的陈白露我倒真觉得有一点点女性主义的味道在里面,她为了保护小东西的那点勇气,真是令人佩服,这书里有一段她嘲弄方达生的话,很有一点意思,摘录在下:

你以为这些名誉的人物弄来的钱就名誉么?我这里很有几个场面上的人物,你可以瞧瞧,种种色色:银行家,实业家,做小官的都有。假若你认为他们的职业是名誉的,那我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

  《日出》读后感(二):《日出》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题名《日出》,结尾方达生和陈白露都看到了太阳升起,似乎应是光明的结局,起码寓意希望的。但“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陈白露意识到无望,并逃避了。希望会寄托在理想化的书呆子气的方达生身上吗?他要去会会金八,结果会如何? 邪恶势力的代表金八并未出场,却显得神秘又威力无比,剧中角色的生死悲欢无不被其掌控。在妓女翠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投下无限的厚意与同情。她的人生已毫无希望,但她有坚实的生活意志,忍耐的人生态度,金子般的心,对更弱者的同情。其他次要人物如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小东西,胡四等的悲惨,荒诞,虚伪,奢靡,作者似有嘲讽怜悯,而非斥责挞伐。为什么呢?也许造成惨剧的是金八为代表的制度,而非单单形形色色人等的愚昧。 但是,作者似将希望寄托于窗外打桩的夯工身上又如何呢?让历史来做出证明吧。我觉得,是很好的一出剧,可以推荐。

  《日出》读后感(三):读书笔记(摘抄)

  57

  陈白露: (不理他,念下去)“……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潘月亭:(深深一个呵欠) 也不通,不过后头这一句还有点意思。

  80

  潘月亭:我说市面一恐慌,经济一不巩固,就应该买房产。

  84

  陈白露:不过我常常是这么想,好好地一个情人逼成了自己的丈夫,总觉得怪可惜似的。

  86

  顾八奶奶:我告诉你,爱情是你心甘情愿地拿出钱来叫他花,他怎么胡花你也不必心痛,——那就是爱情!——爱情!

  陈白露:怪不得人家老跟我说爱情是要有代价的,现在我才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143 实棒槌灌米汤——寸水不进。

  197

  方达生:活着原来就是不断地冒险,结婚是里面最险的一段。

  199

  陈白露:我告诉你结婚后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穷,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烦。

  200

  陈白露: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

  北京人艺在2010年曹禺诞辰100周年,由陈好领衔的《日出》舞台演出中,顾八奶奶和张乔治对话台词有一处改得很好。

  91

  顾八奶奶:博士,你这两天没跟胡四一起玩么?

  张乔治:胡四?前两天我在俱乐部看见他很亲热地跟一个——girl(加了这个英语单词)。

  顾八奶奶:(急躁地)一个什么?

  张乔治:跟一个狗一块走进来走进去。

  《日出》读后感(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石清

  我记得最开始看《日出》应该是在高中或者初中语文课本上,只是一小段节选,就是黄省三找李石清的那一段,仅凭那一个小片段,李石清这个人物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当时只觉得他就是个简单的残忍反派,看到完整版才觉得他应该是里面塑造得最好的一个人物。

  其实李石清在《日出》不是主角,戏都演了一半多了他才正式出场,然而我却对他的印象最深刻,并且我相信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是花了很多功夫,因为我特别比对了一下作者对每个人第一次出场的描写,李石清的是最多最详细的,几乎占了一整页的篇幅,其感情色彩也最明显:

  ”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他的狡黠和逢迎的本领使他目前升为潘月亭的秘书。他很猥琐,极力做出他心目中大人物的气魄,却始终掩饰不住自己的穷酸相,他永远偷偷望着人的颜色,顺从而谄媚地笑着。他嘴角的笑纹呆板板地如木刻上的线条,雕在那卑猥而又不甘于贫贱的面形上。当他正颜厉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额上有许多经历的皱纹,一条一条的细沟,蓄满了他在人生所遭受的羞辱,穷困和酸辛。在这许多他所羡慕的“既富且贵”的人里,他是时有“自惭形秽”之感的,所以在人前,为怕人的藐视,他时而扭捏作态无中生有地夸耀一下,然而一想起家里的老小,便不由得低下头,忍气吞声受着屈辱。他恨那些在上的人,他又不得不逢迎他们。于是愤恨倒咽在肚里,只有在回家以后一起发泄在自己可怜的妻儿身上。他是这么一个讨厌而又可悯的性格,——他有一对老鼠似的小眼睛,头发稀稀拉拉,眉毛淡得看不出,嘴边如野地上的散兵似的只布着几根毛,扁鼻子,短下巴,张开嘴露着几颗黑牙齿,声音总是很尖锐的。他很瘦,很小,穿一件褪了颜色的碎花黄缎袍,外面套上一件崭新的黑缎子马褂·······“

  这一段对李石清的描写实在是太具体了,就差放一张照片告诉读者他长这样了,其他人物都没有的待遇啊,基本上看完这一段,李石清这样一个欺下媚上又遭遇悲惨命运的可恨又可怜的形象已经立起来,已经活了。

  李石清的性格具有多面性,面对黄省三的时候他是不耐烦又傲慢,我第一次读那一段节选时看李石清的态度我甚至以为他是一个权力很大的人,看完才知道他其实又穷又惨,但有时又流露出那么一点对黄省三的同情;对潘月亭,他是极尽所能地讨好,尽心尽力地为潘月亭做事,连自己孩子生病都来不及管,努力地让自己的夫人讨好潘月亭的情妇陈白露;但抓住潘月亭的把柄之后又以此威胁潘月亭;最后对潘月亭的爆发,几次态度的大转变,又衔接得紧密自然,如果是将这部剧演出来,这个角色恐怕是不好演的,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度了(突然很想看王劲松或者刘奕君演·····)

  还有一个很讽刺的点就是李石清和黄省三其实很像啊,他对黄省三说过的那些话,难道不是又回到他自己身上了吗,他对黄省三说是要裁员节省开支,结果他自己也是被裁掉了;他对黄省三说你养不起那么多孩子你还要生,他自己的孩子不是也一堆养不活了么,最后还死掉了;李石清控诉潘月亭的时候说自己为了他那点公债整天忙前忙后家都忘了,孩子的病都没有理,花费自己的薪水做排场的时候,我马上又想起前面黄省三又哭又笑地骂潘月亭,说自己为了一个月的十块二毛五,整天整夜地写,写到身体都烂了。

  同时,李石清对自己的家人又还有一点真情,他整天阿谀奉承也是为了养家糊口混一碗饭吃,让自己的老婆陪陈白露打牌也是希望讨好潘月亭,这一点点真情就足以让读者对这个尽管卑鄙猥琐透顶的人物生出一分悲悯之心。

  我记得曹禺先生说过,他写的人物都是他身边的人,他每天都看着这些人,对他们太熟悉了。像潘月亭、陈白露这种”成功人士“毕竟是少数,最多其实的是黄省三,但曹禺先生家境一直比较好,跟穷困潦倒的人终究还是有些距离,所以他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像李石清这样的人,所以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是最详尽的,刻画是最立体最饱满的。

  《日出》读后感(五):摩登视阈下的《日出》

  “light!heat!power!”(茅盾《子夜》)

这三个英文单词算是现代文学中对大都市最有力的脚注了,任何对于摩登都市的描写都少不了力量与速度,这种时空的扭曲——延宕和挤压或隐或显以及无穷的力,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多少有些嘲弄甚至无力感。《日出》作为一部都市背景下的剧作,不仅受到环境的制约,也充分展现出对环境的塑造与超越,既彰显出摩登都市下的人与物,也冥冥中做了一回预言。

《日出》结构上是一种“横断面” 的展示,选择的背景分别有两处,即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这两个地方可谓有天地之差,前者富丽堂皇,出入的都是达官贵人,后者肮脏不堪,社会的渣滓与尘埃充斥其间,但这两处偏偏都厕身于市。没错,直到现在依旧是这样,大都市的既有其光鲜的一面, 但掩盖不住背后的痈疮 ,剧作的地点对于摩登来说便有了概括性,光亮(注意不是光明)和黑暗的结合。但作者的深意并不仅于此,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两者是共通的,都是资本,说的更广些罢!是罪恶的产儿。陈白露们和翠喜们不都在干着出卖自己的行当吗?都是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人物。在这个意义上,都市便显出了它狰狞的面目,它让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着“吃人”与“被吃”,它改变着“餐宴”的规则,“被吃”的人甚至心甘情愿,为了“被吃”还要好好将自己打扮一番,“吃人”的人也可借了文明的话语让自己更加心安理得,让旁人觉得更加理所应当,在这个意义上,都市彰显着一种罪恶而又无穷的力。

《日出》中有一些专属于都市的角色,陈白露是一位出卖自己的交际花;潘月亭是一位沦落到破产的经理,常常令人捧腹的顾八太太是一位借钱生息的的富有孀妇;还有梦成一场空的李石清,丢了职位的黄小书记等等,这类人和事在当时的都市题材小说中很常见,譬如“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的代表作《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里便有破产的地产商胡均益、青春走远的交际花黄黛茜、丢掉政府职位的穆宗旦等。可以说,《日出》中的人和事是都市题材中比较常见的,可以说是对摩登都市的典型描写。

这种叙写还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高级旅馆和三等妓院都近乎于茧房,寻乐的人和对象都如蚕茧一般渐渐走到了陌路,空间的固化延续到了现在,有多少人每天两点一线奔波于家与工作处,其代价便是与自然的隔绝和发现的丧失,陈白露偶然发现窗上的霜后所表露出来了欣喜由此也得到了理解,也多了几分悲哀。从剧作的时间来看,时间的延宕和缩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仅仅一个星期,所有的事都已尘埃落定,但事件实际的发生又是在电光火石之间。时间和空间,在摩登都市中,伴随着大机器轰隆作响着,一切都上了可以操纵快慢的履带。还不仅于此,试看如下段落:

胡四(莫名其妙,忽然很正经地):博士,你饿不饿?张乔治(愕然):我?——不饿!顾八奶奶(也奇怪胡四为什么忽然冒出这一句)你——饿了?胡四:我(看看达生)不,(摇头)——也不饿。

这段颇具现代主义意味的对话深刻地揭示出摩登都市中人的异化面貌,一种不知所谓、不由自主的行为,一种彻底的庸俗与无聊,摩登都市被涂上了荒诞的底色。

接下来,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到本剧的主人公——陈白露身上,这位资产阶级女性或者说典型的都市女性,她的命运难道不是都市中人最普遍也最稀缺的表露吗?与之相同的还有丁玲笔下的梦珂、茅盾笔下的林佩瑶等等,她们都是由学院迈入灰色的社会,且愈走愈步入泥沼难以拔脚。陈白露也曾有过美好的一段时光,方达生的到来多少使她回忆起曾经,那个叫竹均的纯真少女,她也想过挣扎,她是清楚自己的处境的,这是她比别人清醒的地方,但网却越来越逼仄,剧中最令人动心的展翅毫无疑问是陈白露想救小东西,但这个梦被墙碰碎后,白露便失去了活着的任何理由,并不是张乔治的拒绝借钱导致了她的自杀,恰恰是她为证明自己的希望而为之绝望,这点可以看出曹禺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即将命运放在了最高处。可以说,陈白露的死亡唱出了整个摩登都市的悼歌,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的中国。

曹禺的天才之处或许正是他自己都未必清楚的预言,虽然从剧中看,是金八操纵着一切,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资本主义的意志,当然,正如方达生说要和金八碰一碰,最后完成这历史使命的藏在劳动号子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日出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