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内向不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内向不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9-07 16:0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内向不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内向不好吗》是一本由[韩]南仁淑著作,平装出版的2020-7-25图书,本书定价:20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一):请把它送给你的内向性格朋友。

  

最近出了很多韩国畅销书,这本书一开始是封面吸引了我,看到作者介绍,原来是那位写了畅销书《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的作者,想当年那本书真是红遍大江南北,80后的女孩就算没看过也都听说过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内向性格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由起初对自己性格的困惑到认识性格的形成原因,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法,以自己专业的方法叙述出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作为外向性格的我更了解了内向人格的世界,也解开了很多误会,可能会对内向性格更加包容。

相信内向性格的朋友也应该能通过这本书更加认识自己并且更好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另外,书中内页有一些彩色的插图,很好看。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二):内向不好吗?不,好!

  

初看这本小书的时候,没有想到它是中信出版社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感觉中信出版社都是出一些社会经济商业类的书籍,没有想到,也会有如此治愈系风格的图书。

再看作者,就理解了为啥是中信出版社的作品了,因为这正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作者的作品。

这是一本写给内向者融入社会的指南,作者通过对自我的剖析,一步步展现内向者的心里状态,并给予科学的解释,内向不好吗?不,内向也是很好的,性格之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让自己舒服幸福的感受是最真实的。

一个内向者也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也可以在公众场合侃侃而谈,也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判断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区别,是找到自己的力量源泉。

如果你的力量是来源于外部提供,那么你是一个外向者,你善于表达,从外在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如果你的力量是来源于内部自我的反馈,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内向者,你是一个自己就会让自己感到幸福的本源。你可以和自我很好的相处,感受内在的能量,完成自我消化的过程,你是力量的根源啊,有什么不好的呢。

而且,现在社会生活中,你以为的内向者,可能是网络上某个领域中闪闪发光的意见领袖,你以为不善言辞的内向者,可能是著作等身的大佬;你以为台下不善言辞的内向者,可能是台上闪闪发光的idol。

不要再纠结内向外向之分,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要了解自己获取能量的方式,努力在幸福的路上前进就好了!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三):认识自己的性格的发光点

  

内向好不好,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课题。这次看到一位韩国作者写,就很想入手了。

其实,做人真的很复杂,中国人更盛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教育人要内敛含蓄的,这一点又在女孩子的身上要求跟多些,需要矜持和大家闺秀,就算是当今世界在二线城市的相亲现场,媒人也会跟对方家长说:这个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非常的老实,绝对本分。但其实,先不说对方是不是真的内向,在这个社会,内向老实真的还好吗?

我们需要的不是恶人。但也不是一个十足的“软柿子”。其实人类是形形色色的,人类的样子也是各种不同的。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找到自己与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而不是违背自己的内心去一味的改变自己。许多人认为,性格外向的人善于交际,而性格内向的人则讷口拙言,不善交际,甚至把内向性格视为不良性格,视为不善交际的同义词。这是完全不对的。

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匠心”其实就是一种内向,但这个匠心,如果坚持在做手艺上,就是一种沉得下心的高贵品质。但是有的行业需要的是社交能力,就像是名利场娱乐圈,体育文化这些行业,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找到优势,销售行业也更需要社交能力。这个时候能言会道才是更有趣的。而在这个行业里,○性格内向者要想成功地交际,必须明确这样的观念。

看完这本书,我很想跟内向的同学说,你们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好自己。其实,内向性格并不是不良性格,性格内向的人只要把握好方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样可以成功地交际,同样可以拥有更多的朋友。而且我有时候也觉得,内向很好啊。我因为话多,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文静的朋友了。

不过,就像是作者说的,不要让你的内向影响到你和他人的交流沟通和生活。毕竟人生在世不是一个人,而即便是一个人也要找生活的。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四):外向是生活需要,内向是自我享受

  读多了英式的浪漫,中式的温婉,日式的含蓄,再品一下韩式的率直,也未尝不可。

  我很少读韩国的文学作品,这其中有一些先天的因素,韩国的现代文学起步较晚,也没有向日本一样重视翻译与推介等,以至于我们很少去主动去接触。现如今这类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韩国文学作品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最近看的一本书就让我感到特别的舒服,它就是有由韩国百万畅销书作家南仁淑编写,陈品芳翻译,中信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内向不好吗》。

  早年我曾读过孔枝泳的《熔炉》,备感压抑,在我的固有思维里,韩国作家的作品都太沉重,《内向不好吗》则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就像人的性格有内向,有外向一样,不同的作家也有不同的风格,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是消除固有四维的利器。

  从小到大,在父母、老师的眼里,我一直都是个内向的孩子,开始懵懂的我以为这是一种夸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她们只是委婉的说我“不合群”。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还把我叫去办公室谈话,问我是不是单亲家庭,让我第二天把家长喊去学校。我至今记得,我的妈妈是黑着脸走出办公室的,回到家她告诉我不要在意老师说什么,好好学习考第一。

图源百度

  在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那个暑假里,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那段时间我不止一次偷偷的搜索“太内向了怎么办”、“怎么变得外向”。我承认我是在害怕,我不想再把人际关系搞砸了。后来我学会了伪装,和同学去K歌,从来没去过的我查好资料装成一个老油条,能不自己上的就不自己上,大家都不愿意上台讲PPT,被小组成员投票上去,哪怕腿抖的骰子似的,我都硬着头皮讲完,下来还假装云淡风轻,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手心攥着一把汗。

图源百度

  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特别容易联想到自己的过去,虽然很内向,但又试图做一个受欢迎的人。以前我对自己也是很迷茫,不晓得为什么自己那么怯弱,不喜交流,就这样翻篇过去了,现在读起此书,仍不算太晚,与其说南仁淑是个写小说的,不如说她更像一个心理导师,引导我们认识自己,细细的述说。

图源百度

  内向是不好吗?并不是,在这个纷杂繁华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别人,每一种性格的人,不都是在努力生活?如果说外向的人是草原上威武的雄狮,受到百兽的敬仰,那草丛里的小兔就该被鄙视?

  给彼此更多的空间或许会更好,内向的人往往在心中背了太多的包袱,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尝试一下放下心中的焦虑,对着镜子审视一下自己,人生是有限的,何不在有生之年过的高兴点?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五):做一个内向的人挺好的

  

初读韩国作者写的《内向不好吗》有很多共鸣。

作者开篇就给读者一篇心理测试题,来测试自已是否属于内向性人或外向性人亦或是介于两者之间。

虽然说这种测试方法很可笑,像很多儿时的一些搞笑测试题一样,你明明知道答案却还是想去测试,通过答案来说服自已是哪种人。我相信只要读本书的人都会去测试自已。

我也不例外,我居然有九条是符合内向性人的特质。

本书作者南仁淑在韩国与中国等地,作品销售超过380万册的畅销书作家。如此一个优秀的作者你不难想象出她也是一名内向性的人,虽然她能面对几百名观众演讲,但背后的她也曾被内向所困扰,同时害怕社交,害怕新书发布会面对读者。

“或许是因为我在人多的地方,并不会保持沉默或是表现出不合群,我甚至可以在数百名听众面前演讲,在电视台的摄影机前面侃侃而谈。”

看到作者这句话,我有深深的共鸣之感。

我是一个害怕社交的人,害怕面对众多观众,连聚会人多时都会感到恐惧。特别怕自已说错一句话。但面对我的工作时,我会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人的课堂进行培训,与学员互动交流,嘻嘻哈哈开着玩笑,保持课堂的活跃氛围。

谁会想到讲台下的我是如此内向,害怕一个人独自走在街道上。若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就特别害怕碰见熟人,深怕与熟人打交道,浑身上下都特不舒服。

周未的我宁愿独自宅家里,也不愿出去聚会。总觉得在别人面前自已很自卑,特别在乎自已的形象及穿衣打扮,若有不妥之处就担心成为朋友眼中的笑话。不但在乎自已外在形象,就连聚会中说过的话回家也要反复揣摩,若那句话说的不妥便会十分后悔,内心会一直过不去。

我想这些种种内向性的特质每个内向的人都或多或少会存在。

记得有一次,办公室相熟的同事过生日邀请了我。本打算不参加的,关系也只限办公室同事而已。不去总会感到人家邀请我不去会不好意思。去的话都是不认识的人,只有自已傻傻的坐着也很不自在,而且过生日也不能空着手去。

没办法最后去送了一束花,我把同事对我的邀请看的如此重;我去到聚会现场全是她的朋友和我毫无关系,那种氛围特尴尬,坐在角落里傻傻的看着人家互相交流,互相谈笑。

似乎热闹是属于她们的而与我无关。

内向的人其实更喜欢独处,自在,随心。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已的步伐,无需羡慕别人。

你有自己行走的速度,做事的节奏,沟通的方法。

也许缓慢了一点,也许笨拙了一点,也许孤单了一点,

但是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自己最自由自在,这样的自己最幸福。

这是一本既能为你带来慰藉与疗愈,又针对社会大众心理、人际交往与生活方式等困惑给出许多实际建言的话题之书。

全书内文搭配韩国著名插画师插画,图文并茂、活泼风趣、精美双封全彩色印刷。

是一本值得被收藏的书!

  《内向不好吗》读后感(六):《内向不好吗》 —— 内向者的心声

  

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就起的很有意思,书名看起来是一个疑问句,但在品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应该可以体会到这个疑问句慢慢的变成了一个肯定句。

在这之前阅读过《内向者优势》,那本书更像是关于内向者的研究书籍,更多的阐述了内向者的优势所在。而本书的观点更加的“中立”,看起来更像是在阐述:内向者的情况,作者作为一个内向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内心世界的想法以及他认为内向者相对于外向者来说的不同之处。

你是否对内向者也有这样的误解?

内向者无法或与他人交往很困难内向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向者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会“吃亏”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内向者来说,都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看法,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也会不自觉的对孩子的“内向”有着这样的认识。努力想改变孩子的内向心理,从而希望孩子可以在今后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其实,绝大多数的内向者并不会出现我们所担心的情况发生。根据一些统计数据得知,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比例大概在1:1 至 1:3之间,但是我们似乎并没有那么轻易就遇到了那些“不正确”的人。

这主要的原因就在内向者都会有一个社会化开关。

内向者在大多数需要外向的场合都会打开这个开关,有些人的社会化开关可能运作得很好,身边的人甚至会误以为他就是一个外向的人。而有些人,即使身边有人也会视情况解除社会化的状态,但也有一部分内向者是必须完全独处时,才能把开关关闭变回最原始的样子。这看起来似乎像一种“人格分裂的变异”(哈哈哈哈哈哈)

内向者与精力

虽然,内向者可以很好的与人相处甚至会比外向者做的更好,不过同时你也需要注意你的生物电量 —— 精力。

虽然内向者可以表现的和外向者一样,好客、善于交谈等等,但在消耗的精力上会与外向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内向者的精力消耗会非常之快,大多数的内向者在与其他人交往过后,会明显的感觉到身心疲惫,特别在很多人进行交流或交谈的时候。

因为内向者天生就会对其他人的内心活动或行为比较敏感,会不自觉地观察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希望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这就造成了精力要比外向者消耗快的原因,可能他人的某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内向者。

当内向者需要恢复精力时,大多数的内向者需要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下才可以,而且你消耗了多久的精力就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恢复。

而对于外向者来说,与人交往似乎才是他们的休息方式,在经历了更多独处或感觉疲累时,他们需要在与人交谈或相处的过程中才可以逐渐的恢复精力。

对内向者的一些建议

1、谨慎你的开始

因为内向者的敏感,所以很多事情会记挂在心里面。

对于一件事情的开始,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一旦开始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就会开始消耗你的能量,所以内向者对于开始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更加谨慎,不要去看太远的未来,放下想要认真拼搏的执念,从只需要动动手指的难度“随意”开始就好。

2、舒服的人数

聚会,对于内向者来说,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折磨,而对于聚会的人数,应该控制在4个人左右,这样大家都可以很好的交谈。不会因为照顾其他人的想法而消耗过多的能量导致内向者早早的进入到休息模式。

一旦超过这个人数,就会有人无法专注在同一个话题上,或是会开始分组聊天,而这样一来整个气氛就会变得很杂乱,无论加入哪一种都无法好好聊天,更尴尬的是坐在两组中间的时候,虽然在跟这边人聊天,却会一直注意旁边的主人的对话内容,但如果想加入旁边的对话,又会因为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必须安静的听了一阵才能插话。对能够本能察觉他人内心的内向者来说,要同时跟不同的人产生互动是很辛苦的,会担心自己说话时是不是独占了发言权,如果现场太安静,就会担心是不是气氛突然冷掉了,如果有人一直没参与对话,就会默默担心对方被排挤。最重要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内向者来说是很大的刺激,而同时从很多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当然会使内向者的生物电池电量急速耗尽。

3、你的朋友可能并不多

正因为内向者人的种种特点,内向者的社交圈子实际上并不大,内向者喜欢的人际关系就跟浪漫爱情喜剧中主角的朋友一样,只跟几个有联络,交友圈不大,但关系却很深入,他们不喜欢和陌生人见面,也不觉得有必要去维系,不太亲近,不能彼此交心的肤浅关系,只跟最亲近的几个人保持联络。内向者虽然会憧憬看起来很有趣的交友圈,但还是更倾向于让自己更专注投入的人际关系。

4、还是你的精力

内向者在进行社会化的交往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度以及消耗的精力,并时刻更新自己的精力情况,人的意志力并不是江水,比较像是井水。 如果一次取走太多,很快就会见底,想要填补那些取走的部分,就要花时间去等待,对内向者来说意志力消耗时,最先停板的领域就是社会化。所以,当内向者感觉乏累或者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时候,那么,内向者会首先选择停止社会化的交往,而享受那种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时刻。

写在最后

无论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其实无所谓“好”与“坏”,更多的是如何看待你本身的性格以及如何更好的对待你自己。

有人说,人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我与认识自我的过程。然而,对于内向者来说,本身就喜欢观察并对外界敏感的性格,这就使得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更多美丽风景与感受。

如果你是一位内向者或者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位内向者的时候,你无需担心也无需进行干扰,因为他本身就是这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这也与他最终的“成功”与否并无直接的联系, 最重要的依然是你如何发现你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