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陷落的电影江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陷落的电影江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5-13 16:54: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陷落的电影江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陷落的电影江湖》是一本由黄文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3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陷落的电影江湖》精选点评:

  ●知道这个人已有一年,也算是同行。前天在路过青苑书店一眼瞄到的居然是作者名字,很小的几个字,而不是其他。买一本书可以有太多理由,对于这样一部电影评论,老衲只有一句话:要么好好读,要么你就别翻。

  ●很早就看过。十分独到而又深刻的电影评论书

  ●“好吧···应该把看过的电影都再看遍,但是觉得写的都是写好方面的不够客观吧··”

  ●浪费我一下午

  ●注重劇情與角色的分析,看得出背後實力,只是往往被文字表面掩蓋,非常中規中矩,有時好像放不開的樣子。其實,影評也應該要有賣點的。

  ●以前我觉得电影频道节目的旁白还蛮不错的——直到看了这本书,开始对大章节式引经据典的影评心无好感。

  ●恩,四星五星之间。这个。。。很尴尬啊。。。

  ●中规中矩的视角,诚恳的态度.李洋的序非常美.

  ●不知道7.8分有没有水,至少我认为这本书没有介绍的那么好,观点还是片面了些,例如孔雀那部分,其实姐弟两个如此作践自己应该就是因为他们的哥哥是个弱智,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个残疾人会受很多歧视的,书中作者的看法就有些不全面

  ●烂片看到亮点,普通片子看出道理,这样看电影才能乐呵吧

  《陷落的电影江湖》读后感(一):我是杰杰粉丝,一直在看他的部落格

  部落格地址我贴下

  《陷落的电影江湖》读后感(二):购买方法

  《陷落的电影江湖》读后感(三):好啊

  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我纵横网络网络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书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本书。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侬!在看完这书以后,我没有立即写书评,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书评,会玷污了这世上少有的书。但是我还是写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你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社会失望了,觉得这个社会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书,又让我对社会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写任何书评了,但是看了你的书,我告诉自己这个书评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

  《陷落的电影江湖》读后感(四):(转)暗地妖娆:有关华语电影的传统笔录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过无数字迹华丽的电影随笔与刻板乏味的规矩评论之后,都希望能读到这样的文章:站在电影背后,观其形态,触其内涵,以超越年龄限制的睿智通透解读胶片上一段段起伏不平的情感信息。黄文杰便是这样的一位观影者,与其讲他擅写影评,不如说他对电影始终把握在热情与冷静之间的特殊态度更打动人。他的新书《陷落的电影江湖》将电影比作“江湖”,关注的是当下文艺青年渐渐失去兴趣的华语片领域。从大陆篇“静水流深的河”至港台篇“萦绕不去的梦”,客观、深刻、细致,在他的文字里你找不到对电影欠缺公允的字句,偏激的大抵短暂,因为对电影本身咀嚼得粗劣马虎,想法自然简单纯粹,这不是此书带给我们的观感,虽说书名豪迈苍凉,捧读起来却宛若幽庐品茗,芬芳雅致,回味深远。

  黄文杰将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作了详尽的点评分析,时而跳脱其外品评,时而又深陷其中,情理并重。使李安赢得高度赞誉的《卧虎藏龙》,作者拎出其中最执拗曲折的元素——爱情;直面颇有争议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亦没有一味抨击嘲讽,反而显得语重心长,甚至连《满》中被埋得最深的故事雏形都深挖了一番,对于《无极》在视觉效果上的成就亦未曾回避,由一个局部延伸至国产电影的整体现状。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痛变更是有目共睹,然而去粗取精,此书依旧向杜琪峰和徐克两位闯荡电影江湖多年的“高手”致敬,甚至为徐克如今尴尬停滞的处境给予同情与期望,在《徐克的坎坷回归路》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作为他多年的影迷,我依然满怀期待地渴望着他的风云再起。”除此之外,也极钟意黄文杰讲王家卫的那些“情话”,读他的影语得有一颗玲珑心,关乎王的作品特征已被文艺青年叨念了千百遍,然而在《解码王家卫的关键词》里头,却是将镜像细细拆解干净,再提炼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脉络,没有一味无病呻吟,肆意抒情,反而冷静如刀,稳妥妙曼地解剖王家卫几部经典之作里那些共通的部分。

  台湾电影已渐渐被人遗忘,再无侯孝贤与杨德昌那知识分子气息浓厚的艺术作品呈现,黄文杰以洋洋洒洒数万字表达对这两位导演的崇敬与缅怀。在黄文杰眼里,侯孝贤是在透过每一寸胶片表白对台湾乡土的几许深情,由此甚至对于他的镜语特征作了最缜密的解析。而杨德昌的愤青情结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亦是书中阐述台湾电影部分的重头,黄文杰细味其作品的故事结构与意识形态,一个画面、几秒钟的片断均被蒸馏出内里最真实的液体。显见这不是浮躁情绪下的成品,每部电影均是反复欣赏考量,配以丰富的观影经历才得以做出这样精准的归纳总结。

  很多人写影评又急又快,急于表达自己新鲜出炉的观感,快速引发观影过程中酝酿已久的爆发点。然而黄文杰的《陷》字字句句都精雕细琢,慢火高汤,以克制温润的笔触勾勒出一派端正传统的观影姿态。我们需要这样的评论,没有以个人喜好为根基去煽动抑或暗示,反而旁征博引,以坚实有力的论点探讨作品的优劣处,教人无比信服。电影放在黄文杰手里是很放心的,它不会成为“快餐”,吃完便扔,而是在嘴里百转千回过的,才能写得严谨,展示一个影评人真正应有的鉴赏力。黄文杰的文字是经过锤炼的,不似一味哗众取宠的网络热帖,唯有如此真诚平和的心态,才值得集结成书,供更多人静心品读。

  《陷落的电影江湖》读后感(五):《陷落的电影江湖》:一只刺猬身的淡定狐狸

  以赛亚•柏林在论及俄国思想家时,将他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刺猬型,一类是狐狸型(典故出自古希腊诗人阿奇劳哲斯的寓言残篇,内有一句:“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大抵是指刺猬用满身的针刺一招鲜吃遍天,这刺猬型的学者便长于建构体系、归纳中心原则,他所研究的人、事,皆可归于某个单一的中心见识;而狐狸历来狡猾,随性而动,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去追逐,这狐狸型的学者,往往著述庞杂,有时甚无关联,乃至互相矛盾。

  现今国内的影评人,自然无法与俄国先哲们相提并论,但按照写作方式来划分,倒也可以粗略分成刺猬与狐狸两大类。当然柏林也说过这种二分法难免粗鄙,现实中不可能这么泾渭分明。我在阅读慕鸥(黄文杰)的华语电影影评集《陷落的电影江湖》时,也有这种感觉——在满版的文字背后,慕鸥分明就是一只转基因生物,既有刺猬的总结归纳,也有狐狸的潇洒灵动。

  都说现在浮躁,这话不假,尤其是写影评,在小沈阳春哥曾哥们潮起潮落的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人耐得下性子来读满篇的方块字,所以影评人中像我这种哗众取宠、卖弄标题者日众。但慕鸥显然是例外,他看他的电影,写他的文字,不为虚名浮利,书中的每一篇文字,读者都能体会出一份久违的淡定。

  写影评纯粹出于对电影的爱好,所以慕鸥的文字主要以狐狸式的单片点评为主。但看得出来,慕鸥是个用心看电影的人,而且观片量庞大,看完还要使劲琢磨,一来二去的,就积下不少别人断不能有的念想。别人评《三峡好人》,多从纪实风格、弱势群体关怀等角度来解读,但慕鸥却将其与港片类比,通过细致的分析,得出“《三峡好人》其实就是一部用现实主义手法和艺术片样式包装的江湖片”(p.113)的结论——此种评论乃是真正打通诸种类型的关节,达致电影的某种基石层面;别人评《七剑》,往往觉得徐老怪无甚新意,有才尽之嫌,而慕鸥经过详细的对比解剖,然后告诉我们:“只有它,只有徐克,才重新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久违了的武侠世界”(p.184)——伪武侠与真武侠的评判,立马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不喜欢《孔雀》,曾经码了一大堆废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惜还是云山雾罩没说清楚,不过慕鸥的总结很凝练:“回顾顾长卫所宣称的对平民世界有高度兴趣的话题上来,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当某些导演自我表示在关注平民世界、张扬民间立场时,其实根本没有放低身段,没有对平民生活有过真切的发自内心的体认,实际上依然是精英阶层的思想和居高临下的意识在内里作祟”(p.39~40)——啥也别说了,就是这话!

  以上种种,都体现出慕鸥作为一个狐狸影评人的特点,他指摘电影,就像狐狸般随意采撷,却又言之有物。不过狐狸沉淀多了,又修成了刺猬的躯干。慕鸥对导演个人的剖析,往往一语中的。例如慕鸥总结贾樟柯,认为他“隐藏着一个宏大的创作意图,书写着他的私人化断代史,试图构建一个官方的影像记忆以外的、属于民间的影响体系”(p.120)——我以为正准确的揭示出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而慕鸥的刺猬式总结在他关于台湾新电影的宏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谈到台湾电影工业衰亡的原因时,慕鸥认为,“根本问题在于台湾电影一直缺乏健康完善的工业体制。长期以来,台湾电影都是在公营电影公司(中影、台制、中制)的主导下畸形发展,如健康写实、琼瑶爱情、功夫武侠、政宣等电影潮流都是由公营电影公司引领发起的,可是公营公司始终解决不了外行领导内行、拍脑袋决策、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弊端,既培养不了专业人才,也建立不了行之有效的工业体制”(p.308)。在华语电影虚火上升的今天,这番话读来尤其有现实意义——虽然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社会体制也天差地别,但在电影产业的问题上,两岸倒是出奇的雷同。

  《陷落的电影江湖》只涉及华语电影,所以令国内读者看起来颇显亲切。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些文章乃是慕鸥发表在学术——甚至核心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但慕鸥深入浅出,从不玩弄辞藻,这也是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可见所谓学术与民间的樊篱,都是后人硬加上去的——好的学术文章,完全可以具备相当的阅读快感。

  慕鸥与我年龄相仿,但他的沉静让我这个浮躁的电影忽悠者自愧不如,读完《陷落的电影江湖》,我想,我缺的就是那俩字——

  淡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