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精选

2020-09-13 16: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精选

  《一句頂一萬句》是一本由劉震雲著作,九歌出版的平裝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图书,本书定价:NT$ 420,页数:528頁,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句頂一萬句》精选点评:

  ●怎么感觉是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呢?

  ●这本书是高中时候读的。当时这本书评获茅盾奖,同桌买给我买来作为奖励。只读过一遍,内容印象大概是一个人用五十年从一个地方走出去,他的儿子又用五十年寻回来,前后间隔百年。而那一句话,在这样百年的孤独里,寻一个说的上话的人,也显得不是很重要了。

  ●有些人在一起话很多,说也说不完。有些人在一起,却无话可说。 天底下最舒心的话莫过于,“咱再说点别的”,“好,说点别的就说点别的”

  ●叙事稍显冗长,不如《手机》干脆

  ●非常耐看的文字,简单的有些狭窄却又似无限深邃的主题。

  ●一本书,写尽了中原人的孤苦无依。无端的龃龉,世态的炎凉,灵魂的漂泊,字字是血声声是泪。一句无心的话,可以生出多少话、多少事,却几乎没有一句话能告慰内心深处。三代人的坎坷经历,无不是在找啊找——说是寻根,却又在逃离植根的土地;说是知音难得,却常常因为阴差阳错种下过节。掩卷长太息。

  ●看到最后有个后记才知道这本书是讲语言孤独的,看到大半还云里雾里的这到底是在说什么故事呢,人物特别多,跟百年孤独有点像,人物塑造的都活灵活现,从解放前一直延续到当代。作者就是传达了这么个观点,人活着,就有说话的欲望,自己的伴侣,就是一个跟他有话说的人。这点太赞同了,能长久一辈子的,就是能一直对他有倾诉欲,能说的上话。但两人一起生活就是日子,过日子跟说的上话就可能完全两码事儿,所以会想跳出日常的琐屑,找另一个觉得跟他有话说的人,但不要想跟他一起过日子。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想法,但我还是觉得会有能一起过日子也说得上话的人。

  ●为觅知音

  ●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我上哪给你找孙悟空去?”哈哈哈

  ●吴摩西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一):角度相当智慧

  相当欣赏刘震云老哥。

  忘记是去年还是前年读的这本书了。

  现在想想,感觉又是一场“人间盛宴”的再现。

  “有些话,能这么说不能这么做;

  有些话,能这么做不能这么说;

  有些话......”

  哪位朋友帮我校正一下这段原话,谢谢。

  引起我的思考是:我族人里面,到底谁和谁之间有话?怎么说才能说一辈子?如果,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们之间真的就轻易开始“隔心”了么?

  几千年,我族都没有个像样的沟通规则可以被大家默契使用么?是不愿意,还是没教化?照我看,都想按照自己的来,谁跟谁有话?

  真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可几人自知?

  反正小的我今年才开始学着自知......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二):标题写反了

  好多年没正经读过一本书.

  但看了这一本,感觉这么多年,白等.

  这本书我感觉,应该叫作一万句顶一句.

  何况,就那一句,作者也还是没说.

  因此对这本书的评价,我改正为,一万句也顶不上一句.

  您见过麻将打不好的人,对着一桌麻将牌算自摸的概率多大么.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人.

  书里每个角色,无论男女老少,全是一个人.

  我不管你怎么想,我就看到几十个刘震云穿着不同的衣服在台上演绎一出不是独角戏的独角戏.

  你的孤独是你自个儿的事儿.

  你的话语也是你自个儿的话儿.

  书里前言说,这是我们民族的孤独.我个人认为,那是你作者自己的孤独.你并不爱人民.你以为这个民族的经历对你只是自已的体验的放大版,太小气了.

  但是你真诚.虽然你不伟大,这份真诚的意思,值得我买一本正版的,算是对得起你.

  世间真善美难求,因真者之不善,而善者之不美,且美者之不真.

  但读书我还是喜欢求真.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三):没那么简单 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

  刚读完刘震云的三本小说,我不能也说不出人家写作都是个什么风格,仅凭个人喜好和自身理解单纯记录下读书过程中的感受。

  1、 刘震云的小说设置像是大雾中的鼓风机,你翻开第一页只知道前面还有一个庞杂的世界等着你。他的文字是领路人,领着你一点点向前走,鼓风机吹散一点迷雾你看清一点,末页吹散全部烟雾,你看清了整个世界。

  刘震云经常从一个小人物入手,围绕小人物的人脉展开故事,再用每个人的身份和所到场所搭建起一个村庄一个镇子一个城市景观。他书中的人物关系更像一个圆,兜兜转转,最开始的人和最末的人往往会触发一种特殊反应。

  被刘震云称为哥哥的莫言,他的小说设置则不然,他习惯先把这个庞杂的世界在一开头展给你看。把小说要出现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人物形象和特色一股脑地抛给你,《丰乳肥臀》里光是人物介绍就快小十页,看完前几页努力记住这些主角们的关系就已经把我耗累了。后面看正文的时候经常忘记A和B之间的关系还要去翻人物关系表,导致我现在还没读完他的一本书。(也是因为我笨和懒)

  2、 我知道我曾经说我喜欢郭敬明是多么的傻逼了。以及我居然曾经说我认为《后会无期》是最好的国产电影。我现在偶尔想起我以前说过的话,我想把那个我掐死,或者把那个脑子吃了。

  看完第一本刘震云的《我不是刘跃进》之后,我异常惊喜地和大石分享我的“读后感”,大概就是太特么好看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书。大石不屑地表示,她高中就看过了,而郭敬明是人家小学看的读物而已,顺便给了我一个白眼。我猛然想起来我大三的时候居然还“义正严辞”地跟各种人推荐郭敬明,还在小聪的期末考试卷纸上跟60多岁的人讨论我自以为的“大道理”。太弱鸡了,不知道以前的骄傲和张狂哪里来的,无知者无畏?觉得自己聪明是因为知道的太少了。

  3、 刘震云的小说好理解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物情节简单,都是血淋淋的真实;二是语言简单,车轱辘话来回转,讲道理也用最土气的话直接来。他的车轱辘不会让你厌烦,反正不会让我厌烦,而是更强化了主人公的形象。

  就我目前看过的三本书它们都有同一个主题: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找朋友要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找媳妇、孩子都是为了说得上话,为了一句话、得到一个答案,他们走上三四天、几百里。“寻遍千山万水,只为找到一个能说得上真心话的人。”这谈不谈得来,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不能再慢悠悠了,得快快地追吖。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四):這叫孤獨 《一句頂一萬句》書評

  人家都說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可我看完以後硬是說不出它好在哪兒。按理說,這書你說它好,你得說出個所以然啊。你說它這語言用的好,又談不上;你又說它這故事好看,倒也有那麼些許意味兒。

  我是這麼看的,這書啊,它的精髓都不在這些上。而是它讓你看完以後,你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反倒對生活中的一點事釋然了。故曰“一句頂一萬句”。

  故事中的楊百順、牛愛國在世間兜兜轉轉,無論是離開延津,還是回到延津,他們都貌似在尋找一些什麼東西,然而在這尋找的過程中,有得有失。不過,這個過程他們都是痛苦的。

  重新審視我的這個春節。受疫情影響,我在家呆了十多天。為了填補一下自己內心深處莫名生出某種空虛的感覺,我看了幾十部電影,幾本書,寫了幾張試卷,玩了幾十個小時的遊戲,找了幾十個微信好友聊天。可是,我做完這些事以後卻沒有一點應有的快樂,甚至還有一點欲求不滿的感覺。我覺得,我像極了故事中的人物。

  我為什麼要為難自己幹這些勞心費神的事情?為什麼要做這種無用功?我不知道,就像楊百順、牛愛國和故事中的每一個人。他們就像本書的話一樣,在人世間兜兜轉轉,在人際間繞來繞去,卻還是一幅幅一無所得的樣子。我在腦海中找不到一個詞,能夠精確地描述這種狀態。後來,我在別人的話裏面找到了,這叫孤獨,在書中叫“說不著”。

  為了躲避這種孤獨,每個人都在尋找著一個能夠與自己說得上話的人,然而,世間卻嘲諷似的跟他們開了一個個天大玩笑。有的人找了一輩子都沒找著;有的人找到了卻失去了一個個“說得著”;有的人找到的卻不是人;牛愛國還不知道找不找得到……

  我又何嘗不是呢?為了找到一個說得著的人,我跟一萬個人聊過天;為了找到一部能夠說出自己心聲的電影,我看了一萬部電影;為了找到自己喜歡的遊戲,我玩了一萬個小時;為了那一句話,我說過一萬次同樣的話。

  這麼說來,到底什麼是愛情,什麼是親情,什麼又是友情呢?這本書用“孤獨”的角度,刷新了我的三觀。沒話講的婚姻還有愛情嗎?說不著的親情有什麼意義?友情一定要說的著嗎?我曾經對我未來的配偶有過無數美好的想像:美麗、聰慧,豐乳肥臀……可是,現在我只有一個要求——“說得著”。

書中的一段話很完美地詮釋了愛情:“在一起不單為了睡覺,為倆人說得著,也不單為了說話,為了在一起時的那份親熱親熱時的氣氛和味道。親熱完,還不睡覺摟著說話,與誰都不能說的話,與他都能說,與誰在一起都想不起的話,與她在一起都能想起,說話的路數跟誰都不一樣,他們倆自成一個樣。說高興的事,說不高興的事,與別人說不高興的事,說著說著就敗興了,與她說不高興的事,也能說的高興。曾經的傷疤,一說就痛,但與她說起,便成為一個過去的話題。說完一段,要睡了。一人說:咱再說點別的。另一個人說:說點別的就說點別的。”

  這或許就是所有關係中最理想的狀態吧。說的上話,便成為所有情感的來源。說不上話就成為各種隔閡的原因。這就是孤獨的由來。

  然而,世間哪兒有這麼好的事兒。說不上話,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有時能找到一個說得上話的人,但這個人也會變得說不上話。戀人、親人、朋友之間會因為孤獨走到一起,也會因為某一句話彼此之間築起一堵牆。

  找到說得上話的人難;跟說得上的人在一起難;就算在一起了,保持彼此之間的友誼難……生命不息,孤獨長存。

  書中各型各色的人給我們展現了各種各樣的孤獨,還有人們努力去躲避孤獨,追求幸福的過程。且不論出軌通姦的正確與否,我認為這都是人物在面對命運和不幸時的反抗與掘強,就此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去肯定的。吳香香與老高私奔,拋妻棄子,固然不對,可是,見到他們在火車站時幸福的樣子,我和吳莫西一樣,不忍摧毀他們來之不易的幸福以及戰勝孤獨的勝利。

  《一句頂一萬句》读后感(五):讀書筆記

  1、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2、老汪他爹处事与人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3、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4、上学是得脑子好使,但要说值得着,还得那个脑子笨的。人就像鸟一样,脑子好使,翅膀一硬就飞了;脑子笨,撒出去才能飞回来。

  5、秦曼卿叹一口气,便知生活和明清小说里不是一回事。但事到如今,主意全是自己拿的,想回头也已经晚了,在乐器的吹打中,不禁流下泪来。不是伤悲嫁错了人家,而是伤悲不该读书。

  6、等老顾走出饭铺,发现昨天堆在饭铺外棚子里的几十包布匹和纺线,已被杨百顺一个人一包一包扛到了渡口。原来他们睡觉时,杨百顺五更就起床了,替他们扛包。经过两年的风风雨雨,杨百顺也跟从前不一样了。一包布匹和纺线,足有百十斤重。摆渡的老叶这时也撑船过来了,杨百顺又将一包一包的货,撅着屁股往船上扛。雪地里,扛出一身汗,哈气从头上冒出来,周身像蒸笼一样。小宋指着远处的杨百顺对老顾说: “看。” 老顾朝地上啐了一口痰: “看啥?他不扛包,说明他老实;他一扛包,证明我没看错,这孩子有心眼,我不敢要。” 待走到船边,杨百顺已将货扛完。半截棉袄都被汗打湿了。老顾三人上船,如果这时杨百顺跟老顾搭讪,杨百顺的大包就白扛了;但杨百顺见到老顾之后,并无表功的意思,看老顾没收留他的意思,也没说啥,本来可以跟他们同乘一条船,到黄河对面,现在也不乘了,跳下船,向小宋招手。他这一跳船,一招手,老顾心动了,觉得他是个憨厚孩子,便向他招手: “小子,上来吧,去染坊让俺家掌柜看一看。他收你,是你的福气;不收你,你也埋怨不着我。”

  7、这些年杨百顺经历过许多事,知道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

  8、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9、挨打不算受欺负,被人蒙了,就算受欺负了。

  10、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11、顺着你说的人,心里就是憋着坏。

  12、一次小谢见陈奎一又跑到工地向牛爱国使眼色,说“有情况”,又见牛爱国加紧干活,干完,从卡车上跳下来,跑向伙房,也赶紧跟了过来。进了伙房,见两人正坐在一起,对着头在吃一盘猪耳朵猪心,小谢假装偶然遇见: “光吃菜呀,也不弄壶酒。” 接着作朋友状,便想坐下。但牛爱国和陈奎一都没理他,把他干在那里。吃完猪耳朵猪心,牛爱国站起又去了工地,陈奎一白了小谢一眼,将一大笼馒头盖到锅上: “开饭还得会儿。” 不是心疼那点儿猪耳朵和猪心,是让小谢明白,一个人想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13、曹青娥在牛家庄生活了二十年,早已将丈夫牛书道掰扯过来。两人不再吵架。但这时的牛书道,成了已经去世的襄垣县温家庄的老曹,曹青娥成了老曹老婆。曹青娥这时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14、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我还看穿一件事,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15、他在世界上主要急两件事。一是人说话不算话;二是遇事认死理儿,一件事,理儿事先在那里摆着,人变了,理儿变了。

  16、宋解放和牛爱香都穿着夹克,牛爱国出门时只穿了一件背心,凉风一吹,打了一个冷战。牛爱香对宋解放说: “老宋,把你的夹克脱下来,让爱国穿上。” 宋解放二话没说,当即停下车,脱自己的夹克。牛爱国虽没穿这夹克,但觉得宋解放这人厚道。厚道不是说他脱夹克给牛爱国穿,而是脱这夹克时,毫无怨色。

  17、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