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真话》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讲真话》读后感精选

2020-09-14 19: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真话》读后感精选

  《讲真话》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讲真话》精选点评

  ●小的时候爷爷喜欢老先生的书。本本必买,不管最后是否读了。于是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何况这一本是遗作。其实就是整理了生前多部作品经典建议从没读过老先生的人先读一下。

  ●感觉像是在听一个老人故事,包括他的年轻时代,包括他受的苦等等,不知道是因为代沟还是别的什么,总之下来有点吃力

  ●总的来说就是对季羡林全集做一个摘抄

  ●季老也没说多少真话。从这本书摘取一段,那本书摘取一段,东拼西凑

  ●虽为拼凑而成,然依旧耐看。季老如祖父般,悛悛如鄙人

  ●一切过后,平淡是真。

  ●图书馆的书。很感动,这么一个可爱的老头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记得当时是坐在回火车百无聊赖上网看见这个消息,让我怎么相怎么相信!季老在我中已经俨然成了一个国宝似的人,一种文化象征,一个年代追忆,就这样没了,离开了,半年有余过去了,但是现在每每想起来,仍然唏嘘不已,情难自禁……

  ●多年前读过,对撞客一节记忆犹新时甚是感动

  ●先生真是讲了真话

  ●看了三分之一实在看不下去,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这样东一块西一块支离破碎拼凑回来的“微博体”有何意义?简直是在破坏季老的声誉作为一家出版社编辑出这样一本烂书应该感到羞愧

  《讲真话》读后感(一):缅怀季老

  在这个浮华的年代,历经沧桑世纪之源的季老带领我们感悟人生

  一直很遗憾未能在季老有生之年时多多拜读他的文章。在先人逝去后,匆忙网上订购了几本,每天或晨或晚,在朝阳东升亦或是在黄昏初上之际,在一则则小故事,总是不禁潸然泪下....

  缅怀季老!

  缅怀这位我尊敬的老人!!

  《讲真话》读后感(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又是一本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书。

  豆瓣上的很多随笔,无论是文笔构思还是深度都超过了这本书。这就像好吃东西往往不在著名酒店,而是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小摊子上。好的随笔往往不是来自功成名就大师,而是出自于民间

  这本书里稍微可读的是季羡林在文革时的经历,和他对母亲思恋

  《讲真话》读后感(三):这本书很是见季老的为人、治学之性情

  这是季老生前最后授权出版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很打动人心的书,里面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在季老生前的指示下选出来的,都是季老自己满意的文章真实体现了他生命中重要的、最真实的体悟感触

  书里有季老对“文革”的反思控诉,有季老对亲情、友情、情的真实描述,有季老对留学生涯的回忆,有季老对为人、为学、为文的总结,读之如听一个睿智老者在向我们缓缓地讲述其无限精彩的人生历程。

  《讲真话》读后感(四):一本讲真话的人生大书

  一本讲真话的人生大书

  老愚2009年7月于北京

  大德者高寿。智者寿。季羡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智兼备的长寿老人。

  十多年前,他在散文《三个小女孩》里细致描写了与三个小女孩的故事。他奇迹一般赢得了三个小女孩的欢心,她们发自内心地热爱他。在感动之余,他喃喃发问:她们为什么对我有这样深的感情?

  答案很简单:孩子的眼睛天生能辨认好人与坏人。

  一生坎坷,不改赤子之心。每一个接触过季羡林先生的人,都会有如沐春风之感。真诚,纯粹,坦荡,人如其文,文如其人。

  在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情是第一位的。用真挚的感情对待人。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爱国爱人类之情,都是如此充沛。

  他讲真话。诗性,幽默,尖锐,是他1949年前文章的基调。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季羡林真诚地希望用诗意的笔触把美带给人间。他从来都不是一只杨朔式的蜜蜂,只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迫或自愿地放弃了怀疑,转而相信童话,以致出现了单纯、高亢的音调。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他脱胎换骨。从此,他自由地歌唱。情感与思想交相辉映,造就了晚年的满树繁华。从炼狱里出来,他写下了《牛棚杂忆》,这是老一代中至今为止最彻底的反省与清算。

  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的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论点发表后,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攻讦,但他依旧坚持。他对“西化”现象的批评,散发着真知灼见。支撑他的根本在于,中国文化带给他的强烈自信。他对这个文化的深刻理解,是许多人所不明白的。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不只是一个比喻,而是体现他作为一个学者的真知和预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弊端,在这次看不见尽头的经济危机中走到了末路,好多人恍然大悟,似乎才明白老人的所指。

  望百之年的季羡林老人,在医院里依旧关注中国的大问题、真问题。牛年刚过,他在医院对笔者论述了对于中国文化的思考: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三、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四、“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先生还透露,他的全集将专门印一批繁体字版的,满足全球华人的阅读要求。

  先生曾经说过,自己说的都是真话。从他的文字里可以深切感受到这一点。他在病榻上的札记,更是字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他晚年的一系列文字,在情感的纯度与思想的力度上,远远超过巴金的《随想录》。他的话值得我们认真倾听。

  这是先生百年人生的体会,是学问与人生融为一体的完美结晶。

  本书经先生同意,授权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社曾出版先生主编的《胡适全集》,深得先生好感。出版社本欲在8月6日将此书作为先生诞辰贺礼奉上,谁知未及印出,即惊闻噩耗。在此谨以此书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人虽远去,精神永存!

  《讲真话》读后感(五):《讲真话-季羡林人生箴言录》精彩书摘

  不完满才是人生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这些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去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不完满才是人生。

  尽人事而听天命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自己心情的平衡。

  ——缘分与命运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什么叫成功?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

  ——成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