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快跑!》经典观后感有感
《小马快跑!》是一部由劳伦·麦克穆伦执导,华特·迪士尼 / Marcellite Garner / 露西·泰勒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马快跑!》精选点评:
●这不是一部短片,更像是一部动画片的进化史!当2D的经典米奇蹦出画面成为3D的一瞬间,简直要被惊讶哭了。一个欢乐的故事,在几个主角欢乐的追逐中呈现了一份满打满的厚重和惊喜。
●迪士尼经典复古的形象,黑白彩色串联的绝妙构思,心中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就是它了。
●竟然泪流满面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啊...8.2
●玩儿不坏的2D和3D根本停不下来啊喂!
●跨越2D和3D,黑白和彩色,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赞!
●向经典致敬!向迪士尼致敬!
●挺有创意
●3D代的迪斯尼新人们向老祖宗致敬的怀旧作
●201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看好你哦!!——第一个导致失望的奖项便是你没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不过,我们喜欢就行了!
●迪粉已经无言了,感动到哭
《小马快跑!》观后感(一):Get a Horse!
将黑白与色彩,2D与3D结合,米老鼠走出银幕演绎着演绎了一个世纪的把戏。电影的魅力随之而来,即穿越空间,穿越时间,心灵合一。创意太赞了!!手绘动画,3D动画,翻页动画结合的超级棒!!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很有裸眼3D的效果!!!Frozen正片前的短片,相当有趣!Walt Disney为米老鼠配音。
《小马快跑!》观后感(二):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90年
复古的片头,幼稚的故事,Walt Disney本人为米奇配音。
乍一看是不是认为是迪士尼初期动画?
但,它不是。2D手绘、3D电脑、翻页动画的结合,
这,仅仅是献给华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创立90周年的。
正如一豆友所说:
当现在大多数动画片都在做加法的时候,Get a Horse选择了做减法向迪士尼传统致敬。这就是为什么更多人认为201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应该是这部的原因。
《小马快跑!》观后感(三):米奇,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23:00~23:07,看完了2013年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出品动画短片《Get a Horse!(小马快跑!)》(美国/2013),短片当时贴片了轰动一时的《冰雪奇缘》在北美地区的上映,最终作品获获得了第75届金球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影片是导演劳伦·麦克穆伦通过彩色和黑白、传统手绘与3D数字革命的一次完美的无缝结合,来自迪士尼经典人物米奇、米妮、皮特等等鲜活形象创造的欢闹逗趣,平复着我对过往童年岁月最纯粹的美好记忆,也将创作者对上世纪黑白动画年代与大师精神的致敬推向了一种极致。在这技术含量极高的6分钟新旧画面衔接串联中,蕴含着的是略带怀旧色彩的一丝伤感和对时代变迁的一声感慨,这短短的6分钟,记录着华特·迪士尼的过去和现在,也瞬间拨动了每个70、80后心中逝去的光阴里最温暖最“没心没肺”的欢乐心弦。向倒流的回忆致敬,更向创新精神致敬![强]……米奇,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 【评分:8分/10分】
《小马快跑!》观后感(四):Get a Horse vs. Mr. Hublot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在想为什么是Mr. Hublot而不是这个Get a Horse拿到奥斯卡呢?Get a Horese很好呀!
从主题上来说,Mr. Hublot是更引人反思的工业话题,然而类似主题的影片和一些典型的视角(比如由时钟内向外观看)其实在各种形式的电影中已经出现过多次;Get a Horse从故事的“教育意义”上来说就很浅显,是一贯的“ 动脑筋打败坏人”的套路。个人感觉,奥斯卡还是喜欢更有深度的吧?历史上许多经典、获奖的电影也都是在“变态、神经病、危机、黑暗”中透露出“阳光”的居多,所以。。。不过我觉得小朋友看动画片的话会更喜欢看Get a Horse的。
观看的时候,我不停地觉得,Get a Horse太幽默了,太巧妙了!
它让我想起“物理式幽默”这样一个自创的名词:各种幽默的形态和动作是打击坏人时采用的“物理方法”的结果,巧合和夸张使得它们一个接一个出现,节奏十分紧凑,逼真度也很高。这也是迪斯尼动画的传统优势。(想起去年曾经尝试临摹的《迪斯尼动画黄金圣典》,其中的精华之一就是对动作形态的栩栩如生的夸张描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Get a Horse巧妙地将电影本身的元素融合了进去,从原始的小画面到后来的彩色动画,从镜头里到荧幕外, 以及疯狂地翻动一帧一帧,让这部动画短片具有了更多可解读性,而且造成了富有想象力和动感的错位。在米奇的手机响起了iPhone的铃声和米奇他们通过手机把水从荧幕外运输到荧幕内的时候,上演的恰是一场动画片的穿越剧!
当现在大多数动画片都在做加法的时候,Get a Horse选择了做减法向迪斯尼传统致敬。
大爱故事结尾的时候"The End"从破裤子显出来的搞笑场景。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