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风云》影评摘抄
《海盗风云》是一部由Thymaya Payne执导,美国主演的一部2013-01-18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盗风云》精选点评:
●15。13
●17 10.12 有思想内核与人文情怀,从各个方面考虑思考问题,使其宏大引人思考,真正发挥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
●还行吧 一点不同情阿里 看他儿子的体型就知道他不是完全无辜了
●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索马里海盗劫持自由号船只事件,并讲述了船东与海盗之间关于赎金斗智斗勇的整个过程。听上去感觉影片可能还不错,但实际上老实说比较乏味。影片也阐明了索马里海盗形成的原因,值得反思。此外,海盗在索马里普遍被当成英雄这一点也出乎意外。
●涨知识了。
●节奏慢
●这个结尾简直了……
●“我知道这是错误的,但生活逼迫我们追求错误”……
●3.5 仅是这世界的一角,没有奇迹的一角。
●这是一个世界的共生。虾有虾道,鱼有鱼道。
《海盗风云》影评(一):海盗风云
2016-9-28
个人自用 非影评
影片从丹麦快船公司的一艘货船呼救后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开始
劫持时间大约7个月左右 从海盗找人与快船公司老板谈判最开始的700万美金到最后海盗以170万美金妥协成功拿到赎金 公司派人乘飞机清点船上的船员人数 最后将美金扔到海面上 海盗去取
影片中间穿插着对海盗的采访 对律师等各界对于海盗的看法 介绍了黑鹰坠落
各界人士对于打击海盗的事情众说纷纭 有的说派军舰可笑 有的说直接每年给赎金 有的说拿出美金投资索马里让索马里人民有收入
海盗是个罗曼蒂克的词汇
美国 英国 中国等国派遣军舰对索马里海巡视打击海盗
肯尼亚政府出面审讯海盗 要求巨额的审讯费
海盗在索马里来说是英雄 索马里很多行业都在用海盗的钱 形成了产业链
索马里有很多部落 与埃塞俄比亚发生过战争 苏联和美国给了索马里很多武器 索马里的今天与这两个国家不无干系
养骆驼在索马里来说相当于美国的乡村俱乐部
《海盗风云》影评(二):压在箱底的生活
【每日电影之《海盗风云》】这个因为被欧洲国家侵略了海峡,投了各种有毒物质的地方,渔民因此而无法正常捕到鱼,无法生存,从而催生了海盗这种职业,在索马里海盗人的眼里,不过是他们把索马里的鱼虾捕走了,他们变成了鱼虾,从而去捕捉罢了。其实如果考虑到非洲人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们还能如此平静得生存已是不易。如果船员的生存是头等需要去考虑的大事,虽然一直处于妥协状态,赎金是必须支付的,但是还是不能加快这一速度,否则会让海盗觉得轻易得手而要价过高,从而接下来之后的要价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在这本耗时3年才制作完成的电影里,最长一次船员被绑架了388天,而如果要完全治本索马里海盗只能靠入侵,而没有人会去做这种事情,增加海军实力却又耗费巨大,或者给索马里钱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就又会被认为是一种给予强盗的奖励,在索马里,海盗被认为是一种正常而光辉的职业,它催生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也让很多人从此免于饥荒。而另一方面,那些试图通过悬挂方便旗从而逃过很多税的国家,是不具备任何海军的。那些被逮捕的索马里海盗,也会因为开庭耗时耗力耗财而将近一半会被释放。其实如果真的从深部去挖掘人质事件,觉得政府本身并不会真的如影片所说每个事件都会去支付高额补偿金。
《海盗风云》影评(三):海盗风云网摘
2015-03-26 11:27 索马里海盗,这个困扰国际社会的问题,通过“未来号”被劫持事件的过程,逐步探讨了海盗问题的由来和解决办法。 索马里在冷战期间,和国际两大阵营关系摇摆不定,苏联解体后,索马里陷入混乱,美国派军队介入以重整秩序。但当时索马里领导人并不合美国利益,于是美国人便清除了此人,糟糕的是,当时正是各酋长聚集会议,于是索马里各部落起而攻击美国,美国撤出索马里,使得索南部陷入战乱,北部相对和平的地方,海盗便滋生起来。 索马里本是畜牧经济,七十年代投向苏联时,大批人被移民沿海,捕捞业又被无序的掠夺式的开发破坏掉,于是索马里人做起海盗生意。 有趣的是,商船为了避税和雇佣廉价船员,往往将货船注册在太平洋小岛上的国家,于是,这样的船被劫持后,不会有军队介入,更没有什么警察可提供帮助,只能依靠船运公司的谈判专家和海盗雇佣的谈判人员协商赎金。和平号最终以170万美元换回货船和船员的自由。而海盗方的谈判专家阿里,去华盛顿参加海盗问题研讨会时被捕,面临终身监禁。 当然,国际社会已经派出三十几艘军舰护航公海,这也是各大国政治较量的游戏,中国首次派海军出列,日本也借此壮大海军实力。而货运公司真的得到保护了吗?他们说,如果海盗赎金低于1500万每年,他们宁可雇佣海盗做保安。实际上,各船运公司在通过索马里海域时均配置了武装保安。
《海盗风云》影评(四):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亚丁湾的海盗们辩护,仅此一句足矣。
我当然知道这句话的后半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也知道这句话被人断章取义地用来助纣为虐。因此,非常有必要把整段话都写下来:“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也就是说,老子对认为能持天之道的,是有道者和圣人。而与天之道相违的人之道,是令人痛心和悲哀的现实,老子决无为其站台的意思。曲解他的本义,是既得利益者的无耻、无知,抑或故作无知。
对这一大帽子,欧美人当然会觉得很冤:我们引领着这人类文明的方向好吗?我们为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投入应该得到回报好吗?我们为了这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操碎了心好吗?我们爱着这世界好吗?——规则似乎十分公平,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欧美人自然应该多劳多得;但,得多大比例是真正公平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以牺牲生命和健康、永远放弃提升生存价值为代价吗?
如果神灵是人类自身心理的投射,那么欧美国家的基督教信仰与他们一以贯之的上帝视角就可以解释了。揆之于社会结构,他们娴熟地用金钱操纵这个世界当然就顺利成章。而入戏太深的欧美人走下上帝的宝座,变成匍匐在上帝跟前的待罪的娇儿时,他们就陷入自己搭建的迷幻阵,开始用钱衡量这个世界,假上帝之名理所当然地聚敛这世界的财富——主要是他人的生命、健康和时间。就本片而言,如果说的直白一点,船东与海盗旷日持久的谈判无非是在锱铢必较地算计自己的利益:船员、货物、商誉总价几何?怎样能把赎金降到这个总价之下?而在赎人以外的讨论也无非是在按计算器:本次的赎金会在多大程度上抬高以后的海运费用?请舰队护航需要多少钱?游说政客用公费支出需要多少钱?出动军队重建索马里秩序需要多少钱?所有的算计唯独没有考虑的是索马里人民的死活,他们原本贱如蝼蚁,无需计入总价的。上帝坐着军舰乘着战车扛着冲锋枪到索马里散布福音的画面,海盗方谈判专家阿里在海盗问题研讨大会上被捕终身入狱的结局,真是这荒诞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力作。
我并不想抨击白色的上帝。索马里和白色上帝都离得太远,我并没有博(zhuang)爱(bi)到要去表达对索马里人民的亲切问候,也没有粉(wu)红(chi)到以抨击美欧为业,我只在乎大汉民族的辉煌,和底层人民的哀声:窗外的世界里,底层人民的无望已经快跟索马里海盗一样了。
大汉民族原本无需陷入上帝的囧境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大汉民族的精英一直充满底层关怀,不管现代历史上的封建官吏群像多么不堪,他们也一直艰难地与私心拔河,并且从未放弃。而在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公仆们纷纷铁面无私地把妻儿送到水深火热的敌占区执行潜伏任务,舍我其谁地将令人堕落的金钱收藏在自家的保险柜中,大义灭亲地让自己的孩子冒着被腐蚀的风险批判地接受西方的教育,把最美的梦和最动听的话都留给了普通的老百姓。数千年的民本思想被当作封建糟粕丢掉了,人性中被压抑的唯钱为上被当作新思潮解放了(同时还远见卓识地把帐算在西方头上)。我们的神比西方的上帝更纯洁多了。
然而神很不好当。在共襄大业的时候,郑虎总不得不面对社团成员的口是心非——他们丝毫没有共克时艰的觉悟!一群喂不饱养不熟的白眼狼!底层百姓也一直是狭隘的小农意识——他们竟然没有存下共克时艰的资本!一群几乎不见长的韭菜!(这届人民不行!)经济指标全面下行,还不得不降低个人所得税,锱铢必较地调减税率的时候,郑虎痛苦得如同讨价还价的船东;个人所得税的减征额,就是郑虎支付的赎金。(赎金最终到了谁的口袋?谁是强盗?然而诡异的是,税收却在超CPI地增长着,真是奇迹。)
上帝和神们大概需要学学历史了。“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安用护航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