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100字

2020-09-18 20: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100字

  《我歌词里的文学蜜饯》是一本由华少 / 刘十禾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精选点评

  ●很久没这种分析歌词的东西了,很亲切。而且,看到了对最爱的《青花瓷》的赏析自然要给高分

  ●有意思,有的歌词还是需要文化底蕴才能写出来的。不然就是口水歌,或者无病呻吟

  ●淘来的书,

  ●同样,在明星文学里!

  ●融合了112首流行歌曲、182篇文史著作、109位流行音乐人和164位文史作家的一本其实不水的书。作者很细心地下最流行的歌曲作了注解,找出了原始出处,上至屈原的《离骚》,下至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还引进了村上春树川端康成杜拉斯泰戈尔。引文虽多,但娓娓道来,读着很舒服。看上这本书的原因是在图书馆浏览时,翻到其讲苏东坡一章——《呵呵林语堂也被刀割过》,正巧刚刚读完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于是感触就来了。寻来张学友的《心如刀割》,一品深情

  ●主要是在每天上班路上看完的,现在国内没人写得出有分量的东西,多一些这样的小品文也不错

  ●不可多得,很不错!

  ●我看不来太正经深奥学术讨论,但是这本书的名字很符合书的内容。看的轻松杂七杂八学点什么。怪不得叫蜜饯。我不懂为什么好多人评分好低的说。。他们想看出什么太大名堂?本来也就是一本茶余饭后浅谈文学的蜜饯式读物。咳~

  ●有些书虽然不尽完美,却能触及到你的内心

  ●对于缺乏文化微量元素的我来说它是有营养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一):寫的非常的糟糕

  真不知道在寫些什麼東西

  和李皖的差很遠很遠

  作者有些地方寫得太過火了,怎麼可以用日常生活用語

  去評價往昔的事情?!

  這豈不是對漢語的踐踏麼!!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二):有点遗憾~~~吼吼

  早就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前期由于工作很忙,一直没时间去买。当有时间了,谁知鼠标又坏了,没办法先在淘宝订了个“法拉力模型鼠标”,当回过头想去买这边书时,我一直谈的那个卖家已经没货了...汗!

  不过,我爱记歌词这个节目偶挺喜欢嗒,相这本书肯定不会让读者失望D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三):有关歌词的八卦集合以及牵强附会名著索引

  流行音乐的歌词与名著,距离并非那么近,作者略带牵强地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总有种感觉,作者是为了写一本而写了这本书。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加上点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八卦,奠定了娱乐消遣的基调,再加点名家名著相关以升华,这本书就出来。

  我不能确定作者是否有足够的文学功底,书中涉及的作作品他们又认真读过多少。但很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提及的创作意图: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去读了一两本名著,这便是好的。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四):热爱的证实

  我的感情很廉价,如果热爱,我会倾倒出我的全部热情。我为了一个节目每周五等到夜幕降临;为了华少朱丹闪亮亮的眼睛,广告都不肯换台;为了优秀的选手微笑,为了领唱的歌声陶醉;为了离去而流泪……

  虽然没有权威,却执着的相信自己的直觉,我所钟爱的,都值得我爱。

  常常小看了话语的力量,认为白纸黑字才更能深入人心,但是华少的精辟言语,朱丹的画龙点睛都有让人顿悟的能量,我相信他们的节目的每一集都在放感情。一贯对于跨行的动作没有太大期待,我以为更多的是节目上下的故事和对歌词的理解,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他们又一次的用心,华少的语言风格穿梭于诗词名著之间,另有一种默契。

  那些经典被搁置在空灵的高空,和我们保持着固有的距离,也许华少的动作只是向那个方向指了指,你才发现原来经典中总有根绳子牵引,轻轻一拉就落入你掌心,有距离却能欣赏。和氢气球一个道理。对我爱记歌词来说,这是对节目热爱的另一种表达,是对文字的敬重,是在每周五晚欢闹的气氛中流动的文学韵味;对我来说,这是又一次的证实,我所热爱的,确实值得。

  《我爱记歌词里的文学蜜饯》读后感(五):这是一个知识速成的年代

  买了书,还要是签名版的,然后抽了几个临睡前的零碎时间,把此书细细研究了一遍。作者饶有趣味地把歌词与其所谓的出处联系在了一起,然后以极其发散的思维,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将许许多多截然不同的事情貌似有牵连地结合成一篇篇读起来颇能引发人思考兴趣的文章。

  看完了,很是欣慰,作者像是一个懂年人心理的好老师,将他认为有意义的知识,与青年人感兴趣的东西结合在了一起,引发青年人向作者所认同的领域靠拢。

  我不知道接下来的比喻会不会让很多人不认同,因为这是个两边不讨好的比喻。但是,我的确想通过这个比喻来表达我的一个看法,所以我还是冒险这样比喻:

  和目前社会上很流行的解读《庄子》、《老子》等等的文章一样,这部解读流行音乐的作品也属于一个“读书人”正在充当“知识二手贩子”角色的范畴。不谈作者对这些作品真的有多少了解,但是洋洋洒洒,没有读过一点书还真的写不出来。

  这种“知识二手”现象的横行,并不能说这个社会重新燃起读书热潮,只能说明,这是一个知识速成的年代,有谁可以大声地说,你听完那些“解读”讲座后愿意花上足够多的时间去了解原著究竟说了些什么,还原其本来的面貌呢?听人家讲故事,故事永远都是故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故事才能成为人生。

  所以,大家完全可以以一种很轻松的心态读这本书,种种种种,我乐见这种书的盛行,至少通过这种“阅读”可以避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大声地说,是三毛抄袭我家小四的。果真贻笑大方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