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浪漫》读后感精选
《爱上浪漫》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上浪漫》精选点评:
●爱情只不过是对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差别加以夸大的奇怪的过程。
●曾今遇上很喜欢浪漫的女孩,她告诉我:你不能給,我会去找别人。
●好看,好看地停不下来!并不似一般小说那样架空了一个故事,而是让你非常有代入感,仿佛自己和主人公一起谈了一场恋爱一样。
●世界尽管由物质构成,但不一定由此能保持其真实性
●读书大概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了逃避自我 一类则是为了发现自我 最近在看阿兰的一系列书 爱上浪漫看的比较纠结 所以中间会穿插着看些其他的书 比如简明美国史或明朝的那些事 其实这里这些历史类的书 可看作逃避一些问题而选择的用来放空的书 因为读着不累 而爱上浪漫 则似乎在和我对话 迫使我想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或者会想起前女友 或者想起哪天路上遇到的某个漂亮的妹子 或者很久之前的事 总之会让人头疼 但读这样的书 确实可以让我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 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依然模糊不清 但 总归是指引了一个方向
●把一切剖析的这么清楚了,还会相信爱情么?
●人与人的交集往往就是只有一小段,如果我们希望能一如既往,那么就必须要有人能够一直让行。
●这是看阿兰的第二本,有点没信心看第三本了。观点还可以,但是看起来会有点懒。。。
●我.....只是想了解作者多一点多一点....
●很简单的道理 剖析得蛮有意思 爱的是爱情 不是那个人
《爱上浪漫》读后感(一):恋爱中的他/她
人们一旦坠入爱河就没有办法看清楚对方,因为心生欢喜因为爱心满溢麻痹了自己。
本书作者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通过一个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翁的变现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在我看来有些太绝对了,但那是因为他所说的是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这是一本剖析男女感情的心理书,在恋爱中受困惑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啦!
《爱上浪漫》读后感(二):一个合格的爱人
即使明白“爱情“不过是存在于个人之上的幻想,你却不能否认,在这平庸而繁忙的生活中,这份虚无,确是对心田最好的滋润。
一个合格的爱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即使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最理性的存在,也依旧会因为爱情而烦恼,困惑着为什么总不能让自己的情人满意。结果不是自卑自怜,就是对爱情彻底的悲观主义。这或许该归结于他们太过客观,而缺乏浪漫。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听到太多关于不应该感情用事,以及过多沉溺于幻想的警告。这样也会给你的情人带来苦恼和负担。
如果说理性和感情本来就是人生上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那么要保持两者的平衡才可能做到一个合格的爱人吧。
《爱上浪漫》读后感(三):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他人对我们理解的范围标示着我们的世界的范围。我们免不了生活在由他人的看法所构成的框架之内 - 由于他人理解我们的幽默, 我们才显得风趣;他人理解能力强,我们才显得聪明;他人豁达大度,我们才显得慷慨大方;他人偏爱嘲讽,我们才显的话中带刺。性格就像既需要作者也需要读者的语言一样。对一群七岁的小学生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只是一大堆令人莫名其妙的废话,阅读的内容如果超过七岁小孩的理解能力,他们根本就无法欣赏. 在关系中,只有在一方能完全理解另一方时,他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但关系意味着两个领域的碰撞,人和人之间根本不可能真正做到互相理解,无论话说得多么滔滔不绝,无论花多少时间进行分析,恳求,或者劝说。这是不幸之处,也是有趣所在。
《爱上浪漫》读后感(四):蓝山coffee
坦白说,刚开始我没有认真的阅读,我是跳跃着,看自己喜爱的段落,中途忍不住的时候想放弃,然后我翻回译序,大略地读译者的引荐,再上网搜索关于作者的评论,对于这个新兴的作家,慢慢地,我想他会越来越占重要席位。巧妙的运用哲学,心理,洞悉地描述,非常了不起,如若我没有间接经历,我没有真心认同作者的睿智,我在想,是一个怎样的人,才会有如此洞悉过中密语。
“女人对于情感上的背叛更多地表现出消沉和抑郁,因为男人的背叛可能意味着自己会饿死”
“在小说史上,最热烈地追求幸福的女主角应该具有(在不同的阶段)三种最为重要的追求,那就是,对神,对购物和对爱情的追求。”
“人在同别人建立某种关系时并不只是他孤零零的一个人,随之而来的有一整套文化上的东西,包括他的婴儿和青年时代,亲友关系和种种传统。”
《爱上浪漫》读后感(五):写的就是我呀,呵呵
在我25岁生日这天,收到同学寄给我的一本书《旅行的艺术》,由此我才认识阿兰·德波顿。她送我那本书大概是因为知道我酷爱旅行吧,而她不知道的是因为那本书,我爱上了阿兰·德波顿的文字。
《爱上浪漫》是我看的阿兰·德波顿的第二本书,在看的同时还把它推荐给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兼好友,第二天我正在办公室忙,她一个电话飚给我说:“那本书写得太好了,写的那就是我嘛,原来的性格这么令人讨厌”。我说:“是啊是啊,完全写的就是我嘛”,于是我跟她旁若无人地讨论起自己的个性跟爱丽丝有多么相像。原来自己坚持的东西并不那么独一无二而是普遍共性。
书是越看越爱看的,看到阿兰·德波顿对那些名人及其思想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一是佩服而是羡慕,尽管偶尔被人揶揄为才女,看看别人写的东西就知道自己不过是认得几个字而已。
虽说有个习惯是书非借不能读,却还是在卓越买了阿兰·德波顿的书,却也不是一次买齐,每次只买一本,看完了消化了,再买下一本。我想阿兰·德波顿的书会是我新房间里最没的装饰以及最有意义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