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半途之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半途之屋》读后感100字

2020-09-19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半途之屋》读后感100字

  《半途之屋》是一本由埃勒里.奎因著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元,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途之屋》精选点评:

  ●反女权,还有那个真正的女人一定会带着口红太狭隘了。我就不带,我的嘴唇天然地永远诱人红,就像有人天生发质黑亮一样。逻辑败笔啊。总之总共扣两星。

  ●动荡时期的开山之作 精彩的法庭辩论+犯罪场景的再现+缜密的细节推理+打上好莱坞标记的浪漫爱情=精品

  ●本书又名瑞典火柴之谜 然而作为奎因一二时期作品的分水岭 其空有国名系列的噱头 没有国名系列的水准 可能奎因总被人诟病文笔不好 于是开始减少推理篇幅加强人物塑造 可是我想看的正是大段的演绎推理而不是某某的绯闻轶事呀 不然我就去看东野圭吾啦

  ●奎因第二时期的开山之作,可以明显感觉到奎因风格的变化,无论是情节还是叙事方式,然而不变的是无懈可击的逻辑和严丝合缝的推理

  ●2019年第30本:困or不想动脑子的时候需要推理小说来调剂。/难得有一本推理小说竟然能让我猜到凶手的吗~嘿嘿 不过小说本身还是挺好看的,比上一本阿婆的吸引人多了,推理小说就该有种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的魔力嘛!本书用到的法庭辩护形式不错,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我喜欢看到的。推荐。

  ●2013.06.10 - 2013.06.24 (15天) 凶手开篇就大概可以猜到了 就是证据在最后奎因讲解里才明白原来这么简单呐. {32}

  ●(其实读的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感觉是有着某种自觉的“希腊棺材”续作【误,除了有关现场的精妙分析(指包装纸的心证以及其他一些杂项)与火柴的引申思考,作为读者来看的确用同一个桥段(指希腊棺材的某个表盘)来推敲“某人不是做了伪证”这种写法容易觉得腻歪”——所以奎因后面是不是就因此索性就让它自己崩溃掉了(事后诸葛)。除此之外“常识”的界限也开始因为读者的不同立场暴露出它的不足之处——那么选取的常识引申下的推理的严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写推理的逻辑是有极限的,丹奈,我不做逻辑了!暴言:“常识”的尽头是作者约定的绝对正确的事实,奎因的极端狂热粉丝与被奎因的“逻辑”枷锁影响到的读者必然只能投奔设定系推理。事实上,这或许可以看做奎因的半途之屋呢【胡言乱语【见简介

  ●非常精彩的布局流。其实不是很奎因的一本奎因。设定本身就足够有趣了顺便讽刺了一下资本主义阶级固化233333。但是我还是讨厌这种一见钟情式结局(雾——

  ●这本书还是比较容易猜到谁是凶手的,就是不知道奎因会怎么推理证明出那个人就是凶手!相对来说还是更喜欢看希腊棺材之谜,也有可能这是看的第一本埃勒里的书,非常好看!

  ●奎因前后期作品的一个分水岭,带有很重的,好莱坞式的实验气息。单纯就故事来看,它很一般,迷题不够精彩。

  《半途之屋》读后感(一):瑞典火柴之谜,奎因推理之殇

  故事完整,不过仍旧是稍显平淡,不过这是奎因作品通病,倒也不妨碍这本作品的精彩程度。只是对于精于逻辑推理的奎因而言,此书之所以能够缉拿凶手唯一一个能站得住脚的证据就是凶手抽烟。但这倒使得奎因自打嘴巴。为什么一个人精心布局了一周时间去杀人已经准备的天衣无缝甚至处处细节都做到考虑周到但是***还要带着有个人标签的火柴盒去犯罪现场而且杀完人不离开现场还要呆在那里抽烟?

  《半途之屋》读后感(二):奎因的神作--半途之屋

  无可置疑的神作,无可置疑的奎因式神作,与其他推理小说不同,奎因式小说最大的特点不是读者的想象力不够,不是读者被红鲱鱼所困扰,而是面对线索时仍在像阅读其他小说时进行猜测、推测。这在阅读此书时是必然失败的。奎因再次展现了逻辑推理的魅力所在。推理机器艾勒里由火柴这一序中便已暗示的重要线索由20跟火柴一条线索进行了神奇严谨的推理,一条线索被推理出两条接着变成四条从而锁定了凶手,严密的推理令人汗快淋漓!

  《半途之屋》读后感(三):半途之屋:不可不看的好作品

  奎因的书我读了不少,第一部希腊棺材神话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

  之后的奎因作品中让我感到不错的有上帝之灯、九尾怪猫。

  其他的感觉不是太深刻,包括X、Y的悲剧,但都可读。

  最差的就是雷恩的最后一案。

  这两天读了《半途之屋》,开始还觉得枯燥,可后来越读越吸引人。一口气就给读完了,感觉在读过的奎因作品中算上乘之作。

  内蒙古出的这本书,翻译没问题,很通顺,但校对上依然粗糙。

  《半途之屋》读后感(四):看似很强逻辑,实乃坑爹之作。

  此书被许多奎因迷奉神作,甚至可以和国名系列里的作品PK,但我不这样认为,虽然最后推理很多,还列了11条线索,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根本没多少,而且根本站不住脚,最差的就是漏洞百出,我就说一个最大的漏洞好了,(以下泄底,没看过的慎入)大家都知道在岛田的某部书里只要穿上那个人的衣物,一顶帽子,再来一副墨镜,别人就认不出她了,就会变成那个人,难道日本那些人都是真眼瞎吗,可在这本书里死者在死之前说凶手是个女人,我真的不明白了,男人带着面纱而已死者就会分不出来性别,还有就是有一个证人(具体我忘了)当律师指着女主角时问证人是不是那个戴着面纱的女人,证人竟然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就是她,合着你用好像是她回答也行啊,如此肯定就是说你看过她的脸了,可问题是那是两张完全不同的脸啊,而且还戴着面纱,前后矛盾啊,最后凶手出来竟然是个老男人!!!开玩笑呢,一个大男人带上面纱就可以伪装成20多岁的女人了吗,所以这本乃坑爹之作。

  《半途之屋》读后感(五):被我推出来了,好高兴

  第一本自己推出来的推理小说是岛田的占星术杀人魔法,这也是我第一次正经的想自己尝试推一本,虽然只推出了三分之二的诡计,但推出来之后高兴了半天,之后第二本又尝试了EQ的希腊棺材,在看答案之前反复把书看了三到四遍,还做了笔记,但最后还是败在了奎因笔下,只推出了第一个谜题之后就一直被耍,甚至是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想。之后又看了罗马帽子之谜和暹罗连体人之谜,同样惨败,直到法国粉末之谜才扳回半局,但一直到这里都还是半蒙半猜的,之后直接尝试了另一方玩家和九尾怪猫,看到一半直接猜出凶手是谁,杀人动机又是什么,但就是没找到关键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终于在半途之屋完完整整的胜了奎因一次。

  我把犯罪现场按照书中的描述画了一遍,用了三张纸,从半途之屋的周边地图,周围的轮胎印,脚印的走向,到屋内的摆设,再到尸体和尸体里发现的东西都画出来并做了标记。又将每个出场人物的信息都记在本子上,虽然看过半途之屋的人都知道这么做一点卵用都没有,解答跟这些都没什么关系,过多的在意这些反而会误导自己,比方说在看答案的时候奎因对安德熙雅说你说谎的时候当时下意识的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推错了,一秒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奎因的惯用伎俩。

  半途之屋的好处在于凶手是有限的,其中女性也很有限,从这点出发利用逆向归纳法可以很容易排除金鲍尔家的女人,当然露西和艾拉也可以很容易排除,而如果凶手是男人,那火柴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这个故事里唯一对吸烟有讲究的人,从这里往下推就太容易了,因为是奎因作品,无论如何能推出来都很有成就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