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忠臣藏》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忠臣藏》影评精选

2020-09-20 17: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忠臣藏》影评精选

  《忠臣藏》是一部由斋藤光正执导,田村正和 / 玉山鉄二 / 岩下志麻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忠臣藏》精选点评

  ●老爷首次月代头出

  ●大半夜连着球形荒野一起的,基本就是泪眼模糊状= =

  ●杀阵不好看

  ●想看老版本的貌似都没源。田村正和收敛气质演的有些压抑。反正剧情是脍炙人口,但总觉得几个臣都为了给主君复仇离子散,有点窝囊

  ●忠义

  ●剧情没有展开,有点太简略了,但是表演入门三分,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时间太短,故事交待的太单薄

  ●很精致

  ●看完之后没觉得忠臣藏让人感动

  ●虽说其版本我还没有时间,但是我自1958年开拍以来,不下于5个版本,可以看出日本人民对于它的喜爱,故事很简单,气贯日月,三步流血之事不止于日本,自春秋至西汉开国前五百壮士自杀以殉其主;但是今时今日,日本还没有放弃这种精神,我在自己国家却已经在也看不到了,我看到是无尽的黑暗.

  ●剧情不错,玉铁又演了个牺牲角色

  《忠臣藏》影评(一):值得看

  最近日本大河剧拍的越来越不能看了,本剧是个例外

  忠臣藏一个老故事,进入过日本的教科书,后来大概因为宣扬武士道被删除了。电影电视剧也有很多,光豆瓣上的搜索就有一页。大家熟悉,能拍出新意地方就少了。《忠臣蔵 その男、大石内蔵助》至少有两点能让人记住它。

  一是大石沙哑低沉嗓音,与人物很贴合,过耳不

  二是用了很多内容表现旁人对大石等人的帮助,如:替他们偷地图少女;将自己身份借给大石的九条家管家;在战斗中为浪人挂高灯照亮的大名。这些都显示出时的价值取向人心向背,也使47人的行动不突兀。

  遗憾的是对于事件起因描写太简略,战斗场面似乎没有以前看的版本有张力

  《忠臣藏》影评(二):這個版本讓嚴肅武士精神帶著詼諧感

  日本人真的很愛這個故事, 我前前後後不知看了幾個版本的了. 這次由田村叔演其實我震驚了, 或許是木村的版本令我印象太深, 我一直覺得男主角應該是個年輕人. 但田村叔在裡面的扮相與粧容, 則看的出他確實是演出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人, 只是過於沙啞的嗓音令人有點噗哧感了.

  我個人還挺欣賞這個版本, 日本武士精神實在很有趣. 其中, 我覺北大路欣也的那段最妙! 當然, 最值得一提的是, 這次飾演被復仇對象的吉良上野介, 竟是可愛的西田敏行阿公, 我覺好妙, 好有喜感, 再加上田村叔那好嚴肅的表演, 眉心沒一刻鬆開啊, 整個就是一個詼諧劇--- 抱歉真失敬, 是感人至深中又帶著一些可愛與會.

  2011, 1,9

  《忠臣藏》影评(三):观看忠臣藏剧的简单几点评论

  忠臣藏一剧,应该说是一部有着比较厚重的武士道精神的剧,但或许也可以说是带着部分的儒家文化思想的一部剧,说是儒家呢,其实应该说还是有着较可靠的历史依据的,即当时日本受儒家思想的部分的影响,而且最后幕府对参与讨伐的这些赤穗藩(好像是这个吧,有点忘记了,看的时间较早)武士的处理,也征求和听取了当时的儒者的意见,其意见即旌表其义、而刑罚其身,此种意见应该说是很有儒家的特点。忠臣藏剧,主要彰显的是忠义,即臣对主的忠,武士间相互扶助的义,以及在复仇的过程中恪守的道,即不行暗杀,采取攻入府邸逼迫吉良在庭院中切腹自尽的的形式。此故事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而田村正和先生的表演,在这个剧中比较静,有深度不浮华的静,他在近几年的剧集中似乎大多是这样的风格,而这种静我认为又部分地恰巧地暗合了儒意,如此就非常地好。另,非常可惜地,日剧居然能拍出这种忠义,而我们的忠义故事赵氏孤儿却拍成了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

  《忠臣藏》影评(四):从死亡里,感受生命本质

  一、历史背景

  电影取材于日本历史上极为著名的真实事件——赤穗义士事件。元禄十四年(1701年),官员吉良因为没有得到贿赂,言语上羞辱了赤穗诸侯浅野,浅野拔刀相向,被判切腹自尽,并没收浅野府,而吉良则未予追究,这不符合当时“争执双方都应受罚”的规矩。浅野手下的浪士,在总管大石内藏助的率领下,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为主人奔波,以求得到公平处置,未果,最后集结门下47名浪人,杀死了吉良,为主人献祭。他们的义举得到了肯定,被许可在主人墓前,以武士的荣耀集体切腹自尽。

  关于武士道,早在1200年的镰仓幕府即已起源,江户时代逐渐发展出儒家武士道和佛家武士道两支。其主要内容是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武士道作为幕府时代的产物,受到了日本本土文化(主要是神道教)的极大影响,原本儒教与佛教的很多思想都被替换掉了,比如仁、、孝等。而神道教倡导“绝对”的精神,所以武士道精神强调“绝对的忠诚”、“绝对的坚韧”等等,尽忠是绝对的价值,这与中国原始儒学里尽孝是绝对的价值已经相去甚远了。

  还有就是对死的觉悟。

  二、绝对之下的“含蓄”,只是单一的固守,已经远离东方丰富的意蕴

  电影看罢,脑子里竟然一片白——雪地的白、樱花的白、衣服的白……

  还有人物表情和动作的僵硬,画面的静态与凝固。

  它们令我对电影生出洁净而呆板的印象,当然也有振动,却完全是纵向的。那横向的跳跃式的鲜活,都在其它电影里了。

  从人物近乎木讷的表情里,我想到东方民族的含蓄,却又不尽然——日本民族的含蓄里有它独有的清淡与冷寂,不同于中国古人,含蓄里的会意、羞涩、精明,是掩不住的,那看似不变的脸上,有微妙的颔首、低眉和欲语还休,演绎出一马平川之上的万水千山,如烟,如雾。

  有人说,越是面部僵硬,越是内心激荡。也许吧!如果生命是一棵树,那激荡就是向根部跌宕的钢水,直抵死亡的幽冥,而幽冥深处,他人眼里的黑暗,是自己眼里的光明。

  我思考最多的,是这场47人集体切腹的悲壮里,有着怎样轻如鸿毛的起因,有着怎样一意孤行的坚持,在一种极致的表达里,死,这生命的归途,却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前行。它执拗地令一件案子回到公平,令一种精神种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源远流长。

  当人们习惯以东方民族传统的含蓄,来形容一种看不懂的冷静时,看看这部电影,多多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许,会区分二者的不同,至少,他们面部单一的表情里,除了坚定,人们不该以己之心,赋予它太多的意蕴和内涵。

  三、绝对,意味着局限;当局限构筑了集团,却可以无限扩

  他们的忠里,有着冲不破的局限——只忠于自己的主人。

  他们的眼光,落在最眼前的主人身上,不会越过他而放大到更高的层次,比如主人之上的主人。这形成了大大小小集团式的凝聚——樱花最美,是纷纷落时,它象征了武士精神:当樱花落时,绝不会有一朵留恋枝头——它的内核是以坚强的个体意志,构成更为坚强的集团意志。当这些集团以单一个体与其它集团发生关联时,一种井然的秩序,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以绝对的“忠”的形式传递。一级一级的效忠,融进视死为最高荣耀的精神,是比信仰还无法撼动的力量,爆发起来,相当可怕。

  这应该可以解释侵华日军的许多行径:杀人比赛——曾经的武士,自幼进行严酷的杀戮训练,旨在泯灭人性中的仁、爱,成为杀戮机器;塔式的效忠,直至最高的天皇——丝毫不问天皇发动战争的理由,而天皇不发话,侵略的行为就永不会停止。当中国的文革发生时,多少知识分子思考,并以生命谏言;而日本关于战争的历史,直到今天,也极少本国的有识之士站出来说话。这便是文化给民族带来的区别——当一种精神以文化的方式流传并渗透时,它的根,植于整个民族的灵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可能削弱或者消失。

  如果说,他们追求的死里,有着愚的成分,这依然是基于我们自己文化的理解,丝毫不能代表他们。以死成全自身的名节,以死获得最高的荣誉——他们以死换取的,是自身想要的“利”。你眼里的地狱,正是他眼里的天堂。

  死亡,成为一种意志的极大体现。

  诚如叔本华所言:“死亡无法约束生命的最深奥本质。”它以永恒的姿态,再现了意志的真正永恒性。

  看过电影《最后的武士》,并写下《不是最后的最后,不是灭亡的灭亡》。武士精神,如此独特,它使得日本这个民族也变得独特。

  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差异将是方方面面的;不能了解这些差异,就不能了解这个民族。

  即使拿着刀的武士不存在了,谁又能说,武士不存在,武士精神不存在呢?

  欢迎访问我的新浪博客,看更多影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2wnx0.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