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和解》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和解》的观后感大全

2020-09-20 23: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和解》的观后感大全

  《和解》是一部由Chad Ahrendt执导,Eric Nenninger / Jack Maxwell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和解》精选点评

  ●God it's boring.

  ●真心覺得很無聊,我承認我是拉著完的,來這邊一看發現評分頗高,我還是不亂給分了...

  ●太坑爹了,打着父子情的幌子来传教~~更别提老爸的zambie face妆了一看见他我就出戏了。

  ●又被感动

  ●闷骚!!

  ●剧情一般,为温情打分

  ●拍的很细腻,很好的题材,但是故事有点“老套”,感情刻意渲染人物刻画少许出戏,但开头和结尾被惊到了,音乐好听

  ●可能镜头本身的问题,电影画面看上去比较粗糙。父子线和仰线都在推进,但是后面三分之一信仰线涉及过多,有点喧宾夺主,包括跟神父探讨这些部分,过于冗杂了。不过能打动人心,就值得再加一星。

  ●还是尽量不让悲剧发生

  ●子欲养而亲不在 突破了很多的偏见歧视。一部有力量影片

  《和解》观后感(一):世俗压力下无力反抗人生悲剧

  冷处理消极处理成为父子24年隔阂原因孩子10岁,是应该教育年龄,怎么会任由孩子带着仇恨继续自己的人生?

  父亲懦弱的,因为自身的不认同愧疚感和世俗成见,造成父子两人24年的分离,

  诚意之作,音乐故事很好,就是后面的宗教辩论,对于非宗教人有点无聊

  开始时候感动我了,后面表达的杂,情绪流畅

  《和解》观后感(二):瑕不掩瑜

  20170311.

  尽管是2009的片子,但是拍摄手法,BGM搭配总让我想起2000年初的电影的感觉。这是一部小成本的同性电影,然而看完后我是有点惊讶的,看之前我对其的期望值其实并不高。片子我要给三星半,主线内容大大好评。父子间的关系利用少量回忆和大量对话形式展现出来,但因为故事冲突多和配角们的插科打诨并不显沉闷。不过影片后面关于神的讨论我觉得有些赘余,这个和庭故事不同,大量的长对白不仅仅容易让人失去注意力,更是对整个故事主题的一个改变。这个改变如果拍的好,那么毫无疑问会是一种升华,然而本片的导演可能还差一点功力。所以,尽管神性的讨论也一直穿插于父子关系的发展中,这一部分内容依然有点影响观众对亲子关系的观感适量删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另外一个惊喜就是演员演技,尽管并不是一直都在线,但很高兴大部分人的演技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线的,少数时候确实有瑕疵,但毕竟没看到什么资格老的演员,这种程度已经算是惊喜了。另外,片子开头老婆发现男主父亲未亡后,电影借助谈话引开主旨部分转化的略生硬。后来每一次和老婆的电话我觉得是可利用的时候很好的结构调整片段,但我估计导演在有回忆,神性讨论等结构标致情况下对这个没有太过在意,略微可惜。

  整部电影最后的高潮,头剪辑实在是有点奇怪。而且BGM前后风格差别有点大啊呀,后半部分多采用的钢琴纯音乐明显更适合本片风格。前半段的人声流行尽管歌也不错,但真得给人一种年代感,配人声可以,但不能这么复古抒情R&B(恩,瞎猜的风格),应该用抒情一点的民谣就好了。不过话说回来,电影镜头本来就有年代感。

  瑕不掩瑜,电影值得看一看,是同性电影里少见的题材。尽管神性讨论我还是觉得比较尴尬,但专注于亲情家庭方面依然也有深层次的讨论。

  《和解》观后感(三):爱的升华的宣言

  这部影片的价值突破了很多的偏见和歧视。一部有力量的影片。

  觉得影片中,对于艾滋的描述也许可以直接的说明是性接触感染,而非要一定要解释为输血。和他人做爱有什么错误吗?不是做爱了没感染就是好人,感染了就是恶人。感染确实是无辜,这个和性的道德无关。艾滋是一种疾病,但它不应该被用来作为一种针对人的性而进行的道德惩罚。人利用各样的牵强借口来伤害彼此,太残酷了。

  儿子反省自己说的一句话是,自己以前太容易被他人的看法左右了。

  容易被自己打动,在遇到这样的情景时候,我会流泪。第1:11分钟,在儿子的妻子给同志老公公打电话告诉他,他的孙子会取和爷爷一样的名字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儿子和他同志父亲的和解,就像春天到来后的冰河解冻后的大爱奔流。1:27时候儿子向父亲道歉带给父亲的伤害,父子相拥的和解。

  电影后边用基督教解释是很经典的。实际上,信教不信教并不是一个本质的区别,而是我们如何理解自我和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如果你还是活在他人的看法中,上帝也是无法拯救你的。而如果你明自己和外界(比如神)之间的关系,就好像自己从母体中爬出来后如何的感受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一种理论或者信念系统,历经千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的人性观和人生理念。一种模型,不管他是宗教还是荣格的性格图案,它的意义就是在于,人在成长中需要一个解释,来让自己离开虚无感。而解放自己,拯救自己,靠的是真诚和爱。

  实际上,这部影片会对现实中的类似家庭案例有指导意义。一个人如何爱自己的孩子,这需要和自己的父母来学习。儿子和父亲的和解,搭建了一个家庭系统中爱可以顺畅延续的明流。

  影片是一个爱的升华的宣言,抛弃和了社会对性、同性恋者、艾滋的偏见。在我们为了掩饰自己内的虚弱,在我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并不完美的父母,在我们无法面对和接纳自己之时,我们需要爱来作为一剂良药,来医治自己的心灵创伤。

  在有一天,我们可以坦然的说:我爱你我的父亲、母亲,那一天,就是我们长大的一天。是我们可以明白自己已经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的那一刻。

  (此文亦发表于QAFone论坛)

  《和解》观后感(四):做好一件困难的事情

  影片的故事脉络很清晰,主要讲在临终一周前,父亲Jeff主动联系儿子Grant,希望与之和解的故事。父子矛盾的起因是父亲对儿子隐瞒了自己的同性倾向,而事实被揭露以后,儿子认为父亲欺骗了自己和他的母亲。父子之间从此断绝关系。关于和解的过程,还是请观者自己去理解和品味。

  从父子关系的角度说,Grant由最初单纯倍感受伤,到长大后意识到自己处理不当,再到与父亲见面后深刻认识到自己对父亲的误解和给父亲余生带来的创伤。一句话,Grant由认知上的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一个加害者。是的,Grant自10岁以后就不再对父亲抱有亲情,内心的挣扎转变为对父亲单方面的仇恨。然而,殊不知父亲不久就感染了艾滋病,并与病魔抗争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父亲最大的敌人倒不是疾病,而是消逝的父子亲情。Jeff始终渴望弥合与儿子间的鸿沟。

  在父子二人中,父亲Jeff的内心斗争更为复杂。儿子Grant与父亲断绝关系后,尽管仍有仇恨,但至少没有过多的挣扎。父亲Jeff 则不一样,他一方面想让儿子明白自己对他的爱始终如一,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解释自己的同性倾向。说到底,Jeff自己也很困惑:究竟自己能否同时扛起对儿子的爱,同时又无拘束地追求自己的爱。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很困难,同时难以两全的事情。影片中,年轻时的父亲无法压抑自己的同性欲望,而患病后的父亲则更多地想从宗教中得到救赎,但似乎并不怎么成功。

  影片后半部分的宗教辩论,应该是编剧和导演想要探讨的另一个主题。我观看的时候很仔细,有按暂停键回读。我的理解是:虔诚笃信的基督徒或多或少都能够从宗教中找到慰藉,但无法彻底消除自己的罪过,因为欲望无法彻底消除。即便同性恋是罪,它也不会是一种重罪,因为圣经中没有依据。更何况还有很多人认为同性恋不是罪,如果说同性恋也是上帝所造的,那么他们为何要承受更多的罪过,仅仅因为他们是少数吗?

  总之,这是一部让人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影片,其中同性恋与基督教的关系,还有很多进一步深思和研究的空间。有人可能会有厌倦感,但我认为导演阐述了宗教与世俗对立统一的含义,拿捏得还算得当。而且,整部戏都流淌着宽容的人性关怀,在情理上编剧也表达了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影片的片尾曲旋律很好听,QAF字幕组成员翻译过来的歌词也很贴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