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贾想1996—2008》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贾想1996—2008》读后感100字

2020-09-22 19:5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贾想1996—2008》读后感100字

  《贾想1996—2008》是一本由贾樟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贾想1996—2008》精选点评:

  ●好多评价真是一针见血,‘’拍电影得愿意去面对真实的世界,愿意去展现人性深处的弱点和龌龊。‘’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浮躁,不应该敷衍,首先认真,再率性而为。做学问,学知识更不该只是单单累加向旁人吹嘘的资本…… 问题来了 贾樟柯和张艺谋是真撕过?

  ●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一日长于一年,世界就是角落。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谢谢贾樟柯导演,让我记起我的梦想.

  ●虽然我并不喜欢贾樟柯的电影,但莫名的我还蛮喜欢这个人的调调。所以找他写的书瞅瞅。还不错读。

  ●4.5 即便不是科长忠粉,也必须承认自己多么陶醉于本书,尤其是前四分之三部分,真不是吹捧,真觉得部分段落像老塔雕刻时光附身,科长的创作理念,对自己“纪录”风格的解读,对时代的文献式保存的意图,正如看他的电影时的直观感受;更难得的是他表达的准确性——这比煽情或是华丽难多了,例如他说小津电影的奇迹在于“极度具体又极度抽象”,“电影中的真实来自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非常凝练、精准的展示他的思考;眼见自己曾爱的导演陷入成功前与成功后的明显区别,同样恐惧自己会遇见这种转变,在作者化与商业化之间,科长的内心未必没有挣扎,人的处境决定人的思维,变化也许不可避免;让我学科长的句式来呼喊一声:所以还是看电影吧,这是我接近自由的方式

  ●中国大陆真正的电影诗人

  ●写的真好。不拍电影也可以写书。变贾科长铁粉。

  ●至此正式结束2015年的书籍阅读。

  ●科长不但是他自己电影的最好理论家,而且应该也是那十年中国最好的影评人,他对于电影本质和当代中国电影史乃至整个文化史的观察,如此深刻和准确。令人好奇的一点是,当年对于业界弊病敢公开批评的那些话,不知今时今日是否依然能说出口

  ●接近自由的方式

  《贾想1996—2008》读后感(一):电影是他接近自由的方式

  他用淡定而执著的精神与热情追寻的自由的真谛.

  薄薄一册用饱满的语言对独立小制作电影的表现手法,演员选择,前景分析思辩,解构,诠释得滴水不漏有条有理

  牛逼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贾想1996—2008》读后感(二):关于自由

  飞机广播要空中管制,晚点了几个小时有点说不清,头晕乎乎的,只盼着能早点回家。翻出刚看了几页的这本书。

  看到关于自由的那一段时,合上书,停了一会,又读了一遍。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一读再读的书,虽然有点忧伤的味道。

  《贾想1996—2008》读后感(三):支持贾樟柯

  这年头还能有像贾樟柯这样的导演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社会的浮躁,拜金主义的盛行,早已让文化在中国断绝。可惜一部颐和园,让他被封杀了,叹息一声。希望他的地下电影能够兴旺发达。祝愿ing。没别的内容了,豆瓣书评真麻烦,还搞那么多字数限制

  《贾想1996—2008》读后感(四):省会太原

  看这本书或者看他电影的好几天,我在山大里面晃悠的时候,都会突然看看周边平庸的男人,兴许就是下一个樟柯呢?

  陈丹青的序算是彻底给足了贾樟柯面子,贾樟柯的写作也是给自己挣足了面子,那成功时候腼腆而自信的一个微笑,落魄时候固执的选择,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跃然纸上。

  《贾想1996—2008》读后感(五):削峰填谷

  我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这个词,觉得很有意思。山峰就是山峰,填谷的工作可以由填谷的人来做。就像我的学习,我突然意识到,我其实没有必要去削减对某一种东西的热爱来缩短在另一门课中跋涉的艰辛。这原来就是两件事情,一边的我登峰造极,另一边的我苦苦挣扎,互不矛盾,互相成全。偶尔相望,相视一笑便是极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