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00字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额尔古纳河右岸》精选点评:
●文笔细腻但也够做作,情节刻意,为死而死,越看越麻木,看到最后已经搞不清谁是谁了。对这种描写大历史背景下,小家庭小民族命运的小说已经感到审美疲劳了,之所以觉得还算好看,全靠鄂温克这个民族本身的魅力
●原来就是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那条河呀,少数民族风情,笔下的世界好美好远万物有灵,我觉得好看的,虽然萨满那段感觉很玄幻。看着书看着云看着钢筋森林发呆脑补,写的是不错,可太悲凉了好嘛,而且感觉短短一本书里面不停的在死人。没有一个有好的尾声。简直读的要抑郁了啊,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扣掉的一星就是这里了。还是推荐我的阿勒泰好了。
●中国的鄂温克族,实际上是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的“合体”。书中描述的这支鄂温克,是现存鄂温克中最稀少的一支,就是擅长狩猎和使鹿的雅库特人,他们祖先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勒拿河上游的泰加林中。建国以后,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定居”迁徙,目前绝大多数人生活在根河的新敖鲁古雅乡。这次有幸在满归的激流河畔探访了一支鄂温克猎民点,有意思的,他们刚好是这本书女主角原型玛利亚索的后人。与鄂温克人实际接触后再读本书,似乎代入感更强了。上部和中部特别好,下部对鄂温克人在大兴安岭遭砍伐和国内各种动荡中的变化,总感觉还是不够深入,不过在诡异的政治尺度面前,一切也都可以理解了。
●到最后已分不清祖辈、儿辈和孙辈了……我是读得太不用心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并不是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今天天太冷,洗了两回澡,当经历了这30个小时的喧嚣之后,靠在床上不知不觉间用了一个半小时读完了下半部,读完的那一刻升腾的是主角的灵魂,净化了我躁动的心灵,生活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这是我看完《金翼》的半年以来,最感动的一部巨著小说!
●“遇到熊就把两个乳房露出来” 高中时候看的连载
●鄂温克人的百年孤独,前半部分好过后半部分。
●时隔快二十年,再读迟子建。秀丽的文辞不能掩盖笔力之雄浑,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被容纳进250页的篇幅,描画了十数个人物的故事,一场场死亡增加了所述历史的厚重感,且处处可以读到创作者胸中的激情。不足则在于不知名姓的叙述人面貌过于模糊,越近结尾众多人物的命运也越显潦草。
●虽然之前一直很喜欢迟子建空灵温暖的文字,但这本之后应该不会再多看了,有点审美疲劳:被压缩在300页内的、长达数十年的历史变迁,靠人物波折的命运和频繁的死亡串起,最后只剩下对情节的攀附;以往触及心灵的文字,现在看来太过唯美童话,对异族文化的陌生导致消化不良。
●大兴安岭是梦想。守护着驯鹿的鄂温克族史像一只远古的歌谣。也许因为骨子里流着游牧民族的血,我也总会向往这种遥远而神秘的生活。敬畏神明,心存善念。谜一样的萨满,叮铃作响的驯鹿群,纯粹的爱和恨。如果哪天我不发豆瓣了,一定是嫁进大兴安岭去了。嫁妆是一双清澈的眼睛,给娶我的人一片可以休憩的湖水。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一):史诗般的语言
我只瞟了一眼,就决定买这本书了。故事是很吸引人的。
但是令我感到意外的事,里面的语言真的是太美了,史诗般的语言,有点这个感觉,
比台湾作家的语言我觉得更好,更让人舒服。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二):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个氏族里,男女分工,各得其所,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算计谁,人与人的关系单纯而牢靠!生活的故事里透着真情,偶尔有那么平凡的一句话会触动人内心的敏感的神经,读一种故事就是一种心境,书中自有世界千千万,玩味吧!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和阿来的《尘埃落定》,一东北一西南,冲突、冒险、生存、死亡,与自然奋斗,与自然相依。民族文学和乡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高峰,像中国的电影,似乎更有冲击力感染力。现代文化文明真的好吗?给我们留些原始的生活、纯朴的情感吧!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四):一个民族的哀伤
魂灵去了远方的人啊, 你不要惧怕黑夜, 这里有一团火光, 为你的行程照亮。 魂灵去了远方的人啊, 你不要再惦记你的亲人, 那里有星星、银河、云朵和月亮, 为你的到来而歌唱。
书的语言很美,故事很传奇,但是读完觉得很悲凉。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五):一切都是那么有力。
就像那片土地一样,那儿的生活,思想也宛如天成般清新自然。原始宗教的力量赋予了他们恬淡的生活与神秘的气息。缺少物质熏陶的生活简朴有力,从而灵魂多了份清醒。喜欢那儿的纯净与对自然的敬畏,正是这样的敬畏才然让人打心里想好好生活,热爱自己,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