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读后感100字
《荒原狼》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原狼》精选点评:
●大家都打五星是因為我們都自以為是荒原狼。其實不過庸眾,有很多之一的那種。
●主人公这种愤世嫉俗又厌世抑郁的知识分子其实内心就是个欠虐的M,本来找个女王好好调教一下也就老实了。结果,好不容易以为找到个女王,没想到揭开真面目一看,靠,居然是个女文青。
●学会玩这人生游戏,学会笑。
●前面似乎还很有共鸣,后面就跟不上了。狂人与我还是相距遥远的。
●内心涌动的燥热和激情,慢慢被时代和社会的浪潮打湿吞没。年轻芬芳又悔恨,年老清醒又绝望。时代的悲歌总有人唱响,但那不是聂鲁达在西班牙内战时迸发的激越热血的音符,浪潮滚过有淡淡回音,而是先辈的遗恨与时代的弊端由我们继承和深思,过去的事情从来不曾过去。不被理解的孤独,对抗死亡的创造力,这些我都能理解。大段论述毫不枯燥地引人频频回头,内省。读上千遍会有千种理解,如同人本身就拥有千万种灵魂。不朽者的不朽歌,最细微末节也有强烈共振。
●心中激荡,黑塞的话如我自己伤口流出的血和呼喊,脑子嗡嗡直响,几欲泪流···· 故人,敬您一杯
●再去哪里找把“孤独”写到绝境的作家呢?
●“生活的绞刑架下的幽默”,下一次把人生的游戏玩得更好。心疼黑塞,心疼卡住的善良的人们。
●人生追逐的只能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在主动的片刻的欢愉与自动的长久的痛苦之间找到各种意义的可能性。荒原狼也只不过是内心这片既有丰茂森林又有冷酷荒漠的世界里的其中一个意象罢了,既然无法避免与世界的交换,那就主动出击啊!
●瞧不起小市民阶级却又身在其中,没能超越的可怜蛋儿~
《荒原狼》读后感(一):仅此而已
大学期间貌似是读过的,连同那本《在轮下》,但印象全无。如今仅翻页一看,惊吓一跳:这这,是在写我么?想必不少人有这种阅读错觉。这便是文学描述的普遍效果,纵然没有指出超越的可能,仅图个同病相怜的短暂快感也罢。
《荒原狼》读后感(二):荒野之狼
狂暴的幻想
一路搜罗真正的解救之道
容格式的心灵成长,在强烈理性又孤独的生活中,是哈里也是狼
精神病并不是什么个人的奇思怪想,而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读一本年过半百的人写的自传体小说,误解多,还是排斥多
《荒原狼》读后感(三):荒野之狼
狂暴的幻想
过着疯子般的生活
容格式的心灵成长
一个“人性”和 “狼性”并存的荒原狼,来自另外一个星球,对人世间的虚荣、做作、追名逐利和自私浅薄极其厌恶。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巨大的分裂和痛苦之中。
读着年过半百的精神病人的自传小说,能读懂多少?
《荒原狼》读后感(四):每个人心中都有“荒原狼”
读了两遍,只是觉得好,但就是不懂。
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感受竟然在60多年前的作品里被完整呈现、诠释。
孤独、抑郁、愤慨和痛苦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中年人群,但源头是什么呢?
值得读多遍的书,很像当年看《大话西游》,十几遍后才若有所悟。感觉道尽中年事。
本来是买给孩子读的,我先读了两遍,不知她能不能读懂。
《荒原狼》读后感(五):矛盾即正常
对生永不满足的荒原狼
夹杂千个万个的灵魂
哪个是真的自己?
自己就是这千个万个的灵魂
精神分裂算是正常
关注表面的社会、快乐,那就跳舞吧
文化、知识,还是有价值的
狼性,欲望
人性,人道
交织着共同的合理,因为存在
矛盾的人也不矛盾了
如此接受,是何种感觉
只是结束
来得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