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性谈牡丹灯笼》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精选

2020-10-04 17: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精选

  《性谈牡丹灯笼》是一部由曾根中生执导,小川节子 / 谷本一 / 原英美主演的一部爱情 / 恐怖 / 情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谈牡丹灯笼》精选点评:

  ●http://www.hmicol.com/blabla/thread-1067-1-1.aspx这里有

  ●配乐不错,画面比较唯美,故事太俗套了。

  ●音乐棒,有竖琴和爵士的调子。镜头棒,故事略像聊斋。就是女演员都丑了点。

  ●普通鬼故事,到后面变二逼了,弄得跟聊斋电视剧似的。各种对比的意图太明显,很拙劣。

  ●已有

  ●看了再说

  ●看不下去了,这是鬼片

  ●不粉红。不如聊斋。

  ●

  ●看以前的片子,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于仁那对死的时候。于仁被血弄滑到顺势就把刀往自己的方向拉了下。那个奸夫他分明拿刀扎进了自己身体和左臂的缝隙间。影片最后那对夫妻为了钱财而出卖了新三郎,这个有点预料之外。对于早期的电影能拍成这样,还是比较推荐的。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一):我的收看簿:《性谈牡丹灯笼》

  古典鬼怪志异类故事改编成情色电影,香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这么干过,而且成品还为数不少。然而那些纯以服务观众眼球为目的的裸露注定成不了气候,同是这类题材,日本电影人对《牡丹灯笼》所做的改编就相当不错,很能让人联想起邵氏曾有过的李翰祥。虽然肉欲场面并不稀缺,却没有港产三级里所弥漫的那种廉价的淫欲感,气氛什么的都得到了相当好的衬托,男女主角的相貌也颇出众。对真爱的同情,对人性的鞭笞在该片都有所体现,值得一看。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二):盂兰盆节 --其实是鬼片

  卖碟的都当情色片卖,其实是鬼片。

  短短67分钟的片长,很小倩,很聊斋。小时候看聊斋,最佩服那些精悍的小文,短之又短,最喜欢的故事是《酒虫》,想让我爸也养一只(我爸也天天喝俩小口),将来长大了好开酒店用。

  这60分钟的小电影,果真也什么都有,爱情,神佛,阴谋,背叛,情色……气氛上,比中国所有电影电视版本的聊斋都更有聊斋原味,为什么?就是得了言简意赅的真意。不渲染,不加工,就集中注意力讲故事,其他的事情观众自己琢磨去。

  女主角家里姓饭岛,大概就是饭岛爱的祖宗了。

  另外好笑的地方是我手里这个版本,居然是艺术洁版,在亲热戏时打了马赛克?!而且是雾化的马赛克,和影片缥缈的气息很相配,第一次见到这样精致的马赛克,算是开了眼了。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三):古典艳情怪谈片

  三年前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觉得故事情节有点像《警世通言》里的故事:含冤死后的女鬼硬是要把生前的爱人害死一起去做地下夫妻。总体看起来也不算太恐怖,也不算太色情,没啥大不了滴。

  最近集中看了一段时间的九十年代香港三级片,果然,有了比较才分得出优劣。第二次再看这个片片,印象完全改观。

  感觉整个画面的色彩非常的和谐:当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时,以清新明快的绿色为主,连女主人公身上的和服也是粉色的。只是,那绿色和粉色都有几分暧昧,当向后面的诡异转换时就十分自然。后半段是人鬼痴缠,气氛诡异,以冷色调为主。女鬼出来活动都是晚上,所以四周都是黑色,而女主人公的和服以及头饰都以白色为主,还有女管家手里的灯笼在暗夜中发出的昏黄的光——简直就是一盏引魂灯。

  另外两对男女,在看似如胶似漆的情爱实则脆弱到不堪一击,一百个金币就让他们自相残杀。由此可以引出鬼片的一个逻辑,鬼杀人害人从来都是假以手段,也即鬼实际上没有直接杀人的能力,只能制造幻象扰人心智,让人自己伤害自己。

  总算把故事编圆了,看上去也算有因有果,不会叫人看了有模不着头脑的感觉。不像最近看的一些九十年代三级片,逻辑矛盾,错误百出。可见,在镜头审查越来越宽松的今天,三级片如果仅有露点或者暴力镜头是不够的,只有找到和露点以及暴力相配合的天衣无缝(做不到天衣无缝,至少要让人相信)的故事情节才是王道。

  就画面的处理,也不像后来的艳情片那样露骨,画面暧昧而不暴露,但是却达到了春意盎然满室暖香的效果。比如有一段女鬼与男人做爱的镜头:屏风遮掩,仅仅露出的女人着袜的双脚以及赤裸的小部分小腿,还有颈部——这些都算是女人最令人遐想的部位,给受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跟邵氏早期的《金瓶双艳》、《风月奇谭》等三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像最近在看的香港九十年代三级片,开头总是女人洗澡,片子里面总是有一堆为了露点而露点为了做爱而做爱的镜头,不但没有唯美的感觉,质量也很粗糙。

  《性谈牡丹灯笼》影评(四):艳与寂

  牡丹灯笼:艳与寂

  书生与女鬼的故事,在日本和中国却有不同的表达,不同的演绎,不同的情调,不同的美学。同是《牡丹灯笼》,中国的女鬼纠缠的是书生,日本版的则是落拓的浪人。在情欲的角力场上,浪人的选择似乎是更合情理的表现,至少武士比书生更胜近性场角斗士的角色,更能满足若渴的女鬼的欢心。日本版的影片去掉了小说开始女鬼前身的女人和浪人的恋人关系,是对男女情欲的更赤裸更原始的描写,一段近似中国《白蛇》遇雨的场面,揭开人鬼情的序幕:油纸伞,开满白花的原野,急雨,清澄的天空,花木扶疏的庭园,日本人的清浅的唯美色调与中国人的浓墨重彩大异其趣,却似乎更有一种韵味。而和服的色彩同样清淡而多变,不若中国人的粉红骇绿,表面的清素和隐隐露出一角的大红,更显得撩人的性感。同样在欢爱场面的铺陈上,由于日本人对性的态度的坦荡,显然更能演绎迈克的《爱煞》意境:“情迷意乱,露冷衾暖,浪语倾诉,无尽爱慕”。一夕的欢爱之后,中国女鬼是恨不能立即投身转世,将露水姻缘延续为符合伦理道德的现世姻缘;日本的女鬼执恋的更可能是那一夕间的爱欲,留得一刻是一刻。于是她们的故事的结尾也不一样:在中国版里,她历尽人间或鬼域的风霜刀剑,最终转化成人或永远与他阴阳相隔,而在日本版里,她竟然可以破掉道士的符咒,而掳去浪人的灵魂,在幽幽的牡丹灯笼导引下,和其同归黄泉。最好的中国女鬼故事,根底里都是世俗的、人间的,而最好的日本女鬼故事,却常常是病态的、唯美的、幽冥的、归空的,弥漫着一股“艳与寂”的浓烈况味:艳是欲仙欲死的爱欲,寂是必然的死亡归宿,最终爱必得在死中才得到最高形式的完成。

  其实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女鬼的故事,最摄人心魂的,透露的还是现实底下呻吟辗转的女人的命运,正可以迈克的《奈何天》概括:

  滴翠飞红香风扑面,醉春色冉冉露笑颜

  繁华盛世浮生迷恋,夜未浓绵绵梦魂牵

  山光水影万化千变,无限情悄悄落人间

  缠绵缱绻妩媚娇艳,多少恨袅袅化成烟

  良辰美景似水流年,花憔悴痴痴对谁言

  离合悲欢沧海桑田,春易老黯黯有谁怜

  烟消云散物换景迁,尘缘断茫茫两不相见

  几番风雨千般熬煎,多少愁袅袅化成烟

  看遍地芳菲桃李争放,想无限旖旎风光

  叹春去秋来空惹悲伤,怕荡漾在水中央

  在男权的世界里不论怎样溯洄从之,溯洄游之,太多的中日女鬼,最终还是落得荡漾水中央的归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