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000字

2020-10-05 19: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1000字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由杨绛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到人生边上》精选点评:

  ●收获颇丰,字里行间洋溢的都是作者高洁的学者气息,但个别观点不敢苟同,鉴于自己年轻太浅薄不敢谈论这一部分。全书读罢最揪心的部分是《她的自述》,边看边不自觉嚎啕大哭起来。秀秀是那个时代普遍而有代表性的女性,艰苦善良坚强,伟大。老李呢,捉奸在床后对秀秀说“你是个好女人,不懂男人的苦。”我对此十分气愤。下半身不止男人有女人也有,不是男人才有性欲女人也有,自己管不住自己那两坨肉禁不住诱惑还有脸说自己苦。若要论苦,在外赚钱养家没有性生活的秀秀岂不是最苦?当然,管不住自己的女人也有,比如引诱老李的小周。社会文明的进步却是让小周越来越多老李越来越多而秀秀越来越少!

  ●好!

  ●读杨绛先生的作品这是第二本了,但是读完的感觉好像都一样,就是没感觉。说实话,读她的作品主要是冲着她的钱夫人身份。就这本书而言,本以为先生年近百岁,应该会有一些不同凡响的人生见解,但是……通篇下来感觉像是硬凑出的一本书。还好是图书馆借着看的,要是买来收藏实在是不值。

  ●人活一辈子,能活明白不容易。杨绛这样的老太太,活到90,其实也算是没活明白的。最后都归结于灵魂,简直有些浅薄的如农村老太了。

  ●杨先生的书比钱先生的更平易近人,换句话说就是不用琢磨话里是不是暗藏讥讽。这本书的前一半是先生思考人生,也许再过些年才会有共鸣。后一半则是很多小故事,我实在太爱看这些小故事了!前几天群里集体回忆家史,大地主小地主落魄地主还有洋派的外婆和识字的大兵,太好玩了!我要找一批这样的书来读

  ●杨绛有自己的信仰,一种以儒家为基础的杂糅其他思想的信仰

  ●不喜欢精装的。

  ●20160520,看到后面那篇《她的自述》,眼睛湿润了,先生都已经一百多岁了,真怕那天早上起来看到不幸的消息。

  ●近来同时在读杨绛先生的作品,记得半年前读了"我们仨",刚读完不久她就去世了。现在白天清醒的时候读"走到人生边上",晚上睡前听她讲故事。幽默智慧都在里面,如果说钱钟书"围城"里的幽默略带沉郁的话,杨绛"洗澡"的文字就比较轻盈了。记得不醒事时觉得这一家人不过是几个老学究,现在却对他们敬佩不已,这恐怕就是冥冥中杨绛先生所说的"自然神明"所护佑的缘吧!

  ●全书分为两部分,上部讨论为人的本质及目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人的价值在于锻炼灵性良心,人死了肉体没有了但锻造过的灵魂依然存在。下部是作者亲历或者听来的故事,踏实活着,现世安稳。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一):那些曾经看不透的事

  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

  @一把木勺儿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二):灵与肉的争斗

  这本书虽是随笔,其内容包含了一个老者对于哲学与伦理的思辨。可能越是在人生边上越是,感受的越深切。

  关于灵与肉的问题,正是近期思考的问题,并且和杨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甚是喜爱。

  人性,灵魂与肉体,这些问题我们从有思想的那刻便在探讨,却始终不得答案。

  情欲的放纵是错误的,克制难道正确?

  杨先生对于神的讨论,还是于我有所补益,万物的规律,于万物,确是一种神灵的指使。

  修身,养性,静心。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三):人生实苦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得先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愤,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视而不见吗?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四):拥抱

  十一年前,30岁的老公真正走到了人生边上,我在这边看着他,怕他一不小心掉下去。

  当年我二十五岁,儿子四个月。老公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老百姓俗称的“淋巴癌”。

  我用了两天的时间看了杨绛老师的《走到人生边上》,脑子里总是会出现老公生病期间的各种画面。

  老公当时做了骨髓移植,他在移植仓里的时候是我俩压力最大的时候,也是他在人生最最边边上的时候;在医生告知的几个方案中我们选择了风险最大的异体移植方案,进仓前的放疗很关键,可是老公当时的身体状态不好,放疗的过程中一直在高烧,那时真的是无助,感觉这个人的手我抓不住了,老公当时的脚是不是已经迈出去了一步?他得凭借着多大的毅力才能回来。

  他当时有个笔记本,记录了当时的心境,我至今未见过。即使做为妻子,亦不能看做感同身受。一个走到人生边上的人,他信了“生死有命”,所以做了最大的努力,从边上回来把握拥入怀里。我是如此感激,如此幸运。我也相信“人生有命”在离他最近的地方等待,好让他一转头就看见我,一迈步就能把我拥抱。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五):人生实苦,为何为人?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杨先生在96岁的高龄,站在人生的边缘处,向前、向后分别进行了思考。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是不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先生探索了“神和鬼的问题”,提出“谁也不能证实人世间没有鬼。因为'没有'无从证实;证实“有”,倒好说。...但是我相信,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而断为不存在。”

  进而,先生论述了有关人的问题,“人有灵魂、人有个性、人有本性(有灵性良心,也有食色性也等劣性)”。先生相信人生有命,但个人在天命下仍能自己做主。“做主的是人,不是命。”

  先生认为“人生实苦”,“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的度过了一生。贫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育儿女得操心。富贵的,要运用他们的财富权势,更得操心。哪个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呢?”

  先生认为,人生实苦实际上是为了锻炼人,使其通过人生的历练,找到信仰,获得更有价值的人生。

  然而,对于这些关于人生哲学的“自问自答”,先生也只是说“把我头脑里糊里糊涂的思想”整理了一番,“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96岁的先生在人生的边上向后看,思考人生的价值。而我们还有大半人生路未走完,仍需向前看、向前思考、向前行路。对于人生的思考,虽是先生谦逊,说自己“无从问起,无从回答”。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要认真思考“我的人生价值在何处?”的问题了。

  如何修身,如何看清自己,如何找到信仰.....

  希望自己能不断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剖析自己、在修正中不断丰富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