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第七部)》的读后感大全
《德川家康(第七部)》是一本由[日] 山冈庄八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川家康(第七部)》精选点评: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一半有道理,一半不知所云。该说明白的偏偏要打哑谜,好歹也是本小说啊,至于吗?
●秀吉巅峰已过
●把利休之死作为秀吉转衰的关键点。第28章家康和秀忠的问答很精彩。
●没想到早读完第七第八了!太好看了 一定要看第二遍
●节奏有点温吞
●进攻朝鲜是错误的决定,秀吉丧子也是转折,也许就是天意
●2008.
●终于看到过半的"部“了。
●猴子和老乌龟嚼舌根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太阁立志里的宁宁比较让人有好感,里面所有的一切其他人都完全叫人看着乏味,包括朝日姬和利休。一想到猴子的丑陋和老乌龟发胖的臃肿就叫人感到恶心。
《德川家康(第七部)》读后感(一):传记
我很少读人物传记,而且不提倡,因为我本人不是一个对人情世故很开窍的人,所以很难在成功人的身上学习现成的经验。
所以每次读传记,除了慨叹别人的命运,自己似乎很难有什么收获
《德川家康(第七部)》读后感(二):事无巨细
终于看到第七本,万里长征也算走了一半,心情大慰。
山冈さま的故事写得还是不错的,确实能显出几分风骨。这本书中,利休,本阿弥,岛井等人,颇有些游侠列传的味道。事无巨细,娓娓道来,却也因前因后果,纷繁交错,至此便有些冗繁之感。
德川家康始终蛰伏,能忍人之不能忍,是为大丈夫。
想彼以举国之力来征,于俺们历史上似乎并不见得多少提及,不知当哭当笑。
《德川家康(第七部)》读后感(三):利休说
利休说:“你不妨把令你生厌的人看成是两个人,一个是叫秀吉的凡人,一个是拥有重柄的关白大人。”
“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看不到真相,你厌弃的并非秀吉,而是关白的权柄。”
我也厌弃权柄啊,父亲的威权在爸爸身上,儿时的我就一直不那么亲近爸爸;上司的权柄在老板手上,我便慢慢的懒得去关心老板;总有一日我投身政界的那些兄弟同学会手握权柄,那时我会不会失去几个兄弟呢?
《德川家康(第七部)》读后感(四):同情朝日姬...
看到朝日姬临死的那一段,真的被深深地触动了。在丰臣秀吉这样一个权势熏天的家庭,竟然有这样的真情存在。朝日姬和秀忠毫无血缘关系,她和家康的婚姻也完全是政治婚姻,但是她还是那样疼爱家康的儿子秀忠,临死还要为他置办彩礼撮合婚姻...
不过像这样的好人只怕也只能出现在权力家庭的第一代,后面的人也许就只能争权夺利了...
突然,我又想到了秀忠的生母-西乡局,死之前也是很无私地为家康考虑,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无私的女人...
《德川家康(第七部)》读后感(五):出兵朝鲜
朝日姬现在只有长松丸可以关心的了。秀吉让她去京城,都拒绝。
北条氏以卵击石。秀吉老来得子。
朝日姬身故,为了自己的养子竟然让秀吉发誓。
利休:个人都有命运,即使手握重柄亦然。若能参透其中道理,必可一生顺遂;你若只心生怒气,必定多造坎坷。
一开始就不被你喜欢之人,偏偏又说出一些令你生厌的话,难怪你会愤怒。我们应用毕生寻求真理。
为政之道,不过为了求得百姓安居乐业。
空寂一词,为茶道之人重视并引以自戒。然世俗之辈却只在表面装出空寂之态,内心绝无空寂之实。
唾沫横飞,激烈辩论。
秀吉为了证明自己和信长的不同,想要去征伐大明。
幼子的夭折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丰臣秀吉还是出兵朝鲜了。
李如松指挥明军大破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