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100字

2020-10-07 16: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100字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是一本由Andy Hunt著作,The Pragmatic Bookshelf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34.95,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精选点评:

  ●1. different levels of expertise. 2. from r mode to l mode.

  ●左脑右脑之分已经证伪,那进程1有助于学习和创造吗?

  ●中文书名还能更坑爹吗,和“程序员思维”关系不大,明明应该是“实用的思考和学习方式”。主要是从大脑的工作方式出发研究如何提高思考和学习效果。其实很多提到方法都是耳熟能详的。例如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学习的效果等。

  ●码农的成功学教材…… 属于看看书评即可的那种书……

  ●这本关于大脑和思维训练的书的确实用 我在啃英文原版

  ●comparing with the Andy's previous magnum opus, this one is more scientific. with cognitive science, a few model Dreyfus and tribe rating,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even utilizing meditation; feels like a real leap.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就看了5.3,作者对MBTI有一些误解和错误。不过嘛,以后哪个程序员要是不懂MBTI,我就要质疑一下他的程序员修养了哦

  ●讲了很多心理学的东西,并且根据这些理论概念以及数据,设计了一些练习,还不错,知易行难,坚持练习是一件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好多的心理学知识在大学的组织行为学等课程都学过,所以,没啥新东西~一本简易的知识性读物

  ●读了一部分,旧酒装新瓶。

  ●best book ive read this year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一):从思维导图看本书

  最近在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从而大面积涉猎这方面的读物。先前看的是如何做信息管理,后面又做了各种简单思维导图的学习与训练,再然后就看到了本书。

  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学术化的,其间有各种非常专业的技巧和理论来指导大家进行学习与思维改进。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二):重构你的大脑?对学习模式有创见

  本书结构只是一般,前面太多部分纠缠在 R 和 L 模式大脑(所谓左脑和右脑)以及能力模型的理论上,对实践帮助不大。第六章刻意学习是全书的价值所在,它声称能将你变成“一部学习机器”,可能有点夸张,但给出的学习和读书方法确实能够让我们的学习提高效率。这章本身足够值回票价了。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三):和达赖吃饭很cool??!!!

  161页: 对目标的可完成性的定义,先举了几个不可行的目标的例子:

  I'd love to climb K2. It would be cool to have lunch with the Dalai Lama. Oh, and establishing a lasting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 would be quite the accomplishment.

  IMHO,技术书最好还是不要牵涉政治的东东。

  K2乔戈里峰.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四):从新手到专家

  第一章 绪论

  介绍本书的意图和结构,并指出,尽管书中用了很多编程方面的术语,但技巧是通用的,可以用在任何一个领域。

  第二章 从新手到专家的历程

  根据雷蒙德模型将技术人员的发展路线分为,新手,高级新手,到专家等五个阶段。

  相比之下,新手需要更多指点,而专家则需要更多的自由。

  至于如何从新手到专家,后面的章节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第三章 认识大脑

  美感非常重要。

  人脑可分为L型和R型,即理智型和感性型。尽管程序员大部分都是L型,但是R型可以给出情景更直观的印象,从而有利于人们理解情景,处理问题。

  相信人脑是可塑的。

  第四章 利用右脑

  目的:调动R型

  散步,记录自己24小时的想法,变换角度,让自己幽默一点

  第五章 调试大脑

  记住,你的大脑是根据你所观察到的情景进行判断,而你观察到的情景并不一定与实际情景一致。

  因此,要认识到人是有个人偏见,并努力去消除这种偏见。

  第6章 主动学习

  (这一章给出了更多实际的技巧,值得留心阅读)

  给出一个满足Smart的目标:

  可实现

  可测量

  可一步一步完成

  不同人的学习模式不同,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学习模式。

  书中给出了教科书型、博客型和视频型,但这都要根据个人去判断。

  所以,无论怎样,只要你觉得合适,就可以去使用当前的学习方法。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方法合适不合适,那就去尝试这个方法好了,反正也不会损失什么。

  Q3R阅读法:

  1. survery 浏览

  2. question 提问(找出自己想要解答的问题)

  回顾

  做笔记

  关于做笔记,书中给出了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建议。(目前在写的笔记就是通过书中前面的思维导图写的,感觉对于记住知识框架和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主动学习还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和主动教来完成,不过前者要看个人的环境了。并不是都能找到学习小组的。

  但是第二个方法,教,可以通过写博客,做视频等方法来实现。

  第7章 积累经验

  找到反馈

  正确面对失败: 允许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

  整理个人wiki(好像用Evernote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分享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第8章 控制注意力

  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冥想。

  冥想的方法:

  1. 双腿盘起,上身坐直

  2. 放松

  3. 清空思绪

  4.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

  第9章 超越专家

  要一直保持新手的敏感,不要持有专家的保守。

  额,这个确实有点轮回的感觉,但事实就是如此。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读后感(五):千书之书--值得你去阅读

  这是一本 “千书之书”,作者就像是把东北乱炖带入了学习界,许多听都没听过的名字出现在书中,等待着你们的探索和发现。

封面

  世界上有这两类书:第一类就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我深吸一口气,感慨书中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荡气回肠的爱情。我想让那个感觉在内心中沉淀,因此不计划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再去读一遍,第二类则是:当我阅读完最后一页,小说也好,Self-Help也好,书中的内容实在是太多,我一次琢磨不来;而我也相信,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再次阅读,它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与点子。今天的这本书,就属于后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大多数都是跟随着自己的心思和想法来进行学习,读书,工作。就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摸索着,手边也只有一个小台灯,看不清周围的事物。我还记得在高中毕业之后,我给自己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学会一种乐器,吉他成为了的首选。可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跟着老师来学习,就开始在网上四处寻找各种学习的方法。我在那个时候购买了一本卢家宏的吉他教材,每天下课做的事情就是在教室里拿着吉他,一个人练习。慢慢的我发现,自己的吉他水平进展很慢,但也仍然很开心;直到我发现,学习到了一定水平,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进步越来越小。很多人都会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瓶颈期。直到这本书的一些观念,点醒了我。

  这是一本引导你发掘更多优秀作者和观点的书籍。请不要被书籍的中文译名所搞混,这就是一本单纯的实用主义者的思维与学习的书籍,Andy Hunt是这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践行者。我在这本书中了解到,其实学习一项技能(比如说吉他),可以在自己的认知层面上分成若干个学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学习侧重点,最好的学习方法。我平时所意识到的“瓶颈期”,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信号,告诉我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啦。这个技能学习模型叫做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的信息。

Mind Map of This Book

  很多网上的翻译会把这本书翻译为《程序员思维修炼》,这样的翻译实在是太欠妥当。首先,这本书的确是个程序员写的,但所有人都可以从书中所介绍的方法中收益,不仅仅是程序员可以;其次,本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多的都是来自于各个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很多内容其实更程序员自身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的书评会给你介绍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就如同把一只鸡,拔了毛,去了肉,把他的骨头摆在桌子上给你看,让你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这些的阅读,其实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裨益。我们不是机器,我们的感情,理解,认知,都是建立在对作者每一句话的阅读和理解当中的。当我们把自己从书籍的描写,举例,刻画中抽离了,我们得到的是干枯的树叶,毫无感情的表格和数据。而这些看似是“干货”的文章,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让你不再享受阅读的毒药,给你一种“我知道作者想说什么了”的假象,空洞又无趣。一旦形成了这种不读书,只读“干货”的习惯,那人就好像是中了毒一样,宣告世界关于这本书的一切,却也对这本书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读过书,却也有多少了解,把“不求甚解”理解成了“偷懒耍滑”。也许,真的是没有时间来读书吧。

  希望坐在电脑面前的你,能够有机会享受阅读的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