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尔王》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李尔王》的观后感大全

2020-10-08 17: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尔王》的观后感大全

  《李尔王》是一部由彼得·布鲁克执导,保罗·斯科菲尔德 / 西里尔·库萨克 / 苏珊·恩格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李尔王》精选点评

  ●让我想起去年法鲨的Macbeth 都是个人风格浓郁以及强化地域特征改编 这版全部在丹麦取景 光是镜头就冷到了骨子里 配上同样绝望压抑的King Lear 非常沉重

  ●非常学院派,可以称得上舞台剧。和黑泽明的故事一样拍摄方法类似

  ●《李尔王》的各种二元对立关系登峰造极的,布鲁克发挥更进一步抛弃所有不必要声音,甚至不必要的聚焦,令斯科菲尔德最后的一指格外触目惊心

  ●这一部的演员表现,尤其是李尔王和两个大女儿表演简直像是在舞台。但导演的表现手法跟看这片之前看的王子复仇记一比简直像是默片时代刚出来的。这一版的考狄莉娅的存在感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反而是大姐的演员虽然很不年轻了,存在感强得让人觉得不如让她统治者比较合适

  ●英文骂人酣畅淋漓的至高境界

  ●#SIFF#【脸盲星人的地狱】虽然睡过了大半程(...)看到的部分还是很精彩的。剪辑颇有特点,一个不恰当比喻,像是没剪干净(。

  ●#siff2016#故事看的吃力

  ●个人风格极强,无配乐、大特写蒙太奇阴郁压抑,冷峻深沉

  ●其实琼瑶和沙翁是一路的

  ●保罗斯科菲尔德的个人秀,人生第一部完整的李尔王,马克再评

  《李尔王》观后感(一):晚安吧,命运

  比较老的电影。分镜头的处理真的不太懂啊。挖眼珠那一段(即使有准备)我也不敢看...... 演员演技很棒,特别是发声,听着非常舒服,一看就是专业戏剧训练结果台词不用说了,“Good night fortune."听了好感动,那种命若琴弦淡定,我要能有一半也行。 建议先看原著再看电影,故事稍微有点复杂,所以有些情节在电影里被删掉了。 不是很懂:1.加得蒙是打算跟大姐在一起然后掌权吗?为啥又跟二姐搅到一起了?为啥他有权利去处老三? 2.为啥要打仗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历史上有这个原型吗?

  《李尔王》观后感(二):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他的程度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

  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语哄骗老人,唯独小女儿考狄利娅讲了老实话,说“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尔一怒斥逐了小女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一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

  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缘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

  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李尔,被挖去双目。

  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却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

  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加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

  《李尔王》观后感(三):非常希望看到现代版本的全新演绎

  本届电影节第一部,1983年的老片了。我想了很久为什么这部电影让我极端不适应,几乎全程都难以入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早期的黑白片没有配乐,就是纯粹故事的推进;编剧方面节奏较慢,转场之间衔接没有过度,几乎没有渲染感情的纯粹表情或肢体长头片段,全部是大段大段台词,几乎可以看作完全是戏剧形式的电影版;

  2.大部分时候镜头缩进很多,人物把画框挤得很满,但同时并没有配套以丰富的肢体表达,仍然是严谨的舞台式的缓慢,人物着装又都很厚重,最终结果就是从视觉上满屏都被占据但没有太促进剧情发展也没有帮助观众更理解人物形象;

  3. 台词方面还是大段大段的抒情没有为电影这种媒介方式做太多修改,又因为上面的因素情感张力又大大减弱。

  总的来说毕竟看惯了现代电影的呈现表达,早期的电影作品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但有亮点的地方也不少:夸张的肢体和诙谐的台词确实能在一片端庄凝重中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很考验演技,李尔王这种题材内容厚重但不太好升华出某种主流价值观的作品,现今已经很少人敢碰了,非常佩服处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阶段愿意挑战这种层次作品的电影人,还是期待能看到用更现代化的诠释方式来让这部经典发光的作品。

  《李尔王》观后感(四):彼得·布鲁克版李尔王札记

  我看的这一版是1951或52年布鲁克为美国拍的电视版,奥森·威尔斯主演。这是个著名的仅此一份的枪版,因为电视台没有原版。从Fisher Center借出的DVD碟(嘿嘿,faculty可以借出来)的出版日期是1990。跟豆瓣这个号称是1970的条目应该并不一致。先把札记放在这儿。

  ——————————————————————————————

  1.为什么考狄莉娅答”nothing“的时候总是那么坚决,好像她已经想清楚这件事了。布鲁克这个版本也是如此,无非是演员低着头,好像有一点躲避和不确定(也许是跟导演商量,在理智上认识了这一点),但声音还是好坚决。国王追问之后,她甚至还微不耐烦。这就有点儿拧:根本就很强势嘛,被摧残也势所当然。对话的结尾,她的样子,赌气的感觉已经很重。也许演员在潜意识里就是这样捋的心理线:就是赌气,才这么说。后来法皇过来献殷勤的时候,她的负面情绪显然还在继续增加。手是让人牵了,但好像是”也只能如此了“——先是冷峻审视对方,后来更弄出一幅低眉不悦的样子。法皇演得如何咱们就不讨论了,反正如果真把这些表情都看进心里去,这台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管它台词是啥呢,反正大伙儿从小背的就是这些,就当语录背吧,那状态活活是白瑞德对斯嘉丽:怎么样,小样儿,跑不掉了吧,还是我来轻就你。甚至有一点《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里面马龙·白兰度演的恶汉面对Blanche的意思。还是美国人更懂美国人呀。不过可怜对象都是费雯丽。(费雯丽就要相对柔弱得多。)

  2.除威尔斯本人的戏之外,群戏是最好的。李尔带着他的骑士们嚣张的戏尤其好。浑然无知的乐呵呵醉醺醺,大概也是特别适合美国人演吧。狂野里那场戏也很好。

  3.威尔斯就不多表扬了,自成风格。有一场李尔和考狄莉娅双双被俘之后的戏,其实比结尾的抢尸悲号还好。没有那么故作沉重,反倒有些轻松。表情、声音都是如此。相比之下,考狄莉娅又拖后腿了。她再次显得心事重重。反正威尔斯演这个戏是先演的广播剧,就当广播剧演吧。另外,也许是因为电视播出的时间限制,只突出了威尔斯的戏,别的线都很简单。像是一个他的个人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