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红街道》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血红街道》观后感摘抄

2020-10-08 17: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红街道》观后感摘抄

  《血红街道》是一部由弗里茨·朗执导,爱德华·罗宾逊 / 琼·贝内特 / 丹·德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黑色电影类型的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血红街道》精选点评

  ●两杆大烟枪的鼻祖 除了结尾的天谴 没有一格菲林被浪费

  ●如同老年人愛上光鮮亮麗的年輕女子一樣,在兢兢業業的出納愛上藝術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悲劇的誕生,愛情和藝術對他來說不過都是出離現實的超現實想像,「國不幸詩家幸」,被藝術裹挾的人從來沒有幸福,哪怕他是克洛斯,哪怕他是高更

  ●1、算不上黑色电影2、朗那代人即使故事适应时代,但依然保持着自己自尊风格】(看看那些大特写和给配角镜头)即使这风格已经快被时代淘汰。3、只有大师才敢让情节这样发展下去。【现代的眼光有点无趣和过时了】4、画真不错

  ●看完都过去一天半了,脑子里还是琼贝内特那句销魂的johnny,不寒而栗。昨天还觉得结尾为何不一坏到底,不是更好么?今天才觉得,这才是咱们普通人可怜地方。没有蛇蝎女和大坏蛋那种狠毒心肠,连为自己出口恶气都畏畏缩缩。漂亮姑娘,搞艺术自由,或者说,幸福的人生,一切都是奢侈

  ●简单,慢热,中年危机引发的一台好戏。看着角色们各自心怀鬼胎,相互争斗一败涂地有意思,但结尾人心法庭对人煎熬的升华并不十分喜欢

  ●出人意料的发展方向,Edward G. Robinson把这个老实又憨痴的老好人演绝了,正是因为他本质上依旧是好人,内才会一直被游魂纠缠结局也是很讽刺了,那些曾经一文不值的画变得价值连城,而他一个流落街头的可怜老头再也不能说明那其实是他的手笔

  ●四星半。黑色电影的教科书思想脑残嫩美,三流骗子高穷帅,老实本分老丑。最终还上升到犯罪带来的人性煎熬高度

  ●这种最小主义叙事好,讲究精致,但是就是没能把升华起来,可惜了。。。

  ●For he`s a jolly good fellow......

  ●一步错步步错,连天都助你犯错

  《血红街道》观后感(一):逃了罪责,丢了自我

  更像带有黑色元素的犯罪情节剧。内有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片中每个角色寻找的自我,这个自我是被规训的,就像强尼因为别人说他“疯了”而极度愤怒一样,自我的证明需要社会承认。而男女主互相欺瞒的身份也十分有趣男主谎称的身份恰恰是他真正的自我,他绘画职业;而女主谎称的身份是她同房的模特女孩,亦是她内心欲求投射;结尾重新出现口哨也是男主孩童时的爱好

  视听上,前景遮蔽的镜面、优质的角度动作调度都很有前瞻性全景镜头尤其用得好,德国导演的黑色片才是真正的“noir directing”啊。

  前半部分男主的自我充斥在整个人物关系中,后来他杀人丢掉了自我,这个丢掉更像是他对自己老去身体的自卑。于是他的画画技艺被他自己卖掉了,他失去了曾短暂获得的自我,变回一无所有的老头,这也有现代社会对年轻身体的渴望、对老去的恐惧。

  尤其是,即使把整个故事当成他的意淫,这些隐喻内容都仍然成立,实在是黑色情节剧的上乘之作。

  《血红街道》观后感(二):疏而不漏

  朗有两部片都取材自Jean Renoir的电影: Scarlet Street改编自La Chienne,Human Desire改编自La Bête Humaine。《血红街道》似《绿窗艳影》姐妹篇,同年同班人马:一个爱画画的闷骚小出纳Chris深夜偶遇蛇蝎美人Kitty,被Kitty和Kitty的小白脸Johnny严重剥削搅得天翻地覆。最后Chris偶然间发现奸情愤而举起一个冰锥刺死Kitty、Johnny则无辜成为替罪羊被送上了电椅。不过Chris之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受良心谴责惶惶不可终日。《血红街道》的结局与La Chienne不同,Chris杀人之后并没有获得报复的快感,却怀着深深的负罪感,这也是此片结尾通过审查不被删减的原因之一。Lang对审查部门的解释是:虽然无辜的强尼最后被送上电椅,真凶逃过了审判,但他却避不过道德的审判,这种心灵折磨无休无止。而电影上映后,好莱坞的影评人也好像接受了这种说法,并没有对这个看似道德不正确的结局提出质疑。朗似乎对死刑从来都不认同,《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一片就调侃了此体制,而《血红街道》片末火车上Chris同事们对此的一番讨论也表明了朗的态度:真正的法庭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开场Chris在酒宴上收到boss 赠送的名贵手表已暗示了他的宿命结局; Chris Cross这个名字。经解读也是个很有玄机的隐喻,什么“十字架”、double-cross之类。Chris 在窗口看见boss 的美艳情妇后,对同事说:“我在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那样与年轻女孩恋爱的感觉,从来没有人用这样的眼神望着我,甚至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有。”于是Chris在深夜邂逅穿着透明雨衣风情万种的Kitty时,不禁把其看成缪斯的化身。当然与Chris那房蛮妻相比,这种食指大动也合乎情理,但这一次出轨却彻底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Kitty死前对Chris说的最后一句是“我第一眼看见你的长相就想笑,又老又丑,让我恶心。”而最后,当Chris如游魂般在橱窗前再一次见到自己画的Kitty像时,画像里的Kitty双眼望着他,Chris终于体验了这是什么感觉,含情脉脉却也如上帝之眼般凌厉,提醒着他曾犯下的罪恶。

  《血红街道》观后感(三):每个人都会被自己欺骗

  片中三个主要角色,Kitty以为Johnny爱她,Johnny以为自己真的有才能,真的会发达,但他们都不像Chris那样欺骗自己欺骗得那么致命,那么绝望。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孩子的梦想更多,可是你从没听说过一个孩子“幻灭”。成年人的梦想很多时候是对现实的嫌厌和逃避,可是越是逃离越是挣扎,也许现实会变得更糟,困境也许永远不会触底。很多黑色电影电影就是厌倦了现实境况的男主角,被梦想所指引,被幻象(很多时候表现为蛇蝎美人的形式)所欺骗,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主角Christopher,在同一家公司当出纳当了几十年,这样的职业生涯很难说会给Chris再带来什么新鲜和乐趣,而且它似乎也没给Chris带来体面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他的生日宴会上,老板给他送了一块表,他几乎感激涕零;等他出门的时候,那把破伞也似乎证明了他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太好。一般来说,黑色电影中的男主角原来总还过着体面的生活,Chris也算得上体面,可是他是男主角里境遇比较糟糕的那一类:人又老,钱又冇,老婆又老土。他娶的是个“寡妇”,不但不讨人喜欢(连她“前夫”都受不了她),她还看不起他,嘲笑他,奚落他,而她确实也有这个资格,Chris住的是她(原来丈夫留下来)的房子,他并没有多少钱。所以在婚姻中,他得不到尊严,大厅里挂着她原来丈夫的大幅画像,她经常拿这个男人来贬低他。至于他最喜欢的绘画,他虽然乐在其中,但周围没有一个人欣赏,跟他最亲近的同事保留了最起码的礼貌和克制,Kitty也没兴趣看他兴冲冲搬来的画,他的妻子更是对他的画嫌弃得不得了,即使在画廊里看到他的画,她的反应竟然是他是在模仿别人的画。所以他在第一次跟Kitty一起对饮的时候,忍不住默认了自己是个画家的谎言。最后,他的绘画天分得到了肯定,他的画卖出500美元,甚至1万美元,但是那时候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那对夫妇欣喜地带着那用一万美元买下的画从他身边离去,可这种承认,现在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命运的嘲弄。

  但是,在向同事表达了对老板有一个年轻情人的艳羡之后,他实现梦想的机会来了。Kitty不仅是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接受了他的殷勤,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见到她,竟然是在英雄救美的情况之下,连他自己都没想象过,他挡住自己的脸,然而“匪徒”真被他打倒了。接下来,她相信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她陷入困境,她向他求助。一个仰慕自己的美丽女人,等待着自己的搭救,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满足他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呢?

  主演Edward G. Robinson,他的角色有时会有一个共同点:天真。无论是小凯撒,还是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出纳,他们有时候都会流露出天真的表情,表现出天真的特点。他们天真地以为事情会按他们想象的方式发展,所以他们在自己想象的理想道路上越走越远。Chris跟Kitty的交往,不是没有不快、为难,但是她对他的肯定、她的软弱、她的眼泪征服了他,让他生活在一个美梦中。所以他能原谅Kitty跟Johnny的关系,他甚至还以为Kitty听到他的求婚时是高兴得哭了,可是当Kitty对他说,她一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他很恶心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被骗了,不仅是被Kitty骗了,更是被自己的幻想骗了。

  最后?最后他活下来了,但比死更痛苦,梦想过后,困境没有终极。

  《血红街道》观后感(四):爱莫能助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德国著名导演弗里茨·朗,这一年,在美国执导了一部不朽之作《血红街道》。虽然这部电影是对让·雷诺阿第一部有声片《母狗》的重拍,但用心至极仍为人津津乐道,也算是向让·雷诺阿的致敬之意。提及弗里茨·朗拍于1936年的第一部有声之作《M》(又译《谁是凶手》)的多,而这部却较少提及,几乎被人遗忘。事实是,这部与《M》前后相呼应,都在诠释“现实社会、人性和罪恶的根源”,可看作导演的倾心阐释。也是他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只不过《M》是考证社会对一个罪犯的种种态势,继而考验各色人面对整个无序社会的反应。从政府、警方,黑社会到普罗大众,都无力承担“M”虐杀小女孩后的深重罪孽,只有群起而攻“M”。一切都是那样的病态。不可救药而乌烟瘴气。

  的确,弗里茨·朗是一个富于远见和智慧的导演。他看出了当时德国的人们忽视的许多问题。他与早先远赴美国的茂瑙、刘别谦、威廉·惠勒和比利·怀德等德国、奥地利导演,都有着共同的特质,就是善于构建和驾驭电影的真正精神实质,从故事到拍摄手法,都是后人无法逾越的大师。简单的说,就是电影拍得都好看。正是这些人,成全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也造就了好莱坞的辉煌。

  从《M》喧闹中走出,《血红街道》,则静谧和微观得多。一个即将步入老年的出纳,可谓一辈子兢兢业业,老实做人,业余时间画画,以滋养他唯一的精神人生。从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就是对自己的画作,也从不希冀什么“大发”,仅限于自娱而已。当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在一个雨夜的街道,不期而遇的闯进了他的生活。他就再也无力抵抗。对于她的美艳,对于她的亲昵,对于她的乖巧,还有对于家里恶妻成天的唠叨,无疑,年轻的凯蒂,成了他人生唯一的慰藉“港湾”。

  克瑞斯得“救”了。老树开新花。他愿意为这个叫马奇·凯蒂的女孩倾其所有,愿意为她去做他终生所不耻的事,去挪用公司的钱,为她租房。他可安心的一边观赏着美女一边用心作画。人生毕竟不是一厢情愿的儿戏。他爱她。她不爱他,只爱他的钱。她爱的是年轻又油腔滑调的强尼,一个活龙活现的骗子。准老头浑然不知。

  准老头克瑞斯先生成全了凯蒂和她爱的痞男。也在无心之中,引爆了自己惊世的画作。只是创作者是马奇·凯蒂小姐,而非克瑞斯先生。克先生也不在乎,只要被纽约最著名的画廊认可,只要她还爱着他。一旦他发现她爱的是痞男强尼,他会如何呢。他仍然为了爱,会作最后的努力。

  事实证明,眼见为实的真相,远不及内心的真相“雷人”。一旦凯蒂以一种嬉戏的口吻滔滔不绝地数落他的爱的时候,他就再也无法忍受她内心的真相了,就如马丁·斯科塞斯说到的“从现实回到了梦魇”。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他活着也只是一个幽灵的游荡。他真的疯了,萦绕他耳际的,唯有凯蒂的“强尼,我爱你……”和强尼的“小懒虫……”等之类的呓语和幻觉。当落魄的他,看到画商把他画的“马奇·凯蒂小姐的自画像”卖到一万美元时,他没一丁点反应。只有夜深的寂寥的大街,只有他的踽踽独行……

  这部半个世纪前的电影,精心的构建了一个爱的“连环套”。着实意味无穷而令人哀婉叹息。弗里茨·朗早早走了,而表演大师爱德华·罗宾逊出演的克瑞斯和名角琼·贝内特出演的凯蒂小姐,无疑会永远活下去。一直以来,人们对雷诺阿的《母狗》评价高于《血红街道》,这除了“先入为主”之外,更多的可能是缘于原创性层面而忽略了重新演绎的难度与高度,其实,这无关紧要,都是难得的经典且多一个比较而已。

  谁是爱的凶手。

  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答案。因为只有爱本身,才配做爱的凶手。由道格拉斯·瑟克于1955年执导的另一部经典电影《苦雨恋春风》,同样呈现出三角情的特异性。爱如涡流,不停地原地旋转,方向不明,却执着非常。结局可想而知。亲如兄弟的好友,面对同一个挚爱的女人,或多或少,都会露出爱的专制与自私。只有当一切都不可挽回时,失去才显得有那么一点意义。死者的妹妹,对大哥的情敌,在关键时刻,仍保有着那一份纯真之爱。

  那爱,到底是什么。无数人,会想到这个幼稚的诘问。其实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想像。爱莫能助。每个人对于爱的表现,都是迥异的。面对爱,有的人一旦全身心的投入,都有可能恍惚和“弱智”。除非他(她)本身就是冰,或惯于玩弄的欺骗高手。爱,对于平常或善良的人来说,或许就承载着他生命精神的全部。由此,爱突显出人与人之间的心性深浅和心智的差异性。似乎这与年纪大小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2009、7、1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