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熬鹰巴士》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熬鹰巴士》经典观后感集

2020-10-12 17: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熬鹰巴士》经典观后感集

  《熬鹰巴士》是一部由丁琪 / 王笑晨执导,丁琪 / 马小辈 / 杜海涛主演的一部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熬鹰巴士》观后感(一):别样都市夜生活

  

感觉这是一档很棒的节目,至少在深夜大家各种情绪上涌的时候可以有个人一起聊聊天说说内心的苦闷与不解,而且节目组关注的都是当下热门话题,非常符合时代~找到了很多共鸣,还是挺欢乐的。而且礼物好大呀,腾讯粑粑就是好壕

  《熬鹰巴士》观后感(二):值得深思的节目

  

熬鹰巴士的场景设定挺有意思,夜幕之中,巴士之上,一群随机选择的年轻人,在相对轻松惬意的环境中,讨论和诉说那些不敢直面又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每个人的人生都像这趟巴士,进入车水马龙的都市,伴随川流不息的人群。工作,生娃,三十而立,后浪,每一个看似沉重的话题,困扰年轻人的苦恼,都在这一场旅程中,为冷冰冰的钢筋水泥铁笼增添了一丝暖意。也许真的就像这个节目的名字里最重要的那个字,熬,我相信只有像熬鹰一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去经历,去直面,年青一代的我们会像雄鹰一样高飞。

  《熬鹰巴士》观后感(三):“治愈”我内心的节目

  首先,我自己曾经被多年的抑郁情绪所困扰,看过很多位心理咨询师,幸运的是最后一位我见的心理咨询师(我朋友的姑姑,唯一不好花钱,也最不抱任何期望的心理咨询师),她治愈了我。就像熬鹰巴士的节目一样,那个心理咨询师并不能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也不能给我任何解决心里矛盾的方法,但她耐心且科学的引导我,让我找到真正纠结的点在哪,让我直视了那个问题,告诉我其实有这个问题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大家都有,要学会原谅自己,宽容自己。从那天起,我释怀了,虽然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但我遇到问题并不会那么纠结了…希望大家也可以看看这个节目,学会原谅自己,释怀自己❤️

  《熬鹰巴士》观后感(四):「精致穷」毁了多少年轻人?

  

无论你是否承认,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焦虑的年代。

焦虑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收入焦虑,消费焦虑,知识焦虑,工作焦虑,年龄焦虑,恋爱焦虑......

即使同一个问题,

在不同的时间段也会有不同的焦虑产生。

而当这些焦虑成为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是否有人考虑过背后的真实原因,

以及它即将带来的衍生问题。

最近有部综艺,通过与普通人的对话,

让我们得以了解很多焦虑背后的故事。

它是——

《熬鹰巴士》

《熬鹰巴士》是我国首档熬夜真人秀。

「熬鹰」脱胎自英文「All in」,寓意为给年轻人一次痛快宣泄的机会。

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在这辆巴士之中释放出来。

节目形式为主持人设定一个话题,在街上寻找路人采访。遇到切合点较多的受访嘉宾,即可被邀请加入《熬鹰巴士》,在巴士车上一起畅谈当下的生活问题和焦虑烦恼。

节目的主题也是一个比一个扎心,

比如这期聊的是「隐形贫困人口」。

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

打开Venny的借款清单,很多人都吓了一跳。

美团 6780

花呗 7500

信用卡 20000

有钱花 33400

......

各个平台的欠款加在一起,累计负债97880元。

再看她的消费明细,很多人更是无法理解:

Kindle 800

美甲 900

韩语 1万3

美术油画 1000

艺术照 25900

......

最令人震惊的是,Venny只是刚毕业上班,月薪不足5000。

目前连第一个月的薪水还没有拿到手,就已经负债近100000。

一直以来,Venny对于自己的借款数额都是没什么概念的。

直到有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搜,

当代年轻人平均负债,平均每个人八万左右。

算了一下自己的,居然还超出了。

当时就惊呆了。

Venny也曾经总结过,为什么自己负债这么多。

一方面是没有记账的习惯,

另一方面是现在借钱越来越容易了。

有些给身份证拍个照片就可以。

美团点个外卖,旁边也有借钱的链接,操作十分便捷。

还有借贷的软件,为了降低门槛,直接给小白用户进行人脸识别告知额度,

也可以轻易借到钱。

然而这些都不是Venny负债的真实原因。

Venny一直觉得欠款是一种人生的激励。

并且她觉得这种激励是一种非常正向的行为。

她举了个例子,以前上学的时候,会定一个目标,考试拿到什么样的分数。

她认为花钱也是如此,

花了一个超过能力的钱,

它会把她往上拽,相当于一个激励目标。

她觉得欠款会督促自己努力地去赚钱,去学习。

Venny的认知误区在于,

花钱和考试完全是两回事。

考试的目标,如果没有达成,最多就是成绩不好,重新开始,下次需要更加努力才是。

但是花钱不一样,每一笔钱都是累计的负担,而且每一笔都需要她来偿还。

考试可以重新开始,

负债无法清零重启。

她误把欠债当激励,抓错了救命稻草。

结果只能是负债累积,终于到达了她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地步。

看到Venny花2万拍艺术照的亲身经历,我想到了一个词——精致穷。

用来形容一部分年轻人,他们赚钱不多,但是花钱上大手大脚,只为了追求人前精致的生活,为了向往的各种物品,不惜一切代价。

在我们身边,「精致穷」大有人在。

看到新款手机,刷卡预定。

看到新款球鞋,排队买买买。

看到网红直播的包包,跟着抢枪抢。

看到一个新的网红景点,马上飞过去。

看到有人晒图的餐厅,第一时间就要打卡。

看到别人有的,自己要有。

看到别人没有的,自己更想提前拥有。

双十一要「剁手」,

618要「剁手」,

恋爱了要「剁手」,

分手了要「剁手」,

开心了要「剁手」,

不开心更要「剁手」。

暂且不论有多少只手可以剁,

单是我们开给自己的各种理由,

就足以让我们收获一个超出预期的账单。

刷卡一时爽,还卡火葬场。

这可能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与此同时,「精致穷」的核心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人人都可以很精致,为啥只有你因为精致变穷了?

电影《搏击俱乐部》有段台词非常犀利:

广告诱惑我们买车子,买衣服,于是我们拼命工作,买我们不需要的狗屎。

看看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广告和营销充斥其中。

逛街的时候,看到各种户外广告。

商场里,商家无时无刻不在推销。

电梯里,各种商品轮番出现在灯箱里。

就连追个剧,都逃脱不了90秒的广告。

好不容易买了会员,剧中还有各种消不掉的植入广告。

Venny也曾经在商场买过一件奇葩的产品。

当时她在逛街,一个推销玉坠的商家对她说,

你这个号码是连号,有折扣,可以打1折。原价2万,现在2千就可以购买。

Venny觉得捡了个便宜,马上就花钱购买。

其实自己也没怎么戴过。

包括之前她清单里的那些产品,

kindle、韩语培训、美术油画、艺术照等等等等......

究竟是她的真实需求,

还是她被广告推销的结果?

从她自己的描述就显而易见了。

她说当初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则广告,

于是就到店里去了解下,经过商家一番推销,

于是自己稀里糊涂就花了两万多块钱。

还记得曾经那个卖肾的少年吗?

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他割掉一块肾。

那时候的苹果手机,是年轻人值得炫耀的一件物品。

虽然他用上了让他人羡慕的苹果手机,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虚荣心付出了代价。

由于手术操作不规范,他的肾功能缺损,

最终造成三级伤残,今后只能卧床。

《熬鹰巴士》中另一个嘉宾周诺,自嘲是「广告狗」。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必须不停地吸收最新鲜的资讯,以及相关案例。

这样的知识需求每天都在发生,于是他开始陷入内容焦虑状态。

进而形成了一种「囤积癖」。

他拥有400个游戏,3000本电子书。

但是真正打通关的游戏,屈指可数。

看完的书籍,更是寥寥无几。

他明知道越囤越焦虑,

却陷入到了越焦虑越囤积的恶性循环中。

本质上,周诺和Venny是一样的,

他们看起来很忙碌,拥有很多值得努力利用的基础与条件,

如韩语、英语、绘画、书籍等等,

但是他们只是看似忙碌,并没有付出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商家有错吗?

苹果公司有错吗?

游戏厂家有错吗?

并没有,他们只是销售产品而已。

有错的是Venny、卖肾小伙、周诺。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偿还能力(风险预判),

低估了自己抵御欲望的能力。

他们总觉得自己买到了一本书,

也就同时拥有了书里的内容。

所有人都陷入到了「精致穷」的欲望陷阱中。

尼采有句话特别适合送给他们:

人们真正喜欢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自己的欲望。

最近又有个新词叫「暴花户」,用来形容那些在短时间内就花掉了好多钱,但是本身又不具备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的人。

我觉得「暴花户」更像是「精致穷」的同类项,或者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

网络曾经疯传过一组数据,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负债总额接近22万亿元。

难怪有网友调侃道,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

不想要辛苦付出,只想要过上买买买的生活追求,如今大有人在。

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仅仅是梦想,无法变为现实。

而生活的真相是,

越是追求不匹配的精致生活,

背后面临着无法估量的代价和压迫。

就像囤积游戏和书的周诺一样,

所有不合理的「精致穷」购物也会进入恶性循环,

越买越穷,越穷越买。

不仅仅是金钱,时间亦是如此。

看看你的身边,一定会有将时间规划安排得特别合理的同事。

他们每天上班高效完成任务,下班不耽误各项娱乐或是学习。

而有些人则一天到晚都看起来很忙,

可是在绩效上并没有什么亮眼之处。

因为忙得毫无头绪,

所以会显陷入越忙越盲,越盲越忙的恶性循环。

换个角度思考,

如果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最终却只换来了购买物品那一瞬间的快乐。

与之伴随的是无休止的后悔,

以及未来还款产生的焦虑。

那你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你以为是你消费了一个商品,

其实商品反过来也在消费(左右)着你。

与其陷入无休止的焦虑,

为何不从现在开始,选择一种相对简单的生活态度呢?

与其追求各种不切实际的精致生活,

不如将人生的主动权交还给自己。

蔡康永曾经在节目上说过:

要学会定义自己的精致,一旦你定义好了就往那个目标迈进,剩下别人强塞给你的标准,姑且听之,不要受控于他,一旦你的灵魂精致了之后,好多人会觉得你的身上是精致的。

认真读一本书,

放松感受一部电影,

用心和家人朋友谈心。

学习就投入精力学习,

娱乐就放下工作娱乐。

回归最真实的自己,抛弃那些莫须有的虚荣心。

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精致生活。

你的精致,不应该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