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媒婆》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印度媒婆》观后感100字

2020-10-12 17: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媒婆》观后感100字

  《印度媒婆》是一部由Sima Taparia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印度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媒婆》观后感(一):看的有点上头

  

晚上闲着没事儿,和房东一起看了三集,真是看的有点上头,而且是有人和你一起吐槽的时候。就是个猎奇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后结果。Nadia第二个总是不见的相亲对象貌似被节目组恶剪了,anyway,打发时间挺好的。

之后看有没有机会把剩下的几集看了,虽然是真人秀,但感觉和电视剧一样有些脱离实际生活,或者和节目里的那些人有阶级差距吧。

  《印度媒婆》观后感(二):我为什么要看你们dating呢…

  发现自己实在不太喜欢reality show,看着看着就在想这是怎么拍的呢?邀请真人把自己的经历重新表演一遍?感觉怪怪的。尤其是Rumpa说自己的老爹在家从不说英语,下一秒两个人在镜头前就开始英语交流,有点违和。

  这部主要聚焦了处于上层的印度人,家境最差表示自己很自卑的Vyasar也是个大学counsellor。其他人更加家大业大,熠熠闪光,好像dating版的Crazy Rich Asians。Auntie Sima完全就是一个中介或者说智能Tinder,如果一个人买房上学需要一个有资源的专业人士来帮忙,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如果能把其中麻烦的前奏outsource确实很多快好省。Auntie Sima的服务还包括联系手相大师、星座大师、心理咨询师,我想能请到她大概也是一个我暂时无法想象的价格。Prad大哥感觉是被spoil的那种不通飞机的地方就是disconnected,Prad真绝了

  《印度媒婆》观后感(三):零散的一些

  

被人推荐,起初并不感兴趣(一直对相亲类的内容不感兴趣,ps不是恋爱养成)手头无片,索性看了一集,结果是可以一集一集的看下去。

算不上剧评。就是现在看完后随机想到的看片中想到的小记录。

1 总感觉富二代妈宝男喜欢他的表妹。祝福儿媳妇婚后可以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比拥有那些绸缎珠宝更幸福。我们现实生活中可是千金万银也不要找妈宝男。

2 能上节目的女孩家庭一般都很开明,特别是父亲,能感觉到对女儿满满的爱。印度家境较好的家庭父亲还是很宠女儿的。

3 富有最终还是匹配貌美好身材。

4 占星学还是挺准的。

5 每一对夫妻最后都有了彼此的影子,外貌、谈吐、举止、习惯。最后一集那些老夫老妻真的是很真实地婚姻的缩影,同样品味的穿着,和穿着相衬的室内风格,无论是相视一笑还是故意抬杠,都是彼此熟悉且切换不掉的节奏了。

6 普遍都很胖。印度贫富差距大,穷人普遍瘦,富人(或有一定经济基础普通人)普遍胖。

7 越富有越传统。越富有越禁锢。

8 自信是真的很可以显得比实际更漂亮,如女律师。

9 老师人很好。但第二个女孩和他其实都是不自信的。他通过不停地说缓解自己地不自信。他说他不轻易说父亲的事,我觉得其实他恰恰相反。通过诉说想把这件事淡化,其实每一次诉说换来的只是下一次诉说而已。就像一人痛就吃止痛药,剂量越来越大,最后有可能会失控。其实自信也好,不自信也好。在走入婚姻前除了相互取暖之外,更应该是接纳自己。

10 门当户对,有人类就会一直对。

11 好喜欢小羊,养小羊成了梦想。

12 印度传统的纹在手掌上的花纹乍一看密恐。

13 第一个富豪男gay气十足。

  《印度媒婆》观后感(四):别苛责 可能是开启跨文化之旅的第一关

  

这么短的真人秀就不剧透了,说点题外话。

美国的大部分移民族裔对于主流媒体上对其原生国家文化社会的刻画总是怨声载道。十几年前看《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时候刚在印度度过了一个夏天回到美国,观影过程中似乎又被拉回了印度,以个人对印度文化的肤浅认识,斩获多项奥斯卡大奖的《贫》已经算是一部很印度的电影,但仍然被周围的印度裔朋友列入拒绝去看的电影之一,同样的事情多年后又发生在了《摘金奇缘》身上,只不过骂这部片子的从印度人变成了中国人,当然这并不能阻挡摘金导演John Chu在其湾区名厨老爹Chef Chu光宗耀祖的招牌加持下过五关斩六将继续拿到好片,以真正的美国视角讲述真正的美国故事。

我自己住的地方接近硅谷中心。那里有一家AMC基本能做到和中国印度国内同步放映一些在美国不上院线的片子,近期放映过印象比较深的是《流浪地球》,两天的点映绝对算是一票难求。那时对面厅也在放一部色彩纷呈吵吵嚷嚷的印度歌舞片,两个巨大无比的放映厅挤满了老印和老中,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对了,在放这些电影的时候,我倒是没见到放映厅里坐着一个白人。

有的时候我想说,对于跨文化交流,讲个简单的故事唤起对方的兴趣,这个交流的任务就完成了。你一定要把每个美国观众都想象能欣赏的了顾盼生辉成为王家卫肢体语言死忠粉的,想来也是一厢情愿的事。我在华人里面不算不了解印度文化的,不仅几次出入印度,既也读过罗摩衍那,也读过Namesake, 收集过莎莉,还狂爱印度食物,当然在印度人眼中我对于印度文化文明的认识可能很肤浅,但我也能一眼看出 Indian Matchmaking 里涵盖的家庭是绝不超过印度人口0.1%的北方富庶户,也不需要别人告诉我这部片子所反映的价值观多么不正确多么肤浅,特别是要像大部分好莱坞片一样接受你无论如何都是最美最棒的,我不是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没必要。对印度文化婚姻制度中的陋习或者印度社会贫富差距男女不平等有兴趣的人人自会去追本溯源,这部片子,或者说,这类片子,只是打开了一扇小窗口,然而有这么一扇小窗口,就会吸引到那么几个认真执着的人,和一大群一笑而过的人,在看片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乐趣。

当然我也希望我们能把战狼、流浪地球这类片子也能讲的让世界人民看懂,但目前在做不到的情况下,有摘金奇缘也不错,能把你的文化断面剪辑成一个异族人能付钱欣赏的故事绝非易事。别苛责,可能是开启跨文化之旅的第一关。

  《印度媒婆》观后感(五):那些年,我喜欢过的印度小伙子

  

既然是剧评,就先说剧。这部真人秀确实有很多局限性,最突出的,与其叫Indian Matchmaking,不如叫Rich Indian Matchmaking。很明显的,这部真人秀里的人物都来自于印度比较富足的家庭,随便抓一个人物就家大业大的,能出钱让媒婆满世界飞。看到剧里各个家庭为了组建婚姻所做出的努力,想起曾经听一位做生意的长辈说过,婚姻就是个经济共同体,大家的利益一致,就有可持续的发展可能。这可能就是matchmaking成功率高的原因吧,在这种模式下,有共同的利益再培养感情,也不会让爱情被现实消磨殆尽。我很好奇这种模式在印度的低收入群体里是如何运作的,希望Netflix有一天能来一部Poor Indian Matchmaking。

剧里开始就说,在印度,有两种婚姻,arranged marriage和love marriage,就是我们常说的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我带着对包办婚姻极大的偏见开始看这部剧,看到结束却没有了对包办婚姻的那种抵触情绪。我们没必要打着自由的幌子,把包办婚姻说成是对自由的束缚和禁锢。自由是什么?可能就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

我为什么给五颗星?因为这部真人秀让我更好的理解了我五年前喜欢过的一个印度裔的小伙子,理解了他那年那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谁能想到,当年让我哭得歇斯底里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情世故,竟在五年后不经意间点开的一个Netflix真人秀上找到了答案。一部剧的制作目的可能有很多,不同环节中涉及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目的,但这部剧能带给我一个观众这样的领悟,足以让我给它五颗星。

在这个故事在我的记忆里逐渐淡忘之前,我想把它记下来,讲给想听的人听。以下内容很真实,也有点戏剧性。生活这场大戏本就比任何编造的剧本精彩。在一个公共平台分享给陌生人少了很多思想包袱,但同样需要勇气。请各位不喜勿喷。

*************************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比利时籍美籍印度裔的小伙子,叫Sean(化名)。

他是我在大学第一天就认识的小伙伴。我们大一第一学期都选了一门品牌打造课,教授是一位很有个人魅力的美国犹太人,一手领导了Absolut Vodka的campaign,算是市场营销史上的奇迹。对教授的课意犹未尽,我在学期结束后发邮件约教授出来喝咖啡,教授回邮件的时候,收件人有两个。教授说,你们俩都想出来聊天,不如就一起吧。也约教授出来聊天的就是课上这个不太爱说话的Sean。见了面,发现Sean有很多在课堂上没有表达的自己的想法。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分别时教授跟我们说,你们俩有空可以多交流一下,不一定能碰撞出什么灵感的火花来。

我们之后也常常交流,确实有了个看起来不错的想法,紧跟着励志校友们创建Twitter和Pinterest的脚步,我们决定也一起试一试,做一个tech startup。按性格分工,我外向,来集结团队,筹备资金,处理杂事,他不爱社交,就负责准备prototype。创业的结果就像大部分的创业项目一样,失败了。我们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也在各方面多多少少有进展,但最后不得不全盘放弃,输到一个子都不剩。我很伤心,加上当时我一心喜欢的钢琴老师对感情犹豫不决,我心里乱得很,事事不如意。

大二下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我跟他并排坐在学校星巴克的木桌子前,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的人和依旧忙碌的华盛顿公园。还是我先开口了,so this is it? 他看着我,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知道会好起来,但这个过程真的很难熬,好想找人倾诉。我说,Sean,我好难受。跟你说点别的事吧,跟创业无关的事。

放弃了创业,我开始对商务咨询感兴趣,说白了,就是商界的医生,给公司诊断问题,提出建议。普华永道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商务咨询比赛,那时候我就叫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组了个队一起参加,其中就有Sean。那个学期还跟他一起上一节会计课,每周至少见两次,还要一起开比赛组会。经常就是形影不离,起码是对彼此的行踪都了如指掌。现在回头想想,这种距离,在纽约那样一个繁华忙碌的城市,近到可以让人窒息。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找不到他了,谁也找不到他了。电话不接,短信不回,组会也不参加。人间蒸发了似的,整整消失了两天。两天后,我终于收到了他的短信。他说,Hey真抱歉,我刚看到。我心里积蓄的怒火瞬间爆发了。我打电话过去,冲他大吼大叫。你有多忙,两整天连发条短信的时间都没有吗?我还问你姐姐和表妹(她们都是我们学校学生),她们也不回我。你最起码的责任心哪儿去了?我们还在一起比赛呢!开会你不能来连通知一下都不行吗?其他组员还都来问我你去哪儿了。你自己摆的烂摊子凭什么让我来给你收?

他没反驳,等我说完。依旧是那一贯的平静的语气,他说,真的很抱歉,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开会。我更生气了,几乎疯狂地喊道,所以你都不要解释一下是吗?明天上午十点在Stern三楼!你爱来不来!我狠狠地挂上了电话,谁要听你解释。

第二天组会,他来了,那是我见过他最可怕的样子。他眼睛又红又肿,眼底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嘴唇又干又白。好像真的出事了,但在组员面前我也没法问。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刻意地不断讲笑话,想让氛围轻松些。对我的玩笑,他都是礼貌性地撇撇嘴。会议一结束,他就走了,他说我有点事,下次开会时间我们短信定吧,我也说不准。

我发短信问他,你到底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有什么可以帮忙的?想跟我说说吗?我其实一看到他憔悴的脸我就已经不生气了。隔了很久,他给我发了一句话,我爷爷刚刚诊断出癌症。那一刻,我只觉得像五雷轰顶,之前所有的愤怒都转化为愧疚加倍返回到自己身上。我怕是在心里骂了自己一万次,你tmd真不是东西。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他哪里吸引我,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日久生情吧。 他需要安慰的时候,我恰好在。而我最软弱无助的时候,他也在。

那个学期参加完比赛,普华永道纽约总部给了我一个风险管理咨询师实习的面试机会。有精算背景,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优势的。第一轮面试后,身边同去面试的校友都陆续收到了拒信,但我又等了一个周还是没有听到消息。朋友们都说,一般第二轮面试会给你一个实例,两天时间准备。公司肯定是等到第二轮面试前两天再通知你入围,一同附上第二轮的材料。我觉得说的有道理,就决定再等等看。

那天上午,我跟Sean两个人在学校一个学习室里复习下午的会计考试。我接到了公司的电话,是人事部的主管。主管说,Kate我不想给你发邮件,所以就特意打电话来。真的很抱歉,我们现在并没有足够的位置空缺,但我想告诉你,你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的四个面试官都给了你很高的评价,以后我们会继续关注你,如果有合适的工作会联系你的。我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他在夸我,是我应该引以为豪的赞美,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我机械地道了谢,笨拙地挂上了电话。

我起身,走到了房间的墙角,摊在地上。其实如果本来没抱那么大希望,我也不会那么伤心。我宁愿公司发一封冷冷的邮件,可能我也不会那么失落。我坐在了地上,抱着自己的腿蜷缩成一团。Sean看到我那样,站了起来,不断地在房间里踱步。他说,没关系的,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别灰心啊。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做到更好了。我说,我还想三年大学毕业呢,现在看纯扯谈。他说,then you’ll have one more year. With me. 他从包里拿出巧克力,撕开包装递给我,说,这是我从比利时带来的啊,我最喜欢的牌子,你尝尝。他说,咱们去公园溜达溜达吧,今天天气好好。骗子,你才不想去公园呢。我十分钟前提议去公园转转的时候,他说不去不去,好好复习。

就这样,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我们之间或许不只是朋友间的关心。他回家一趟会给我带一大盒比利时的心形巧克力,几天不见会发短信说干嘛呢kinda miss you,他会陪我去牙医那儿拔智齿,把拔智齿前后的注意事项全部搜出来一条一条读给我听,逼我照做。我一个好姐们Shivani跟我说,我认识的Sean不是这样的。我说,我好像是有点喜欢他了。Shivani说,我觉得他也是。Shivani说,他特别腼腆,他就算知道你喜欢他可能也不会跟你表白的。我说,那怎么办,难道要我先开口。Shivani说,好事一桩,谁先开口不一样。

好像是一个情人节前周末的一个早晨,我不知道前一晚睡没睡着,我打电话给Shivani。我说,昨天我跟他说了。他说他真的从没想过,一直只是把我当朋友,最好的朋友。他说他的家庭太传统,不能接受一个非印度裔的女孩儿,他说 I don’t see anything ever happening。我跟他说,It’s not about what should or could happen. It’s all about how much you try. 他说, 我的前女友我父母都不喜欢,我知道我从哪儿来,我永远不会允许自己喜欢一个没有可能的人。我说,I know where you come from and I know what’s on your shoulders. There are things worth fighting for and that’s why I’m talking to you. 我问他 I’m asking how you feel, not how your parents feel. I don’t believe a word you said about your feelings. 他没再说什么。Shivani问我,你还好吗?我说,我不好。我说,girl can we leave? I don’t wanna be here.

有句话可能我还是应该解释一下。I know where you come from and I know what’s on your shoulders. 他是传统的Gujarati,家庭是非常虔诚的Jainism教徒,家里有一个祖传的钻石家族企业,他是家族里第三代唯一的儿子。其实知道他背景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抵触的,呵呵听起来像故作清高。我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人白手起家,共同奋斗,经历风雨,同舟共济,创造美好的生活,像我爸爸妈妈那样。生来就应有尽有,怎么会懂得珍惜。但是,你穷也好,富也罢,我吃得了苦,也享得起福。爱情,与金钱无关。

Shivani说,宝贝你想去哪儿?我说,我想去费城,看看那个Love Statue。我叫了另外两个朋友,租了辆车,那天中午就出发,四个女孩子一起去了费城。我订了一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别墅,下午到了住下。晚上她们叫我去费城城区吃饭,我说我不饿,我想一个人待会儿。

那天晚上我坐在别墅地下室的壁炉旁边,烤着火,在自己的旅行日记本上写了好多好多。这个故事最伤心的情节就是,谁都没有错。他有他规划好的人生,他生下来就注定要做他该做的事,他的爱情也是规划好的,那个她是一个会操持家事的印度女孩儿。

我的心里何尝没有过怨念,虽然这怨念在随着时间消逝,但在剧中家庭的映射下,我在慢慢地理解Sean当时说过的话和做出的决定。当时的我多么无知幼稚,竟会天真地以为喜欢他就足够谈恋爱,竟会天真地以为谈恋爱就可以走入神圣的婚姻殿堂,竟会天真地以为我可以克服种种隔膜融入到一个传统的印度家庭中去。我非常感谢他当时能为我们做出那样一个决定,帮助那个年少无知的我少走些弯路。

此时此刻,我也非常非常想向他道歉。我当时那热烈的情感一定也是给了他很大压力吧。还记得跟他断了联系以后,有次听他表妹说,Sean had a mental breakdown,我还故作镇定地说,我帮不了他。我确实帮不了他,我有何尝不是始作俑者之一呢。我说了多少不知轻重的话,我又如何知道他到底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和责任,面对一个奔放自由的女生和一个刻板传统的家庭,他又在两边地撕扯下经受着什么样的煎熬。

不管怎样,谢谢他曾经出现过,停留过,能让我真正体会到,喜欢一个人是多么的奇妙,点点滴滴的小事能带来多少的惊喜和感动。五年了,我们也早就不联系了,看他也偶尔看我的instagram,从他的社交网站上看,他也在按部就班地准备接手他的家族企业。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有人会走,有人会留。他到站了,就下车了。他终久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也感谢他让我学会珍惜那些驻足的人。祝福他一切都好,找到那个跟他家庭、宗教、社会地位相称的印度女孩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