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量计划》影评100字
《胆量计划》是一部由亚当·萨尔基执导,亚当·弗莱明 / 迈克尔·卡西迪 / 亚当·哈根布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胆量计划》精选点评:
●15年过去大家果然都成熟起来了,没再出现“who are you dude”这种装腔作势的台词。
●比第一部高清,比第一部差,男主看得我尴尬癌一分钟犯80次,两星给好看的配角。
●初恋心心念念,十五年的一个回吻说的是希望能帮到你。估计帮他释然吧,你以为是开始,他终于得到了结束。……这结局
●这是什么生硬的演技和随意到不行的剧情。
●骗我的直男都去死好了,我rnm
●什么鬼
●狗尾续....
●是的,我们总是对最初的那个人念念不忘
●啊啊啊
●诶……成年人之间可以坦白,可以补偿一个吻,可以笑着说你在勾引我吧,但不会去主动打那个电话的,我发誓
《胆量计划》影评(一):理智又现实的胡扯解读
能把多年前的短片连起来用原班人马拍续作就很厉害!时间无价嘛,同样两个人,实打的岁月痕迹,记得少时看前半部分密密麻麻是自尊呀,扼杀勇气最佳方式大概就是这样吧,用错目标被调戏。
“高中时你在神坛上,现在不再是了”,这是姿态的距离,“但你现在依然在神坛上”,这是不变的喜欢!15年前的吻是居高临下的调戏,“我是个大男孩了,不吃这一套”15年后足够优秀的姿态能赋予你的深情足够的说服力!这次的吻是认真的,无关于性向,无关于爱,是喜欢的认可!“再来洛杉矶找我”,“平等”使我们成为朋友,除了“放下”的轻松,曾经尴尬的故事也变得有趣了!
《胆量计划》影评(二):直男三温暖
同样是强尼,同样是直男,《胆量计划》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早期同性电影《A片猛男日记》(原谅这个恶俗的名字),不知本片导演对男主角取名是否有此呼应——直男也可以很温暖!
两个直男对于gay佬来说都是男神,但一个是祸害(a片猛男日记),一个却是宝藏,一如片中泳池的水穿越十五年一直冒热气,那是潮湿而温暖的同性感情。
懵懂的高中时光,留给彼此美好而难以忘怀的记忆。十五年后,感谢大家都没有变残走样,朝花夕拾时,彼此见证的是对方曾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模样,虽然还有很多好奇和追问,但不论如何,还愿意给予你我最温暖的回忆。
从嘴角到嘴唇,青春时的玩笑沉淀为成年人的包容与体谅,真的很好。临走时,终于放下了十五年的追寻,但一句问候“你让我掏出来”,又让关系变得暧昧朦胧。
谢谢记忆中的一个直男,曾给我一个拥抱,也抱住了我的希望和温暖。
《胆量计划》影评(三):乒……………乓
电影像一场悠长的美梦。
30分钟的短片,时间横跨了15年,演员也真的从十五六岁的少年变成了30来岁的成年人!
先是拍了第一部分:壁花小受和疑是双性恋的高富帅小攻,两人在泳池里准备ox的时候,同学来打断了二人,电影戛然而止。
十五年后拍的续集第二部分,两人在party重遇,小受事业有成是party的焦点,小攻也有了未婚妻。两人都情难自禁,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临别来了次货真价实的舌吻。小攻坐车离去,小受了却心愿,奔向新的男人……
“所以你现在是gay了?”“我当时就是啊”
结局算不上好吧,电影与《月光男孩》几乎是一个思路,年轻时和直男擦边球,成年后、事业有成、小“攻”过着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在一阵告白加小炫耀加小无奈的对话后小受心满意足分别。
不得不说能引起大部分同志共鸣,它是每个青春期混得糟糕的同志脑海里幻想的完美逆袭。但逆袭往往等同于“奇迹”,有多少人有配得上这份“奇迹”的付出、运气、才貌、天时地利呢?
所以四星是给电影的用心,即便第二部分有点狗尾续貂
《胆量计划》影评(四):拥抱每一个心动的瞬间
在b站上看了一个三分钟的剪辑,立刻找来完整原片来看。三十多分钟的电影,由两个15分钟的片段合成。令我惊讶的是,两个片段的拍摄之间相隔了15年,但仍保持了原班人马,所以岁月变迁的真实感完完整整地被呈现出来。
故事很简单,15年前年轻直男和gay深夜在泳池里爆出一些火花,15年后二人在派对上重逢,回首过去,直男一个友谊之吻让gay自我和解,放下包袱迎接未来。
不得不承认,导演对gay群体内心深处的渴望了如指掌。试问哪个gay没有在性向觉醒之时喜欢过直男呢?两个人可能有暧昧,可能有调情,甚至更深层次的接触,但是唯一不会有的是爱情。关系冷淡之后,直男继续他的大众眼中正常的生活,和女生谈恋爱娶妻生子,一辈子过得舒舒服服,这段最多略微动心的crush早就抛到脑后;但gay不同,对于直男的心动是很难抹去,那种明明有暧昧但是却没有能力再进一步的挫败感会萦绕在心头,萦绕在午夜梦中,以至于你会质疑自己是不是,是不是自己还不够有吸引力,后悔为何自己没有投胎做个女生,又或者是当初暧昧的时候表现的太明显感情太奔放以至于两人到了连朋友都做不了的尴尬地步。这份难以消弭的情绪,是很多gay和直男暧昧后必然面对的结局。我也曾有过,我现在也会在意。
电影的后半段,给了一个梦一般的结局,不是噩梦,不是美梦,是一段让人醒来会很平和的梦。直男在告别前给了gay一个友谊而正式的吻,解开了gay萦绕在心头十几年的回忆,纠结,懊恼与对自我的怀疑,同时也让他能够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来打开心房,接纳新的合适的人。湿漉漉、冒着热气的泳池,两个年轻似火的少年,以及那段中途放弃的意乱情迷,也都逐渐淡去,化成嘴角抹去的一丝微笑,瞳仁中一抹离去的光,酒醒前抽离的一抹醉意,融进了两个人的生命中。
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如果被切割成无数的瞬间,那么会有很多瞬间我们会爱上别人,不同的人,许多的人,只是那段爱意只停留在那一瞬间,那一帧画面。人生没有暂停键,是一直播放的电影,过去的情节,无论多么在意也无法重现。所以,我珍惜每一个心动的瞬间,每一段我对别人的爱恋,也欣然接纳进度条后面那无数段无法预见。
《胆量计划》影评(五):碎碎念
昨天晚看完第一部分,忍住接着看的冲动先睡觉了,今天忙了一天,刚刚才把第二部分看了,这个结局已经让我很满意了。
十五年后的重逢,角色却像是对调了。那个羞怯不自信的Ben成了进攻者,那个曾经讽刺Ben没有朋友的Johnny在对话里节节败退。Johnny倒也算是坦诚,迎着太阳的脸,微笑时眼角挤出了许多皱纹,拿出了一支大麻烟。
谁不喜欢这样的归来,高中时在角落里感略显孤僻的苍白男孩,在十五年后事业有成,而那个万人追捧的校队里的金发运动员,却遭受酗酒失业的打击,刚刚才从这些阴影里爬起。不变的,是十五年前水池边的那一夜。Jonny十五年前说的“maybe I am just sensitive”是真话。
我个人对Jonny这一类典型白人直男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我很mean。三年前来美国念研究生,作为新英格兰地区(几乎是全美最白的地区)的商科学校,我们学校本科几乎全是白人,其中一半都是男生。每天见到身穿正装像模特一样的白人男孩几乎就是家常便饭。我们学校在体育方面也很上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冰球都有校队。每次去健身房都能看到虎头虎脑的运动员在举铁(确实是很帅了)但是我就是很mean,跟我认识的美国女生朋友聊天,我总喜欢嘲笑他们穿衣没有品味,经常一双长袜配Sperry。我还嘲笑他们说话“hey dude, oh man hey bro”满天飞,很傻。我还嘲笑他们见面会做fist bump更傻。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即使是身处这个世界上最高层级的白人男性,也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就像Jonny,那一句“maybe I am just sensitive”确实是他的真实感受,而这个世界对于他们的stereotype,就跟Ben听完的一笑一样。是啊,他几乎拥有一切,住在带恒温水池的房子,一瓶价格相当于我一周生活费的酒在泳池边就有一箱,他有着健硕的身体和出色的长相,却还跟我说他很敏感(这不是矫情么),也从来没有被人口交过。(我才不信,他一挥手估计想跟他约炮的女生能从他家门口排到学校门口)他到现在还是很困惑,在水池里,Ben问他话的时候,他困惑的脸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
饰演Ben的演员很棒,特别是在高中时,他的很多小眼神真的太出色了,在水池里,他那种想要勾搭的腹黑,我觉得我看到我大学时候的样子(哈哈哈哈哈,直男有的时候真的挺傻的,随便激一下子就上套咯)事业有成又怎样,感情之路却并不顺畅,我总觉得这跟他不自信有关系,而他的不自信大概也是来自高中吧。Justin那一句“You should really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sometime”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Ben真的是能代表我们这个群体的一个人了吧,高中时情窦初开暗恋同学却只能深藏心底,深知喜欢的人并不喜欢自己,因而有些自卑,进而努力打拼终于出人头地,可有些东西在那里还是在那里,比如十五年前泳池里的那一夜,他亲了我,但只是在嘴角,他觉得很有趣,但是我不觉得,“He is not taking me seriously” 我很欣慰Jonny最后的一吻,他是个好直男(哈哈哈哈)十五年了,那个该有的吻最终还是圆满了。
短片里很多似有似无的台词实在是点睛之笔。Ben跟Johnny说同志婚姻合法后一切变得更复杂了,还有那个一看就是卖肉而存在的Justin吐槽说自己约不到炮,还有最开始Ben约炮时Grindr的信息提示音(我还去查看了一下我的手机LOL)和那个小哥夸他本人比照片好看,就是同志生活日常,这个还原度太高了。
很久没有动笔写评论了,都感觉生疏了。我也是许久没看同影了,看了这一部倒也生出许多感慨。(目前为止还没去过LA,等到疫情结束找个机会去吧)真的很感谢QAF中文站,从初中时看同影时就有他们陪伴,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为我们提供优质同影。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