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长安到罗马》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从长安到罗马》经典观后感集

2020-10-16 15: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长安到罗马》经典观后感集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蒙曼执导,历史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长安到罗马》观后感(一):探寻东西方文明的起源

  这部记录片的价值,在于通过两个地域化的坐标,长安和罗马,探讨了东西方文明的起源。长安和罗马,曾是地球两端最大的城市。通过几大文化学者,带我们探寻了不同的面向。

  例如对某种动物的崇拜,罗马早期是狼的孩子,传说是母狼抚育了罗马的建城者,罗马人后来崇拜鹰。而东方崇拜地动物是龙。

  教育也是外异内同,都是培养文韬武略的人才。西方人崇尚武功,东方人崇尚谦谦君子。所以罗马人性格奔放,中国人性格内敛。

  凯撒历法的诞生,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以及为什么2月只有28天,8月有31天等。

  为了解释人类文明的起源,东方和西方都创造了一个神的世界。罗马人的神有战神、海神、美神等等,西方人的神是外形俊美的,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与东方的神完全不同。东方人的神是有普世价值的。

  西方的神最好玩的是丘比特,小爱神。神的世界,为人类的童年,涂抹了最鲜艳的颜色。

  和现代社会一样,从前去罗马淘金的有非洲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等等,而唐朝的长安也是兼容并蓄的。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唐朝有多远的宗教和文化。

  和现代社会一样,罗马也有政策开放给被奴役的人,他们只要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成为新罗马人。太有意思了。

  影片还记录了古罗马人的居住空间,让我们从建筑的角度、家庭的角度看到平民的生活。罗马人有一种亲近自然的居住理念,这也是欧洲人为什么现在仍然在露天庭院享受生活,这就是传统的延续。而中国人很喜欢室内空间,喜欢统一的规制,有礼法观念。民以居为安,东西方在住房上都有充满奇思妙想的创造。

  从交通方式看,罗马和长安都是马车。古罗马的四轮马车影响了今天骑车的结构,古罗马的马车引进了凯尔特人的技术,有减震系统。当技术与率性相结合,前路便让人向往。

  罗马的厕所,是现代厕所的雏形,合理的厕所布局保障了公共卫生,让罗马避免了几大瘟疫。入厕非小事,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一个大事。

  《从长安到罗马》观后感(二):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

  共同体的前提是多元化,多元化才能有共同体。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了“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后汉书》与《后汉纪》都记载了甘英出使大秦的事实,记载了西域蒙奇兜勒(拉丁语马其顿)两国内属的事情。甘英出使大秦走南道,到达安息的西界。

  罗马人两次到达中国。在罗马,丝织品是由中国人这个词延伸出来。罗马的作品,与碑铭中有很多关于丝织品方面的记录。凯撒是第一个与丝织品产生关系的政治家,产品是观众席的幕帘。普林尼记载“有1亿塞斯退斯的罗马货币流往印度、中国等地”证实了丝绸贸易的存在。

  张骞到达过乌孙、大夏、大月氏、大宛。公元前327年马其顿军队来到中亚,未来186年间,马其顿(希腊语摩诃兜勒)人掌握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政权。张博望出使是,北部少数民族吐火罗南下建立大夏政权。

  张骞带回摩诃兜勒一曲,中亚的马其顿音乐延续了“出塞”“入塞”名称,更造新声,为二十八解。《古今乐录》中“横吹胡乐也,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长安”证实张骞去过大夏。出土有翘袖折腰之舞陶俑。

  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罗马被称为大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有中文、叙利亚文记叙,采取塞琉古王朝纪年。对大秦国描述为“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内容更多是出于宣传聂斯托利派宗教的目的写成。

  特洛伊人追求mission,离开迦太基,到达中部意大利。埃涅阿斯娶拉丁王之女。前753年,罗马城建立,12只鸟飞过,罗马灭亡于476年,约合12个世纪。

  罗马人最初是通过抢婚方式促进人口增长。被抢妇女以德报怨,制止了罗马人于撒丁人之间的战争。七山地区人少地少。罗马共和时代的起点是公元前509年。

  《罗马法》是民事法典之祖。

  罗马人等级划分是以财产为基础的。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来源于罗马的政治实践。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受到了罗马共和政体深刻影响。

  罗马人在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维爱战争、萨姆奈战争、皮鲁士战争,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皮鲁士战争实际上是指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

  西西里岛北端的摩西拿受到邻邦的政治威胁。公民大会否决了元老院专心意大利的想法,从西西里岛开始,罗马走向了整个地中海地区。乌鸦吊桥简称乌鸦,是接舷吊桥,罗马海军在布匿战争中对抗迦太基采用的战船上装置。

  迦太基从北非一张牛皮开始。前218年到前201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独裁官的任期是六个月,费边认为要坚壁清野。罗马内部失和时,当值执政官轻敌出击,埋下失败隐患。坎尼战争汉尼拔以少胜多。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战是扎马之战。使罗马人成为地中海西部霸主的战争是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国破家亡。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海,使条条大路通罗马成为可能。

  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包括改革军团制度、角斗训练、募兵制。公元前30年,罗马人进入帝国时期。在古罗马建立元首制实行军事独裁,使罗马从共和时代转入帝国时代的政治家是屋大维。

  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奥古斯都。著名的罗马圆形大竞技场建于罗马帝国的弗拉维王朝。罗马帝国时期,在不列颠北部修筑长城的皇帝是哈德良。4世纪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罗马皇帝是君士坦丁。

  《从长安到罗马》观后感(三):《从长安到罗马》讲述文明交融互鉴,喜获高收视好口碑

  每集只有短短五分钟,《从长安到罗马》将丝路文明和丝路精神等宏大选题进行“碎片化”拆解,以专家实地探索、体验式拍摄为主线,在重温关于古丝绸之路记忆的同时,也注重在古今交错中挖掘更多现实力量。“锻炼、学做饭、追《从长安到罗马》,就是春节在家不出门的每日计划。”近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波及全国,将大多数人隔离在家。自1月28日与1月30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等播出的百集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一季,成为很多人“宅生活”中选择观看的一项内容。节目在播出期间收视不断攀升,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受众好评。

5分钟、2500年,探寻双城故事里的丝路文明

  《从长安到罗马》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社教节目中心与西安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该片第一季共50集、五个系列,包括文明密码、社会生活、千年艺苑、丝路商贸、军事探寻,每天5集、10天连播。

  “穿越”2500年,跨越15000公里,长安和罗马虽然相隔万里,但两种文化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集只有短短五分钟,《从长安到罗马》将丝路文明和丝路精神等宏大选题进行“碎片化”拆解,以专家实地探索、体验式拍摄为主线,在重温关于古丝绸之路记忆的同时,也注重在古今交错中挖掘更多现实力量。

  节目邀请了多位当代中国知名学者和意大利专家,引领观众解读,从细节入手,开启了一场场探索丝路文明传奇之旅。在“双城记”的平行视角下,一个个小故事和诸多生活细节将不同文化交融下的历史与现实和两国民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驻意大利前大使李瑞宇表示,“此片既有历史深度又有宽阔的视野,在展现两大文明的辉煌与成就同时,也从不同视角和领域揭示了大道相通的哲理,片子拍摄很美,特别是色彩运用好,有味道,视觉舒适。”“一带一路”研究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从长安到罗马》节目以独特形式深入阐述“丝路精神”,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了一部优秀电视片。

  “20年前在我担任罗马市长期间,罗马和北京结成了友好城市。”在意大利前副总理、意大利国家影视协会主席弗朗切斯科·鲁特利看来,《从长安到罗马》通过影视桥梁,推进着中西方交流,巩固中意友谊。罗马主管文化发展的副市长卢卡•贝尔加莫认为,“这个百集微纪录片将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更好地创造一个建立在不断加深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的未来。感谢中国文化带给我们和带给世界的机遇和教益。”

  以深入浅出的叙事,跨越时空的“对话”,《从长安到罗马》深度剖析千年文明传承的基因。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意两国相互眺望,紧密相连、携手共进,共同谱写着新的故事和篇章,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文化到传播,“融”出丝路新故事

  《从长安到罗马》采用超高清4K制作,以短视频记录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勾画了一幅人类文明演进、互鉴融合的历史蓝图。该片内容以小见大,形式生动灵活,突出“微纪录、轻表达”,在电视大屏和移动终端开播/上线后,大屏、小屏之间良性互动和反哺导流,形成同屏共振良好势头,推动引发了收看热潮。

  据收视调查统计,《从长安到罗马》在央视科教频道的累积观众规模超过5400万人,平均收视率对比播前一周提升了25%;截至2月6日,该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八期,最高收视率为0.35%,累积观众规模超过7600万人,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累积观众规模超过1.3亿人。该片在网络端也收获不错成绩,网络独播平台爱奇艺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7日19时,该片的点击浏览量已超过205万次,节目开播后一度占据了纪录片品类飙升榜第二位,进入热播榜前列。

  《从长安到罗马》的播出也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发表系列报道、专业分析评论等,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持续播放系列短视频与追踪观众反馈,在引发收看热潮的同时,掀起了多个热议话题。

  《从长安到罗马》还突出融合传播特点,自制了6个短视频产品投放在快手、抖音、微博等平台,截至2月8日17时,累计播放量已超过2000万次,点赞量近20万次;此外,在新浪微博设置的话题#从长安到罗马#,阅读量已超63万次。

  播出同时,《从长安到罗马》收获了不少新粉丝。据统计,在网络端观看该剧的受众中,25-35岁、本科/大专学历以上的比例最大,年轻高知人群成为该剧的最大受众群体。有网友表示:“看这部纪录片好像一次真实的旅行,足不出户,既能收获知识,又可饱眼福。”“制作精良,由浅入深,一口气看了20集。”“每集影片只有短短五分钟,跟刷抖音一样,让我沉迷于长安与罗马的生活方式对比中,以小见大,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微纪录的形式。”还有网友评论道:“希望能多点这样兼具历史内涵和现代视野的纪录片,看完想亲身走在丝绸之路上,去感受那绵延不绝的琴音,寻找思考东西文明真谛。”“微纪录、高浓度,没看够,不过瘾”……

  随着军事篇第十集《崛起之战》的结束,《从长安到罗马》(第一季)探索之旅已暂告一段落。但节目对文明的探索并未止步,“因为渴望着再次凝视人类古往今来的大历史,那里藏着无尽的智慧和传奇”。

  据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将陆续推出《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50集与长纪录片版、欧洲版等不同版本。该片还将译制成英语、意大利语、印尼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尼泊尔语、日语、南非荷兰语、缅甸语、葡萄牙语、塞尔维亚语等10多种语言,在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成员多国电视台与新媒体平台播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