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经典影评1000字
《无邪》是一部由穆罕默德·拉索罗夫执导,Mahtab Servati / Kaveh Ahangar / Alireza Zareparas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邪》影评(一):导演很厉害
从这部《无邪》中也不难看出,影片在伊朗各地取景,拍摄流程细碎漫长,一看就是为了迷惑当局,把一部长片拆成了几支短片拍。现如今,偷偷拍片恐怕已经是具有伊朗特色的、常态化的电影创作了。 从导演履历来看,不难理解,一贯政治和艺术两手抓的柏林电影节,为什么会对穆罕默德·拉索罗夫格外青睐。更何况,这部《无邪》无论从艺术技巧还是文本深度上来说,确实是拉索罗夫导演生涯的最高峰。
《无邪》影评(二):社会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看完后心情比较复杂,电影本身确实没有那么好,但非常能理解其所想表达的东西。
分开来看的话,最喜欢第一部分,开头就设下悬念,导演却选择将此部分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使得结尾效果突出,力道十足,其中镜头语言的运用也恰到好处。
第二部分尤其讽刺,设定很有意思(也可能就是现实?),前半段的对话内容非常丰富,后半段紧张且刺激。
而第三部分就垮掉了,明明是故事性最强的一个部分,故事本身也很有趣,但叙述上完全在依靠台词推进,同时没有很好的铺垫,而结尾虽然逻辑上合理,但实在是狗尾续貂,故事到晚餐时完全就可以结束了,而且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四部分稍强了一些,但始终没能达到前两部分的水平,故事缺乏张力,反正我看的过程中直接猜到了结局。
导演似乎表达欲望太过强烈,把明明更适合藏在故事中,让观众自己发掘理解的内涵,直接拿到台面上来,借角色之口进行讨论,使得整部电影太过直白,失去了很多魅力。但同时我又非常能理解导演这种想表达的欲望,对他来说,这部电影或许也已经足够克制了。
电影里的伊朗,人民生活富足,一切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却存在太多的问题,而且所有人都知道存在问题,但大家都在妥协,因为没有人真正有办法能去解决问题,这和我们实在太像了。
导演似乎还在狱中,没能到场,但首映依旧留有写着他名字的座位,这部电影的社会意义确实大于电影本身。
《无邪》影评(三):出头鸟
看了穆罕默德·拉索罗夫导演的无邪预告片后就被吸引了,看了一部2017年的谎言。风格我很喜欢,这种非主流叙事结构,说批判伊朗社会其实运用到哪里都适合。“酿一坛借刀杀人的果酒,养一池借尸还魂的金鱼,丈夫妄图凭借一己之躯抵抗权势洪流,开闸放水自己成为邪恶一环;妻子试图借助女人智慧避免房屋烧毁,抱薪救火却把学生推下火海。在这一方村庄,不依附权势就会被权势反噬,不想入火海就得为烈火添薪。泡进温泉试图洗濯丑恶,水已污浊出来之后没人能干净” 我更喜欢它的英文翻译a man of integrity,明明可以向权威低头示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却一直当着疯子一样的英雄,真的为了自己的尊严,那一口气,拼尽一切,甚至自己的家庭,却一直后果惨淡。大学的时候就因为这样选择北上农村经营农场却不知永远无法逃离这种肉弱强食的机制。无奈之下选择以卑鄙的手段以牙还牙,结局来个大转变,自己以为复仇成功时才发现自己被利用了,真正的敌人逍遥法外。 之所以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我在男主身上找到了自己那种会让自己后果不堪设想的执念,以及那种四处碰壁的体验,想讨回公道却被当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