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来谁铸币读后感摘抄
《三千年来谁铸币》是一本由王永生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千年来谁铸币》精选点评:
●需要有历史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钱币贯穿中国历史,大气磅礴。读完了,真是感觉历史在轮回,有些时运赶上了就是赶上了,极权政府吃相都差不多难看,打开史书一看,确实满满写着“吃人”
●
●这是一本视角比较独特的历史书,王先生以他自己丰富的钱币知识讲述了历史发展的另外一个真相。没有一定的中国历史知识这本书看起来会有一点吃力。而对钱币没有兴趣和了解,看起来会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美中不足的就是部分章节段落又重复使用的地方,看起来有点不舒服。另外就是有部分,很少的部分似乎在百度知识上看到。希望王先生以后有时间和机会能把这本书再完善一些,精细一些。
●以史为鉴 国家信用保障下的纸币体系是否会像三国时一样恶性通胀呢
●看似在写钱币,其实是在写朝代更迭的中国历史,大江东去,最终留给时间的是生了锈的铜钱铁币,任人评述。题目的规格不小,写得还算简单易懂,看得出下了功夫,唯独缺少了一点历史旁观者冷峻的力道感。
●超棒的题材,可惜写作功力欠缺。其中三国时期蜀吴货币战争,宋时西夏货币政策两处值得一看。
●钱币串起的中国极简史。
●非常棒的一本书,借着货币串了一遍中国历史,看得特别过瘾,不仅如此,对于货币的细节描述、分类也很到位。
●门槛略高的一本书,专业性挺强。身为外行不好,可以配合财政密码一起读。
●专史的趣味,涨姿势,不过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三千年来谁铸币》读后感(一):元宝
首先作者就很厉害,作者王永生,现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关于钱币这块可以说是非常专业了,但是作者行文并没有故作高深,反而通俗易懂,里面有很多种钱币的彩图,用一枚小小的钱币串联起三千多年的历史。本书既可以做为了解钱币历史的专业书籍,又可以作为钱币收藏爱好者的科普书籍。
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讲元宝,我们看电视剧里面,金元宝,银元宝,一个个都是像小船的样子,然而这本书里面讲了,元宝(银锭)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的,它的流通价值决定于银锭本身的重量和成色,书里还附有各种形制的银锭图片,令人大开眼界。
《三千年来谁铸币》读后感(二):货币政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鸿篇巨制,超级吸引人;:)
作者旁征博引,考据例证丰富; 下的苦功夫让人赞叹不已;
通篇读下来,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无不以通货膨胀剥削人民财富;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用唐朝货币史的最后一小节来总结吧:
货币政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一利必有一弊。特别是发行虚值大钱的通货膨胀政策,在满足统治者聚敛财富的需要的同时,牺牲的实际上是全体百姓的利益。这属于饮鸩止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为的办法,事情稍有缓解,应该见好就收。但是,统治者往往都是贪婪无度的,一旦尝到了发行虚值大钱的好处,就一发而不可收了。第五琦在当十钱的基础上,紧接着又发行当五十的重轮钱,就属于此类。他最后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后来者应该以他为戒。但是,古今中外,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以至于我们今天还时不时地要面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威胁。这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值得深思。《三千年来谁铸币》读后感(三):《三千年来谁铸币》书评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首先出现最初的社会分工,随之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有了交易,自然就产生了货币。 “钱币”作为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不仅是收藏、鉴赏的藏品,更是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本书以钱币史为切入口,反映中国立法的演变轨迹、金属冶铸史、造纸史和印刷史,同时折射出古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史。 1.[抱布贸丝],《诗经》里的故事,反映了最初的交易活动。 2.[布刀圜贝],春秋(BC770-BC476)战国(BC475年到BC221年),西方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公元前7世纪,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则日趋独立。因为政治上的割据、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上的差异,各诸侯国的货币呈现不同形态: (1)布币,三晋(山西、河北)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空首布,后来演变为平首布,统称为布币; (2)刀币,春秋晚期开始,燕国、赵国以及齐国地区; (3)圜钱,在北方的魏、秦、燕等国,与李悝为魏文侯相后推行的改革政策有关,开启钱币逐渐统一的趋势; (4)铜贝(蚁鼻钱/鬼脸钱),BC475年-BC221年,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古老的货币,它出土的地域几乎遍及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所及的范围。同时,楚国还铸造一种金版,供上层社会使用。 3.[半两钱],秦朝(BC221-BC206),由圜钱发展而来。李斯小篆。据记载战国后期到秦代的物价非常低,高增长低通涨一方面预示经济黄金期,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秦国重农抑商政策。分为“文信”“长安”“两甾”,而“文信”“长安”BC239年一次长安君发动兵变有关,相传兵变是与吕不韦密谋,意图谋害嬴政。秦统一六国与希腊马其顿统一希腊各城邦历史相似,随着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古代货币最后统一于半两钱,包括货币的形制和单位已经确立,铸造权和发行权尚待统一,是我国货币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4.[五铢钱]汉朝(BC202-AD8)汉武帝,因为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董卓之乱,董卓的五铢钱最差最轻。刘备的直白五铢,使用隶书,开创隶书用于钱文的先河。南北朝,梁武帝萧衍销毁佛寺里的2万尊铜佛像铸造五铢钱。)和铸造工艺精良(实现了货币铸造权的统一/增加外郭,防止“摩钱取鋊”/铜范取代石范,使铸工更精细)秦国物价水平低而秦钱面额大,所以汉开始减重钱币,以增加钱币流通活跃经济,并因此开创“文景之治”。不由令人联想起,货币面值影响流通另一则经典故事: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基础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进行对外扩张,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西汉历史进入了鼎盛时期。奠定了“小平钱”的重量基础,确认了东方的基础货币的重量标准,甚至西方罗马的货币重量也惊人地一致。是我国货币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 5.[白鹿皮币、白金三品]汉朝(BC202-AD8)汉武帝:汉武帝接受张扬的建议,以恢复并加强礼制为名,发行“白鹿皮币”,借机向宗室贵族以及各地诸侯征敛财富,充实国库,打击权贵和加强皇权,将生财和复礼完美结合。“白金三品”是虚币,实行通货膨胀进行敛财,缓解财政拮据。而往往古代此类操作,最终导致民间私铸成风,失败告终。 6.[马蹄金、麟趾金]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把持朝政,迫使刘贺让位于刘询,不曾想刘询曾有平民生活经历,故具有更杰出的政治素质,成就历史上的昭宣中兴。而在霍光死后,刘询灭门霍氏家族,善待刘贺,所以马蹄金、麟趾金就是在刘贺墓中用以告慰亡灵。 7.[一刀平五千]汉朝(BC202-AD8)王莽,又名“金错刀”。王莽的政治改革:一规定土地国有并禁止买卖奴婢;二是二是在商业上推行“五均六筦”法。所谓的“五均”是指在长安等五座最大的城市里设立五个均司市官,负责征收工商税并管理物价;“六筦”是指政府管理盐、铁器、酤酒、铸钱、征收渔猎税和五均赊贷等六项事业,赊贷给老百姓,一百枚铜钱月收利息三钱,不准私人经营。希望用这种办法来控制物价并打击高利贷者。“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的“泉货二品”主辅币制度。王莽推行“国有、均产、废奴”三大政策,胡适曾称他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可是其货币制度过于复古和繁琐,所以改革者仅仅有理想并不够,他的操作手段也必须接地气。 8.[汉佉二体钱](公元1-3世纪),发现于和田地区,又称"和田马钱“。张骞是公元前139年应募出使西域的,历经十三年的艰辛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写了一份有关出使西域的见闻报告:古希腊的货币文化中采用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银币,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而传入中亚地区。而汉佉二体钱的形态就是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产物。 9.[钱币三国]三国(AD220-280)蜀吴之间的货币大战,刘备由于军用不足等原因,铸造直白五铢钱,引发通货膨胀,使东吴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而孙权铸造五百大钱的虚值大钱,以此应对。而刘备的直白五铢钱造成的影响即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面对东吴反击,蜀汉又采用减少重量。最后东吴停止货币改制,恢复使用实物货币,才得以平息。货币客观记录三国在经济领域曾经有过一场不见硝烟却惨烈异常的战争。 本书共八章,以上为前二章读书笔记,未完待续。
《三千年来谁铸币》读后感(四):电子货币时代前,一段值得缅怀的历史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首先出现最初的社会分工,随之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有了交易,自然就产生了货币。 “钱币”作为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不仅是收藏、鉴赏的藏品,更是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本书以钱币史为切入口,反映中国立法的演变轨迹、金属冶铸史、造纸史和印刷史,同时折射出古文字和书法的发展史。 1.[抱布贸丝],《诗经》里的故事,反映了最初的交易活动。 2.[布刀圜贝],春秋(BC770-BC476)战国(BC475年到BC221年),西方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公元前7世纪,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各诸侯国则日趋独立。因为政治上的割据、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上的差异,各诸侯国的货币呈现不同形态: (1)布币,三晋(山西、河北)地区使用的是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空首布,后来演变为平首布,统称为布币; (2)刀币,春秋晚期开始,燕国、赵国以及齐国地区; (3)圜钱,在北方的魏、秦、燕等国,与李悝为魏文侯相后推行的改革政策有关,开启钱币逐渐统一的趋势; (4)铜贝(蚁鼻钱/鬼脸钱),BC475年-BC221年,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古老的货币,它出土的地域几乎遍及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所及的范围。同时,楚国还铸造一种金版,供上层社会使用。 3.[半两钱],秦朝(BC221-BC206),由圜钱发展而来。李斯小篆。据记载战国后期到秦代的物价非常低,高增长低通涨一方面预示经济黄金期,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秦国重农抑商政策。分为“文信”“长安”“两甾”,而“文信”“长安”BC239年一次长安君发动兵变有关,相传兵变是与吕不韦密谋,意图谋害嬴政。秦统一六国与希腊马其顿统一希腊各城邦历史相似,随着秦国统一了六国,中国古代货币最后统一于半两钱,包括货币的形制和单位已经确立,铸造权和发行权尚待统一,是我国货币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4.[五铢钱]汉朝(BC202-AD8)汉武帝,因为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董卓之乱,董卓的五铢钱最差最轻。刘备的直白五铢,使用隶书,开创隶书用于钱文的先河。南北朝,梁武帝萧衍销毁佛寺里的2万尊铜佛像铸造五铢钱。)和铸造工艺精良(实现了货币铸造权的统一/增加外郭,防止“摩钱取鋊”/铜范取代石范,使铸工更精细)秦国物价水平低而秦钱面额大,所以汉开始减重钱币,以增加钱币流通活跃经济,并因此开创“文景之治”。不由令人联想起,货币面值影响流通另一则经典故事: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基础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进行对外扩张,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西汉历史进入了鼎盛时期。奠定了“小平钱”的重量基础,确认了东方的基础货币的重量标准,甚至西方罗马的货币重量也惊人地一致。是我国货币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个里程碑。 5.[白鹿皮币、白金三品]汉朝(BC202-AD8)汉武帝:汉武帝接受张扬的建议,以恢复并加强礼制为名,发行“白鹿皮币”,借机向宗室贵族以及各地诸侯征敛财富,充实国库,打击权贵和加强皇权,将生财和复礼完美结合。“白金三品”是虚币,实行通货膨胀进行敛财,缓解财政拮据。而往往古代此类操作,最终导致民间私铸成风,失败告终。 6.[马蹄金、麟趾金]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把持朝政,迫使刘贺让位于刘询,不曾想刘询曾有平民生活经历,故具有更杰出的政治素质,成就历史上的昭宣中兴。而在霍光死后,刘询灭门霍氏家族,善待刘贺,所以马蹄金、麟趾金就是在刘贺墓中用以告慰亡灵。 7.[一刀平五千]汉朝(BC202-AD8)王莽,又名“金错刀”。王莽的政治改革:一规定土地国有并禁止买卖奴婢;二是二是在商业上推行“五均六筦”法。所谓的“五均”是指在长安等五座最大的城市里设立五个均司市官,负责征收工商税并管理物价;“六筦”是指政府管理盐、铁器、酤酒、铸钱、征收渔猎税和五均赊贷等六项事业,赊贷给老百姓,一百枚铜钱月收利息三钱,不准私人经营。希望用这种办法来控制物价并打击高利贷者。“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的“泉货二品”主辅币制度。王莽推行“国有、均产、废奴”三大政策,胡适曾称他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可是其货币制度过于复古和繁琐,所以改革者仅仅有理想并不够,他的操作手段也必须接地气。 8.[汉佉二体钱](公元1-3世纪),发现于和田地区,又称"和田马钱“。张骞是公元前139年应募出使西域的,历经十三年的艰辛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后,向汉武帝写了一份有关出使西域的见闻报告:古希腊的货币文化中采用打压法制成圆形无孔银币,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而传入中亚地区。而汉佉二体钱的形态就是东西方钱币文化交融的产物。 9.[钱币三国]三国(AD220-280)蜀吴之间的货币大战,刘备由于军用不足等原因,铸造直白五铢钱,引发通货膨胀,使东吴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而孙权铸造五百大钱的虚值大钱,以此应对。而刘备的直白五铢钱造成的影响即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面对东吴反击,蜀汉又采用减少重量。最后东吴停止货币改制,恢复使用实物货币,才得以平息。货币客观记录三国在经济领域曾经有过一场不见硝烟却惨烈异常的战争。 10.[开元通宝]唐朝(AD618年到907年)唐高祖李渊。小平钱,是指铜钱中最基本、最小的货币单位。在道教中,“开元”两字合称则有开劫创始,超度众生的寓意。开元通宝钱币背面有月纹,开元通宝的早中晚期。开元通宝钱币的铸造是我国古代币制上一大进步(实物货币——金属称重货币——金属铸币),货币名称(单纯标明重量——抽象符号化),可以被视为我国货币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1)创立了通宝钱体制;(2)规定了货币的法定重量;(3)对我国古代衡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规定了铜钱的成色以及配料比例。古代工艺一大进步(硬型范或失蜡法,改为翻砂法)(5)对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产生了重要影响;(6)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丝绸之路的使用。 11.[得壹元宝、顺天元宝]唐朝(618年到907年)安史之乱的史思明。史思明先后铸造的两种货币,即“得壹元宝”和“顺天通宝”都是在他占领洛阳称帝之后,销毁佛像铸造的。“得壹元宝”可能是取义于《老子》第三十九章中的一段话,即:“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作为反叛的胡人,史思明可能是想用铸造“得壹元宝”的方式来表示他也是天下的正统,是位真命天子。虽安史之乱最终被郭子仪平定,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1)“河朔三镇”在军事上造成军阀割据;(2)文化上,从唐的开放、自信和多元的社会风气又回流至宋内敛、懦弱和不自信。史思明和安禄山就像下凡的同一星宿,结局惊人相似,都是死于亲人叛变。在唏嘘之余,我们不禁感叹,这可能就是政治冒险的代价,亲情、人性一旦被政治野心操控,任何悲剧都有可能发生,即便是亲生父子,也会自相残杀。 12.[乾元重宝]唐朝(AD618年到907年)古代著名理财家第五琦,唐朝时期与郭子仪一文一武,为平定安史之乱而筹集资金。功绩如下:(1)协助贺兰进明筹集军饷;(2)改革盐业,收归国有,做到”人不益税而国用以饶“;(3)铸造乾元重宝,支持军需,但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高企。 13.[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唐朝(618年到907年),推测他们是由唐安西都护府在当地铸造发行的(《悟空入竺记》作为佐证),鉴证了安西守军坚守西域、抗击吐蕃的那段悲壮历史,填补了一段历史的空白。这是收藏、考证、研究钱币的魅力所在。 14.[会昌开元]唐朝(AD618年到907年)(会昌年间,841-846),历史上”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事件和唐武宗灭佛事件。会昌灭佛动因:(1)出家后不用兵役、劳役和缴纳税收等影响经济;(2)政治上,牛李党争(牛僧孺敬佛与李德裕灭佛)。由此造成了中国思想领域儒家独尊的局面,对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思想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关系。 15.[高昌吉利]高昌国麴文泰,从北魏延续至元代。西安和吐鲁番出土。高昌吉利钱币与颉利可汗有关。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的“渭水之盟”。高昌国王麴文泰为什么要铸造高昌吉利钱币呢?实际上这与唐玄奘有一定的关系。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是在麴文泰的盛情邀请之下,改变西行的行程来到高昌国的。 16.[粟特青铜钱]粟特靠近伊朗,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源于粟特文。另外,我们如今的一周七天,也是由粟特人习俗而来。钱币形态类似唐朝的开元通宝,原本开元通宝背面为月纹,但是粟特青铜钱背后是徽记并可能有粟特文。可能由于亚历山大东征,粟特东逃塔里木盆地,在丝绸之路通商,敦煌附近留有遗迹。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粟特人。另外,突骑施钱和回鹘钱也是由粟特青铜钱启发铸造。所以,中亚地区在伊斯兰化之前,钱币都仿造开元通宝,说明开元通宝已经作为国际货币。 17.[淳化元宝]宋朝(AD960年-1276年)开创最早的年号钱和御书钱。铸造御书钱皇帝:第一位宋太宗——第二位宋真宗——第三位宋徽宗赵佶——第四位宋高宗赵构——第五位宋孝宗赵昚。 18.[祥符元宝(通宝)]]宋朝(AD960年-1276年),宋真宗的封禅闹剧。发行时间AD1008-1016年,共有9年。宋与契丹之间签订的“澶渊之盟”,而宋真宗自欺欺人的进行封禅,以掩盖丧权辱国之实,从而导致劳民伤财。 19.[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宋朝(AD960年-1276年)宋朝最多的钱币。宋仁宗时期,社会危机,范仲淹变法失败,王安石接力变法。宋神宗期待振兴大宋,遇王安石志同道合,锐行变法,传为君臣佳话。虽王安石变法受到司马光等保守势力坚决反对而以失败告终,但观其变法内容,却是将财政税收大规模地货币化和商业化,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胡适曾说“看惯了近世国家注重财政的趋势,自然不觉王安石的可怪了;懂得了近世社会主义的政策,自然不能不佩服王安石的见解和魄力了”。 20.[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宋朝(AD960年-1276年),宋徽宗。宋徽宗的瘦金体铁画银钩,劲瘦淡雅,风韵别致,使得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成为艺术水准最高的钱币。而因玩物丧志,最终酿成了“靖康之变”而亡国,自己被俘,客死他乡。 21.[纯熙元宝]宋朝(AD960年-1276年),宋孝宗。宋孝宗虽迫于高宗,签订“隆兴和约”,但内心渴望重振国事,他重用虞允文抗击金兵。而纯熙元宝取自《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而用大介”中,选取了“纯熙”两字为新的年号。《酌》歌颂周成王克商的丰功伟绩。可惜由于时局,“纯熙”仅仅六天变为了“淳熙“。之后,随着虞允文去世,宋孝宗只得将治国重心从军事转为内政,开创”乾淳之治“。虽有鸿鹄之志,却良将难寻,绝对是宋朝最令人唏嘘和心疼的皇帝。 22.[嘉定铁钱]宋朝(AD960年-1276年)嘉定铁钱就是因为开禧年间伐金失败之后,南宋朝廷为了弥补财政上的巨额亏空,被迫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在大量发行纸币的同时,也铸造了数量众多的折三、当五等大面值的铁钱。铁钱仅在两宋时期被正式作为货币使用。 23.[交子]由于商贸流通需求,而产生飞钱和交子。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最终因为超发烂售而沦为敛财工具,流通了近85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要评选第五大发明,那一定非交子莫属。但是,如此富有创意的一项新生事物,在专制政体之下,为什么没有顺势成为促进商贸发展的交易工具,最后却沦为统治者贪婪的敛财工具,而成为王朝灭亡的助推器,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本书共八章,以上为前四章读书笔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