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100字

2020-10-18 16: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100字

  《那些名字那些年》是一部由张中亮执导,盛一伦 / 郑湫泓 / 卿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名字那些年》精选点评:

  ●贵州话不标准,听着别扭。故事平淡从容。

  ●看不下去

  ●T﹏T看哭

  ●特别喜欢这种把故事讲得那么平静又那么打动人的电影。抛开这部影片的公益意义不说,还可以看出无论是盛一伦还是郑湫泓还是其他大小演员,都饰演得很出色。片中钢琴和提琴的配乐,有木卫二的味道。另片中一个路标感觉很有意思,河去河从,十年之前,十年之后,何去何从。奇怪这么好看的电影怎么那么冷门呢。

  ●故事很感动

  ●故事讲的还算完整,关注留守儿童的立意不错,但是在亲情和友情的铺陈下展现不够

  ●这种题材总是很动人 看清命运无奈也才懂更多人的坚强

  ●这是描写山区留守儿童的公益电影。主演和团队为了拍摄在贵州山区取景很久蛮敬业的。拍摄的剧情也很流畅描写两个女孩子因为支教音乐老师的到来对音乐对前途的憧憬,但命运之门并非一片坦途,结尾两个女孩十年后相遇蛮感人的。希望大家对大山哪里的孩子们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 至于那些在豆瓣尬评的,随便。第一低成本的公益电影拍摄地在贵州山区说色调暗的确实无法富丽堂皇资金不够。第二说剧情,主线流畅人物众多都是底层的小人物演员演起来没有包袱,很自然很感人,特别是女二离开故乡趴在摩托车上那场哭戏命运无奈啊。第三挑拨的骂人的,盛一伦只是客串支教老师拍摄时间就三天,想怎么说都可以,粉黑那套我看多了,只是请记住这是公益电影,当你把戾气肆虐时我想老天知道

  ●那些名字那些年 希望自己日后可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最好看的-2019.6.8

  ●关注留守儿童

  《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一):两星全因为女主

  又涉及支教,一个青年企业家跑去支教,哪儿有时间啊,你说他因为挫折而跑去边支教边疗伤还说得过去。不然就像古天乐那样,都是直接捐钱或者盖学校。

  至于所谓留守儿童,其实两位女演员怎么看都不像儿童了,青少年好吧。真要表现留守儿童,拜托找两个更年轻的演员,13、4岁那种。16、7岁的乡村孩子,不读书的话,肯定是出去打工了,不存在留守的问题。

  剧情上没什么亮点,反而我觉得最好的一处情节是女配面对非主流小青年的摩托车诱惑,忍不住就上了车,这很中国,也符合青少年心理。

  盛一伦其实是个大客串。扮演的年青企业家除了年青,一点不像企业家。

  想问的是,在中国的小城镇,还是流行方言教学吗?尤其是语文。这个是不是太刻意了?我记得中国的老师早就实行普通话考核,而且颇严格;另外,那些普通话不怎样而用方言教学的老师们早已经退休,退出历史舞台。

  女主像陈意涵,女配像周迅。

  女主郑湫泓是广东的哎,又一位通过快女走向全国的。快女真是个好舞台,不举办就太可惜了。

  《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二):《那些名字那些年》,那些感情在心间

  这么多年来,记忆中唯一一部不涉男女间爱情的乡土片,但其中所包含的感情,丝毫不输男女之间的爱情。

  跟大多数乡土片一样,艰难是必不可少的主线。事实上,艰难本就充斥于乡间,每一个村落,每一道泥埂,千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其中苦苦求生。

  不同的是,这一部片子,把这种艰辛落在两个花样年华的少女身上,燕子和陈路,各自父母不在,与爷爷奶奶辈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和老人,就是这些年乡村最真实最普遍的写照----在燕子弟弟患急住院急需要钱的时候,家里一分如洗的陈路,跟学校班上每一个人几毛几块地钱借,给燕子弟弟交医药费,并因这一大家都不知道真实情况的行为,被同学误解及指责她偷了班费,在与班长扭打的时候误伤班长,因此而远遁他乡杳无音讯。燕子拿着陈路记录借钱名单的小本子,一生的友情,一世的恩情,尽在不言中。若干年后,燕子成了明星,在演出的酒店遇到当保洁员陈路,两个有情有义的闺蜜朋友,终于有机会互诉衷情!

  不是大制作,没有著名的演员和导演,但因为有一个好的故事,故而不失为一部好的电影。对于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而言,最深的感触不是燕子和陈露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而是贫困给乡土刻下的烙印。反观自身成长的经历,某些在自身上似曾相识的影子,引发无限感慨,甚至是热泪盈眶!而在无尽的艰难之中雪中送炭相互扶持所结下的情谊,相比于花前月下的男女感情,弥足珍贵,毫不逊色!

  《那些名字那些年》观后感(三):那些年那些名字

  刚才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那些名字那些年》,很简单的故事。贵州山村的两个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最震撼我的一点是我觉得自己跟她们有着那么相似的经历。

  我出生,爸爸就进了局子。两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了外地,她从那时候一走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爷爷奶奶就成了我的监护人。到今年,我虚岁二十二岁,我们已经向未来奔跑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我从一个冲动莽撞的小孩子,渐渐的变得成熟稳重。尽管如今的我还是傻里傻气,但对于生命和生活,至少我是很热爱的。

  电影里面有个情节,陈璐因为惹奶奶生气,奶奶不让她吃饭而偷了钱去买干脆面的事。其实我小时候偷过我奶奶很多次钱,她其实是知道的。后来长大以后我问她知道怎么不收拾我,她都是笑着说,你抬抬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一毛两毛你拿去顶多买根辣条往你的嘴巴里塞。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个世界爱有很多种。有的人她爱你,有些事说与不说都是为了你好。

  陈璐和燕子像极了我和我以前的一个朋友,但现在我们已经陌路很久了。我记得小时候,我因为她和别人玩不理我哭过很多次。每次都发誓她再来找我,我也不会和她玩。可每次她没人玩的时候回头找我,我还是忍不住和她玩。直到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以后,大概初三我终于明白过来,有些友谊,它不是说它真的很珍贵或者怎么样,而是两个人压根不是一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就算强求也都不可能的。就像二十多年我也和很多朋友没再联系了,但我也寻到了很多的真心朋友。有人总问我是怎么和别人相处,我都会说看缘分。那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朋友相处,真要说什么,我就总结了一点:和朋友交我一直很真心。

  我可能不太够资格说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但我可能对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有所感同身受。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学校开家长会,那是我第一次得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也不能去学校,我就自己做了自己的家长。在后来很多次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给自己开的。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放学,外面下大雨,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村里有个娃娃的妈妈,我奶奶让她给我捎了一把伞。那次我淋着雨回去的,一路上都没打伞,回去我奶奶见了我啥也没说,就拿毛巾给我擦头发,我还一脸委屈的不成样子,怨天怨地。以至于后来好几年养成了下雨天不打伞的习惯。现在想想对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又恨又觉得好笑。生活的坎坷不是一辈子过不去的梗,只要你向前看,一切都能行。

  等再后来的时候,第一次去住寄宿学校,天天想家天天躲在被窝里哭。我家是农村的,离城里有段距离。高考前,我和爷爷奶奶开玩笑,我想出考场的时候看到你们俩。高考那天,下了大雨,我考完出门看见外面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在接孩子,当时我就想他们俩会不会来呢。我走到最外面,就看到我爷爷伸着头在往里面望,我就跑上去,他啥也没说给我递了个面包。你们不知道,那个画面可能真的是我一辈子最珍贵最珍贵的东西。我爷爷平时对我特别凶,我能记起来他对我这么温柔的事其实只有几件。爷爷和奶奶从来不会管我很多,小学的时候爷爷买了EVD,可能现在的小孩有的都没听过,我放学回家就是安上碟子放着歌写作业,我奶奶还骂我就这种样还能上大学。后来他们说没想到我还考上了大学。

  今年是大学的第三年,我还是会给他们打很久的电话,说着这偶尔枯燥但又惊喜的生活。其实我这是第二次在很多人面前说自己以前的故事,可能往事真的能被时间消磨殆尽,我希望屏幕面前的你无论现在几岁,无论生活有多艰难,一定要好好活着,拥抱世界,热爱生活。

  2019.4.1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