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部落》的观后感大全
《日耳曼部落》是一部由德国执导,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耳曼部落》观后感(一):第三集 帝国的和平
罗马长城的作用就好比是一道红外报警线,木桩和战壕并不需要很结实,只需要守卫保持警惕,在偷渡队伍还没走远时让内线驻扎的军队能够出动。
而中国长城的作用除了警报线的作用,还好比是条运输军队的高速公路,城墙宽敞,能够短时间将各个烽火台的士兵集结一处,以致匈奴人不敢在长城内线长待。
这已经三集了,最后一集是不是该日耳曼人的辉煌了,要不然希特勒引以自豪的源头在哪里呢。
《日耳曼部落》观后感(二):第一集 野蛮人对阵罗马人
我们的商周没有女祭司,农耕民族女人只负责生育衣食,而狩猎采集民族的女性要承担更多的任务,比如祭司。女性比男性更具神性,大概是她们常流血的缘故。
把头发扎在脑门右侧很吓人吗,事实上只要服饰打扮不同,初看起来都会有点吓人,苏比人看到罗马人的红袍铁甲或许也害怕,但这种只是一般的吓人,更吓人的是那种伤害自己的打扮,比如脸上的疤,或者画的像伤疤血痕恶兽的花纹,剃光头发的脑袋,则是将自己的脆弱显露出来以证明自己强大。
用文明建城市的方式征服落后民族确实是个好方法,我们汉人对待匈奴却没办法这样做,因为我们需要耕地,而蒙古草原是种不了地的,那么德国北部当时是种什么呢,建那么大一个城市食物从哪来呢,没讲。
《日耳曼部落》观后感(三):第二集 条顿堡森林战役
夏末秋的翻译真心不错,还能学到汉语词汇,颀长,虬髯,苟安一隅,大渐弥留。
罗马和大汉一样,都有文化自豪感,可大汉却好像没有把匈奴单于的儿子虏到中原进行文化熏陶的做法,可能是草原民族的侵略本性并不介意少那么一两个儿子。
插个题外,古人考不考古?当然也考,比如一个清朝人在一块土地里挖出一个唐代的瓷器,他不会说“哎呀我现在科技水平不够,不要继续挖了,留给后人挖吧”,他肯定会挖,直到挖不出来。我们现在也一样,发现一处日耳曼遗址,我们不会说“别轻易挖了,留给以后科技进步再挖吧”,秦始皇兵马俑是这样的,那是因为兵马俑实在是被草率的挖给糟蹋的够呛,但绝大多数遗址发掘并不会有明显的被糟蹋的样子,清朝人不会用碳14也没觉得自己损失了很多古物信息,我们如今也不觉得会损失很多信息,尽管以后科技发展肯定会比现在能更好的发掘古物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说到这其实也清楚了,实际上凡事都要掌握这个度,完全不考古不行,兵马俑也不留着也不行,所以还是大多数都可以挖,少数确实损失很震撼的就先不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