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100字

2020-10-24 01:3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100字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是一本由[奥] 斯特凡·茨威格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精选点评:

  ●要再看,很适合以休闲的心态去读。特别喜欢《猩红热》。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变化就是茨威格小说的故事情节。

  ●其实我特别想说翻译的问题 哈哈哈

  ●奥地利人,是不是都有点过于敏感了?

  ●很棒的短篇小说集。茨威格对于人物心理一直都是精准刻画,让人读了深有同感

  ●男人的性欲杀害了姑娘的柔情蜜意和最神圣的敬畏。

  ●文化不同,语言当然也不同。在翻译过来的途中,不知道是否是原版本的意,一字之差就会有不同的感觉。 抛去翻译的话,外国作品还是曲而又曲的描摹刻画,用一切锱铢必较的修辞,去烘托想表达的东西,但我看来,却有些刻意为之,不甚自然了。 还有,看茨威格的作品,也就知道他为什么自杀了。

  ●对于敏感的内心活动极致细腻的描写

  ●茨威格对人性心理的描写细腻程度太可怕了

  ●其实我倒是没有读出所谓的讽刺之感,这难道不是一个女子在失恋时必须要经历的心理路程吗?心理描写的太细腻,语言精巧!

  ●描写很精巧也很繁复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一):猩红热:书写一个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

  这种心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女人是如何违背自己意愿的:她们出于软弱违背自己。

  对男性力量的崇拜,对男权力量的屈服,对性欲的遮遮掩掩。让女性自己葬送了清楚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无论如何反抗,如何呼救,在某些人眼里都能扭曲成相反的意思。

  这一切,茨威格作为男性,在100年前,通过这个性倒错的案例就顿悟到了。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二):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

  故事的经过差不多是这样的,由于一些演奏上的合作,女主角与男主角相爱了。那是一种晦涩的朦胧的爱情。他们都对艺术心存敬畏并且这是他们的共同语言。女主角经常会被男主角弹奏的乐曲所深深地吸引并陷入其中。他们约会的第一个晚上,男主角就演奏了一首非常美妙的(我忘了是啥了)曲子。女主家庭里面姐姐比较丑陋和消极,父亲是长期做着办公室的工作,与外界现实生活交流不多,女主比较美丽优雅,擅长音乐。女主向往神圣的精神恋爱。而男主则说自己跟世间的男子一般,对她有需求。在一次约会中,男主邀请女主去他家。当男主没注意的时候,女主偷偷地跑出去了。之后女主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痛苦,怨恨,失恋......

  过了一段时间女主想要去找回他。在一次音乐会上,他演奏了他们第一次约会时男主为他演奏的曲子。女主觉得男主还爱着他,她沉浸在音乐中,以为他还爱着她,心情十分高昂,她决定去出口堵他。但他却挽着另一个娇小可爱的女子。女主顿时感到十分羞愧,愤怒,怨恨。她仿佛天塌下一般。她觉得她被背叛了。她觉得她的爱情死掉了。然后她走在路上,碰到一个军队的男生本想委身于他以此报复。但是这个军队小哥哥并不想趁人之危。之后女主回到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平复,她渐渐趋于平静。她的生活也慢慢平静,时间抚平了她的伤口。

  这篇小说写了恋爱-失恋-不甘-报复-淡然 这样一个失恋的故事,是很多现实中故事的写照。经过一次失恋。女主因为不甘想要报复,让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温顺,她想看起来放荡轻佻。这种失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重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三):动人的小说集

  书中收录的每一篇中短篇都很动人。一个群体在哀伤的历史中尝试反抗命运,一个女孩在踏入情感世界后细细密密的愁思与抉择,一个弃儿徒劳地为追寻她赋予意义的东西。诸如等等。每一篇在引起共鸣的同时,也会曲曲折折地带你看向深不可测的东西。

  简要写几篇感想。

  《雪中》大概是一个民族在惨痛历史中努力想要努力摆脱不公的命运的缩影。马车倒在了雪里,他们逐渐失去了生命的气息。茨威格没有赋予他们一个逃脱了的,尽如人意的美好结局,大概是因为这种无力感是真实历史的深刻反映。

  《出游》的后劲很大,刚读完没有很多感受,顿了一顿后突然觉得这是许多个人生命的轨迹。当他下定决心,被美好的事物召唤,去追寻不朽的救世主时,他可以克服千重万难,也可以忍受旅途的劳顿不堪与预想之外的痛苦折磨,甚至也会沿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他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屈服于一点点欲望,虽然以为耻辱并焦躁不安地摆脱它的影响,却在真正遇到造物主时浑然不觉,熟视无睹。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总让我想到很多苦苦奔波的人,为内心填满意义却在无意识中走反方向,终而不得的人。

  《生命的奇迹》也是美好的食物被极端狂热和不理性的情绪摧毁的故事,当你一点点看到少女如何拥有光彩却遭遇毁灭时,你也无法简简单单地把它归为悲剧。

  《猩红热》真是一个太过残忍的故事。《猩红热》真是写尽了哀伤与叹息。 很多初读大学或者步入人生新阶段的人,都能够体会到贝格尔到维也纳时的彷徨与窘迫。那样的底气不足,敏感畏缩而渴望成为光彩熠熠的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而肤浅低俗的集体性娱乐并羡慕在其中如鱼得水的人。 他因觉得契机醒被拖入深渊。可悲的是,他并非在百无聊赖,无所依托时浑浑噩噩地死去,而是在寻觅到了意义感受了美与使命感,并拥有了为之奋斗的理想是被打垮。 如果他不去亲吻那个女孩,会不会不被传染呢?这是我无聊的假想。可是也是他非做不了的。

  《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读后感(四):如果爱情不再,那就让它成为一段从愤怒、妒忌和哀叹里解脱的往事吧。

  我们总是为无疾而终的爱情哀叹或愤懑,但消亡的爱情还有另一种命运,那就是脱胎换骨的重生,虽然少为我们所知,可它确实存在。

  艾利卡·埃瓦尔德的初恋就指向后一种结局。

  一个未曾踏足“爱恋”禁地的怀春少女,对于爱情存有很多想象,或者我们也可以换种说法,即爱情负荷超载,这一点是加速她这段短暂爱恋夭折的元凶之一。

  艾利卡与仅有的亲人——父亲、姐姐的关系很为疏离,这一点在故事开篇便可见一二。

  “艾利卡·埃瓦尔德小心地迈着迟到者的轻声脚步慢慢走了进来。父亲和姐姐已经坐下来吃晚餐了。听到开门的声音,他们都抬起头来看了一下,对进来的人草草点了点头。然后杯盘刀叉的丁当声继续响彻灯光昏暗的饭厅。他们很少交谈。”

  除此之外,父亲的冷漠和姐姐的无趣以及形成他们如此性格的原因紧接着也有所交代。

  “姐姐长得不引人注目,有些难看。多年来一直被人厌恶和嘲笑的体验使她抱定老姑娘那种迟钝的听天由命的态度,微笑地看着每一天离去。”而父亲呢,则是“长年在同样颜色的办公室工作使得父亲对世界生疏了。特别是从妻子死后,他就陷入冷酷的恶劣情绪和固执的沉默之中。”这一段强调了艾利卡生长环境中大片的灰色基调。

  艾利卡的家庭关系造成了她孤僻、沉郁的性情,这种个性使她在恋爱中表现出几近于扭捏的羞怯,于是她常常关上房门为自己不可言明的感情悄悄甜蜜着,那种心情和姿态就像做了不被允许的事或像是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既像可怜的小孩子,又像可悲的小偷。同时,由于这种生活的单调与沉闷,她将这份爱情视为生命最大的馈赠,也是托起她全部生活的强大而可靠的力量。

  她如何知道试图用情爱拯救自身的祈求是一种可笑的幻想呢?她只是一个初怀思慕之心,渴求被爱的可怜的人而已。

  艾利卡的恋爱开始于一个家庭聚会,她是这一家的钢琴教师,而他则是一个受邀而来的小有名气的小提琴家,郎才女貌,自然而然走近了。这一场充满浪漫色彩的初识,很有“琴瑟和鸣”的味道。

  后来爱情的展开并不顺利,他两次将艾利卡带回自己的家中。在暧昧流动的时刻,艾利卡的回应都是落荒而逃,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不可原谅的羞辱。

  艾利卡捉摸不透灵与肉缠绵的关系,她为此困惑、痛苦。当姐姐伸出援手时,她那清高的心性使她视若无睹。这也是造成她爱情失败的原因。假如她能够坦诚地跟姐姐谈一谈,她的恋爱也不会结束得这么狼狈。

  艾利卡的爱情开始于别离。她进入从前他的角色,试图追逐两人之间的距离。她在他的音乐会上听到曾经他给她演奏过的曲子,便抱定了一种信心:这个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给她任何消息的男人依然对她存有眷恋。她会错意了,他的身边已有新欢,目睹这一切的艾利卡明白自己已溃败得一塌涂地。

  艾利卡这一场天真的误判显示出她对于“爱”的了解不足。爱有时存在隐秘的暗号,可是在这之前,必定有明了的关于爱的表态。对于没有表态的爱意的猜想大多属于单方面的臆测,不过是其中一方子虚乌有的幻觉罢了。艾利卡当时不懂,如果他还爱着她,他绝不会让她苦苦等待。

  此时无处发泄情绪的艾利卡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漂游的船舶,负载很重,却没有可以停靠的港口。

  她想到了自杀,但是她脑中尚存一丝清醒——她不想落入他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中,不想成为被人指指点点的一具可悲的女尸。

  于是她将自我毁灭的报复委托于一个年轻骑兵,她认为解放欲望便能倾泻悲伤,但是这个年轻男孩并不想趁人之危,这个报复计划未果。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男人的做法不止于此,那么尝到自我毁灭快感的艾利卡会不会就此放纵自己的欲望并堕落下去?我想极有可能会的,因为艾利卡拥有的是一个脆弱、摇摆又孤独的灵魂。

  幸运的是,那对于艾利卡来说与末日无异的一天里,她遇到的是一个正直的人,幸运的也是艾利卡在后来对痛苦的反思中获得了可贵的平静,从前的沉郁化成了一种能够正视过去和未来的温润的稳重。

  艾利卡获得了新生。

  茨威格如同女性般细腻的笔触很好地还原了怀着爱恋之人的心情以及失去爱情后撕裂性的痛感,所以这个短篇读起来会使拥有过爱情或者失去了爱情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同时,茨威格对结局的安排饱含温情,艾利卡失却初恋本该是个悲剧,但作者笔锋一转,写道艾利卡回味往事时的云淡风轻,写出了她的成长——“她突然有了温和的、谅解的断念,有了经历过巨大痛苦的人的尊严。”

  如果爱情不再,那就让它成为一段从愤怒、妒忌和哀叹里解脱的如烟往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