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抽搐症候群》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抽搐症候群》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10-25 23:01: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抽搐症候群》经典观后感有感

  《抽搐症候群》是一部由安娜·罗斯·霍尔默执导,Alexis Neblett / Royalty Hightower / 罗雅缇·海塔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抽搐症候群》精选点评:

  ●理解导演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没有表达出来

  ●赞同底下的评论,这个抽搐症就是大姨妈。

  ●概念走的太远,而内容并没有追上来!

  ●#5 後面真的好像在拍mv

  ●第一次看全是黑朋友的电影让我有些招架不住。

  ●有点神秘主义,又不像阿比察邦,声音与人物内心紧密结合却又营造出一种神奇的节奏感,成长的躁动与犹疑,抽搐过后,超脱重力,相由心生,方能创造不可言说的美

  ●另类独特,很有生命力的片子,最后一幕配上音乐非常有震撼力

  ●把这个传染病想成来月经就很好理解了(手动滑稽)

  ●好棒啊! beau travail ending有点像 神秘的Sound design具象化女主的心理活动

  ●隔着屏幕感觉有股体味向我袭来……

  《抽搐症候群》观后感(一):充满神秘主义的处女作

  声音的处理最有创新性。据导演透露,她运用医学仪器来过滤周围的声音,比如在篮球场训练的场景,很容易让观众进入到女孩的内心世界。另外,诡异的配乐也是一个亮点,令影片的氛围笼罩在一种不知不觉蔓延的神秘主义里。而摄影机围绕着女孩缓慢移动的方式,则令这种神秘主义不断增强,比如在更衣室出来后的那场,以及在篮球场的好几个段落都带有导演独特风格的烙印。

  女性成长主题。这种早已拍烂的题材能在影片中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亮点,实属不易,尤其是出自一位处女作女导演之手。身体抽搐的影像既能营造出匹配影像风格的神秘感,也可以在叙事层面上对应出合理自然的解释,实在令人觉得惊讶不已。

  少数族裔。同为处女作影片,本片跟《女神们》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少数族裔作为叙事对象,尽管导演风格千差万别,但是在影像背后却留下不少让观众思索的空间。少数族裔到底在主流社会的认可程度是否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就能最终获得?尽管影片在片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观众在看完最后那个惊艳的舞蹈段落时,相信会有种百感交集的感受。

  《抽搐症候群》观后感(二):《抽搐症候群》:为什么又是一部作女作?

  ——“幽冥影像”续

  无论将“the fits”翻成“抽搐症候群”的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已经将这部电影与阿彼察邦的一部杰作互文了起来。那部于2006首映的作品,中文片名正是《恋爱症候群》,而它的英文名则是“Syndromes and a Century”。这不应该被认为是巧合,因为两部电影中确实都出现了某种可以被称为“症候群”的东西。症候群指的是“在种种病理过程中,当出现一个症候时,同时会伴有另外几个症候”,它还有一个引申意,“指某一些人因相互影响而达成一致的意向”。在《恋爱症候群》中,恋爱以“重复”的方式“症候”了百年,而在《抽搐症候群》,病症发作得更加明显:先是舞蹈领队的突然抽搐,然后各成员相继染上“病症”。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可以将导演Anna Rose Holmer纳入阿彼察邦-河濑直美所代表的“幽冥影像”之谱系的,在于她使用镜头来展示空间的独特方式。这些空间可以分为两部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在室内的大部分场景中,由于处于密闭的内部空间中,照明不是由自然光,而是通过LED灯打出的光完成。这就有点类似于蔡明亮在电影中大量使用的内部空间形态(如在《郊游》中),即是以相同的方式来获致一种物理的城市空间。所不同的是,蔡明亮通过对镜头角度、机位的独特选择来将这些城市空间变化为变异空间,从而反映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生存现状。但Anna Rose Holmer并没这样做。

  《抽搐症候群》观后感(三):极简主义寓言

  【以下评论透露剧情】

  这是一部仅有70分钟超短片长,甚至连人物对话都能省则省的电影,用“小成本”几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朴素,更恰当的标签应该是“极简主义”。掀开朴素简省的帷幕,展现广袤深邃的天地,是创作者想要追求的效果。而她们确实可以骄傲地说,她们把这座高峰征服了。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对准的,便是在拳击馆苦练的主角,一个11岁的小女孩。对于她单调劳碌的日常生活——陪兄长练拳,在馆里打扫卫生打零工——她静闭的嘴唇没有抱怨,挥拳的双手没有推诿,但眼中隐藏不住的,是对一廊之隔的另一个群体的艳羡与渴求。

  那是一支吵嚷欢笑的女子舞蹈队,一个与拳击截然不同的世界。

  她的人生曾经由日复一日的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所定义,每做一个,都具体化为一个数字,除此之外,还有青春期少年所最痛恨的体重限定。选择拳击,就意味着选择遵从刻板,选择考虑现实,不带任何散漫与放纵。与之相比,舞蹈的世界简直是自由和梦幻的极乐地。

  不止这些;拳头一旦击出,所势必导致的后果,那些扭曲的面容、流血的牙齿、倒地的眩晕,早已一一烙印在她的心里。与之相比,到了曲终舞尽的一刻,在那跳舞的人的脸上,能看到的只有骄傲和满足;那是她们倾情挥洒的畅快,和对自身美丽的自信。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美丽的新世界,却首先必须克服先天的不足——她那从未与其他姑娘同步的跳法,因为与拳击异曲同工而惹人发笑。可望而不可即,形容的就是那些似乎仅凭本能便可忘情摇摆、舞动出曼妙身姿的姑娘。

  更何况,对于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学女生来说,两三岁的年龄差意味着理解力和控制力的天差地别。对她们而言,高年级的女生是一种完全没法对付的可怕至极的生物。

  尽管通过一根传过来又让出去的Twizzler,她交了两个朋友——看着比她年龄大一些的Maia,和明显比她小的Beezy——她却时刻深知,自己和领舞的女孩们从来也不是平等的。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因为她还站在那根模糊的性别分界线上:她还不能算是“女孩”。而一个没有性别的人,是不能平等地站在女盥洗室的洗手池前,和那些真正的女孩们交流的。她便只能借着从盥洗室隔间的门缝偷窥,获知属于领舞女孩世界的秘密。

  要证明自己!她快步地登上往日用来锻炼腿力的天桥台阶,开始在空无一人的平台上跳舞、跳舞、跳舞。

  她想凭和练拳时一样的毅力,证明自己不会被淘汰。

  但事关淘汰的考核,根本没有举行。领舞的女孩得了怪病,犯病的样子颇为惊悚。更糟糕的是,这个找不到确切成因的怪病,开始变本加厉地凌虐此地,将年龄大些的女孩们逐一击倒。

  她的两个好朋友之一的Maia,便是在练习中倒下的。可她却不以为然。那是因为有一天,Maia站在排空了水、显得萧索又空旷的公共泳池里,跟她暗示了奇怪的事情。她竟想让怪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刻之所以患病,也不奇怪了。

  病魔已经将年龄大些的女孩逐一俘获,现在轮到的是Maia。难道按顺序,她就是下一个吗?

  她以为,叫停这一切,只需要自己说“不”。

  她停止向那些有魅力的姑娘靠拢了。揭下纹身贴纸,剥落指甲油,摘去忍痛扎上的耳钉……(题外话:片子准确地把握了以荧光亮片为主导的十岁女孩的审美,反映了她们人生第一次对伴随着闪亮光彩而来的关注的渴求。)

  她以为,避免成为怪病的牺牲品,只需她自己拒绝就行。

  但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怪病找到的下一个女孩,竟然是比她还小的Beezy。

  她又一次陷入了发现自己彻底被排斥在群体之外的无助,而这次危机,对她来说更加致命。摄影师的镜头告诉了我们这一点:以花坛为背景的构图实现了完美的均衡,却反而明白无误地交代了她与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一对二的隔离。

  Maia和Beezy交换着她们与其说是患病,不如说是做梦般的感受。她们投入地探讨着一个她无论如何没法理解的世界。

  她只能问作为好朋友的Beezy,有没有感觉好一些。后者有些轻蔑地撂下一句话走了。

  “对这病,你又知道什么呢?”

  她再次变回了片头那个孤零零的小孩、拳手、一个从始至终,徘徊在分界线上的人。

  她若有所思地兀立在排空了水的公共泳池里,脚下有秋风席卷落叶而过,意识到自己已经准备好迎接怪病的到来。

  不久后,在惊恐地尖叫的众人面前,她犯了病,身姿就像是投入地跳着一支热烈的舞蹈。她在天桥上跳这支舞,在排空了水的泳池里跳这支舞,只有在这最狂诞的梦幻中,她的步点才与其他女孩无比合拍。

  她们的步点对应着这部任由观众解释的电影引用的最直白的一首歌。

  “人被困于大地,是因为选择去做重力的奴隶”。

  成圣的代价是坚守的痛苦。

  合群的代价是永久的束缚。

  附言:

  本片助理剪辑来到放映场,讲述了加入一个女性编、女性导、女性出品、女性剪的电影创作团队的骄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