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锦集

2020-10-27 02:49: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锦集

  《柑橘柠檬啊(精装版)》是一本由(英)麦克•莫波格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精选点评:

  ●全文笼罩在淡淡的忧伤之下,起初以为是写战争的残酷,后来才发现更要强调的是英国人处决百万本国士兵的历史。让人慨叹。

  ●前半部分如清晨阳光下的小麦,如舌尖上慢慢融化的薄荷糖;后半部分轻轻地写战争,写硝烟中普通人的挣扎与勇气,纵有《柑橘与柠檬啊》的歌声响起,仍热泪盈眶,久久不能释怀。比《燃情岁月》更甜蜜,更残酷。

  ●柑橘与柠檬啊 受了伤就喊一声疼 柑橘与柠檬啊 累了你就停一停 柑橘与柠檬啊 让我们一起赶走坏心情

  ●前半段的童年温馨描写衬出了后半段战争多么的残酷 二哥对于小托 亦父亦兄 帮他挡了许多 那一句“努力把那一眼变成永恒” 真如评论家所说的 不单纯故事的单纯

  ●嗯...还行吧。读来有点像圣诞忆旧集那种田园风格,平淡的记叙,克制的情感,但是整体也没写出太多新意,不过故事里描述的真情和反战的思考还是挺精彩的。

  ●一战结束100年后的今天,恰好看完了这本书。在书架闲逛,被书名吸引,随手抽出,就遇到了这本书。童年的片段太感动,源自坚守心中的至理与纯真,战争的片段太震撼,残酷的战争与互相残杀的无辜的人,看哭了。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在这黑暗中,更能体现人性的光辉,还有不灭的人类的希望。

  ●从未想过查理会死于这样的原因,战争很残酷,它逼迫着众多善良的人去杀害别人。

  ●童年和战争是小托的一生,教会他成长,友情、爱情、亲情......在战争中,只有恐惧和死亡……但无论如何,我还会唱歌,我还活着,即使在前面的三种情感一一破碎之后,我还要活着,新生儿是希望,小托一定会成为小小托的守护天使,继续查理的使命,保护一个底层家庭的完整。歌唱吧,在任何时候,在死亡之前,只要你还有一丝气息,也唱起来,大家一起唱歌吧。

  ●看完这部小说仍觉得意犹未尽。托米回忆了小时候成长的经历,哥哥像父亲一样给了托米关爱,陪伴他成长,和茉莉夹杂着爱的友谊,大个儿乔的欢乐,妈妈给他们的爱与自由。战争的来临,让幸福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哥哥的离去让托米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去守护他需要守护的人。哥哥查理对困难,战争的勇敢以及守护自己爱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小托会说:"世界上能给我保护的人并不多,然而人性的丑恶还是要剥夺我享受爱的权利。最后,我只好独自走下去。是的,我已经足够坚强,可是不会有人知道我失去的是什么。" 那首《柑橘与柠檬啊》我会一直唱起,去对抗这世界的不平等,洒落我的难过与想念。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一):战争是最残酷的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战争往往对老百姓是最残酷的。高中一直在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关于大秦如何折磨百姓的文言文也读来不少,但始终没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残酷,这本书通过小人物的生平经历让我真实的体会到了残酷二字的含义。

  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恨男主角的懦弱,也很佩服哥哥的伟大,他真的为男主付出了好多甚至最后牺牲了,但这也可以归结为是男主的成长吧。

  “我们会看同一朵云,脸颊感受同一抹微风。至少,我们能因此而感觉彼此贴近。”读到这句话就觉得“嗯!写得太好了!”哈哈哈我就是很俗的人,看到这样的话就忍不住摘抄下来。宇宙之大,我们能相遇,即使分别了又如何呢?我们看的是同样的风景,甚至可能听过同样的歌曲,这样就很好了呀!

  “世界有时并不善待温柔这种品质。”是的,这个社会似乎往往人善被人欺,老实人反而吃很多的亏。我不想听语文老师的心灵鸡汤,抑不想继续相信语文老师塑造的童话世界,这个社会就是很冷漠无情的,你善良了又如何呢?到最后搞不好被人误解你的好意。

  这本书蛮好看的,不要因为书名就不看了,最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买的还是双语版哈哈哈!有机会还是要读下的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二):祝我们成为查理!

  亚马逊买的精装版,拿到书的时候,书很漂亮,中英文。故事非常简单,读完非常自然,和人民日报评论也相符--值得一读再读。

  除了查理,书中还有太多美丽的灵魂,随着小托的回忆,阅读着随他成长了一次,将自己代入至书尾,和小托一起成长。

  如果小托没有发生阴影,我相信在妈妈温暖的家庭影响下,就是另一个查理,而在书中的最后,也的确“成为了查理”,这一点我们都欣慰至极。而妈妈啊,真是一个完美的灵魂,看完了书的人相信都读能感受身受。不光是对子女无尽的爱,还有面对逆境的时候的坚毅坚忍,对正确理念的坚持和不低头,如果不是有这位好妈妈,就不会有”查理“。这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感谢妈妈,我是幸运的。小托一夜的回忆,查理一夜的成长。

  这本书值得看

  祝我们都能成为查理,又或者当好小托。

  如果他真的曾经软弱无助,那么他并没对我们展现出来:而如果这就是勇敢的话,我想我们已经从他身上知其一二了。-----书评维叔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英雄,不应该看他愿意不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来搏,而是应该看到别人都在惊慌无措甚至做出错误决定时,他是不是能保持镇定。----书论勇敢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三):《柑橘与柠檬啊》书评

  《柑橘与柠檬啊》书评

  从《柑橘与柠檬啊》这本书里可以读到爱与纯真、友谊与亲情、与动物的温情,体会到命运的反复无常,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这是一本闪光的书,让你这在个物质化的世界仍能保留着童真,看世界的时候能充满童趣。

  《柑橘与柠檬啊》这首歌是这本小说的主旋律,这首歌本是大个儿乔的最爱,他喜欢高坐在树上哼唱。尽管经历了父亲的死、狼外婆的虐待,孩子们仍然相互抱着取暖,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地玩,和飞行员交谈、捕鱼。大个儿乔每次围着大家唱《柑橘与柠檬啊》,这首歌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也象征着胜利和快乐。

  这个世界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无常,痛苦与快乐常常只有一线之隔。父亲的意外死亡成为小托心里的伤,小托一直认为父亲是为了救自己而离开人间的,心里怀着愧疚。父亲的离开一度夺走了这个家庭的欢乐,母亲不再哼唱欢快的乐曲了,父亲挂着的上衣也消失了,甚至这个孩子们要被赶出这间屋子了,上校要夺回房子了。这时孩子们的人生好像一个降到底的音符,生活陷入了谷底。父母很多时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庇护和保佑。幸好,他们还有妈妈,妈妈去照顾上校夫人后,狼外婆来了。

  狼外婆这个人物,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考虑,是带给孩子们挫折和成长的。她的严苛和不近人情,不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体现了一个冷酷、缺乏爱的人物形象。反倒衬托出妈妈的温情与爱。小托、大个儿乔、查理小时候还会在一起打打闹闹,越长大却越能体会到生存的艰辛,抓鱼是为了解决这个家庭的口粮问题,而偷猎犬则体现了他们对动物的保护与爱。孩子们的心中充满善良与纯真。

  命运总是有起有伏的,妈妈回来后,孩子们的生活又重新充满温馨。在这儿要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大个儿乔。他是个智障却单纯、乐天,热爱动物和大自然,书中起先提到不少外人对大个儿乔的轻视和冷眼,也写到了小托和查理的反击,和嘲笑大个儿乔的人打架。幼年的时候我们似乎都是这样,要保护好身边深爱的人,即使这种方式是打架。小托和查理给大个儿乔吃兔子粪便,被妈妈骂,可见妈妈的教育方式还是很好的,她让两个儿子懂得要平等对待自己的兄长,不能欺骗。孩子的好奇和童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第二个人物是茉莉,她是个善良、温暖的女孩。从她起初给小托系鞋带就可以看出来,她就像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抹跳跃的、明亮的色彩,小茉莉进入了小托家,顺理成章成了几个孩子的姐妹。茉莉性格很柔顺,又喜欢笑,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大个儿乔把在路上摘来的花送给她,而妈妈也把她当做女儿一样对待。

  生命是条纵横交错的河流,有暗流汹涌之处,也有一往向前的时候,从这本书中我们经历了和主角的成长,也明白了爱与温情。

  正如《柑橘与柠檬啊》这首歌中所唱:“柑橘与柠檬啊,圣克雷蒙的钟声说。

  你欠我五法新,圣马丁的钟声说。

  你何时还我钱?老裴锐的钟声说。

  当我变有钱,雷诺地的钟声说。

  那会是何时?史代尼的钟声说。

  这我还不知,宝儿的老钟这么说。 ”

  《柑橘与柠檬啊(精装版)》读后感(四):《柑橘与柠檬啊》究竟是首什么样的歌

  初读莫波格的《柑橘与柠檬啊》,很多人都会潸然泪下,为故事中一家人互相坚守、抵御来自生活和战争等各种苦难而感动。作为一部儿童文学,它可以说既震撼又治愈人心,甚至在读完书的十多年后,我们依然能想起书中的一些感人片段。但当我们细读文本,并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很快就会发现,这部小说其实有着不容忽视的暗黑底色。恰恰是这样的底色为我们展开世界的真实面貌,去思考应当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从这本书的中英文书名入手,我们会发现它们具有奇妙的呼应。小说的原版名字叫“Private Peaceful”,直译过来意思是“二等兵皮斯佛”,也即故事的主人公。值得一提的是,Peaceful是名真实存在的士兵,是作者搜集大量关于一战士兵资料时,在比利时墓园的一个墓碑上发现的名字。

  将主人公作为书名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但此书名中的两个词都各有双关。“Peaceful”不仅是小托和他哥哥的姓,在英语中也有“和平的”“爱好和平的”“平静的”意思,直接对应着书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而“Private”除了指二等兵以外,更常用的义项是“私人的”(相对于“公共的”)、“私下的”(相对于“公开的”)。结合书中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意涵:在这样的战乱背景下,什么才是属于个人的和平安宁(private peace)?个人要如何才能获得和平安宁?

  接着再来看这本书的中文译名《柑橘与柠檬啊》,大家知道这是大个子乔最喜欢唱的歌,也是故事中的人物们反复唱起的一首童谣,如果我们把书中每次出现这首歌的地方找出来,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无论开心还是难过,恐惧还是伤痛,都会唱起它。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应该是在防空洞里,外面是德军炮弹的轰炸,小托再也无法克制自己的恐惧,在地上一边打滚一边喊叫。查理则躺到他身边,“弓着身子”保护他,同时哼起了《柑橘与柠檬啊》,很快,小托和防空洞里的士兵们一起唱了起来,虽然恐惧无法彻底驱除,但洪亮的歌声传递出了哪怕只是片刻的安慰,这首歌仿佛给他们带来了某种“peace”。——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虽然书中的注释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由英国各地的教堂钟串联而成的押韵歌谣”,甚至封面有几行出处莫名的歌词:“柑橘与柠檬啊/受伤了就喊一声疼……柑橘与柠檬啊/让我们一起赶走坏心情”。但只要稍一搜索就会发现,这首歌的真实情况与这几行积极温暖的歌词大相径庭,它最后几行歌词是这样的:

  Here comes a candle to light you to bed, 这里是支蜡烛照你上床,

  And here comes a chopper to chop off your head! 这里是把斧头把你的脑袋砍掉!

  Chip chop chip chop the last man is dead. 砍啊砍啊最后一个人也死了。

  原来,这是一首多么暗黑的童谣!不少读者认为小说的前半部分描写童年回忆时呈现出童话般的基调,到了后半部分战争打响、皮斯佛兄弟参军开始急转直下。事实上,当我们了解这首歌谣的实际情况,重新回头去检视这首歌出现的每一个段落,就明白早在故事的开头就已经笼罩了死亡的阴霾,就像每个章节标题的时间,一直在为(查理)最后的死亡做着倒计时。假如我们将这本书想象成一部电影,那么孩童欢快的歌声可以处理得缥缈疏离,带有恐怖片配乐般不详的征兆。

  如果说孩童唱这首歌时尚无法意识到最后那几行的含义,那么成年人是不可能不理解“砍死最后一个人”的含义。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前面提到的困于防空洞中的场景,就不仅仅是恐惧中带来片刻安慰和些许力量,还有年轻的士兵们对命运的无可奈何,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的束手无策,恐惧、宿命感、绝望,才是防空洞里的真实气氛。

  让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在欧洲这么多的暗黑风童谣里,作者偏偏选择了这一首?进一步查阅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这首歌早已被频繁引用于现代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因其黑暗的风格,引用它的作品大多也以恐怖暗黑风为主。比如1963年的恐怖剧《新鬼屋魅影》(The Old Dark House)中,这首歌录在磁带上,人们通过倒带播放来发现秘密凶手的身份;又比如尼尔·盖曼的《坟场之书》、1973年的电影《异教徒》等中都有这首歌的身影。最为著名的一个引用可能是——乔治·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小说《1984》。

  在《1984》中,人们的记忆和历史一样被官方篡改,主人公温斯顿却不断回忆起这首童年时候却林顿先生教他的歌谣,虽然已经模糊不完整。在看到一幅美丽的教堂画时,他兴高采烈地想要买下它,甚至不由自主地哼起这首歌,“他要从却林顿先生的记忆中把这首歌谣全部挖出来。”随着故事的发展,他又向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提起这首歌,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情人裘莉亚可以把他记不全的歌词句子接着唱出来。她回忆起很小的时候,爷爷教自己唱的这首《柑橘与柠檬啊》,虽然他们如今已经连橘子和柠檬都没再见过了。后来,温斯顿又试探性地问同事奥勃良是否记得这首歌的歌词,在高压的危险环境下,他将这首歌作为了一种暗号,来试探对方是否和自己是同志。而这最后的那两句歌词,也象征性地预示了故事的结局。

  在奥威尔的设定中,所有人被动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服务,沦为政治工具,思想、记忆都被控制,这首来自童年的歌谣,是主人公想要牢牢抓住的、为数不多的个人(private)记忆,也象征着他所渴望的单纯无暇、自由自在的过往。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再来理解莫波格小说中对这首歌的引用。皮斯佛兄弟的命运从入伍以后开始发生改变,他们从自由自在的“人”被做成了战争机器(穿着不合适的制服、经受魔鬼训练和斥骂),只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献身——无论这个目标是否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查理抵触战争:德国人和我无冤无仇,干吗杀他),只能服从指令——无论多么荒诞不合理(查理就是因为违抗了错误的指令而被处决)。那么,在那个生死悬命的防空洞里,当身不由己的士兵们唱起《柑橘与柠檬啊》,他们一定也会回想起各自自由单纯的童年时代,防空洞里的合唱,在我们的第三重解读里,呈现为一幕对个人过往记忆的集体招魂;甚至在面临枪决时,查理依然哼唱起了这首歌……这些是在经历了无数寂寞与哀愁、挫折与成长、喜悦与创痛后,一次次向着童年的精神寻根。正如故事开始时一处巨大的伏笔里,茉莉一语成谶地说她希望可以在这一刻死去,“因为明天也不可能比现在更棒了。”

  也就是说,《柑橘与柠檬啊》不仅给主人公们带来“private peace”,也在故事中早早就埋下伏笔,投下死亡的阴影;而这首歌谣本身,早已成为一个召唤童年记忆的文化符号。作为一部儿童文学,莫波格不会将这种暗黑放到表层,需要我们进出文本内外,进行文本间的互文性解读,才能进一步体会潜层的意涵,真正领会这个故事。

  故事从小托的个人成长入手,他的经历成为整个欧洲的缩影,“一战”前的欧洲享有数十年的和平,而战争爆发后,每个渺小的个体都被裹挟在这个巨大的非理性中,遭受难以磨灭的创伤。许多士兵像查理一样遭到不公的对待,被污以“怯懦”或“擅离职守”,在短短二十分钟里就被判决死刑。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无视这部小说的暗黑底色,当非理性的杀人狂欢给投下死亡的阴影,我们是否可能/何以获得个人的安宁。

  (去年给五六年级孩子们的阅读课而写的恰饭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