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雌雄之变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雌雄之变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27 03:4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雌雄之变经典读后感有感

  《雌雄之变》是一本由朱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雌雄之变》精选点评:

  ●有趣的科普

  ●有趣。

  ●第一次从书面接触动物界的“性”

  ●一只生物书籍

  ●生物研究不能基于道德~对实验对象,有点残忍!

  ●22

  《雌雄之变》读后感(一):被遗忘的那部分科学

  从高中生物惊鸿一瞥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到大学系统地学习《遗传学》这门课程,对遗传学上决定性别的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饶是如此,朱洗的《雌雄之变》还是读得我兴味盎然。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他绕开了教科书上细胞层面、分子层面的详细解剖,偏向于宏观的、生物的研究实例。从简单的无脊椎动物、植物的研究,一步步探索到高等生物;从早期人们对这个未知领域的揣想、假说,到设计实验来验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就这样一路传承下来,展现给后人的是人类探索未知的热忱和执着,是生物世界无比精彩神奇的画卷。看前人孜孜以求的足迹,时常感慨他们想象力之丰富、实验设计之精妙、观察之耐心细致,跟随他们一同探索也别有乐趣。从观察动物实验结果推导出理论,比记忆规则生动得多。

  历史总是成王败寇,然而褒奖幸运地投身正确理论的科学家,不代表其他人的研究就是徒劳的。朱洗并不抹煞那些夭折的假说和谬误的实验,正是它们的抛砖引玉,为后来者开拓了道路。今天,关于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学说基本有了定论,再回头去看从前人们的猜想,或许读过科普的小朋友都比当时的科学家了解得多。教科书里最多只记录前人粗浅却没有走偏的积累,很少关注基于谬误的学说,可在当时,他们同样努力自圆其说,设法为现象找到合理的解释,或者为我们否定了某些研究的必要,节省后人的精力。

  纵使他们没有选中正确的方向,朱洗也对他们抱以尊重,肯定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德国大学者菩恩为了求证性别是否决定于受精以后,以不同食料养了21池的蛙,检查了1272只成年蛙的性别;法国动物学家菩盛分类培养雌雄虫卵,加意预防雌雄接触,看守的过程也不可谓不艰辛。凡此类需要庞大数量级实验材料或是需要倾注极大心力留意的实验不胜枚举。倘若因其方向的谬误全然否定了他们的辛劳,岂不辜负了为科学献身的满腔热忱?

  科学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永无尽头。一些在很长的年月里都被认为是普遍真理的科学理论,随着技术进步、新的发现出现而被推翻。谁又能断言,我们今天认定的真理就不存在疏漏?因此,朱洗以及他在书中提到的部分科学家的很多结论都留有余地,他们不排除其他未知的规则,也不拒绝新生的科学力量(甚至有时承认科学的结论会因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时常摇动),期待能通过人类的奋斗得到万物生长的至理。用同样的态度去看遗传学乃至其他科学的探索历程,承认科学的包容性,我们便不会抹煞那些忘我挥洒汗水的科学家的功勋,亦不会停止我们探索科学的步伐。

  ——乙未年读朱洗《雌雄之变》

  《雌雄之变》读后感(二):优秀的科普永不过时

  与著《习坎庸言 鸭池十讲》的罗庸先生一般,朱洗先生也是一位如今早已被人被遗忘的学者。这位当年与童第周先生齐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倒是作品等身,为后世留下不少生物学专著和科普作品。童先生尝言,“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最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最多的也是朱先生。”手头这部《雌雄之变》就是朱先生所作的“生物学丛书”之一册。

  在这部书里,朱先生先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而且是大家都有兴趣的——对生物与人类性向异常与改变的考察。他先从考察最常见的雌雄两性的不同的相貌着手,接着进至雌雄的根本差异,探究传种的生殖器官的结构,附带对副性的根源和用途作一番检视,然后分析生殖细胞的组合和染色体的数目,对决定雌雄的因素的各方理论逐一辨析,最后还呈现各个物种的两性分析,以进到生物化学的领域。

  朱先生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两性的区别是比较的,是变动的,决不是板定的”,“雄非纯雄,实含有雌;雌非纯雌,实含有雄”。他对于雌雄同体的问题,对于雌雄互变的问题尤其在意,特辟出“雌雄同体的动物”和“变性的人类”两章予以详细解答。这一论点其实与现代的“性别色谱论”极为相似。雌雄两性,并非完全对立的一物两极,而是类似于一条渐进的色带,处于过渡与演变的动态平衡之中,区别仅在于程度上的有所差异。于此,也可看出朱先生不仅具备科学素养,在哲学的思辨方面亦有过人之处。

  除此之外,朱先生的科普作品在阐明生物学原理的同时,又极具人文关怀。在谈到雌雄外貌时,他特别写道,“性形缺点的个体为人所卑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这是天赋的缺点,个人并不负此责任;任何方面的指摘,都是不对的!”在我们这个大赞颜值、徒重外表的时代,这一句平静的科学述说,正如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而在分析男女同体者的案例时,朱先生也带着深深的同情,表达出他对这些“另类的”人群隐秘且悲惨的生活的关注和关心,让原本抱着猎奇之心的读者,顿觉汗颜,从而正襟危坐,思虑朱先生的良苦用心。

  据说朱洗教授是在抗战期间,以八年早晚业余的苦功,写成这套丛书的。先生的目的拿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使学术大众化,要把那些深藏于实验室、专门著作、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生物知识,循着发展的次序,由浅而深,由简而繁,用畅达明确的文笔,写成系统丛书,可作青年学生的课外读物,亦为其他科学所不可少的参考书。”我们可以说,在提高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方面,朱先生以一己之力做了不少贡献。尽管书中一些知识现在看来已经过时或者有谬误,但从他的著作中我们还了解了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浓浓的人文情怀。优秀的科普书籍永不过时,好书常青。

  2015/06/14

  Thanks.@柒书坊(http://site.douban.com/240998/)

  《雌雄之变》读后感(三):科学知识走下神坛

  科学知识走下神坛

  文/泊南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曾写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意思是说:雄兔的脚喜欢扑腾,雌兔的眼老是眯缝着,如果它们一起跑,又有谁能辨清它是雄是雌呢?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对那些伙伴解释他们没有认出自己女儿身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女扮男装还未没发现的事件呢?譬如同床共枕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方面人们囿于当时时代观念,另一面是当时人们多以外形从事的职业断定男女的。如男人多数身材骨骼较高大,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不会抛头露面,傅粉,骨骼较小,有胸等等显性特征。所以,从军的花木兰,读书的祝英台才会免于被发现。以此来看,从外形或者行业并不能准确判断是男还是女。

  那么生物界呢?这一标准是否适用呢?锦鸡只从毛色一看便知雌雄,雌性孵蛋;企鹅雌雄无太大差别,却是雌性生蛋,雄性孵蛋,牛马外形差异不大,耕牛雌性都可以下地犁田。由此可见,单从这些表性断雌雄,并非唯一标准。那么分辨的根本是什么呢?“雌雄的基本差异,全在传种的生殖器官(或称生殖腺)上。在雄者,名曰精巢;在雌者名曰卵巢。……至于其他分别的形性,无论生在体内,或露于体外;不论属于生理,或属于心理,统称为性的副性。”在生物学家朱洗院士“现代生物学丛书”中《雌性之变》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朱洗院士从“科学教导人类”的理念出发,语言通俗易懂,深入简出,极具科普性。该书先以雌雄的概观出发,第一章依次从下等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按照低等-高等的进化顺序循序渐进,娓娓道来,其间穿插生动的叙述语言,“下等动物的雌雄区别,比较暧昧……”,“(海产动物)沙蚕……围绕雌者的四周,回游往返,情意至为绸缪。”读起来轻松有趣,毫不费力。

  而后顺序从外至内,由浅入深,从外形到根本,从雌性之辨到雌性之变的各方面理论逐一探讨,外形,副性,以及判别性别只根本;天然与人为的变性,生物界的性别之变,人类的XY染色体,雌性同体实例与分析直至最后总结性的两性的难题等,是一部科普的好作品。朱洗院士的著作选入台湾推出的“百年千书,经典必读”的书单,实为名副其实。

  科普性作品要兼具科学性与通俗性。对于门外汉而言,科学一直都是深奥且高森莫测的,如何将这科学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是关键。近代法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但是由于他不能用最科学而且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一直得不到科学界的承认,直到麦克斯韦形象而准确地表述了这一规律,才得到人们的承认。可见,语言对于知识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雌性之变》这一科普性作品正好契合了科学与大众的要求,语言易于理解,内容严谨。

  以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以通俗的语言去表述科学,这本贯穿了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伟大著作,让科学知识走下神坛,走向大众。朱洗院士功不可没。

  《雌雄之变》读后感(四):谜团

  梦露性别之谜

  过去在一本书中读到,玛丽莲·梦露是雌雄同体之身。

  在1962年梦露去世时,一位法医在梦露尸体上取下了一些组织细胞,试图从生物学的角度揭开梦露性感迷人的原因。法医不但没有找到梦露的性感基因,反而发现梦露的染色体中兼有XX和XY,且XY核型竟然占了主导地位。

  大家都知道女性,正常的女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

  人类男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Y染色体上有一个“睾丸”的决定基因,对性别决定至关重要。

  所谓雌雄同体就是指,一个人身体上同时呈现了两种性别的形态,同时拥有男女两种性别器官。

  美国每年会有2600名中性者出生,平均每天有5例这样的手术,利用手术对他们的性别进行分类。专家们这时判断,梦露小时候可能做过变性手术。

  在此截取本书讲解雌雄同的体特征与梦露生前留下的资料进行对比。

  1对性无特别兴趣、厌恶、会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角色游移。

  梦露有过三任前夫,并和约翰·肯尼迪与罗伯特·肯尼迪传出绯闻。

  2外观偏向男性,或有胡须,或乳房扁平,无月经,大都不能生育,平日里喜欢做男生做的事情。

  梦露的胸部丰满、胯部很宽,明显有别于男人的外观。梦露的声音较低沉。她十分喜欢孩子,但流产过许多次。

  读完《雌雄之变》后我对梦露变性手术这一说产生了怀疑。

  作者朱洗先生在书中举例了很多雌雄同体在器官上的形态。其实多数的中性者表现为生殖器畸形(也就是说,不是男女器官的两种特征完全同时存在在一个个体上,只是同时都拥有一点男女特征),或身体的内部附有雄性、雌性生殖器。

  如果梦露真的是中性者,她可能拥有的是隐性男性器官或轻微生殖器畸形,做过变性手术这一说太过武断。

  关于变性手术。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产生阴影,常在孩子小时候就替他决定做手术。但我在这里必须说,父母是没有权利这样做的。童年时期孩子对性没有认知,只有长大后才会显现明确的性倾向,如果在他孩童时期就替他决定,成人后他就有可能想做的并不是现在的自己,那种痛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雌雄合璧案例太多,朱洗先生在这本书中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雌雄同体的动物、自然变性、中途变性、遗传的雌雄同体、染色体与雌性的关系等等等等。在这里我也只能最简单的说明出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内容需要去书中找出答案。

  朱洗先生说:”雄非纯雄,实含有雌;雌非纯雌,实含有雄。“其实物种不论雌雄都同时含有两者的基因。

  男性会灭绝吗?

  几年前看到过一则言论,将来的世界上不会再有男人,Y染色体将会被X所取代,以后的世界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性别。

  作者在书中X和Y对于定性的评价中说道:“有的学者以为Y是退化的染色体,它的身材可以渐自退化,以至于无。......Y染色体上真的没有一点基因,真的毫无任何遗传作用么?这显然是不对的!与其断定没有,还不如姑且认为尚未发现到。.....总之,Y这一染色体尚未有充足的研究,这尚是未曾开发的遗传性的宝藏。”

  看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获得准确的答案,暂不可独断己见。

  为何会有同性恋?

  朱洗先生在本书开头导言就运用了达尔文的一句话“生物有两种重要的任务:一种是保存自己的生存;一种是保存种族的延续。”,这使我联想到同性恋和变性人。人类,包括所有的物种它们分别雌雄就是为了繁衍生存,只有这个前提才能维持种族的延续。我不禁问道,既如此世界上为何会有同性恋者出现呢?

  他们在生活中常常被人投以异样的目光。特别是美国,军中服役的军人对同性恋者的唾弃与羞辱格外严重。最近美国名媛金·卡戴珊的继父做变性后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有网友在网上请愿要求撤销卡戴珊继父在1976年奥运会上夺得的男子十项全能金牌,到今天竟统计出有一万四千人支持这一请愿。

  同性恋与变性者的形成:

  1外界影响变成同性恋

  这种被社会影响而形成同性恋的原因有许多种。如被异性感情伤害转而投向同性的怀抱、跟风社会现象模仿这一行为、在中军或者监狱这样封闭只有同性的情况下随发生性关系等等。这些都属暂时性的。

  2基因决定的同性恋

  如男同性恋,一个母亲生过的男胎越多对Y染色体免疫越强,随影响了胎儿大脑对性的认知。还有在胎儿时期受荷尔蒙的影响,使其对自己性别认知产生偏倚。这些情况下也有可能形成双性恋。有些男性的大脑里会认定自己是女生,随会选择变性手术这一出路。基因决定的性取向从生来就有了,基本上是终身不会改变的。

  他们一出生就已确定,这不是自己可以选择和控制的事情。

  人们不应对他们产生出歧视与不解。引用朱洗先生的一句话,“我们都应该知道这是天赋的缺点,个人并不负此责任;任何方面的指责,都是不对的!”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同性恋与生俱来,并且是人类亘古以来的性爱表达之一。

  作者朱洗先生是中国伟大的生物学家。本书主要探讨的是物种的雌雄之别。

  在生物学还上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之谜。神秘如吸血鬼、美人鱼、外星人.... 现实中也有如全身长毛之人、发光之人、蓝色皮肤之人、尸身不腐之人..... 我们常问,什么是舍利子?神龙架是否有野人?尼斯湖真的有水怪吗?

  科学正在迈进,希望它会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