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陈佩斯,你怎么怂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陈佩斯,你怎么怂了?

2020-10-30 00:15:41 作者:三三 来源:格物读书 阅读:载入中…

陈佩斯,你怎么怂了?

  作者:格物·三三

  被央视封杀20年的陈佩斯要回归了!

  自从1998年告别央视春晚后,他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最近几年,在“最希望谁出现在春晚舞台”的网络票选中,陈佩斯总是遥遥领先。

  但他却再没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

  可就在26号,央视官方宣布,首档喜剧综艺《金牌喜剧班》将由陈佩斯担任首发导师。

  消息一出,立马登上热搜。评论区里不少网友感叹“世纪大和解”“爷青回”。

  很多人更好奇,陈佩斯当初状告央视,还被封杀那么多年,怎么突然就回央视了?

  首登春晚舞台,一碗面成就小品之王

  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说:“《吃面条》是我们国家晚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

  那一年,他和朱时茂两个外型、性格都相差甚远的人,被邀请登上了央视春晚,出演《吃面条》。

  陈佩斯饰演的“龙套”演员陈小二,好不容易争取到狼吞虎咽吃面条的一个镜头,却因导演朱时茂的一再重来,变得艰辛异常。

  当几大海碗面条吃下去,陈小二再想演绎狼吞虎咽已是强人所难,最终被撑得落荒而逃。

  如今看来,那是一个简陋得有些寒酸的舞台,服装、舞美、灯光都显得不上档次。

  他们表演过程中需要临时加一把椅子,朱时茂冲着旁边喊,其后拎着一把电镀椅子送上台的,竟然是当晚的节目主持人姜昆。

  然而,这一切不合时宜与当晚现场以及电视机前观众获得的欢乐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在那个年代,没有政治意义的笑声,是不被允许的,快乐与尊严都是奢侈品。

  

  短短十几分钟的表演,他却给全国观众带去了久违的快乐。

  无实物表演的真实模拟,加上“你着什么急呀”等小品本身精彩的台词,台下观众被逗得简直不知如何是好。

  《吃面条》作为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第一个小品一战封神,陈佩斯也一度被封为“春晚小品第一人”

  那时候是陈佩斯喜剧表演的“黄金时代”,他是每个人心中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喜剧之王”。

  一时间陈佩斯风头无两,他的小品,也成为那段时间春晚观众最期待的节目。

  陈佩斯用夸张丰富的肢体动作,搭配生动形象的表情和语言,更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滑稽十足的经典喜剧角色,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深入人心。

  《主角与配角》中,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幅“二皮脸”却总能抢戏成功,换上主角的服装后仍然不像个“好人”,标志性的“队长别开枪”让人记忆犹新;

  《警察与小偷》里假扮警察为同伙放风,不管是“偷偷摸摸看人”,还是一本正经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包括被朱时茂反复纠正的敬礼姿势,都让观众忍俊不禁;

  《羊肉串》中陈佩斯身穿维族大叔服装,脸上挂着夸张的八字大胡,嘴里说着“乌鲁木齐羊肉串”的场面,多年后还让人捧腹大笑……

  后来,曾有人撰文回忆陈佩斯极高的国民度,“陈佩斯尖细的声音从电视里窜出来的时候,除夕夜的那十几分钟是听不到鞭炮声的。”

  直到今天,不管哪一条新闻中出现陈佩斯,高赞评论里都是他说过的那些金句。

  

  陈佩斯的名字,是不少观众对上个世纪春晚最深刻的回忆。

  状告央视反遭封杀,一场官司让他跌下神坛

  有人说,陈佩斯是演员群体中,难得有气节的存在。

  从他和央视之间的“恩怨”,便可见一斑。

  1999年,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了《吃面条》《拍电影》等8个小品的光盘,陈佩斯和朱时茂随即起诉了这一侵权行为。

  大部分人都以为陈佩斯是因为被侵权,遭受了经济损失,所以才愤而上告央视,离开春晚。

  可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一个创作者对作品主权的宣示,以及对侵权者无理态度的愤怒。

  在诉诸法律之前,陈佩斯曾通过登门、打电话和去函等各种途径去寻求解决办法,但他的合理诉求均被置若罔闻。

  更可气的是,当他安排律师去交涉的时候,对方很嚣张地回应“我就是出了,怎么着吧”。这种态度让陈佩斯忍无可忍。

  很多人都劝他息事宁人,毕竟央视是多少人削尖脑袋都想攀附的雄厚资源。

  “背靠大树好乘凉,你为啥非要不识好歹,与之为敌?”

  陈佩斯说:“我从不得罪人,我见人都很客气,但我就是跟那些仗势欺人的人过不去,我这人就有这毛病。”

  他不想对这种行为妥协。

  一直以来都是央视对他说“NO”,他也想向央视说一次。更何况,央视一直以来对他的漠视,真正地激怒了他,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坚持要维权。

  哪怕多年后,当他胡子斑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然保持着对抗强权的高傲姿态:

  “必须要有人要说,否则的话,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后人)看我们今天祖先是这么生存的,

  

  他们会愤怒,他愤怒不是强权,而是愤怒每一个接受强权的这个人,

  

  我的后代一定会为我(感到)丢脸。”

  最后这场维权官司他虽然赢了,却遭到央视封杀,很难再接到商演邀请。

  之前创立的影视公司,也因当时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而负债累累,最后宣告倒闭。

  失去了这么一大笔经济来源,为了生存,有段时间他甚至承包了一片荒山,当起了农民。

  可陈佩斯却并不在意,对他而言,强权下的舞台根本不是一个自由的舞台。一个人能自由的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与其说是央视封杀了他,倒不如说是他主动抛弃了这个一直禁锢他思想的牢笼。

  从春晚消失多年,他终于活出了自己

  被央视封杀后,陈佩斯好像彻底消失了,很多人都好奇他到底去哪了。

  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问:“陈佩斯最近在干嘛?”

  谁也没想到,陈佩斯本尊出现在答案区,并给出了确切的回答。

  原来所谓消失的这些年,他并没有沉寂,而是一直活跃在他热爱的喜剧舞台。

  这个舞台,不是春晚,而是话剧演话剧成为他“涅槃”的一个新起点。

  陈佩斯之前成立的喜剧电影公司,叫做大道。后来和妻子一起创办的喜剧院,也叫大道。

  他说,他出发时,大地一片荒芜,根本无路可走,故而给公司起名叫“大道”。

  但当时的话剧并不卖座,这条路,注定不是一条好走的大道。

  《托儿》是陈佩斯的第一部话剧,讲的是与“医托儿”、“饭托儿”相似的群体“爱情托儿”,这是一部讽刺现实生活中虚假、诈骗行为的原创作品。

  为了这部话剧能够上演,陈佩斯孤注一掷,把之前承包荒山种树得来的35万全投了进去。

  钱是有了,还得有合适的表演场地。这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当时的剧院,很多都建造于上世纪中期,设备老旧:灯、音响效果不好,厕所也脏兮兮的满地都是屎尿。

  陈佩斯往往得带着演员从清理厕所开始,搞定演出场所。

  很多人对他的举动并不看好,有人对他半提醒半担忧地说,你如果不怕赔钱就做吧。

  面对质疑,他自己心里也打了鼓。

  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原来估计是赔34万。

  结果这部话剧大获成功,《托儿》第一轮全国巡演就拿下4000多万的票房,长安大戏院的首场上座率就高达95%。

  陈佩斯不光用喜剧赚到了钱,还成为了盘活话剧市场的那个人,他终于能自由的做喜剧了。

  在他参演的话剧《戏台》里,有这样一个画面:

  舞台暗下,自上而下的一束光打到陈佩斯扮演的老班主。

  他独自坐在官帽椅上,闭着眼睛,晃着脑袋,哼唱起他一生最爱的京剧唱腔,既孤独悲凉,又自得其乐,沉醉其中。

  那就像是陈佩斯本人,远离春晚舞台的桎梏和喧嚣后,终于在喜剧中找到了畅快自由的个人世界。

  

  用史航的话来说,陈佩斯是一个“挣有数的钱,过有底线生活”的人。

  坚持做自己,坚守自己的喜剧理想,不低头,不妥协。

  他唯一的底线只有艺术。

  而如今,他能够与央视冰释前嫌,再一次回归舞台。

  想必,不是央视需要他,而是喜剧需要陈佩斯。

  他终于赢了一场漂亮的胜仗,终于能自由畅快的做自己了。

  点亮【在看】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充满桎梏的时代,活出真实的自己。

  你若喜欢,点个“赞”“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