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000字

2020-10-30 00:55: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000字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是一本由巴尔扎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3.00,页数:4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精选点评:

  ●2018年看文学名著最多的一年。

  ●超级经典可怜的悲哀

  ●人物的刻画尤其是对白和小癖好非常出彩。美中不足的是两部结局都不算优秀,有仓促结尾之嫌。金钱是巴尔扎克永远的心结,他本人也是铺张浪费的好手。

  ●两个故事相比,更喜欢《欧也妮葛朗台》

  ●可以。

  ●巴尔扎克刻画人物的功力堪称一绝,寥寥数笔即能将众生相勾勒得十分鲜明而立体。在那个遥远的金钱至上的时代,亲情的淡漠,爱情的功利,看上去都如此荒诞,细思之又如此合理。

  ●欧也妮收到夏尔的信时- 船沉了,希望的大海没有留下一根绳索,一块木板

  ●两个爆发户不会科学地花钱。

  ●最好的讽刺作家,也写不尽金银珠宝隐藏下的罪恶。 (我从没想到高老头这么长)

  ●我天生容易对老人感到同情 无论哪个国度 为高老头的遭遇感到愤怒又哀伤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一):《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阅毕掩卷

  两部小说分别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两个性格特征极其鲜明的老头:高里奥和葛朗台。他们同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商人,充分发挥自己经商的头脑,聚敛了大量的金钱和财富。而他俩对待金钱的态度却走向了两个极端。高里奥作为一位溺爱两个女儿的父亲,一生在用金钱为她们的生活铺路。而两个贪婪虚荣的女儿将父亲拆骨吸髓,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早已致亲情于不顾。最后高老头散尽家财,穷困潦倒,在女儿的嫌弃中病故。葛朗台作为视金钱贵过生命的吝啬鬼,不仅苛待妻子女儿,同样苛待自己,一家人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守财奴惟一的乐趣就是不断聚敛财富,而不是去享受财富,最后终不能将自己的财产带进坟墓,全部留给了并不那么看重金钱的欧也妮。两个暴发户,一个千金散尽,一个家财死守,他们有很好的经商头脑,却没有清晰的花钱思路,终不能享受巨大财富带来的美好生活。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二):不能错过经典

  确实经典,两本都是巴尔扎克的名篇,相比较之下更喜欢欧也妮葛朗台,可能因为主要角色较少,角色形象熟悉的很快,读起来更亲切。 高老头是通过年轻人拉斯蒂涅挤入巴黎上流交际圈的过程来展开故事:他既是高老头的邻居,知晓他穷困的生活状态;又与上流交际圈子有交际,能得到关于高老头两个女儿挥金如土的讯息。这个勤勤恳恳的面粉商大半生赚到的还算丰厚的家底,就这么被两个贪得无厌的女儿啃光,自己最后也落得个凄惨的结局。“迷途知返”的拉斯蒂涅最后还是闪现出内心深处的善良光芒, 让人讨厌不起来,此外的几个配角也都是个性十足,形象分明,看的也是十分过瘾。 葛朗台已是“吝啬鬼”的经典文学形象,不过真正读过作品后,才更立体的感受到“吝啬”是可以抠到像葛朗台这种程度。这也是读文学作品最喜欢的点之一,能将生活中常见的人性特征加以蒸馏提炼,再经写作手法的加工,赋予到书中的人物身上,虽有夸大,但是细节都取自生活,读起来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三):叩寂寞以求音

  源于经典的朴素信仰和踏实而热烈的文体风格。贯彻朴素善恶观和对社会问题理性认识的跌宕情节、精妙细致到秋毫毕现栩栩如生的环境写实和人物勾勒、宛若智者般毫不留情地直斥各色人等痛点的议论抒发及其绝妙的表述方法,都是不用再多说的传奇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不可思议的还有那些繁复的心理描写,正如他所说,不放过每个关系环节而能窥探人物的内心变化转折从而在环境影响下的个人选择道路中叙述完一个承载了深刻意义和道德情感力量的过程。年轻人无疑是具有被叙述者所赋予最深沉复杂的情感,有时冷酷地指出其朝三暮四、软弱不坚定,有时又通过他们稚嫩温柔的同情怜悯和愤怒才能在遍地罪恶中发出最后一声呻吟,而在对社会现实的极度悲观下,年轻人们都义无反顾不可回头地踏向了浑浊污秽的求荣之路。而对其他人物更是无情的批判,只在短暂的瞬间里被真情感染而复归人性,其他时刻简直都是各色各样的丑恶嘴脸。

  这同样都来自于作者的绝望悲观,一方面是道德理想的失落与无可挽回,另一方面是随着对现实剖析的真实深入愈感心寒,于是有了在抒情幽默浪漫优美笔调下的冷酷残忍。其悲观之处不在一切美好彻底的坠落入深渊时那一声沉闷的“咚”,而是在情节发展到一个拐点、要做短短一个小结时,从内心最深处传出的幽幽一声虚空的哀叹:现世不会再好,唯有彻底解脱才能免受痛苦之焚。所以看完前面对于手里金钱流变的一通计算以后,已经对毫无意义的追名逐利感到十足空虚时,更感来自生命的无限悲凉。

  除却这使曲折情节骤变深邃的悲凉以外,不可忽视的是更具战斗激情的批判和反抗。真挚朴素的观念以毫不动摇的只求真情稳固住批判立场,对社会现实从不同视角的披露和解释以讽刺描写和愤怒议论成为主体,其中很引人注意的是对女性人物的凝视。继承了传统叙述中不可避免的对女性偏见的用语确切存在,反映也加深着这种不平等,但仍有很多处也在反抗着这一不平等,即社会制度风俗对女性的压抑和制约,使她们变成要么受婚配支使的在虚荣浮华里消磨生命的庸碌卑琐者,要么在无孔不入的议论指点里艰难地承受痛苦等着去死,根本没有哪一条路是可以发挥她们傲人天赋的。当然这种无法实现的遗憾,也融铸进悲剧故事,成为整个鸿篇巨制里的小小时代缩影。

  《高老头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四):巴尔扎克与咖啡

  作家生平和小说故事同样精彩,将巴尔扎克与咖啡辑录于此,真是件有意思的事。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 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自嘲是“鹅毛笔和黑墨水的苦役”,但他更是咖啡的圣徒,甚至可以说,没有咖啡,就没有《人间喜剧》。他曾预计自己将死于三万杯咖啡。结果他少算了,据估计他一生饮用的咖啡加起来超过五万杯。这不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咖啡人。 艾略特有一句诗:“用咖啡匙度量生命”,用来评价巴尔扎克恰如其分。 确实,咖啡可以保证写作时头脑清醒,既不抽烟也不酗酒的巴尔扎克会在白天的写作空隙里,跑去巴黎街头购买咖啡豆。 巴尔扎克本人是这样自述喝咖啡的生动过程:“咖啡泻到人的胃里,把全身都动员起来。人的思想列成纵队开路,有如三军的先锋。回忆扛着旗帜,跑步前进,率领队伍投入战斗。轻骑兵跃马上阵。逻辑犹如炮兵,带着辎重车辆和炮弹,隆隆而过。高明的见解好似狙击手,参加作战。各色人物,袍笏登场。纸张上墨迹斑斑,这场战役始终倾泻着黑色的液体,有如一个真正的战场,笼罩在黑色的硝烟之中。”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里,围绕着钱,描绘着形形色色的人。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但反观巴尔扎克的人生,不也是钱吗?巴尔扎克曾一度弃文从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巴尔扎克起初为了还债,拼命写作,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与世长辞: “假如毕洛安在这儿,他一定会救我的。”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在昏迷中喃喃。毕洛安是他《人间喜剧》里角色的名字——作为一个作家,他死在自己的戏剧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