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格林童话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格林童话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30 00:57: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格林童话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林童话全集》是一本由[德] 格林兄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5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林童话全集》精选点评:

  ●小时候和长大后读童话,感觉完全不同。

  ●儿时读童话相比长大之后再读童话,感觉完全不同

  ●灰姑娘参加了三次晚会,没有南瓜马车和水晶鞋。

  ●格林童话跟安徒生童话比,似乎少了不少(政治性或现实性的)隐喻,但却同样富有哲理,趣味性却更强。 里面很多故事桥段雷同,应当是格林兄弟提取的民间传说在流传吸纳了其他故事。

  ●小时候读过一遍,只记得比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想象力更天马行空,故事更离奇恐怖。成年后重读,刷新了我对格林童话的认识,看到了HappyForever的大团圆结局之中,蕴含着暴力和性别上的不平等。以《小红帽》为例,大灰狼言辞间的挑逗充分暴露了男性对女性的生理渴望,大灰狼是外面世界中所蕴含的危险因素,而好猎人则是扮演小女孩Savior的好爸爸形象,妈妈的叮嘱则是教小红帽怎么做一个好女孩。「红」是血的颜色,既性感,又危险。整部格林童话里,重复的元素很多,同样是逾规,小男孩无需费多大力气就可被原谅,而小女孩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最终拯救她的往往是一个强大的男性角色。

  ●几百个小故事,有些耳熟能详,更多的是几个主要情节的不同版本组合以及当时的乡村民俗小故事。有些不知所云价值观奇怪,或许翻译也有些问题。“如果它们还没有死的话,现在它们还活着哪。”之类的话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另外还有些微校对遗漏的小错误,并没有装帧显现的那样精致。

  ●这个版本真的是全集,而且翻译得很好。就是电子版有些地方排版有点问题。

  ●熊皮人

  ●感觉五百页像是读了一本一千页的书,要素过多。有些故事一个套路。

  ●可以。

  《格林童话全集》读后感(一):《格林童话全集》阅毕掩卷

  《格林童话全集》并不是原创童话故事集,属于收录型童话故事集,与《一千零一夜》属于同一类型。两者在故事语言的叙述风格上也比较相似,属于朴实无华、简单易懂型,甚至在故事与故事之间都能找到相似之处,如《蓝色的灯》有《阿拉灯和神灯》的影子,《希美里山》和《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前半部分故事如出一辙。

  《格林童话全集》中的故事善于将重要的事情讲三遍,灰姑娘参加了王子的三次舞会,白雪公主遭受了王后的三次迫害,真新娘为了唤醒新郎的记忆都会换三次衣服给假新娘,相似的桥段重复上演,适合给低龄儿童当床头故事,有利于孩子对故事加深印象。当然,格林童话故事中也富含了许多生活的哲理,保持纯洁,永远善良,人性的真善美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值得歌颂和传扬。所以,童话故事不单单只适合给孩子阅读,也适合我们这些成年人。在这浮躁的社会中,当我们的知行开始丑陋,我们需要用童话的纯真来涤荡心灵的污秽。

  《格林童话全集》读后感(二):随便吐吐槽

  1.如果公主真心喜爱青蛙,不把他扔到墙上,是不是青蛙就不会变回王子了?

  2.永远都不能相信自己的敌人。

  3.就这么容易就原谅了那个打开第十三扇门的女孩子?她因为撒谎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多了。

  4.为了忠诚的约翰涅斯把自己的孩子杀死,好可怕的价值观。万一孩子复活不了,他们真的会开心吗?

  5.为什么因为狼、狐狸、兔子不是人就不愿意教他们音乐呢,不愿意教也可以直说为什么要用暴力的方法对待他们,最后报仇还被赶跑,我想看乐工被揍扁。

  6.国王们的爱情都很廉价,虽然我要因为别人的污蔑把你烧死,但是我依然爱你。好感人啊。

  7.为什么童话里的男人都那么听自己坏老婆的话啊。对坏女人言听计从,对好妻子却猜忌怀疑。

  8.发现里面好多婚姻都是有一方不情愿,想尽了办法但是不得不继续婚姻,这样的婚姻真的会幸福吗?

  (发现保存的书评草稿不见了,哭唧唧,都不知道哪些条目没了……)

  找到了一张图!可以想起来一些。

  9.大拇指的故事还是挺圆满的,出去兜了一圈,有惊无险,又回到了爱自己的父母身边。

  10.原来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脑洞啊。

  11.发现人的贪心,总是一步一步不断膨胀的啊,直到欲望大到无法满足,自己坠入深渊。

  12. “但是狐狸为什么吃到了那些可怜的小鸡呢?”“唉,你这个呆子,你的父亲虽然爱院子里的鸡,但是更爱他的孩子呀。”

  13. 她的丈夫把她埋在桧树底下。起初,他哭得很厉害,过了一些时候,哭得少些,又过了一些时候,就不哭了,再过了一些时候,他另外娶了一个妻子。

  这才是男人的本质。

  14.画眉嘴国王也挺可怕的,把骄傲的公主改造成了卑躬屈膝看人眼色的可怜之人。

  15.我觉得《千种皮》这一篇童话要比那些出名的篇目好看。

  16.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对别人回家最先遇到的东西感兴趣。

  《格林童话全集》读后感(三):人类最爱废柴流

  

小时候很爱读《格林童话》,经常是我早餐和午餐的下饭读物。

如今再读,感觉格林兄弟对德国民间童话的整理还是非常到位的,也用了还不错的浪漫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不过,民间童话的套路依旧满满:

格林童话最常见的套路是废柴流。这真是人类古往今来最爱听的一类故事了。

从前的武侠,常见的套路就是废柴流。废柴少年出道江湖,懵懵懂懂,但是好运爆棚,总能遇到隐士高人主动教授绝世武功,还要灌注毕身功力给主角;总能遇到一群美女主动倒追,还总能“不幸”中了奇毒“合欢散”;总是坠崖,当然崖下总有秘籍或者宝物。好吧,其实《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等都是这个套路。

如今的网文,火爆的套路依旧是废柴流。这类小说的主角,在最初往往资质平庸、天赋低下,被周围人耻笑排挤,被未婚妻退婚(或者主角最初天赋异禀,资质过人,但因各种原因使得主角变得非常弱)。这时,主角总能有所奇遇,获得超乎常人的资源,拥有非常逆天资质,所有耻笑排挤主角的人纷纷打脸。从此,主角踏上成为巅峰强者的道路。

《格林童话》的废柴流故事数不胜数。

男版故事的主角是汉斯,虽然愚笨,但是总能有奇遇,拿到各种神奇的宝物,获得各种动物的帮助,杀恶龙,娶公主,当上国王,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期待小激动。

女版故事的主角是灰姑娘,奇遇故事同上,唯一不同的是不用杀恶龙(但偶然也需要打败巫婆),娶王子,当上王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期待小激动。

愚蠢的人类啊,总是盼望着能有天命附体,幸运光环加身。好吧,曾经我也是这些愚蠢的人类中的一员。

民间童话的另外几个常见套路:

1、 大儿子和二儿子坏,小儿子心地善良。(年轻人图样图森破,长大了就老奸巨猾了。不过,我们的民间故事经常是相反的?可能我们国家的“扶弟魔”比较多。)

2、 儿子们经常被赶出家门自谋生路,有时候还被遗弃在森林里,或者被卖掉。(那个年代,日子都不好过啊,古代中国还经常有溺死婴儿的不良传统。)

3、 后妈坏得很,总想弄死继子/继女。(我们的民间故事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什么后爸没有那么坏,难道是因为女人善妒?)

4、 村里总是有个巫婆。(我们的民间故事也是如此,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出场的总是巫婆。巫师表示:我们也很想出场啊!)

5、 巫婆总是喜欢抓走小孩。(貌似我们也有虎外婆、狼外婆。《西游记》也有国王吃小孩心肝的故事。)

6、 愚蠢的人经常要被作弄。(每个村子总有个傻子。不知为何,我想起了孔乙己的遭遇。)

  《格林童话全集》读后感(四):一个小故事引发的多维思考——读《格林童话之小仙人.第一个童话》有感

  前不久出差去听课,观摩了一节小学生的英语绘本课。课上老师讲的绘本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小仙人﹒第一个童话(不同的版本翻译的名字不同,例如“鞋匠与小精灵”)。

  这个故事我在学生时代读过,但那时的我显然没有太多基于人生经历的思考,只是当作一个美好的童话去读了。如今重听这个故事并随着一个个引导性问题而思考、代入,恍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随着故事的结束,师生们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即这个故事的主旨——告诫人们不要贪婪。

  重读故事

  这个版本的结局和主旨与我小时候读过的一致。但是如今再看,总觉得故事里蕴藏了很多其他发人深省的东西,正如这个结局,似乎更应该是open-ended的,因为故事中任何一个小情节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全新的结局。

  怀揣兴奋,我翻找了这个故事的很多个版本,对照英文原文,最终决定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信任人民文学社的翻译水平从读《哈利﹒波特》开始),重读一遍,重新思考。

  再读故事,更加惊艳。这个故事几乎句句隐藏让人深入思考的点。而对于不同身份立场的读者来说,例如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HR、老板,这个故事会有不同的启发意义。这里,我摘录几句引发我思考的内容,谈一点我的想法。

  书摘

  ①“从前有一个鞋匠,他没做过坏事,却非常贫穷”

  ②“这双鞋做得非常整齐,一针都没有缝坏,好像是老师傅做的”

  ③“不久来了一个买鞋的人,看了这双鞋,觉得很合意,所以给他的钱也比平常多”

  ④“皮鞋匠就用这笔钱去买了做两双鞋的皮。他在晚上又把皮子切好,准备第二天早晨精神饱满的时候去做”

  ⑤“这两双鞋也不愁买主,他们给他的钱,够他买做四双鞋的皮”

  ⑥“以后总是这样下去。他在晚上切好了的东西,第二天早晨就变成了鞋。不久他的收入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一个很有钱的人”

  ⑦“妻子说:‘小仙人使我们的生活变好了,我们应当谢谢他们。他们跑来跑去,身上一点东西都不穿,一定冻得慌。我要给他们每人缝一件小衬衫,一件小褂子,一件小上衣和一条小裤子,再给他们每人织一双袜子;你也给他们每人做一双小鞋,你说好吗?’”“皮匠说:‘我很同意这样做。’”

  ⑧“他们很快地把这些东西穿到身上,抚摸着身上漂亮的衣服,并且唱道:‘我们现在不是又漂亮又文雅的男孩子吗?为什么还要长久做鞋匠呢?’”

  ⑨“从此以后,他们不再来了,但是鞋匠一生都过得很好,经营的一切都很成功。”

  格林童话是格林兄弟发掘、搜集和整理的中古以来德国的“民间童话”,是作家进行讽喻的工具。而读了①句、⑥句和⑨句后,你能想到什么呢?

  我想到的是:为什么作者在故事开始时写“他没做过坏事,却非常贫穷”?作者写后来鞋匠的收入越来越多,最后成了一个很有钱的人,经营的一切都很成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从今天的角度来猜想,也许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工匠,即使他的品性很好,但只靠这一点并不能致富。鞋匠之所以能够一点一点积累了财富,过上了好日子,并成了成功的商人,应该感谢帮他挣得第一桶金的小仙人,并且靠他品性勤劳、懂得感恩、善于经营和开拓。

  应该说,小仙人对鞋匠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帮助不仅使他有了扩大生产的资本(如④句和⑤句描述的),还使他的产品有了质优的品牌保证(如②句、③句和⑤句所述,因为小仙人做的鞋“非常整齐”“像是老师傅做的”,顾客很满意,所以鞋匠由此挣得的钱也比平常多,之后他的鞋也就“不愁买主”)。

  从⑦句可以看出,鞋匠夫妇是懂得感恩的人(并且是难得的三观一致的一对夫妻),他们并非贪婪而只知道剥削的资本家。相反,他们懂得感激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人,并且用实际行动(而不只是给点钱)去表达谢意。

  从④句和⑥句可以看出,鞋匠虽然免费得到了小仙人做的鞋,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懈怠,照样勤奋工作。另外,卖鞋所得的钱,鞋匠用来扩大生产,体现了良好的投资意识。同时⑨句暗示鞋匠有了多余的钱以后,除了投资制鞋生产,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经营,足见他是个善于开拓的人。

  故事中的两个小仙人,也许是因为同情贫穷的鞋匠而来帮他做鞋,也许只是喜欢做鞋。但是⑧句和⑨句说明,他们在得到了一定提升之后,离开了鞋匠,不再做制鞋的工作。这好比在一个企业中修炼到一定段位的高手决定跳出这个行业,换一种生活。这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鞋匠没有留住小仙人的能力和举措,另一方面说明小仙人并不是忠于鞋匠的,而是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的。当然,外观获得的提升是否真的能作为小仙人未来谋生的依托,或者为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不得而知。

  这是一个并不长的童话故事,但它让我想到了很多,从工作到生活。我想,这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定能带给每一个仔细阅读的人一点启发、一点裨益,所谓开卷有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