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曾国藩(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曾国藩(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10 00:24: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曾国藩(上中下)的读后感大全

  《曾国藩(上中下)》是一本由唐浩明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1062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上中下)》精选点评:

  ●曾涤丈,有雄才,生逢时。可惜斗不过国运追不上时代。

  ●时已忘始自何时,今于归家途古田站阅毕。口水话太多,如果能用半文言作之则甚佳,当然,也让我等少花了挺多时间。读过之后算是对曾国藩的生平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了。是一个合格的权臣,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之前了解的湘军创始人,大概印象有变。

  ●读完大出预料,好几次默然泪下。曾国藩以中人之资,成难得伟业。不要相信腰封上的推荐,这本书讲得不是权谋,也超越政治。

  ●作者写的不错,将曾国藩创办湘军到去逝发生的重大事情描写的非常好,历史发展都是周期循环,湘军创建本省就存在很多问题,衰败是很正常的。旁观者未必真清,曾国藩起兵反清最后的结局必然是自己遭殃。

  ●很久前读了上卷,吾日三省吾身和乱世重典印象颇深刻。但这次一气呵成读完三卷后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老年经历,天津的事是曾的屈辱,背后乃是国家之屈,曾说他是局内人,责任远非局外人(现在类似于键盘党)可理解,这件事促使曾后面对洋务教育的推动。曾快死时很多体会真得发人深省,比如打击太平天国成功的原因,比如棋子之说…

  ●上卷:网络人才创办湘军 中卷:立功辉煌名震一时 下卷:自剪羽翼声望大损

  ●豫南乡野十日。

  ●讲究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圣人~

  ●听白岩松讲座的时候,他很爱的一套书

  《曾国藩(上中下)》读后感(一):客观的历史小说

  除了曾国藩本人的传奇经历外,此书写作力求不偏不倚,真实反映历史,做得很不错,很少见。比如,在太平天国一段,不一味弘扬曾国藩的功绩,也不抹黑其作用和价值,而对于太平天国一方的描述也是如此。这本书让我对于曾国藩有了全面了解,曾国藩内心戏很多。杀人如麻,谨小慎微,识人用人,护国,等等。而从曾国藩开始,所谓书生打仗,三年不成的老话应该作古了

  《曾国藩(上中下)》读后感(二):最后一个贵族

  对曾国藩没有太多知识背景铺垫,应试教育的历史课本上对此人并无着墨,恐怕是因为他既非颠覆时代勇于弄潮的英雄,亦非昏庸暴虐恶行昭彰的败类。

  度娘一下作者的背景,称其为“小说家”是对的,对曾文正一生际遇中填充的许多表情与话语也无伤大雅,本来“作者”既有这样的权利,既然没有自称“史书”,便不算曲解歪说。

  曾国藩令人高山仰止之处,在于他明白“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同时,又能固守心中执着,群鸦聒噪独一人不为所动,虽是封建士大夫、王朝卫道者,又能以开阔心胸,平和姿态识得进步关键、接纳新生事物,最令动容之处,在于他用人之道,独居慧眼与心胸。生在一个那样的时代,却当之无愧“最后一个贵族”。

  羡慕他独善其身,然而独善其身也是耗费许多成本的。

  《曾国藩(上中下)》读后感(三):一点拙见

  常言道:“为官不读《曾国藩》,饱读诗书也惘然”。我读过这三卷书后并没有领悟到过多的官场之道,体会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惋惜、怅惘。

  曾国藩平长毛、建水师、灭捻军、办洋务,官封一品,位至侯爵,乱世功臣,无出其右。但与此同时,他又墨守成规,畏首畏尾,玩弄权术,愚忠清廷。可谓美名共骂名一色,功名与罪名齐飞。

  但对于曾个人而言,他本意潜心学问,却不料带兵打仗,屡建战功;他本意以黄老之术修身,却不料混迹官场,位及人臣;他本意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却不料愚忠朝廷,危及苍生。

  呜呼哀哉!半世英明却晚节不保,将死之前终于大彻大悟,但为时已晚。看着内忧外患的清廷,看着濒临破碎的大好河山,他终于感觉到自己宛如沧海一粟,自己做错了太多,亏欠的太多。双眼紧闭的那一瞬间,带走的不仅仅是无奈与悔恨,还有这人生的凄风苦雨和大清江山的最后一丝呼吸。

  《曾国藩(上中下)》读后感(四):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提到晚清的历史,曾国藩绝对可以算作一名极其重要的主角,至今仍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观此书,观其人,观其一生,真可谓可歌可泣,可敬可悲,至今世又有多少豪杰能至于此呢?毛泽东都对其评价为,“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曾国藩作为儒家传统的继承者,真的将这一思想贯彻的淋漓尽致,以其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传播给后人,虽然在这一生的最后时期,也因为天津教案曾受人质疑,但处于当时的历史时期,的确也不能超越历史去苛求人物。在更多人的评价中,曾国藩真正实现了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 不愧为“中华千古完人”。

  从为国立功上,筹练湘勇平定太平天国只是其一,让后世更佩服的还是他能做到急流勇退,没有一鼓作气推翻清王朝,收复汉室,而是作为两江总督,自行裁撤湘军。

  而曾国藩深刻打动我的地方,还是在于他作文、严己、持家;识人、用人;带勇,为官,成事;这些方面的独到之处,也难怪《曾国藩》成为当今官场上的必读书籍,许多公务员拿它作为官场立命的参考。

  严己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天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地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这是书中最让我牢记于心的一段话,这样的境界与修养已是对自身的要求近乎及至,难怪曾国藩能每天坚持日课,而又能在乱世之中,以其自身的个人魅力,精神榜样,统领一干自始至终对他死心塌地的优秀湘军统帅。

  修身之极,也不过如此吧!当今之世,想必没有多少人能以此作为为人处事的原则了。

  持家

  “家业之兴与败,全在勤敬二字上。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胜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果没有曾国藩引领的严格家风,我想也没有曾国荃以及后世家族的辉煌。他的家书至今仍是家庭教育的范本。

  作文

  “作文写字,强调一个‘气’字。文求气昌,字求气贯。文气不昌,虽道理充分,其文不足称;字气不贯,虽笔笔有法,其字不足观。”

  其实,翰林出身的曾国藩始终将作文摆在重要的位置,从书中对其子嗣的要求中就可见一斑。平定太平天国前的《讨粤匪檄》也可看出,曾国藩所做之文,必定想对己,对君,对天下百姓,都想做到师出有名,理直气壮。

  识人 用人

  “牛骥同槽,庸杰不分,必然使英雄气短,才士齿寒。”

  识人、用人更是曾国藩自己引以为傲的一点。曾国荃、李鸿章、彭玉麟等等,一生举荐之良才不下千人。对为国家发展立功上,很难讲,曾国藩的自身成就,与为国荐贤的成就哪个更大。其实,也正是他“谓为人仪则,为人作表率”的风骨,识人、用人、不畏所用之人超越自己的心胸,才做到如此之成就吧。

  带勇

  “带勇之法,以观察人才为第一,整顿营规,讲究战守尚在次之。

  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

  乱世须用重典。

  对待部署,要扬善与公庭,规过于私室。”

  能够靠练勇平定当时可谓民心所向的太平天国,可见曾国藩作为一名文官在带勇上确有独到之处。湘军成立之初,也确实做到了将帅廉勇,军纪严明,勇猛善战,威震天下。

  至于多年后,湘军后期的腐化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无奈之境啊。

  成事

  “功可强成,名可强立,在人之努力耳。又说天下事有所逼有所激而成者居其半,眼下尽管时机不利,也正是困知勉行之时,要在逼和激中做成事”。

  观曾国藩一生所为之事,所遇之困境多于顺境,而事成者多,事败者少,我想也正是源于此。虽然晚年的他,也将成事之因让半分于天,但我眼中的曾国藩的成事之因,还是多源自于他的远见、隐忍与坚韧的个人精神。

  曾国藩,其人其生,其思其境,值得当世之人感慨,学习良多。以个人对其最为推崇的“静”界为结尾,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

  真可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