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块街》影评精选
《砖块街》是一部由Sarah Gavron执导,Tannishtha Chatterjee / Satish Kaushik / Christoph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砖块街》精选点评:
●电影的音乐很美妙
●拒绝了激情和家庭束缚,女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Abi Morgan对女权题材的影片十分热衷与执着,叙事上破碎原是其特色。不过这片好在对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十分得当,平静而温和表面下写满了苦闷和悲伤,给题材和配乐加分。
●我家就住在brick lane旁边,电影里看到了好多熟悉的房子,啊哈哈
●On the plane I watched it beside a Bangladeshi.
●英语课看的。童养媳作孽啊。
●電影給我第一感覺就是畫面構圖很好看. 當決心SETTLE DOWN,不再抽離的時候,那個地方也就是家了.
●推荐这个片子因为他的真实,Brick Lane这条街我去过,和有中国特色的唐人街一样,这条街就是独具南亚特色的一个移民聚居区。影片相当写实,从剧情到人物,从服装到取景。可以说,你从片中看到的衣食住行,家庭伦理,种族歧视等等,就是我在伦敦所看到的现实生活。
●孟加拉人在伦敦,尽管周围有如此多的辛运儿,但还是对这部片子有共鸣。好像是07年看的,但还想再看一遍。
●Elma, Adelaide
《砖块街》影评(一):比《迷失東京》更好看的《迷失倫敦》。
並非語言不通。
並非形單影隻。
並非家庭不睦。
但還是。
迷失倫敦。
就在磚塊街。
所以呵。一定要
用力張開每一個哪怕細小輕微的感覺通道
在仔細體味每一分秒之後深深印刻腦海中
那些單純的豐盈的快樂的悲傷的瞬間永恆。
然後。
就可以帶著沉沉的安定心
找到也許尚未明晰的方向。
《砖块街》影评(二):世上最难念的经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孟加拉女子。她叫Nazneen,80年代来到英国伦敦。她在一桩包办的婚姻下生活,这一切都像是困在四周都是墙壁的房间里,她感到窒息。她想振作起来,想去争取她的生活,可现实是残酷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人Karim叩响了她的门…
初看这个影片简介,像是有一场精彩的出轨好戏在等着你。但如果你抱着这个念头去观看影片的话,你难免要失望了。另外还有一件可能让你失望的事—口音极重的英语,它会让你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学过英语。
世界上最难念的经是什么经?古兰经?佛经?圣经?都不是,影片告诉你是生活经!生活经最难念!首先是温饱,温饱不愁了才是淫欲。在这点上,Nazneen姐妹有了不同的体现,Nazneen妹妹卖淫是填饱肚子的挣扎,而Nazneen自己则充分展现出温饱解决后的精神空虚,或许人类就从未饱过,谁知道呢。没有生存的环境,任何社团、政权、宗教都是镜中月。令人感觉讽刺的是,就在我们都认为Nazneen的丈夫是窝囊废、受气包时,他在社团聚会上的发问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可能我们自己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错了,毕竟没有任何政权和意识形态可以高过人们的自由和权力,否则我们要它干什么呢?[By Vincentspring]
《砖块街》影评(三):中下层女性的自醒
这里面有个价值观是,活着就是忍耐。用贵国的话就是多难兴邦。听上去高大上,实际上惨兮兮,因为你不知道这种压抑无聊无趣的生活到底要持续多久。女主角的妈妈就是没办法忍受就自杀了。女主角肯定是不愿意走这样一条路,也不愿意做这样的母亲。我倒觉得女主角能拒绝求婚这点很赞,大概个人以为中下层女性要么自己特别能读书,跳出这个阶层;要么辛苦工作,再找一个伴侣bankruptcy;要么找一个能让自己在家的伴侣,家务虽然辛苦,但比起白领至少没有那么头痛。后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生育观念要生男性以及没钱没工作机会家境穷等等都拖累了两者。说好的爱情,说好的意气风发,说好的男女平等,屁啊。老公心酸得在一次争吵中向家人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对女儿们的希望也一直是好好读书。男小三就是年轻一代中下层的困境,只不过印度还加上了宗教因素。哪怕是读过书的老公作为移民,也因为个人能力不够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只是混沌过日,最后只好感叹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也挺贵国的,贵国部分中下层男性高考就是为了走上人生巅峰娶漂亮老婆,但是这个几率太小了,没关系虽然他们那么做作,只要找一个温顺的老婆总还是有可能的。直到迟暮之年屌丝大成,安慰自己比不过他人的精彩,还有家庭——当然温顺的老婆在经年累月的忽视中没有出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