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经典观后感1000字
《红字》是一部由Wim Wenders执导,森塔·贝格尔 / Hans Christian Blech / 洛乌·卡斯特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字》精选点评:
●3.0
●宗法残酷,人性缺失。文德斯一次不太成功的名著改编
●情归何处,将爱放逐。你的字符灼烧了他的眼睛。PS:无风格的改编只可能沦为片目。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红字却下了这一部,演员演出貌似没什么问题,看起来挺有高度,不过把一个本应压抑澎湃的故事述说得太过平淡无聊却也是个问题。。。另,小女孩挺可爱的。。。
●神马东西啊改的面目全非
●真心不咋滴,浪费时间的作品。
●#大導演的平庸之作
●文德斯自己非常不满这部电影,称之“不是想要的故事片”,拍的异常痛苦。确实和文德斯想要的故事片风格大相径庭。罗兰·约菲改拍的《红字》则更好些。
●能不能选好了演员再拍 看完这个忽然对文德斯评价下滑很多
●心浮气躁的看,结果就悲剧了……女主的头发很美~
《红字》观后感(一):耐心总会能弄懂一个故事
这个电影他推荐了我很久了,那时也同时将美国版和这个版本下载了下来。今日才翻出来把他们都看完。
说老实话,这个版本让我看的有点云里雾里的,省去了很多的铺垫,一上来就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过也确实调动了我的想象力。也许这才是我坚持着看下去的原因吧。没有把美国版的看在前是明智的。
只能说这个版本表现的更现实,没有多加渲染,把故事就赤裸裸的摆在观众眼前。这是对观者的一种信任吧。
《红字》观后感(二):一个内敛一个直白
女性始终是弱势群体的象征。女主角总是看似坚强地被几个男人踢来踢去。这其中有欧洲没落贵族,有基督教的情夫教士和教义,有早已熟悉印第安文化的丈夫。
电影详细交待了海丝特由一只小红鸟引导着,见到在河中裸泳的牧师,渐起爱恋,以此强化了自然与爱情的主题,为那种私通渲染出非常正面的底色。
对观者的信任。
《红字》观后感(三):America的红字
我实在懒得去考究70年代后期Wim的创作生涯。
片子差强人意都难算。或许我太吹毛求疵。
人物性格颇有些单薄。小女孩波尔甚至有几分灵异了。。。
这和我熟悉的Wim不太一样。
或许片子如同开头字母里描述的。
美洲大陆发展初期,也如一个被抛弃的妇女。即使拥有偶然的外遇,也最终是难逃脱被摒弃的命运。
女性始终是弱势群体的象征。女主角总是看似坚强地被几个男人踢来踢去。这其中有欧洲没落贵族,有基督教的情夫教士和教义,有早已熟悉印第安文化的丈夫。
有几分诡异的女儿或许就是那个襁褓中的美国,如同她妈妈胸口的耻辱印记——大写“A”,有人戏称那是“America”。即使母亲抱定最后的希望说:“欧洲会有新的生活。”波尔还是轻轻唱起歌:“我的爸爸已经死了......”
这是否已经预示了这片大陆会像这个小姑娘一样最终摆脱了所有不靠谱的约束,然后蛮横孤僻顽强地长大?
而这也正是我所理解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