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女俘》影评精选
《漂亮的女俘》是一部由阿兰·罗布-格里耶执导,丹尼尔·梅斯吉什 / 加布丽·拉佐 / 谢丽埃勒·克莱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恐怖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漂亮的女俘》精选点评:
●Alain Robbe-Grillet 一直就这么纠结、重建记忆、梦境、迷宫,他的书文字绕来绕去我读不喜欢,电影里带着配乐和节奏和画面就没有阅读障碍了。
●实验。亦真亦幻。美丽的大海。漂亮的女俘。
●道不可道
●Robbe-Grillet rediscovered
●有待对照剧本,再好好研究下
●1.以谜题叠谜题,梦境套梦境,集齐政治寓言及情色怪奇,导演通过颠覆传统叙事逻辑/重构人物心性刻画,向观众展示了其浮生若幻般的诡谲迷宫。2.旨同马格里特的窗框画作,所绘的风景与窗外景色相连一体,想传达的“真正景物”是难以分辨且无限延伸的。3.麦格芬高跟鞋/降灵会/意识实验。
●又是一个梦中梦
●不是很喜欢,有些形式大于内容
●玛格利特!!
●女主角长得太像曾哥了,哎……
《漂亮的女俘》影评(一):无题
影片由叙述者所臆造的事物构成,将观众带入虚幻的、片段式的精神世界中。而这一切又建构在一起悬而未决的谋杀案上。是观众能坚持看下去的理由。影像和叙事的飘渺最终将隔离一部分观众。
《漂亮的女俘》影评(二):格里耶的又一座迷宫
法国作家导演罗伯-格里耶不仅是新小说派的领军人物,也是左岸派的一员大将。可惜的是左岸派的某些片子跟咱们这些小影迷们总是没什么缘分,甚至连轰轰烈烈捧得戛纳金棕榈的《长别离》对大部分人来说都只是传说中的事物。
格里耶的电影同其它左岸派作品一样,实验性强,这种实验性更多地立足于对电影表现形式的可能性的探究,其中包括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杜拉斯和戈达尔在这方面都做了不少成功的探索,格里耶跟他们类似,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别致的艺术形式应该充分发展其自身的系统,运用蒙太奇技术创造独特的艺术冲击力。因此,他摒弃声音与画面的“贴合”,主张声画分离,以对位方式利用声音以达到声画两者之间的冲击效果。另外,基于这种看法,格里耶也和戈达尔等人一样突出强调电影本身的语法手段,譬如景框的存在,画面的整体展现(比如景深),画面的现在时态及断续性特征(其中有些说法是值得探讨的)。此外格里耶的电影从内容看经常会涉及回忆,侦探,情欲,虐恋等要素。(呵呵,他老婆可是有名的sm情色小说作家。)这些特征在《漂亮的女俘》中均有体现。
本片拍于80年代初,正是格里耶写作和电影的又一个高峰,所以片子里看得出其中后期作品日趋复杂的迷宫式叙事及无拘无束的复沓表达;有人形容这部片子是“梦中之梦”,我倒觉得这其中多少沾点卡夫卡或者残雪的味道。男主角迷惑不解地注视和等待着身边发生的不如所料之事,有时候,以为不如所料的事却往往恰如所料起来;搞得观众在一次次地否定和苏醒中又再度陷入迷茫。然而,自始至终,片子中又总有些事物是难以捉摸的,比如一幅幅La Bella Captive的画作,幕布外的海滩,男主角骑摩托的冷酷妻子及行踪诡异无名无姓的吸血情人。玛格丽特(超现实主义画家,又译马格里特)的画作是整个故事的主线(有人称这是一部穿越一幅幅玛格丽特画作的片子),纵观整部电影,格里耶也正试图实践玛格丽特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观:艺术是超离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和沉重的现实必要性的,它能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可以看清人类本质生活状态的画框,从中我们看到人们可以感受到什么,不可以感受到什么。超现实主义者着迷于事物神秘、偶然、梦幻、癫狂的一面并极力表现之。片中的Marie-Ange(男主角的情人)就是个谜,是身在情网和仰慕中的男人眼中女人的缩影,疏离而不可知,正如同玛格丽特眼中的人物和事物(大概与玛格丽特幼年时目睹母亲的自杀有关)。
我不想再对影片做更多的误读。总之,这是一部能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奇的电影,拍摄技法上亦有不同寻常之处。左岸派导演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一群人,这群人勇于创新,富于想象力,使电影在传统手法之外幻化出奇妙的景致,绽放出异样的光芒。
《漂亮的女俘》影评(三):乱招蹂躏格里耶
又看了一遍《漂亮的女俘》,看完我无比强烈地想在明天把它在看一遍。其实,近来看书看电影总能遇到很多让我激动不已的东西,只是激动归激动,能不能把激动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是个常常让我感到头痛的问题。基本上,激动完不加以整理跟思考,那约等于你没看过那些好书跟好电影。《漂亮的女俘》除了带给我心跳加速的快感外,还有许多很凌乱的东西,想来想去我唯有用姑苏慕容那记著名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付它了,今天索性咱们也来个以乱取胜。
电影里的那个很简单的故事被格里耶讲得错综复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害怕一不小心就掉入了“深度神话”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其实看这部电影跟读格里耶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同,最精彩的东西没准就是那些乱人耳目的形式。这一点实在已经像爱伦坡作品《被窃之信》那样答案早就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了。说了这么多,咱们还是没有步入正题,那就来吧!我对《漂亮女俘》的感觉是——
这是个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香艳而刺激的故事。
说到自我否定,我又要提起“不确定性”来,然而当我打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突然觉得我要又以“不确定性”为引信点燃格里耶的思想炸弹,未免有些流俗。很显然这么一来“不确定性”就成了用诸天下皆准的东西了。想到这点,我就不想写了。总之,格里耶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游移不定,他让男主人公邂逅了一位美女,继而让美女变成伯爵在订婚前夜失踪的未婚妻,再而美女又变成了招魂说主义者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淹死的女儿……
男主人公在探寻美女的身份时不断地遇到很多离奇的的事情从而不得不否决自己之前的推断。比如他明明带着受伤的美女来到一家高级妓院并与之有了一夕之欢,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妓院变成了一片废墟,美女也变成了不可能与他有鱼水之欢的神秘人物。接下来他的幻想、噩梦、凶兆与现实不断交织,不但是身处其中的他甚至连作为观众冷眼旁观的我们都难辨真假。这让我感到很过瘾,我总是跟男主人公一样带着疑团推进剧情然后又陷入更大的疑团中去。
电影的香艳刺激氛围其实仅看影片反复出现的那幅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雷内玛格里特的画作就已经足够了,我不知道那只散乱一旁的沾有血迹的凉鞋除了让人联想到一个女人被杀还能想到什么。更何况格里耶还不断用横躺在路上或是沙滩的半裸女人诠释这一点。我甚至怀疑这部电影就是对雷内玛格里特那张抽象画作的补充与想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更为下流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我就不信当那个叫玛丽的女主角或是赤裸或是半裸或是若隐若现地披着一袭白纱的曼妙身姿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时候,坐在屏幕前观看的人们会不作他想。而且,无论在妓院中还是在沙滩上,当那帮穿着一模一样服装的男人不约而同又面无表情地把男女主角包围起来的时候,都让人感受到一股无名的压力。这种压力很邪恶,大概源自于人们对美好事物即将被摧毁的担忧与恐慌。尤其是沙滩上的那帮黑乎乎的警察走向穿着一袭白纱的女主角的瞬间,阳刚与强大的邪恶滚滚而来,大有把女主角的柔美与纯洁吞没之势。
这种邪恶的恐慌一直伴随着男主角与我们,到了他重回已经变成废墟的妓院房间被神出鬼没的警察绑到一旁开枪击毙,男主角一声惨叫后从床上鱼跃而起告诉我们这只是一场噩梦时方告结束。然而在我们紧张的神经因此而松弛的时候却迎来了男主角在路上再次见到玛丽那具半裸的女尸以及同一帮神出鬼没的警察,只是这次不再是噩梦,在女同伴科拉的一声令下,男主角这次真的被打死了。
请注意,我在上文提到了“女同伴科拉”,我怎么把这么关键的人物给漏了呢,影片的最后出现的是她一身黑色皮衣骑着哈雷摩托的镜头,镜头的画外音说“死亡天使,没人能猜出她是什么样”……这么一来我就有理由猜想科拉代表的是邪恶强大的“死亡天使”了,面对如此强大的邪恶力量,影片并没有交代的漂亮的女俘玛丽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也就不难想象了。
快写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没准格里耶真正想表达的并不是电影里变着花样讲述的那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没准这部电影跟那幅名为《漂亮女俘》的同名画作一样,想说的东西其实在画外,在格里耶没有讲述出来但借由电影我们想象出来的那些东西。比如,我刚刚提到的玛丽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