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集读后感摘抄
《流萤集》是一本由[印度] 泰戈尔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元,页数:1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萤集》精选点评:
●流萤集是睡前每天读读看完了的,也是高中时候园丁,飞鸟,新月一片里最喜欢的集子,无非是实用性高,模模糊糊的,意境化高句子又短方便用在作文里。
●The butterfly counts not months but moments,and has time enough。O(∩_∩)O很美的短诗
●闪闪发光,而且是在夜里。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ight.
●外研社的书,很严谨
●最后一篇是徐志摩的文章,徐同学确实有才华,那个年代青年的思想也确实不同于今日。
●9/50 of 2017. Tagore is a god-send. "Some have thought deeply and explored the meaning of thy truth and they are great; I have listened to catch the music of thy play and I am glad."
●个人感觉泰戈尔的诗,温婉细腻但不像戴望舒一般娇柔造作,灵动智慧但不像庞德一般深奥晦涩,借物喻理但不像黑塞一般拘束严谨。
●欣赏不来
●万事良悠悠,营营何所求。轻灵从容和。诗中多对立,但不是斗争,有些是不同层面,更多是可以互生互化至抵和谐的状态。瞬间被捕捉,延伸,诗人甚至重新定义了时间,在我就是万物的敞开中,放射纯洁意识的白光,而难能的是,从未忽视幽暗。
《流萤集》读后感(一):温柔的光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般将你围绕
同时又给你
璀璨的自由
对照阅读泰戈尔的原诗,郑振铎的译本是一座无可逾越的高峰,其文辞清丽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家真的译本好些地方则雅有余而信不足,行文内在的韵律有一定缺憾,反倒是书中附录《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的译文精准优美,令人惊艳。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流萤集》读后感(二):泰戈尔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人称是“你”
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出现最多的人称是“你”。大多数情况下,这“你”是抽象的用法,指的是“梵我一体”的神。诗人常常把近乎崇拜的赞美献给笔下的“你”,而且大部分赞美都非常深刻,以充分体现出梵--这神性的真理。泰戈尔的“梵我同一”的思想,是一种古印度的智慧。虽然在生活的表象中,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及其平常的人和事,但诗人却总可以发现超越于表象的东西,感受到隐秘的冲动。诗人在万物的生长和凋零中,在对邻人和家人的爱当中,领悟出神的慷慨而宝贵的赐予。
这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帝或神灵,而是充实于宇宙,无处不在的最高实体(“梵”)。在泰戈尔的诗里,神不是远在天国,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人同在。神也不统治人,驭使人。相反,神创造和延伸自然,赐予人生命,启迪爱。 爱他人,就是体验到神,就是聆听神。在一切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人的爱,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中,神与人合而为一。 诗歌,歌唱美丽的自然,歌唱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赞颂神。 这里揭示的是这种神人关系:神以倾注生命为快乐,人以得到神的庇护而幸福。 神不但创造人,而且神通过人实现自己的神性。这神与人的相容,神性和人性的交织,是一切爱,幸福和希望的源泉。万物都是神灵的使者,当我心里有爱的时候,神和我们在一起。
《流萤集》读后感(三):啦啦啦啦
第一次读完一本诗集,我一直觉得读小说无关乎内容,读得其实是一种感觉,现在看来读诗大概也是这样,读这本《流萤集》,感觉还不错。
摘抄了5首最喜欢的
~~~~~~~
42
I touch God in my song
as the hill touches the far-away sea
with its waterfall
我在自己的歌声中触摸神明,
一如山丘用瀑布
去触摸遥远的海洋。
~~~~~~~
47
Life’s errors cry for the merciful beauty
that can modulate their isolation
into a harmony with the whole
生命中的错误渴求慈悲的美
将它们孤立隔绝的旋律
融入整体的和谐乐曲
~~~~~~~
78
The faith waiting in the heart of a seed
romises a miracle of life
which it cannot prove at once
藏在一粒种子心中的信念
预示着一个
不能即刻证明的生命奇迹
~~~~~~~
178
Truth loves its limits,
for there it meets the beautiful.
真理热爱自己的界限,
那是它与美相会的地点。
~~~~~~~
223
My mind has its true union with thee, O sky,
at the window which is mine own,
and not in the open
where thou hast thy sole kingdom.
天空啊,
我的心真正与你交融的地点,
是我自己的那扇窗户,
不是开阔的外间,
那是专属于你的国土。
《流萤集》读后感(四):“诗圣”泰戈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诗人
泰戈尔的作品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其中蕴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总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追求现实人生的理想,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泰戈尔的诗被人们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泰戈尔曾经说过:“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泰戈尔不是通常西方意义上的诗人,也不是通常中国意义上的诗人,在他的本土,诗人之意比以上所称要大得多,那更接近于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我们说,预言家——凡人和神明之间的一座桥梁。尼赫鲁一干人以“祖师”称他。他和甘地作为两个方向上的巨人共同孕育了印度独立解放的一代人。用现代身份来定义他,必须加上更多字眼: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诗人、音乐家、剧作家、画家……只保留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的成就都足可傲世。他的通广深厚,近世也许只有少数几位人物堪可比肩:歌德、托尔斯泰……诚如其研究者、孙女婿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所说:那些只能通过译文了解罗宾德拉纳特的人,难以对他天才的博大和深邃作出任何正确的判断。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出现最多的人称是“你”。大多数情况下,这“你”是抽象的用法,指的是“梵我一体”的神。诗人常常把近乎崇拜的赞美献给笔下的“你”,而且大部分赞美都非常深刻,以充分体现出梵——这神性的真理。
泰戈尔的“梵我同一”的思想,是一种古印度的智慧。虽然在生活的表象中,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及其平常的人和事,但诗人却总可以发现超越于表象的东西,感受到隐秘的冲动。诗人在万物的生长和凋零中,在对邻人和家人的爱当中,领悟出神的慷慨而宝贵的赐予。 这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帝或神灵,而是充实于宇宙,无处不在的最高实体(“梵”)。在泰戈尔的诗里,神不是远在天国,高高在上的,而是与人同在。神也不统治人,驭使人。相反,神创造和延伸自然,赐予人生命,启迪爱。 爱他人,就是体验到神,就是聆听神。在一切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人的爱,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中,神与人合而为一。 诗歌,歌唱美丽的自然,歌唱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赞颂神。 这里揭示的是这种神人关系:神以倾注生命为快乐,人以得到神的庇护而幸福。 神不但创造人,而且神通过人实现自己的神性。这神与人的相容,神性和人性的交织,是一切爱,幸福和希望的源泉。万物都是神灵的使者,当我心里有爱的时候,神和我们在一起。
在《泰戈尔回忆录》中,泰戈尔记录下了他神奇的彻悟自觉体验: “一天,在很晚的下午,我在我们乔拉桑科房子的屋顶凉台上散步。晚霞的余光和苍白的黄昏合在一起,那景色仿佛使来临的夜晚,对我有一种特殊的奇妙魅力。连毗连的墙壁都美丽地放光。在这个世界中揭开了平凡的盖子,我想,是不是暮色中有什么魔术使它这样呢?决不是的!
我立刻看出这是夜晚的效果照到我的心上,它的光影把“我”湮没了。当“我”在白日强光中奔腾的时候,我所知所觉都和它混在一起,被它藏过了。现在这个“我”被放在背景里去,我就能看到世界的真实的一方面。这一方面是不平凡的,它充满着美和欢乐。
从这次经验以后,我屡次试验故意地压抑我的‘我’,仅以参观者的身份去观看世界的效果,我的努力总会得到一种特别愉快的报酬。我记得我也试着向一位亲戚解释怎样去看世界的真面目,以及在这幻象之后的,我们自己的感觉上的负担怎样随之减轻;但是我相信我的解释没有成功。
以后,我又得到一次彻悟,这彻悟在我的一生中持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