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读后感锦集
《嘉庆皇帝》是一本由喻大华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嘉庆皇帝》精选点评:
●写出了真实的清朝第五代国君嘉庆的生活经历
●康乾盛世后的嘉道中衰有其二十五载岁月,木兰围场里凋零的草木,怎能不悲从心中来?
●没记错的话港剧《金枝欲孽》讲的就是嘉庆后宫的事 小时候还看过一个台剧叫《嘉庆君游台湾》 其他的有关嘉庆的是少之又少啊 基本上介绍他就是乾隆的儿子 和珅跌倒的主导者 鸦片战争前的皇帝
●他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在诸多皇子中本来毫无竞争力,但为什么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继承皇位,成为大清王朝入关之后的第五代帝王?他登台伊始,面对着太上皇乾隆帝的大权独揽,他是大刀阔斧,争强斗狠,还是小心翼翼,韬光养晦?他诛杀大贪官和珅的行动,到底是一场肃贪运动,还是一场...
●挺通俗易懂的 作者是我们中国近代史的老师
●宽厚平庸的顒琰始终活在父亲乾隆的阴影之下,大清帝国的衰落无可避免地到来,承接康乾盛世的嘉道中衰有他的25年岁月,诛杀和珅和平定白莲教时的意气风发随着天理教徒枪响紫禁城而彻底被扯去了脸面,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他的滑落曲线令人唏嘘不已,一个垮掉的旧世界就这样一点点地扼住了帝王的咽喉。
●小书一本,不过写作语气倒挺像明朝那些事儿的。
●喻大华老师的平舌音都念成翘舌音,有一种莫名的萌感。听完比较喜欢嘉庆,一个人没有才华天赋平庸的人当皇帝大概就是嘉庆这样,虽然非常想做到祖宗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是就算尽力了还是逃不出个人能力的局限,有一种想为他拘一把泪的感觉,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让人感觉莫名的亲切感。
●喻大华老师很幽默,嘉庆朝历史也很翔实
●下饭读物
《嘉庆皇帝》读后感(一):虽有德亦不足
嘉庆是清朝十二帝中第七位,算是承上启下。在其前,康乾盛世已经成为幻像,走向衰败,在其后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清末半殖半封。也许是爸爸,爷爷,太爷爷点光环太亮,显得嘉庆有些平庸了。战战兢兢的在乾隆的威严下生活着,接手了晚年昏庸的乾隆留下点烂摊子。比起他的儿子,嘉庆更有魄力些。但从来没有从未反思过种种问题的根本。只能抱着遗憾走完一生。 --2018年5月1日于北京
《嘉庆皇帝》读后感(二):本书内容有误
嘉庆皇帝不是最后一位回盛京谒陵的皇帝,最后一位是道光皇帝,于1829年最后一次回盛京谒祖。嘉庆皇帝不是最后一位回盛京谒陵的皇帝,最后一位是道光皇帝,于1829年最后一次回盛京谒祖。嘉庆皇帝不是最后一位回盛京谒陵的皇帝,最后一位是道光皇帝,于1829年最后一次回盛京谒祖。嘉庆皇帝不是最后一位回盛京谒陵的皇帝,最后一位是道光皇帝,于1829年最后一次回盛京谒祖。
《嘉庆皇帝》读后感(三):嘉庆与文字狱
喻大华讲嘉庆其实从侧面讲述了清朝文字狱的滥觞与区别:
清朝初期,满人对待汉族文人态度是,你反抗,我杀你;
康雍时期,你骂我,我杀你,文字狱大多是汉人之间互相攻讦检举产生的,雍正为了打击政治对手也制造了一些文字狱,这一时期文字狱只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就像文**革时期的整黑材料一样。
但是乾隆时期性质发生变化了,你要想,我杀你;当时海内升平,乾隆开始有计划的摧残汉族文人的文化优越感,一个是编四库全书,篡改和删除许多书籍的原本,大量禁毁前朝著作;另外就是大举搞文字狱,60年在位,120多件文字大狱,而且捕风捉影,惩罚残酷,为了把皇帝的意志贯彻到基层,乾隆不惜杀手下的官员,以儆效尤。
嘉庆从某种程度上纠正了乾隆的做法,也不搞文字狱了,但是也没人敢有什么想法了,因为都已经被杀光了。
《嘉庆皇帝》读后感(四):扫盲之嘉庆帝及其王朝
确如作者所说,嘉庆皇帝及其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盲区。作者在《百家讲坛》开讲嘉庆并出版此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扫盲行动。
阅读此书,对于嘉庆皇帝最深刻的认识是忍和仁。忍就不必说了,活在一个光芒万丈的老爹身后,真是如履薄冰;面对监控打压自己的权臣和珅,他目不斜视、无动于衷,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把刀一插就是22年啊,凭此一点,嘉庆皇帝也非常人。至于仁,则是对其理政的认识,它自身勤俭,于百姓仁厚,惩处官员也株连甚少。甚至贪官污吏利用他的仁慈,懈怠不尊。
但对于书里开篇时提到的其母身份不高这一点,我觉得有待商榷,“当年进宫的时候仅仅是个贵人……而且乾隆帝对魏佳氏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偏爱”,实际上,魏佳氏一路晋封,被封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责24年,是乾隆朝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后妃,如果没有偏爱,又怎么能有生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