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家订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国家订单读后感精选

2020-11-14 00:5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家订单读后感精选

  《国家订单》是一本由王十月著作,20.00元出版的2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0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订单》精选点评:

  ●命运的起伏

  ●通过鲁迅文学奖认识了这位作者

  ●其实打工文学还挺有意思的

  ●只看了 国家订单 这篇中篇。还不错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发生的安全事件会影响中国某个工厂工人和小老板的命运。没有坏人,有道德感但被逼到困境中的好人:一直对自己于危难时刻离老板而去感到愧疚的李想,忠心耿耿,希望赎罪的张怀恩,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的周城,还有因中人联系不上,无法给员工发放工资的小老板。当一个重大转机出现,大家都放手一搏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张怀恩过劳死,走投无路的小老板爬上了大铁架。“命运就像是一只猫,而他不过是一只老鼠,命中注定了是要被弄死,却不让他一下子死得痛快,却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底层承受风险的能力那么低,只要他不走出底层这一阶级,不管是小老板还是工人,就一直无法在充满风险的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环境中改变弱势地位。非权力和道德酿成的悲剧。

  ●第四章很美 总体来说小说没那么好看 至少不是纪实报告 但大部分也缺乏美感 透露着诡异 反而更像是都市奇谭

  ●看了国家订单这篇,打工文学的代表,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深处透露着对打工者的悲悯。同样工作稿件

  ●自始至终都在为小老板揪心,唯有在身处绝境之时,才更能体悟人性。多年患难之交的叛逃,一开始就被定性的“混混”的真心…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每个人不过都是艰难挣扎于繁华边缘的卑小蝼蚁。

  ●现实主义中篇小说集

  ●喜欢短篇烟村的几个故事,前两篇打工小说有点毁了整本的感觉。

  《国家订单》读后感(一):打工文学力作

  说起打工文学,个人感觉小说《我是一朵飘零的花》写的最好,比平凡的世界还要真实,当然,文笔和格局比平凡的世界稍差一些,其次,王十月的《国家订单》、《无碑》、《寻根团》等也小说非常不错,再次,郭海鸿的《银质青春》也非常好,可惜豆瓣上没有推荐这本书,期待有人顶起这本书,最后,天堂凹也还可以,白描的语言很好,当然,人物性格方面有些过于脸谱化。

  《国家订单》读后感(二):用心写作

  虽然被冠以了打工文学的标志,视野并不局限于打工者。前半部的工人,小老板,港商等等,在经济危机的浪潮打来时,脆弱的像一叶扁舟,小老板的苦衷与绝望,让人同情,高举正义大旗的律师浑身散发者虚伪。而那个很早被定性的小混混,心中还是有向善的地方,只是缺少了引导,让人可惜。后半部的乡村湿地生活,仿佛进入了一副水墨画,物质的简单和人心的纯朴,一个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世事云烟,人生如梦,每个小人物有自己的坚持和闪光点,写出了那种古典含蓄的美的厚重和神韵,人景合一,长天一色。

  《国家订单》读后感(三):前进的代价

  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温柔的湖风拂面,我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读完了这部选集。从来没有看过类似题材的作品,非常惊喜。作品集的前半部分是打工生活与打工的心历路程。写出了农民在乡土和城市中间的进退两难。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他作品中的人生,都是他自己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只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终于走向了不同的路,然而远方是相同的,他们殊途同归。这句话让人不胜唏嘘。集子中不只一次地提到那个背着蛇皮袋,迫不及待地要走出自己有些不舍,却已经厌倦的故土,奔向梦想天地的青春少年。然而经过残酷的生活磨砺,却发现昔日的梦想已经渐行渐远,而盛放的青春已经消逝在无趣的流水线上了。想再进一步,生活已经不给你这种可能性;想往回走,却再也回不到从前。阶级的纵向流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进步的,只是对于那个被历史选中的个体来说,失去归属感的迷茫与痛苦,社会进步的巨大代价,是由这个个体独自承担的。进城务工者是城市化代价的庞大载体,我们海外打工者也一样。一个是阶级的巨变,由农民变为工人,一个是价值观的巨变,由封建转向民主。只是在经历过这么多挣扎以后,仍然“殊途同归”,跳不出自己所属的阶级,让人悲哀地感到小人物的无力。

  集子的后半部分《烟村故事》是一幅农村生活的浓墨重彩,小农生活的恬淡安稳跃然纸上。但作者的农村生活和贾平凹笔下的又有区别。文中的烟村湿地水土丰饶,使得人们较之自然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来说,有一些闲暇来享受生活。打工浪潮对恬淡生活的冲击不谓不大,留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其中《绿衣》和《落英》让人印象深刻。文章名字都是女性的名字。《绿衣》讲述了一个梦想在城市扎根的单纯女孩子,这样的开头让人已经猜到了结局。《绿衣》和电影《茉莉花》很像,从梦想变成女明星,过宝马雕车生活的上海女孩子,到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的农村女孩子,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些不理智的选择对女性比对男性更致命。也让人意识到教育对女性的重要性。《落英》则很像王刚的《英格力士》,说的是一个很讲究生活格调的小学女教师与自己所处环境的冲突。美是奢侈的。过于追求美的天性与脆弱的意志,不相符的经济条件组合,造成一个又一个让人惋惜,却又无法避免的悲剧。

  作者在后记中还提到,他旨在为传统美德唱一首挽歌。《绿衣》中老祖父的节气歌,和《夏枯》里的《汤头歌》,都让人觉得隐隐的熟悉和更加深刻的陌生。中国人曾经几千年这样生活过,在未来的不远时间可能还要这样生活一段时间。这种田园牧歌的生活无疑是美的。但是理智让我更信任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医学的效率。向前走总是有代价的。虽然我们知道向前走是好的,但传统的惯性与剧烈变化所产生的无归属感,会让人怀念过去。怀念是美的,但是我们总要往前走,不管它会意味着怎样的代价。在西方人已经走出农业的辛苦劳作,用闲暇来享受大自然的恬静时,看着窗外的远山,我在想什么时候大部分而不是少数中国人也能拥有闲暇,利用带薪假期去享受而不是劳苦耕作大自然呢。

  《国家订单》读后感(四):一觉梦醒看命运悲欢

  王十月的小说一直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发展,从一个人反映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我们社会就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喜怒就是一座城市的表情,个人的命运连在一起就是国家的历史进程。

  《国家订单》是诚意之作,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当然,词藻从来都不是王十月的写作重点,他通过对人物个性的细腻描写以及他们心理活动的真实刻画,配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收放自如地把一个订单引发的命运故事娓娓道来。

  中国改革开放后,小说里的那类小工厂大量存在于全国各大城市,它只是千千万万小工厂的一个缩影,而故事里的人物原型或许就真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小老板这个人物从最开始无工资可发的焦虑到想到宣布工厂破产的豁然,从接到订单后的得意到催促工人加班的不忍,从订单完成后的喜悦和憧憬到面对工人过劳死的不知所措以及被高额赔偿压得孤注一掷;李想从提出辞职的内疚到看到老板得意表情后的心理平衡,从劝阻老板别让工人加班到后来电话里与老板的恶言相向,从决绝地离开工厂到后来看到老板面对高额赔偿的不忍;张怀恩从寄匿名信恐吓老板到对老板心怀愧疚,从被老板红包感动到升为主管后卖命加班,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的心理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发生着各自微妙的变化,仿佛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南国某小镇工厂发生的一切。

  工厂工人过劳死后,媒体报道这家工厂是黑厂,老板是无良的黑心老板,跳出小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容易受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而忽略了个体的真实命运起承转合。小老板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老板,不光是他自己这么想,工人们也这么认为。他曾想着把工厂关掉,把设备卖了给工人发工资,他也是从工人做起来的,知道做工人都不容易,如果不是关乎工厂的生死存亡,小老板也不会让工人连夜加班,只是这个订单来的太及时,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所以他才有此冒险之举,但在加班期间他改善工人伙食维持大家营养,给工人加工资,完成订单后带大伙去海边游玩,不过他所有这一切的一切的好在遭遇工人过劳死后都化为虚无。如果没有这突如其来的死亡,他的命运也许会朝着他预想的那样发展,工厂越做越大,做出自己的品牌。他后悔没有听李想的建议,但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他走上了高压线架,使劲扔出了那面国旗,国旗随风飘去,带走了他的希望和梦想。

  王十月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但他将小说的人物描写的如此逼真,让读者不由地关注起人物的命运,我期待着小老板能走下来面对生活中的现实,过去的一切就让它随风而去,虽然它已如此沉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