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100字

2020-11-14 01:4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100字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是一本由约翰·J.米尔斯海默 / 斯蒂芬·M.沃尔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5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精选点评:

  ●本科的毕业论文。米尔斯海默的思想和笔锋都很具争议性。鼓吹感极强的学者,但对他的学术激情表示钦佩。

  ●磕磕巴巴好久终于看完了,逻辑其实很清楚的一本书,但是因为对美国政治不是特别游刃因此在无尽长度的注释中辗转了不少时间。其实两位作者对中东的立场对以色列犹太的立场都是很清晰的,虽然最后还是要跳出来说自己没有政治倾向但是我觉得仍旧是带着批判情绪写出来的东西。众所周知以色列犹太裔在美国高层的影响力,不过这本书好在它没有用这个设定作为基础去探讨,而是先分析了现状,然后再一点点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比较有趣。

  ●花了好几天才看完,作者的史料考究,政策分析能力真心强,也没有太过学术看不下去之感。

  ●很好的主题,作为一种政治现实,值得所有关注现代性的人一读。

  ●这本书属于那种给五星是只有五星可打的书。因为以AIPAC为首的各色犹太复国主义者、基督教亲犹福音派等大大小小以色列游说者与同情团体(AIPAC在老美国会的游说力度仅次于退休人员协会,甚至高于NRA——想想禁枪多么不可能吧!),这本书必须要写得逻辑极端清晰、论证和内容无懈可击。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这也就是以色列的支持者掀起大浪怒骂但也没实锤反驳的原因。

  ●院外集团以色列强大的影响使得美国不得不考虑以色列的存在

  ●以色列的强大是有原因的!

  ●今天流的血和泪,都是昨天脑子里进的水~

  ●政治学原理的读书笔记写的这一本,读毕只想替桑德和阿伦特说一句痛快

  ●资料和论证都很充分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一):利益集团与美国外交政策

  这本书咋看没什么特别,其实也真没什么特别,就是讲了以色列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只不过由于以色列和犹太人在美国实力强大,使得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在美国成为禁忌,没有人讲,两位国际关系学者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任务,并且用他们娴熟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负面影响。

  这本书的贡献更大程度上是政策层面上的,因为理论上讲利益集团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这一话题,实在是没有任何新意了;它如果能够激起美国和以色列对其外交政策的反思,促使美国的对以和对阿拉伯世界外交政策做出一定的战略调整,那便是巨大的成功;这对美国、对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大家都好好过日子吧。

  所以这么看来,学者能够做出理论贡献固然值得赞赏;但是,如果学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在边际上影响世界,可能更加难能可贵。理解世界不容易,但是改变世界更加难。正如Keohane指出的,学者研究世界政治当然想要做出理论创新,但是如果想要理论创新,学者可以选择别的学科来实现;世界政治总是内蕴着某些规范的追求,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享受和平与繁荣,让世界更加美好,这是更加实在的事情,当然,谈何容易。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此书两位学者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美国国家利益出发而写作此书的;至于对于世界和人类的关怀,我想他们也不会缺少吧。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二):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

  本书逻辑清晰,写的很好。核心是美国的中东政策,和以色列游说集团如何对其进行影响。本书写于2007,内容都比较新。

  本书并不一定完全客观全面,贵在清晰,这样,即使有存疑或质疑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探究来搞清楚。

  大体上,我比较赞同作者的思想和思路。

  读完这本书,对大游说集团运作、以色列战略、中东局势和美国中东政策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结合《七姊妹-大石油公司及其创造的世界》那本书,对中东问题开始有了一个具体些的认识。

  十分感谢英勇的阿拉伯人与西方国家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就在这个过程中,默默崛起了。这两天的新闻是歼31将在珠海航展做展示表演,据信是该机型走向外贸的信号。

  中国已经成长到这个分量了,必将做相应的事情。

  如本书所说,以色列和美国中东的状况,都算比较乐观。那么,美国将以更多的精力重返亚洲,遏止中国。中国则要经营好亚洲。

  各方面的战略规划都该看看。

  十二五规划和未来的十三五规划要看看。

  To extend.

  综述美国犹太人利益集团方面的材料。

  了解一下苏联和俄罗斯的中东政策。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三):观点概括

  这书的篇幅高达500+,里面各类引用、资料也是足够给料的。

  两位作者的主旨很明晰,即:美国的行政以及立法分支近年来对于以色列,几乎无条件的支持,经济上、政治上,于道德理由以及战略原因上,都已经站不住脚了

  既然站不住脚了,那为何政策依旧如此倾斜于以色列

  然后举出了很多例证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即美国以色列公共关系政策委员会,这个公开的组织,以及由犹太人、犹太复国主义者、同情犹太人的政治力量、以及与以色列种种工业、教育、金融界有利害冲突的美国企业等组成的这个一个LOBBY

  在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中东政策

  而这种无条件帮助的政策,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言、对于美国在中东的关系而言,对于美国在处理中东核威胁、中东石油乃至中东民族问题上,也许都是有害的,反过来说,对于美国的仇恨情绪也会伤害到以色列本身。

  观念上,其实作者很明显是收到了前总统卡特的影响

  即认为,联合国以及美国的对以色列政策,简直就像是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一般,野蛮,且具有偏向性。

  好了

  接下来用了大量的篇幅说明两位作者自己并没有所谓的【反犹太人情绪】,或者是批评者所指责的那些具有污蔑性的所指。

  作者只是想尽力客观公正的让美国对以色列政策,做出尽可能公正客观的外交政策,另外也想引起整个舆论界对于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关注,而不是让美以关系,变成一个政坛上不可言说的秘密。

  ==========================

  《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四):说了大实话

  这本书的资料非常丰富,可以作为该主题的文献索引,但表述的观点则简单清晰: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施加了不成比例的影响,但美国对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从长期看也伤害了以色列的自身利益。作者指出,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主要是防止单一国家控制中东从而控制石油,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反恐。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对美国并没有战略重要性,甚至是战略负资产。在道义上,以色列并没有受到生存威胁,在中东地区是加害者而非受害者,其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可以和种族主义、种族隔离和殖民主义划上等号。因此,从战略利益和道德理论上都不足以解释美国对以色列超乎寻常的支持。美国对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以及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压迫削弱了美国的道义基础和国家形象,激起了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使美国在反恐或中东民主化等问题上,难以获得有意义的合作。在美国国内,犹太裔人数虽少,却能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与其金钱、组织能力,以及打压异见的策略有关(对提出异议者冠以反犹主义以抹黑),同时也与美国国内的新保守主义以及基督教右翼的支持有关。作者认为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因为很难想象伊朗会把其费力获得的核武器交给恐怖分子,而拥有核武器的伊朗仍然可以被遏制。反过来,过分压制伊朗可能会迫使其与中国和俄罗斯结盟,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作者建议与伊朗达成交易而非使用武力。作者认为,美国更应该通过离岸平衡手而非直接驻军来对中东地区施加影响,这可以减少干预成本,避免激化民族主义敌意,同时也避免将潜在敌人逼到联合起来反美。美国更应利用其影响力来推动巴以和解。在国内,应该鼓励对中东问题进行更公开的辩论。

  美国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强调国家利益,但按照作者的观点,其中东政策并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其原因在于其政策已经被以色列游说集团绑架了:政客们为怕失去竞选资金而对任何对以色列的批评三缄其口,媒体和智库大多由亲以势力把持,以色列游说集团甚至进一步试图控制学术界。这就好像宿主已经被寄生虫控制,失去了独立的意识(想起被真菌控制的僵尸蚂蚁)。

  中东问题说来复杂,但其实也并不复杂,个中是非曲直清清楚楚。只是一方势力太大,导致大部分人噤若寒蝉,避而不谈。过去几十年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所作所为,和南非的种族隔离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连欧洲对以色列的抨击声也是越来越大,只是因为有美国罩着,这才在联合国难以形成决议。事实上,从长远来看,随着美国石油的自足、未来能源结构的改变以及美国战略重点的变化,美国有可能减弱其在中东的存在。这样,以色列将陷在周围人口相对快速增长的穆斯林的大海中。即便目前其武力远超周边国家,但难道这种武力和霸道能一直维持下去吗?这个民族,历经几千年,以智慧而著称,因上个世纪的不幸遭遇而获得广泛同情,又为何能以如此手段对付对其不幸并没有任何责任的巴勒斯坦人?在这点上,其一味依赖武力,一味反对和谈,又是何等之短见。难道其生存要一直依赖于武力之上吗?从这点看,哈梅内伊说的以色列25年内将不复存在,恐怕也不可以简单一哂了之了。而美国最近与伊朗达成核协议,也表明了美国在中东政策上一定的调整,和一定程度上对以色列因素干扰的摆脱(和奥巴马的决心有关,国会的噪音仍然未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