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锦集

2020-11-15 02:49: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锦集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是一本由詹姆斯·M.布坎南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精选点评:

  ●这是一本奇妙的书,短小精悍,配搭《集体行动的逻辑》,可以帮助你入门公共选择理论。

  ●这绝对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巨著,布坎南提出了与萨米尔森等人不同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路径,绝对值得一读

  ●很薄很难懂

  ●精彩

  ●前六章 建立一个模型 扩展开来 。后面几章讲也没有讲的很清楚...对公共理论了解不多 但是感觉当时(本书写于1967年)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完善,说服力也不够强

  ●应该是太难翻译再加上我学识有限,薄薄一本书读起来却晦涩艰深。

  ●其实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在于,损益计算里,公共物品是一种波及的方式的.也就是收益是面向所有参与者生效的.这点使得一般的代数表示形式下,总和是变动的...带来的就是解搜索空间的不确定性...而这里提的中位数方案某种形式上说,只是提供了一种相对确切解的思路,但本质上回避了的优解的定义与可比较性...而且感觉这个理论走向是倾向于强政府干预的计划模式的...

  ●首篇就能给满分——从新古典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的外部条件入手,将制度因素从私人经济的结果变成公共经济的原因,创立了一个新的学派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一):个人主义者、契约论者

  经济、政治决策理论、宪政基础,三者在布坎南的视角下密不可分。

  这里对政治行为寻求一种解释,将政府权力机构去天然公益性,而被视为是一个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交换以达成协议与合意结果的过程,是逐利的交易。

  市场行为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商品、服务的交易产生各个行为者间的互利。而这种市场体系的前提是有保护所有权和契约协议实现的法律前提。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二):一本……渐入佳境的奇妙著作

  这是我“公共选择理论”的入门书。

  其实开篇第一章有些“深奥”,一上来就是方法论导论,之前没有接触过公共选择理论,所以看得有些绕。个人认为,方法论导论最好在通读全篇或者读过其他公共选择理论著作之后,再行阅读,否则容易降低兴趣。

  这本书的分析框架很明确。一上来分析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从最简单的相同口味和偏好的两个个体出发,发展到不同口味的两个个体,再到不纯粹的公共物品,随后发展到多人、有计价单位的公共物品,多人、无计价单位的公共物品,进行到如何进行政治决策,如何选择制衡——财政制度,这一过程中条件逐步放宽;然后分析的是公共物品的供给如何决定;最后是这一学科的发展总结和展望。

  最大的感受是,随着分析的逐步深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也越发紧密。最初的二人模型中,同种偏好和口味的个体,最终是由一方负责全部公共物品生产,另一方提供补偿的方式;不同偏好的个体,通过边际评价曲线衡量并做补偿;不纯粹公共物品的决策,与消费构成组合的最优组合决策一致。

  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从第五章——“多人-多种私人物品”开始。当初前四章看得其实有一些气馁,觉得不如找一本“轻松加愉快”的入门书来看看更舒服一些,何必要啃这本太过于提炼的早期著作;不过这一切的沮丧都随着第五章的到来而化解。

  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对于小规模群体和大规模群体的划分,以及各自的行为特征。虽然这一部分的概念,大多来自心理学;不过通过这样的划分(并非单纯根据参与者的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反映到经济决策的不同表象上,让第一次看到这样分析的我,着实激动不已。本章最后部分引出的Wicksell一致同意规则,可以被视为是决策领域的帕累托改进。关于Wicksell的“一致同意规则”,在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有一段比较详尽的描述,“他认识到,国家不能通过一个市场体系来维持集镇的公共服务,因为不管一个公民是否购买这些服务,他都可以得到这些服务带来的收益。因此,资助国家服务唯一公正的方法就是每次政府基金的拨款都要得到一致的投票赞成。”Wicksell的规则,是基于财税制度下建立的,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分析公共物品之中。

  至于多人-多种公共物品的情形,从二人模型发展到三人模型(中位数决定),再到选票交易,以及最终的多人模型,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多,帕累托最优解的范围在扩大,多数决策的结果范围却在缩小。

  在关乎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时,多数人希望自己以较小的代价享用更多数量的公共物品,但是在大规模群体中,不可能通过议价的方式达成分担比例,因此个人只能通过投票权表达意见。最终接受的方案,不可能对任何人都是最好的,但是是能够接受的(至少不会是最差的)。在涉及公共物品的决策时,个人既为自己做决策,又在为他人做选择,这会导致个人倾向于考虑他人的相对处境。

  财政制度作为政治决策制度的“制衡”,二者存在替代性。因此布坎南提出,没有必要在财政事务的集体决策中实行一致同意规则,可以用一组财政规则对税收和公共物品的组合限制其变动。这一方式同样是“有效率”的。

  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二维的分析框架很有趣(可能是自己写论文时会采用),(1)到(5)类的物品分类讨论,以及对于组织功能的三类(配置、融资和分配)分析加入之后,这个框架可以初步说明“现象”,有实证意义。

  第十章的一句话印象很是深刻:

  “为什么最高明的社会主义解决方案,反映出的是那些纯粹以私人物品为特征、运行完美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学者们,这个时候到哪里去了?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三):夜阑尽处,门前大树

  整个休息段持续了一大半,给人感觉最舒服的阅读是《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我只想说,它是我二十岁过后读到的第一本好书。二百页不到,却激动人心。

  这真是一本太精彩的书。

  第一章,作者啰嗦地解释方法论,我觉得这是在暗示全书的框架是总分。作者谦逊表示理论诸于领域的不严谨性,通俗概括就是模型与现实又落差,模型不能准确预测,但模型可以解释现状。随后作者开始他的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展述。

  第二章,进行的论证是同质个人间的简单交换,作者设置了彻底简化的简单假定模型,即生产能力和口味完全相同,证明最终均衡状态成立,边际替代率之和与边际成本相等。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讨论交易均衡时,运用有趣的埃奇沃思盒状图转化了这个棘手问题,轨迹在众多分析中不断演变,并且作者开始不厌其烦的解释,这是该章最大的亮点,最能折磨人的逻辑思维跟踪能力,同时,最能考验微观层次基本知识先前储备和工具模型熟练程度。数学总是在最终扮演重要角色,作者科学地利用初级代数演绎了交易均衡代数表达,我最大的体会是,函数真是个好东西,前人诸多理论的精华仅仅用九步推导就不太严格地基本囊括。“只有通过变换花样的反复述说,才能迫使不情愿的大脑接受异己的观念”这句话作为马歇尔几何解释的开篇真是太绝了。

  第三章,将问题略加复杂,讨论异质个人间的简单交换,其实焦点是放在均衡本质的,这里的异质,按作者思维即是受收入效应影响或偏好不一致,这当然算是一种武断的分类方法,就好比一个人说,人分为两类,爱我的和不爱我的,但是偏偏在讨论复杂问题前我们就需要这样傻逼一回,不然无从解释清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重要区别。随后有一个有趣的论证,马歇尔联合供给理论的生产技术条件决定联合供给和公共物品理论的消费技术决定联合供给,迥异的两种模型仅仅因为公牛的介入,分析结果居然并无二致。这章最有难度的是边际评价曲线,真的很抽象,而且引入这个工具的结果也让人失望,因为它不能定位均衡位置,只能解释处于均衡状态的特征,为此马歇尔几何分析理论被推倒又被扶起,“只要我们记住这个模型的局限,它仍然有分析上的优势”总结得精辟不失科学性。

  第四章,打破纯公共物品限定。最核心的问题是联合供给单位受物理特征影响带来的固定比例的组合,于是新问题接踵而至:怎样做到消费构成组合最优。我都能总结的结论:最优基于均衡,均衡属于极端,所以还是脱离不了几何工具,作者使用的这个怪圈反复调人胃口却狗血的让人拍手叫好。这章我最大的启发是:高度限定模型是找不到最优或均衡的,于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沿四十五度射线安排扩张,真是太奇妙了。当然,剩余内容小有乏味,无论是总成本总收益两函数求导再相等的抽象双线,还是直接受益者间接受益者的物理服务流,甚至最后又拿出第二章的偏导数。

  第五章,进入多人私有。有趣的数字2被作者贴上双边标签后后,两人两种物品和多人多种物品实现大同,至此,数学工具开始淡化,作者行文发生质的变化,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二人、n人、单一物品、多种物品、私人、公有这些关键词开始排列组合,契约得以托出;除此以外,最出彩的莫过于,作者综合博弈论、心理学、法律、概率论、伦理透彻讲清了搭便车理论。

  第六章,轮到多人公有。架接于政治学与经济学之上构建的模型诠释了不存在计价物品的情况中如何解决问题:两人一种公共物品,两人两种公共物品,三人一种公共物品,三人两种公共物品,多人一种公共物品,多人两种公共物品,多人多种公共物品,作者笔下互动集团规模在扩大,模型越加接近现实情况下的复杂情况,不得不说趣味性也随之增大,当然不管几何分析多么迥异,不变的主题总是帕累托最优,而且最优解集范围趋小,也就是说,个人偏好在形成最后结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太神奇了,对不对。

  剩余部分属于政治或集体选择范畴。第七章主要围绕税收分担方案,而作者聪明地把高、中等、低收入者对公共物品成本份额的分担博弈作切入口,继而对前六章的散落论证进行整合回顾,很自然又很容易博得读者共鸣,说到底,这章存在的目的是讨论如果满足对集体利益存不同解读的尊重,这点真的很让人感到人权的存在,绝不是虚假集体主义拉拢人心;第八章谈的是制度选择,政治决策和财政决策被作者放在了同一高度,同时这章涉及了公共物品的融资,这章内容算是该学科新方向的探索,所以暂未有一致性结论,但其中对于民主的自我批评着实让人称赞;第九章,为了回答何种物品应为公共物品,作者把物品分出(1)~(5)类,从效率最优而非物品或服务本身属性角度回答什么物品应该属于公共物品,太让人佩服了,此外,这章中个人感觉最值得推荐的是组织的生产、融资和分配三个组织基本职能无效率情形的枚举;第十章,最最震撼我的就那段排比式提问的最后一问:为什么高明的社会主义解决方案,反映出的却是那些纯粹以私人物品为特征的运行完美的市场经济?为什么?

  这本书中很多理论是有违正统显得非主流的,但的确很前沿很时髦也很有价值。回忆整个中学数学抑或政治,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受益最大的就是从假设到实际,从特殊到一般,这个也许在繁多的考试中用不到,但它的确指导着许多研究的延续。它不能给你换来多少分数上的优越,但好东西总是持续发光发热的。

  总之,这是本好书,方法论放马在前,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就像最近,很多人继英语无用论后,再兴金融无用论。汲汲于利的人那么多,而这个被当今渴望物欲的中国人歪歪的领域,其内部任何分支都不会使人迅速发家,从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这是有备之人都清楚的道理。当然,真喜欢,也没必要在网络这个水分得不能再水的世界,非要在个人简介中写句CFA备考以装逼,在我眼中,这简直和想学个潮人范儿就上淘宝输入徐濠萦同款一样不切实际。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读后感(四):需求还是供给

  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

  James M. Buchanan

  公共选择理论,1986诺贝尔经济学奖

  fields:财政学、公共选择、政治经济学

  ooks:《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民主过程中的财政》《自由的限度》《自由、市场与国家》

  Contents

  一、方法论导论(chp.1)

  二、简单交换(chp.2~3):同质个人间、异质个人间

  三、物品问题(chp.4):纯公共物品和非纯公共物品

  四、多人情况(chp.5~6)

  多人-多种私人物品 多人-多种公共物品

  (搭便车者问题) (不存在计价物品的情形)

  五、政治决策的公共性(chp.7)

  六、财政选择的制度(chp.8)

  七、何种物品应当是公共的?(chp.9)

  八、结论:走向实证财政理论(chp.10)

  一、读书简述

  这真是一本渐入佳境的其妙著作。布坎南的这本《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二百页不到,却激动人心。

  全书从批评新古典主流财政学缺乏公共活动的经济分析开始,以尝试建构公共物品的规范理论结束。布坎南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对比市场机制和政治机制的各自表现,并在其间搭建起通往实证财政理论的桥梁。从第1章的方法论开始,到2~6章关于私人需求的数理分析,再到7、8两章的公共供给分析,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越发紧密。

  在最初的二人简单交换模型中,同种偏好和生产能力的个体,最终均衡在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边际成本时获得:这时一方负责全部公共物品生产,另一方提供补偿的方式。异质个人间的简单交换因为受收入效应影响或偏好不一致(焦点仍是均衡),这时通过边际评价曲线衡量并做补偿。

  打破纯公共物品的限定后,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怎样做到消费构成组合最优。这一章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高度限定的模型找不到最优或均衡。数理分析的内容很无趣,无论是总成本总收益两函数求导再相等的抽象双线,还是直接受益者间接受益者的物理服务流。这一章的结论是:不纯粹公共物品的决策,与消费构成组合的最优组合决策一致。

  多人-多种私人物品模型综合博弈论、心理学、法律、概率论和伦理等内容讨论了搭便车的问题;并在最后部分引出的Wicksell一致同意规则,这可以被视为是决策领域的帕累托改进。多人-多种公共物品模型讨论了不存在计价物品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多,帕累托最优解的范围在扩大,多数决策的结果范围却在缩小,也就是说个人偏好在形成最后结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剩余部分属于政治或集体选择的范畴,从前面的私人需求分析转向了公共供给分析。第7章围绕税收分担方案。因为在公共物品的政治决策中,多数人希望自己以较小的代价享用更多数量的公共物品,但是在大规模群体中,不可能通过议价的方式达成分担比例,因此个人只能通过投票权表达意见。因而作者聪明地把高、中等、低收入者对公共物品成本份额的分担博弈作切入口。

  第8章谈的是制度选择。政治决策和财政决策被作者放在了同一高度,因为财政制度作为政治决策制度的“制衡”,二者存在替代性。因此布坎南提出,没有必要在财政事务的集体决策中实行一致同意规则,可以用一组财政规则对税收和公共物品的组合限制其变动。这一方式同样是“有效率”的。

  第9章回答了何种物品应为公共物品。作者提供了二维的分析框架,并对(1)到(5)类的物品分类讨论,还有对于组织功能的三类(配置、融资和分配)分析,可以说实证的规范分析在这里达至完美。

  二、一些感想

  按照布坎南的观点,民主社会中公共物品问题的决定可归结为基于个体的自愿选择的政治过程,是彼此冲突着的个体之间寻求妥协的秩序缔造过程。

  这个缔约过程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何种物品是公共的?

  布坎南根据公共性的范围划分了五种:(1)纯私人物品;(2)小规模群体有外部性的物品(如灭火器);(3)大规模群体部分可分的物品(如传染疫苗);(4)小规模群体完全不可分的物品(如游泳池);(5)纯公共物品。高速公路的性质和外部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1)或(5),那么针对十一长假免费高速的争议,如何来看待,政府又如何来应对?前面给了一个很好的方案。

  关于社会秩序问题,公共物品理论一直落后于私人物品理论。第10章的一句话印象很是深刻:“为什么最高明的社会主义解决方案,反映出的是那些纯粹以私人物品为特征、运行完美的市场经济?”这个问题反映在实践中就是:在社会主义时期,公共物品理论并未诞生;社会主义改革开始后以及其后的各种变体,始终也都是将物品从私人的或市场组织转移到公共的或政府-政治组织的运用之中去。为何社会主义理论家忽略了公共提供的配置规范问题?而当他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为何又将注意力仅仅限于对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的分析?社会主义的学者们,这个时候到哪里去了?

  Wicksell的“一致同意规则”的适用性问题。

  引自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他认识到,国家不能通过一个市场体系来维持集镇的公共服务,因为不管一个公民是否购买这些服务,他都可以得到这些服务带来的收益。因此,资助国家服务唯一公正的方法就是每次政府基金的拨款都要得到一致的投票赞成。”

  阿罗讨论的问题:是否存在能够满足若干条件(这些条件在民主社会被普遍认可)的程序和规则,能够从个人选择推导出社会选择序?

  “一致同意规则”是否可能?

  近年来政府对于如何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持续关注。(1)究竟什么样的物品应当是公共的?(2)它们应当如何提供(由谁提供、提供多少)?(3)如何分配公共物品的收益并分担其成本?(4)由谁来作出上述决策?(5)按何种规则做决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