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摘抄

2022-05-16 12:44: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摘抄

  《My Stroke of Insight》是一本由Jill Bolte Taylor著作,Viking Adult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4.95,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y Stroke of Insight》精选点评: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indfulness.

  ●Feel peaceful when I’m reading the book. “I must be willing to give up what I am in order to become what I will be.”

  ●哈佛脑科教授从中风脑瘫到重任"脑力银行行长"的复建心路。很久前读过,学到观察细微进步鼓励自己照顾别人的方法,后来她来学校演讲,给我的感动至今都很清晰。

  ●真的很神奇...关闭左脑后,另外那半个平时不受待见的脑子就能带你融进宇宙...不过这样的描述也让我怀疑平日种种感受的真实与虚幻...如果以后有幸经历类似体验,会来更新的...

  ●prefer the ted talk than the book!

  ●Read this book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meditation or zen. Otherwise it is just a soup of mind

  ●为作者的顽强精神打5星都行,但后几章内容实在是菜了点。总结起来,这是一个INTJ因为中风变成INFP的自白书。适合压力大、奋斗至上的CEO们阅读。书里提energy这词太多了,我想方先生一定会受不鸟。同时,感叹这个奇迹很大程度上恩赐于她所在的环境,虽然她“admit that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a pretty challenging environment for my loving and peaceful right hemisphere character to live in”但我想说亲你要在我们东方彻底报废的可能性高达95%。另外,她针灸了鉴定完毕。

  ●看不进去。

  ●最喜欢三处,一是关于中风体验,二是关于重新学习语言和数学的过程,三是给caregiver的tips。不喜欢之处之一是一句话一定要说三遍来表达情绪/凑字数;之二是以理性/感性角色强行划分左右脑;之三是过分强调主观感受的重要性(只要我感恩世界就很好),把一本可以更有大局观的书降格成小确幸。

  ●喜欢她描述自己中风全过程那段,特别抓人心,特别惹人同情。但她自己把中风经历吹成佛教的“涅槃”体验,然后被宣传开来这点影响真心不好,听她那描述充其量就是个一般的神秘体验,一种魔。“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角度来看,Jill顶多处于“见山不是山”的阶段。我对她的经历和体会没有质疑,只是觉得体验完左脑瘫痪后那信心满满的总结太武断了——“我经历了中风后就开悟啦!!!”....用杰德的话来说,把神秘体验当开悟的人很多,她算是“掉”进去了。大脑wiring变了不代表智力受损,只是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了,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奇妙的世界观,制定科学人性化的康复计划,或许尊重他们不再愿意回到“正常世界”的选择(因为魔境的诱惑力太大)。总的来说,花了8年时间康复很励志,真的是劫后重生。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一):让左脑静一会儿 用右脑去感受平静和喜悦

  一个西方脑科学家在中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类似涅槃、三摩地等状态下的平和和喜悦,这种平和和喜悦在我们的右脑中产生。我们平时可以通过关注不同的感官,譬如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等来让我们产生平和和喜悦,关注自己的情绪,瑜伽、太极等运动也是不错的方式。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二):诸法无我

  读了前7章。

  左脑功能丧失,作者分不清自己和世界的边界,达到了真正的无我。因此她说,也就无所谓得失。

  她躺在病床上分不清远近,如同心经中的状态,无垢无净。

  我还没写完,怎么是短呢?

  不能过几天再写啊。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三):大脑里的两个世界

  对于这个道德经迷来说,一直以来对灵修,冥想,甚或道德经里面说的道,都特别的感兴趣。Jill Taylor, 一个脑神经学家,在经历过一次奇异的中风后,写的一本书。在中风当天,她感觉到了她的左脑功能的逐渐丧失,并随之而来的,是右脑带来的那种与自然一体,涅槃的感觉。

  说真的,对于Jill Taylor的经历,真是又妒又怕。对于每天都冥想的人来说,体验那种无我的状态,真的是一种不间断的追求。在书中,Taylor不仅一次地提到,右脑是体验当下,左脑用于过去和未来,用于把当下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编织起来。所以左脑重在认知,右脑在体验。

  在科学如此进步的今天,人类的左脑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或者说,我们在不停地开发提升我们的左脑认知能力。正如道德经二十章里面说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如果把这章道德经和整个Jill Taylor的经历对比,突然他们的经历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不就是“左脑人”和“右脑人“的区别么?

  Jill Taylor 在书中,还提到,你要聆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她还很搞笑的说,当她因为饥饿而感到不快的时候,(stomach anger),她会对她的身体说,在屁股那里还有很多脂肪,你先去消耗一下那些库存。这又和中医体系里的内省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致虚极,守内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如果我们仅仅是天地宇宙产生的能量源,我们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快与不安?

  这是一本科学的书,里面很详细地介绍了人类大脑里各个区域的功能,介绍了如果关于中风发病和康复的详细资料。但是,这又是一本关于宇宙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慢下来,并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宇宙关系的书。

  《My Stroke of Insight》读后感(四):寻找大脑使用权

  许多人终其一生寻道打坐才能得到的人生顿悟,作者通过一场中风便悟到了。

  说起来,重复的道路只有重复的风景。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有被意外打断的时候才给我们反省的机会。

  身为神经解剖学家的作者花了两章的篇幅来解释大脑的构造和功能。她完整地记录下左脑逐渐失去运作,右脑的感官功能被彻底激发的体验。许多表达在东方人看来都颇具禅意。她形容这次体验像是一次“涅槃”;当右脑感知占主导时,“我和全宇宙的能量相连”。

  个人认为全书最有价值的建议是你才是大脑的主人,不管是左脑占主导,还是右脑占主导,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听从左脑喋喋不休的抱怨,也可以选择专注当下(右脑)。

  这让我想起自己经历过的左右脑斗争。那年在音乐节摆摊,喜欢的乐队929买完东西就坐在我们摊位的旁边喝酒、聊天。我挣扎了好久到底要不要过去搭讪。我的左脑把对话预演了一遍,“你好,我是你们的歌迷,我很喜欢你们的歌”。对方会礼貌性回复,“你好,谢谢你”。谈话结束。我清晰的记得左脑是这么说的“看吧,事情就是这么回事,谈话一点意义都没有,还是不要去了”。换作现在,我一定会认同右脑的说法,“去吧,去试一下。不试怎么知道。反正对你又没损失”。

  作者一共引用了三句名言来表达选择的力量。

  1.苏格拉底: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的人生。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2.爱因斯坦: 我必须愿意放弃我是谁才能成为我要成为的人。 (I must be willing to give up what I am in order to become what I will be)

  3.甘地:想要改变世界,我们必须要成为那股改变的力量。(We must b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作者不想盲目歌颂右脑。但这个时代已经过份歌颂会“做事”的左脑,忽略了会“觉知”的右脑。我觉得,听从右脑才是对这个地球好一点的选择。

  .s

  作者TED 演讲链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