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民国教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民国教授读后感100字

2020-11-18 01:19: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民国教授读后感100字

  《民国教授》是一本由藏东 编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教授》精选点评:

  ●觉得还行~~就跟品三国一样

  ●昔日的学风,昔日的自由,大师的风骨,无不令人向往。然而这些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的最终选择依然令我费解,终究是看不透啊~~

  ●一个有着操守、血性和理想的时代,观照今日,如何不唏嘘。

  ●HR~

  ●教授们的八卦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文人相轻。

  ●2009年2月10日购

  ●编的还行

  ●真的超好看,第一次看民国的书,民国教授们的故事真的让人唏嘘,他们的猖狂,他们的治学严谨,学以致用,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命运的颠沛流离,真让人唏嘘。

  ●应该是离开家去上学前的最后一本了,《民国教授》,这样的题材,总是叫我喜欢的。把私房钱当书签的后果,就是有可能会被发现、、、翻书的时候不小心就撕破了一个小小的页脚,好心疼的!!!

  《民国教授》读后感(一):大师眼中的大师

  民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时刻,旧的统治被推翻,新的政权尚未建立,在民族发展的十字路口,文人站到了风口浪尖。

  他们大都博闻强识,去过不只一个国家留学,既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又熟谙西方社会思想,大部分人是无法对政事不闻不问的,最终有意或无意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

  本书对选取的几位民国教授均有介绍,但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同时期文人的手笔,大师写大师,却可清晰见到那时期人文的性格。有的傲骨一身,如鲁迅;有的狷狂不羁,如黄侃;有的包容大气,如蔡元培;有的学贯东西,如陈寅恪。

  一直被那一时期的北大“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所打动,不问出身、不求一致,只要你有本事有观点你就可以来表达你的思想。比如老早就知道辜鸿铭拖着辫子上课的轶闻,之前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怪杰,居然可以给他这样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这样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着实是不讨人喜欢的。没有那么多制度上的制约,更不需要在什么刊物发表多少论文才能评职称,那一时期北大是蔡元培“人治”的结果,但却空前繁荣。现在的学术界腐败严重,所谓的制度约束却带来了无数灰色交易,但如果回归一人说了算恐怕是太不现实了,冠冕堂皇的说法是那是违背社会进步和发展规律的,实际上是再也没有那样的人有那样的威信、声望和能力来担任这样的角色。

  《民国教授》读后感(二):大师眼中的大师

  民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时刻,旧的统治被推翻,新的政权尚未建立,在民族发展的十字路口,文人站到了风口浪尖。他们大都博闻强识,去过不只一个国家留学,既精通中国传统文化,又熟谙西方社会思想,大部分人是无法对政事不闻不问的,最终有意或无意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
  
  

  本书对选取的几位民国教授均有介绍,但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同时期文人的手笔,大师写大师,却可清晰见到那时期人文的性格。有的傲骨一身,如鲁迅;有的狷狂不羁,如黄侃;有的包容大气,如蔡元培;有的学贯东西,如陈寅恪。
  
  

  一直被那一时期的北大“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所打动,不问出身、不求一致,只要你有本事有观点你就可以来表达你的思想。比如老早就知道辜鸿铭拖着辫子上课的轶闻,之前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个怪杰,居然可以给他这样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这样的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着实是不讨人喜欢的。没有那么多制度上的制约,更不需要在什么刊物发表多少论文才能评职称,那一时期北大是蔡元培“人治”的结果,但却空前繁荣。现在的学术界腐败严重,所谓的制度约束却带来了无数灰色交易,但如果回归一人说了算恐怕是太不现实了,冠冕堂皇的说法是那是违背社会进步和发展规律的,实际上是再也没有那样的人有那样的威信、声望和能力来担任这样的角色。

  《民国教授》读后感(三):民国教授难再有

  这本书选取了王国维、辜鸿铭、刘半农、黄侃、章太炎、钱玄同、蔡元培、闻一多、刘文典、胡适、周作人、熊十力、陈寅恪、吴宓等14位民国教授为主角,收录近60篇怀念文章,作者也基本上都是民国教授,体现了“民国人写民国事”的编写特点。编者藏东的情况不详,只是从网上的新书信息知道,他编的另外两本书,《大师家训:22位文化大师自述童年启蒙》,《夫妻记:她眼中的他》,于今年1月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不知道是否是该出版社的编辑。无意中从网上看到藏东关于《民国教授》的介绍,说“《民国教授》是从《非常道》中来的。《非常道》是世存的读书笔记,内容涉猎之广,非我能及。我非正经读书人,只是喜欢一些在书界不入流的、好玩的图书。我取了个巧,打开《非常道》,从中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根据世存所录,找到原文,再筛选,遂成《民国教授》。”编者认为,“风骨”是一种大的东西,只有在“非常时期”可见;而“情怀”小,言谈举止,行文喝酒中,处处可见。《民国教授》的编辑宗旨是“情怀”为主,“风骨”为辅,所选文章力求真实有趣。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对于所选教授都有一篇比较生动的小传,对于每位作者,也有详细的情况介绍,某种程度上,作为“民国教授词典”来看,也是可以的。

  民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时刻,旧统治被推翻,新政权未建立,文人则站到了风口浪尖,他们或独立特行、或狷狂不羁、或标新立异、或包容大气,有意无意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章立凡撰文《大学大学:何时再有蔡元培》,其实再有蔡元培的希望已经渺茫无望,民国教授那般的气象估计也永远难再了。

  《民国教授》读后感(四):《民国教授》与《非常道》

  《民国教授》是从《非常道》中来的。《非常道》是世存的读书笔记,内容涉猎之广,非我能及。我非正经读书人,只是喜欢一些在书界不入流的、好玩的图书。我取了个巧,打开《非常道》,从中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根据世存所录,找到原文,再筛选,遂成《民国教授》。《民国教授》为《非常道》提供了一个佐证。

  《非常道》以“风骨”为主,“情怀”为辅。“风骨”是一种大的东西,只有在“非常时期”可见,看民国,短短几年,经历了那么多兵戈动荡,对人格的考验尤为严重,比如刘师培与黄侃。而“情怀”小,言谈举止,行文喝酒中,处处可见。当代无论是编还是著民国时期的书籍,多以“风骨”为主。因《非常道》在先,《民国教授》在后,所以《民国教授》的编辑宗旨是“情怀”为主,“风骨”为辅。所选文章以“民国人写民国事”为标准,力求真实有趣,当然,文字向来难以“真实”。以辜鸿铭为例,同一件事情,胡适、周作人、罗家伦所记,均有所出入。也是书中值得玩味的地方。《民国教授》所选的人不多,比如选“王国维”弃“梁启超”、取“周作人”舍“鲁迅”等等,皆因“情怀”,并无高低之分。

  《民国教授》一书所选文章,有趣,好玩,还有争论。比如何兆武写刘文典:“记得有个同学跟我讲,刘文典先生在课堂上公开说:‘沈从文居然也评教授了……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也只难值一分钱。’”何兆武讲完这个故事后,又说:“可惜我们现在看过去的人总是带着谅解的眼光,只看到融洽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彼此之间相互看不起的那一面,没有能把人与人之间的一些矛盾真正揭示出来。”可见,何兆武是不赞成刘文典的放浪形骸的习气。而周作人写刘文典时,却是欣赏的眼光:“他实是一个国学大家,他的《淮南鸿烈集解》的著书出版已经好久,不知道随后有什么新著,但就是那一部书也足够显示他的学力而有余了。” 比如黄侃,当他得知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后,冒着生命的危险与老师同居,一面侍奉,一面与师日夜论学。而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却骂黄侃:“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因其“骗婚”黄绍兰之事)……

  还有一些是极小的事情。比如辜鸿铭“辫子”,胡适说辜是最早剪辫子的人,而辜说只为女朋友剪过,两人为此事还要闹上法庭。适过了大半年问辜:“辜先生,你告我的状子进去了没有?”辜说:“胡先生,我向来看得起你的,可是你那段文章实在写的不好!”这事就此了之;还是刘文典,同是跑警报,跑到途中,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像匆匆率领几个学生折回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处躲避。学生要挽扶刘文典,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护国粹要紧!保护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扶着陈寅恪先走。当刘文典遇到沈从文时,却正颜厉色地说:“你跑什么!我跑,因为我炸死了,就不再有人讲《庄子》。”……

  《民国教授》一书编好后,托朋请友,辗转多时,寻着世存,意托他之名出版。世存写一段荐文而辞,笑曰“不敢掠人之美”。倘若世存看到书,说我抄袭,我不辩而面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