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震川先生集(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震川先生集(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21 01:11: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震川先生集(上下)的读后感大全

  《震川先生集(上下)》是一本由归有光 / 周本淳校点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9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震川先生集(上下)》精选点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自種湖田供伏臘,萬竿修竹滿牀書。這也是我的夙願。

  ●墓志铭也算一种文体

  ●文白,文清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女生对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情有独钟,尤其是结尾那点睛之笔的庭有枇杷树,那个时候好像很多男同学对那种感情完全无法理解,时隔10年再读到时,突然有那么一瞬间对那种特别的向往那种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庭院生活,也对儿寒乎?欲食乎?有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当年震川先生18岁的少年已经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喜欢归有光的小品

  ●除了《项脊轩志》外,其他不读也不妨碍,多数是各种红白喜事贺词或是碑文

  ●庭有枇杷树吗

  ●平淡之中显真情

  ●淡淡的叙述

  《震川先生集(上下)》读后感(一):果然感人者多为平淡言语

  都是因为被项脊轩志中的“今已亭亭如盖矣”而感动,才记得震川先生。我估计我想看的应该是上,这本是下,主要是一些传记铭文公文。所以只是大略翻翻跳着看的。私以为语文学古文不应只停留在翻译和中心思想上,文性,人性,才是考量的重头戏。然而不知如今教育如何。

  《震川先生集(上下)》读后感(二):你永远不会独行

  “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言有尽而意无穷。先生行文,未言情,情已入骨,不着字句,已深刻人心。后人称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语言之外”。文过美则矫饰,问过华则浮艳,先生为文平易近人,朴素见情。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我想先生知情知己相继离去是寂寞的,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山流水的知己乘鹤仙去,执手相伴的结发之妻先离而去。先生悲苦的一生更增一笔。

  我想后人触摸先生的字迹,那字字着情的词句,定会含泪相泣,你永远不会独行。

  《震川先生集(上下)》读后感(三):儒家义理的死嗑

  1

  看完有几点突出感受:一是史传上说震川弱冠时,即有五经三史之学,信矣。他的文学是以经学为基础的,所以也是儒家义理的死嗑。

  二是他的文章好多都是一般般,与读精选集完全不同。一来有不少应酬文字,对于我们来说,一些不足夸耀的作品,要想夸好,要不是失败,要不就特别成功。

  三他有实学的倾向,讲究内蕴,有思想性。所以与王世贞那种玩文辞的一样。不过王世贞也是大家心胸,晚年推举震川不遗余力。可见一斑。

  2

  经解,皆是开宗明义之文。如易图为邵子之学,非伏羲之学。洪范言起于禹而传于箕子。考定《武成》,叙录孝经、尚书。又,荀子属子学,非经也,归氏后人隶于此。

  《项思尧文集序》即大贬王世贞。言文章是天地的元气,可追古人于数千载上,极得我心。P26“道形而为文”,亦是一理。

  《震川先生集(上下)》读后感(四):子曰:见贤者思齐焉

  每一次我羡慕他人的幸福或是嫉妒就告诉自己“子曰:见贤者思齐焉,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虽然我克己效果收效甚微,我很努力的模仿学习先生的心境那份豁达,阅览群书,偃仰啸歌,对与错是是非非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但与先生相比我这些都显得做作,可见我见贤思齐做得并不好。每一次心里堵得发慌就会提笔抄写,写着写着就释然了,这是种时间的缓解。记得高中时学习《项脊轩志》第一节课老师说这篇文章课后没让背但我要你们背下来,那年老师说他刚好四十岁开始懂得先生写作的心境,当我们也一样老了的时候才明白会吃很多苦,与其他同学抱怨相比我是当时就喜欢这篇文章,老师讲得很仔细我也很认真的听。后来论文指导老师问我最喜欢哪位散文家,我一口便答归有光,忠不过《出师表》孝不过《陈情表》可论情谁也比不上《项脊轩志》,我这个人没有特长,大一介绍时班主任问特长我说我会背着三篇文章,老师说这也算特长,然后问全班确实没人都会背,于是这就成了我的特长。

  《震川先生集(上下)》读后感(五):你是真的耐着性子看完了么?

  豆友关于本书的前七篇书评,无一不是重在评《项脊轩志》一文,这不奇怪,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足以让人惊叹不已。

  好奇写前七篇书评的豆友,你们是真的完整地看完了这本书么?书中前一半的篇幅基本是各种寿词、喜序和书斋庙宇碑文。先生毕竟文字功底有限,方言与文言并用,读起来真是晦涩没有新意,后人整理出这套文集更像是对先生文学地位的致敬。

  先生的这本文集,仅阅读《思子亭记》《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几篇足矣,至于像我这种不明真相而好奇要全书阅读的人,建议不要浪费青春了,我已经耗了一周半时间,你们就别耗了。不过鉴于当时写作背景为明后期上海周边时时受倭寇祸乱,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另外对文言碑文序词有特殊需要的人,不妨拿来参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